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禮貌待人”,是家長們從小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識。中國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家,講究君子之道。所以在教育上,也是從小為孩子灌輸禮貌的重要性,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禮貌性,殊不知他們教育的一些“中國式禮貌”行為正在逐步毀掉孩子。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二胎政策的落實,不少家庭也紛紛迎來了他們的二胎孩子,但也引發了孩子之間的矛盾。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不少孩子就會變得失寵,家長們的重心都在新生寶寶上,一胎的孩子們的感受就容易被忽略了。比如在吃東西上,家長們總是要教育孩子要給弟弟妹妹多吃一點。或者是不小心被弟弟妹妹打了,家長們會教育孩子“沒關係,你要讓著小的”。家長們自認為這種以大讓小的禮貌性行為,實際背後隱藏著的是父母的偏心,這種行為一點一點地侵蝕孩子的健康發展。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行為是家長逼迫孩子的中國式禮貌?

1.過度謙讓,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對於同一個玩具的爭執。每到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考慮到面子和感情的問題,就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玩這個玩具了,即使玩具是孩子自己的,也要讓孩子讓給別人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得不到尊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打擊。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2.得到別人稱讚時,過度謙虛

這是最典型的中國式禮貌了,如果受到誇獎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說“哪裡哪裡,你高誇了”。因此大部分家長也會把這個回答方式教給孩子,要求孩子在別人面前一定要這樣說才會顯得有禮貌。其實這樣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中,會讓孩子變得不夠自信、否定自己。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3.隨時讓孩子展示才藝

逢年過節,家人團聚時,不少長輩就會起鬨孩子表演節目來活躍氣氛。不少家長也會跟著起鬨自己家的孩子,甚至是強迫自己的孩子表演,教育孩子這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的禮貌性行為。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在家長眼中,如果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中國式禮貌做法,孩子就是“沒有禮貌”。而孩子“沒有禮貌”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孩子不喜歡展示自己,是因為孩子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處於羞恥期,這個時期的他們的自尊心很強,不想過度受到關注和受到別人的評論。

如果孩子不能及時向別人打招呼,家長就會當場責罵孩子。孩子有著怕生和害羞的心理是正常的,很多時候都不能及時表達出來,並不是他們真的沒有禮貌。

孩子不想謙讓玩具時,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物品的擁有權是很敏感的,他們想擁有自主分配的權力。這時候家長應該徵求他們的意見,而不是強迫他們。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1.教會孩子禮貌,並不是要以犧牲自己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想法為前提的。要積極給予孩子鼓勵,能讓孩子在面對別人誇獎時,是能正確肯定自己,不是過度地謙虛否認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2.引導孩子在保證自己不吃虧的同時做出謙讓,如果總是損失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別人,這種謙讓然而會給生活帶來壓力。

3.把孩子的想法放在第一位。過度強迫孩子去做一些禮貌性地行為,會傷害到孩子內心的發展。家長應該多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他們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禮貌是做人的基本,但是教會孩子禮貌不應該是剝奪孩子的權利的,也不應該是一直遵循傳統觀念的“中國式禮貌”。我們都無法成為聖人,孩子也是,所以在禮貌的教育上要做出取捨,給孩子帶來正面的禮貌教育。

培養孩子好性格,這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們很多家長也能很好地教育孩 子,但是那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養育方式。我們現在壓力比改革開放前大很多,大多數的家長都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對此,我們可以藉助早教書籍,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省心。

推薦一:《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一套10冊,這一套故事在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基礎上有又添加了日本,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世界級大師代表作。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通過溫馨又生動地故事來告訴孩子10個好品格,愛心、樂觀、友情、自信、分享、勇氣、機智、親情、誠實、善良。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在做

↓↓↓↓↓點擊圖片購買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套裝共10冊) 親子經典睡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