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130年前的3月3日,加拿大友人、國際主義戰士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小鎮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的事蹟在中國家喻戶曉,但不為很多人知道的是白求恩在1937年抗日戰爭的炮火硝煙中創建了“老八路醫院”(白求恩逝世後更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該醫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

130年後的3月3日,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舉行了一場莊嚴的紀念儀式,這場紀念白求恩誕辰130週年的活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舉行的,具有特殊的意義,而更加特別的是,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加拿大-中國友好協會向該院捐贈抗疫物資的交接儀式。加中友協是市對外友協合作密切的友好組織,此次雪中送炭捐贈的緣起,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2018年10月30日,市對外友協高雙進副會長陪同加中友協醫學代表團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並在該館舉辦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2018年10月31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魯建輝政委與加中友協醫學代表團座談

2018年結合白求恩來華80週年的契機,市對外友協邀請由蔡燕玲主席帶隊的加中友協醫學代表團訪問北京、石家莊

,以推動醫學領域的中加交流合作、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石家莊期間,市對外友協安排代表團與河北省友協、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座談交流並拜謁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白求恩墓。自此,加中友協通過市對外友協與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建立了密切聯繫。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2018年10月31日,加中友協醫學代表團參觀設於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內的白求恩紀念館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2018年11月1日,加中友協醫學代表團拜謁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白求恩墓

近幾個月來在中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世界各國人民的心,加中友協主席蔡燕玲第一時間向市對外友協發來慰問函。在得知中國抗“疫”醫護人員設備不足、醫療物資短缺後,蔡燕玲主席及加中友協的會員們四處奔走、多方呼籲,共募捐到6446加元,並用這筆善款購買了6000只醫用防護口罩及215副防濺護目鏡。

因在2018年與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結下的緣分,加中友協決定將這批物資悉數捐贈給了該醫院。蔡燕玲主席表示將物資捐贈給白求恩親手創建的醫院具有特殊意義,希望此舉能夠進一步發揚白求恩精神、傳承中加友好,助力中加人民攜手共同戰勝疫情。蔡燕玲主席也特意向市對外友協通報了相關情況。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2020年3月3日,紀念白求恩誕辰130週年暨加中友協捐贈抗疫物資儀式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舉行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楊立宇副院長在捐贈儀式上誦讀了毛主席撰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

捐贈儀式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楊立宇副院長誦讀了毛主席撰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出席儀式的醫務人員表示一個個口罩,凝聚著加拿大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一副副護目鏡,見證著他們對抗疫前方醫護人員的關愛。它們是中加人民心心相連、同舟共濟的最好見證。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白求恩為榜樣,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貢獻。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友協為媒,攜手抗疫

做好中外各方牽線搭橋工作、傳承白求恩等紅色國際友人精神是市對外友協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為中國贏得國際社會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助力京津冀聯防聯控工作,首都對外民間外交工作的意義更加凸顯,也是市對外友協發揮應有作用的題中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