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齊威王,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齊威王是一個有雄才大略、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知人善任的政治家,屬於明君行列的人物,“一鳴驚人”等典故的主角。在選賢任能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目光。他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戰國時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鄒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可以看出齊威王胸襟,他是一個能夠聽臣子納諫的人,並且在各諸國中率先形成朝廷上下諫與納的一股正氣。孫臏,齊威王對他非常尊重,經常與他討論軍事理論,虛心向他請教戰略戰術問題。在著名的《孫臏兵法》中,有很多齊威王與孫臏之間的一問一答,如:“我強敵弱,我眾敵寡,用之奈何?”齊威王與田忌之間更是好戲連臺,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故事“田忌賽馬”和“圍魏救趙”,都是君臣之間的傑作。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戰國時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秦軍借道韓、魏以攻齊國。齊威王派將軍匡章率兵迎戰,兩軍交錯紮營。開戰之前,雙方使者來來往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服裝與軍徽,混雜到秦軍中待機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佞臣故意歪曲匡章的用意,向威王打小報告說:“匡章可能要帶兵降秦。”齊威王聽了置之不理。過了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人向齊威王報告:“匡章很有可能降秦。”齊威王仍不理睬。如此再三。朝廷眾大臣見此情景向齊威王請求道:“言章子人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兵擊之?”齊威王胸有成竹地說:“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果然,時過不久,從前線傳來了齊軍大勝的捷報。左右很吃驚,詢問齊威王何以有此先見之明。齊威王告訴他們,從匡章的日常表現便可推斷出,他是忠於齊國的。

戰國時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原來,匡章的母親在世時,得罪了匡章的父親,被他父親殺死埋於馬棧下。齊威王任匡章為將軍時,其父已死。齊威王曾特許他打了勝仗之後,就為其母改葬,但被匡章所謝絕,理由是:父親生前未有此吩咐。他說:“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從命。這使齊威王對匡章的為人有了較深的瞭解,堅信他“為人子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有“孝”才有“忠”,盡孝者必忠。齊威王抓住這一點,所以,儘管前線三次送來情報說匡章可能降秦,但齊威王都沒有相信,堅持放手讓匡章指揮作戰,終於保證了這次抗秦鬥爭的勝利。

戰國時齊威王看人,方法樸素簡單而實用

匡章回朝後知道了此事,十分感動,決心誓死效忠齊威王。匡章,陳姓,田氏,名章,戰國時期齊國名將,人稱章子或者匡子。初學於魏國,是孟子的學生。齊威王末年,成為齊軍將領,率軍打退秦國進攻。到了齊宣王時,公元前314年,乘著燕國子之內亂,率兵十萬,直破燕都。公元前301年,聯合韓國、魏國攻打楚國,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公元前298年,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即史稱“垂沙之戰”、“破函谷關”。匡章一生,為齊國屢建戰功。(文/蔡駟 圖/網絡)(文/圖如有侵權,感謝聯繫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