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富源老羅是這樣一個人

今年50歲的羅光明,家住雲南省富源縣富村鎮新廠村,一部分人都叫他“老羅”。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村民,但他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用自己的積蓄前後修建了兩個農貿市場,又開辦了電子廠,為一百多個家庭帶去了福音,同時為改善村民生活和社會公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鄉創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富源老羅是這樣一個人

改變貧窮 催生夢想種子

談到他的創業經歷,還得從1986年說起。八六年初中畢業後,十六歲的他回家栽烤煙,八七年一場冰雹毀滅了全家人的希望,烤煙被冰雹全部打沒了,一無所獲。

改變貧窮的強烈願望帶給羅光明無窮的動力。於是,他立即把烤煙地改栽蔬菜賣,用賣蔬菜的錢到昆明科技培訓中心去學修手錶,又到雲南電子管廠和昆明工學院去學習修理收音機、電視機。

在昆明的兩年時間裡老羅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改變,認識了一個朋友,家裡是賣百貨的,他就偶爾會陪伴朋友去螺螄灣進貨,懂得了一些做百貨生意的進貨渠道和一些經營管理技巧。這時的他,雖然對自己的人生方向還沒有明確的目標,但對電子工程技術的興趣以及百貨生意的經營已讓他隱約看到了夢想的方向。

於是就返鄉回村開始修手錶修電視,直至91年在老家借了不到一萬元的本錢開始賣起了百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就到富村街上做百貨批發,逐漸發展到年收入達到三四十萬元,就這樣,老羅達到了他返鄉創業的發展目標。然而,命運有時會不適時宜地開人生的玩笑。九六年,他積極響應地方黨委政府號召,發展養豬產業,一共養了600多頭,但由於不懂技術,給豬注射疫苗時間間隔太短,當時就死了400頭,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背轉身去抹眼淚。老羅又從自己的積蓄中再投入30萬進去,結果這30萬也打了水漂。

然而老羅有淚不輕彈,依然堅持不懈,排除困難。又去昆明拉貨跑大車跑了兩年多,把養豬的虧損彌補起來。

盯準市場 帶富一方百姓

2003年的一天,老羅跟所有的普通家庭一樣,上街買菜,剛買好菜準備回家時,雙腳陷進了菜市場泥坑裡面,又髒又溼,於是生氣的把菜往兩邊一丟就回去了。

之後,老羅隨之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建蓋農貿市場!但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他根本沒有想到建蓋農貿市場的曲折與複雜,就去找了當地黨委政府,幫助協調土地、資金等一干事宜。自負盈虧,找私人借了300多萬,一共45張借條,借款金額最低5000元,最高20萬元,老羅自己保存好底單,再湊上自己的積蓄100萬,花了430萬元建起了農貿市場。儘管建設過程很艱辛,但是在老羅的一步步努力之下建起來了。

建設市場的投入,在當時可以買到2-3個小煤礦了。有人曾經問老羅,為什麼要做這個事。老羅直率地說,可以為附近居民作貢獻,環境好了,買菜賣菜大家都方便;也可以為農村來賣菜的農民提供一個平臺,不收他們的任何費用,同時農貿市場是穩定的,自己也能有收益。

隨著農貿市場建起後,首先幾年,市場產生的收入還不夠還利息,經過幾年的發展。菜商也逐步增多,效益也明顯見好,農貿市場賺錢了。

自此以後,農村來的菜農們心理別提有多高興了,在農貿市場賣菜,風不吹、日不曬,環境乾淨整潔。日常賣菜的攤主也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難境地,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產工作環境,還增加了經濟收入,現在大多住上了樓房、開上了轎車。

創辦工廠 攀窮親摘窮帽

時間來到2018年初,全縣上下進入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有效帶動當地周邊村民的貧困戶脫貧增收。富村鎮與老羅商議後,綜合考慮到實際情況,大力支持和幫助老羅創辦工廠。

憑著對黨的政策敏銳感知和深刻理解,憑著自己對電子產品的熱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憑著老羅的一股韌勁和闖勁,積極的趕到電子技術比較成熟的廣東和重慶等地考察電子產品,回來後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進行廠房選址、設備配置、工人招工、管理等,建起了亞博電子廠,對一些電子原材料和配件零件進行代加工。

剛開始由於技術差,做出的產品質量不過硬,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為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老羅經常與員工同吃同上下班,認真分析員工的心理,手把手的對員工進行耐心的技術輔導,做得好的給員工發鼓勵獎。

在不足兩年的時間裡,老羅憑藉著過硬的質量、可靠的信譽以及良好的服務站穩了腳跟,到2019年10月,歷經20個月的虧損運作,廠子扭虧為盈,打破了電子廠要三年才能盈利的說法,創造了電子行業的奇蹟,一些廣東廠商紛紛主動上門找合作。

現在廠裡員工有100人左右,有80名穩定的老員工。另有幾十名在廠裡學熟練了技術,帶著產品回到家裡邊管家務邊工作的員工。每個月發給工人的工資累計25萬元。每個員工最高能拿工資5000多元,最低的工資差不多也有1000多元。

返鄉創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富源老羅是這樣一個人

“我們廠從建廠以來,招工對象就是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錄用,想方設法為地方就業提供了100多個崗位,讓很大一層不能外出的人員有了就業機會,同時讓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務工創收能夠儘早脫貧。”老羅介紹道。

村子裡的100多名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了自己可以發揮特長和技能的平臺,讓他們學習到新的技能,讓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在掙錢顧家中得到了激發,幫助他們圓了不出家門就能勤勞致富的脫貧夢。也讓他們成為了白天上班、早晚務農、管家務、帶孩子、管老人,又能月月領薪的“業餘農民”,老羅會心的笑了。

每當銀行代發工資的時候,員工們的手機都接連不斷的發出接到收款信息的滴滴滴聲響,這種聲音是老羅聽過的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每每想起,老羅感到特別的開心,特別的幸福。

談到今後電子廠的發展,老羅信心滿滿,他說:“增加員工,擴大生產,計劃年底賺到40至50多萬元,利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把虧損的80多萬元拿回來。在正式盈利後,將準備為所有的老員工和管理人員,讓他們通通的持有股份,讓老員工和管理人員參股,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大家都賺得到錢,大家都會更負責任。”讓農民在自己家門口就能領薪金、有股金、分紅金,真正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就是老羅的目標。

返鄉創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富源老羅是這樣一個人

熱心公益 回饋鄉村鄰里

老羅事業的發展,使得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在艱苦的創業中,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當地人關心和幫助,他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飲水思源,總想著為村裡的村民做些貢獻,為村子的發展添磚加瓦。

富村鎮新廠街村民在公路沿線趕集,隨時堵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在政府引導下,為此又花了513萬元對集市進行了改造,提供了幾百個趕集攤位。

為解決家鄉農民田間地塊道路出行問題,又投入大筆資金和精力去修機耕路,讓村民生產建設方便。同時,在適宜的情況下,對家鄉的老人進行慰問。

“不吃了、不吃了,我還要去貴州興義市接貨”,與老羅談完後,已是傍晚六點,我們準備留下他一起在鎮上吃頓便飯,但他謝絕了,他要抓緊時間趕去興義市接電子產品材料,忙完後明天一大早要趕往富村鎮的新廠村機耕路施工現場,老羅給我們留下的是他匆忙的背影。

時至今日,老羅創業的腳步依舊沒有停下,依舊不斷的致力於增加貧困群眾的實際收入的工作中,依舊不斷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依舊不斷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每當提起這個人時,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口稱讚他用實幹為家鄉人民築起的幸福之路。(董均翠 馬超 湯磊 徐文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