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日前发布的2020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民生领域,提出致力于推动民生兜底、服务提质、创新提效,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

未来两年,市民政局将以补短板、优服务、推创新为主线,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提供高标准、高水平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民政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助推我市“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社会救助适度扩大至常住人口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号文”提出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坚决把民生之网织密织好,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我市已经率先提高系列社会救助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980元提高至106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同时同步提高至每人每月1696元和1590元。在提高“存量”社会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同时,扩大了重点社会救助对象的“增量”人数,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织密织好民生之网,不仅限于户籍人口。目前我市施行的《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对本市户籍遇到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经核查符合相关救助条件后可给予临时救助;而对于非本市户籍的申请对象,往往力有不逮。

根据我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明显倒挂的特点,市民政局着力推动社会救助由户籍人口向全域人口逐步覆盖,拟修订临时救助实施办法,适度降低门槛,把“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适度扩大至我市常住人口,提升对困、病、孤、残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同时,拓宽主动发现渠道,引导和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应救尽救。

年底前“大配餐”覆盖全市

“长者饭堂准备开餐!”去年5月18日,伴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配餐助餐服务面向我市全体常住老年人开放,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资助对象予以餐费补助,对社会老年人按不高于成本价的标准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长者饭堂8个,并形成了多元化的配餐助餐服务模式,受到老人们的大力追捧。

“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全市老人的一口“热饭”,接下来市民政局将运用市场化机制将“大配餐”服务推行至全市范围,力争2020年底前各镇街(园区)至少建立一间长者饭堂。

除此之外,在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我市还将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设施100%覆盖村(社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探索提供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让民生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市民政局正在编制《东莞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拟分区分类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同时,推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推动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助向常住人口和港澳台同胞覆盖。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健全养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医养结合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目前,我市已有9家民办养老机构在筹建当中,建成预计可增加床位1683张,将极大满足老年人口的多样养老需求。

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大力完善基层治理。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抓好民主决策规范化建设,并积极推广村(居)民协商自治模式,逐步扩大社区治理参与主体,鼓励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各方主体共商村(社区)事务。争取到2021年,593个村(社区)全部实现重大事务共商共办,全部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度,村(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四社联动”机制,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夯实党领导下的村(社区)治理平台,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在镇街试点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服务中心),并强化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激励政策、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等方式,广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是“四社联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一次重要实践。市民政局已于2019年3月启动了《东莞市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将“三个民”贯穿于“民生大莞家”机制建设中,听民情、顺民意、聚民力。并且探索出“莞家速递”“莞家直达”“莞家驿站”三个途径,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需求为其链接相应的社会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6月底前,将开展“民生大莞家”项目试点,12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争取在2021年健全具有东莞特色的“民生大莞家”工作机制,把“民生大莞家”打造成我市民生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

推动“友善之城”建设

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岁末年初,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打响,慈善募捐和基层社工为我市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擘画了我市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蓝图。市民政局将抢抓“三区”叠加机遇,借鉴广深港澳慈善工作经验,培育专业慈善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慈善信息平台,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广泛构建慈善阵地,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单位机构投身慈善事业。依托慈善日、旅游消费节等策划“慈善+”体验式公益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单位机构投身慈善事业,开展全民慈善行动,全力推动东莞“友善之城”建设。

在社会工作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交流,与广深港澳相关培训机构建立人才交流和培训机制。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民政局计划为督导人才、社区社工和社会救助社工等工作者提供超过400个学时的课程。并将继续开展“双百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接地气”的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政府负责民生兜底保障中的骨干作用。

此外,由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制定的《东莞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计划于今年年底提请市政府同意后出台。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⑱|市民政局:打造民生服务“东莞品牌”让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

《办法》将工作绩效表现作为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保障社会工作服务成效;将担任督导和服务管理纳入专业技术职级评定条件,实现了督导与管理职务与专业技术职级的统一;采用薪酬系数法确保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标准,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同步增长,将为我市社会工作人带来更充分的提升空间,更有利于我市留住优秀的社工人才,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 周素琼/文

市民政局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