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隨著氣溫回升,各種病菌也開始更加活躍。豬痢疾是春季養豬要預防的豬病之一,由豬密螺旋體感染引起。它是一種危害嚴重的豬腸道傳染病,各種年齡段的豬均可感染,主要症狀為粘液性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嚴重情況下很快死亡。本文就來給大家介紹豬痢疾的詳細症狀和防治方法,點個關注吧?

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病原與流行特點

本病的病原體是豬痢疾密螺旋體,腸道內其他微生物也參與本病的形成。本病原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在糞內25℃條件下可存活7天以上,在4℃的土壤中可存活18天以上。但是對常用的消毒藥抵抗力並不強,很容易被殺滅,用來蘇兒或2%-3%火鹼液效果最好。

本病流行普遍,尤其是大型豬場和從農貿市場購進的豬都易發生本病。本病只發生於豬,多見於斷奶後的小豬(2-4月齡),哺乳仔豬和育成肥豬很少發病。病豬和無症狀的帶菌豬可從糞便排菌,汙染飼料、飲水、豬舍場地、用具等,健康豬經消化道感染而發病。隔離病豬和健康豬群之間,也可因飼養員使用的工具和鞋等傳播病原而發病。本病流行無季節性,傳播緩慢,流行期長,可長期危害豬群。但各種應激因素,如陰雨連綿、豬舍潮溼、豬群擁擠、飢餓缺水、飼料突變、車船運輸等,都可促發本病。因此,豬群一旦傳入本病,很難淨化。

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臨床症狀與診斷要點

本病潛伏期為10-14天,發病豬呈現輕重不同的腹瀉。在汙染的豬場,幾乎每天都有病豬出現。病程長短不一,最急性的,無腹瀉症狀,幾小時內死亡。病豬排黃色或灰色軟便,食慾減退,體溫升高到40℃左右,幾天後降至常溫。糞便呈稀水樣,其中含有很多粘液、血液、纖維素性滲出物,或混有壞死上皮組織,糞便呈油脂狀或膠凍狀,呈棕色、紅色、黑紅色。病豬弓背吊肷,皮膚彈性減退,日漸消瘦,虛弱無力,臥地不起,口鼻、兩耳輕度紫紺,病豬生長受阻,病程長者,有的可以康復,有的因虛弱或心力衰竭死亡。

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診斷時要根據流行特點和臨床症狀來判斷,本病多發於2-4月齡的架子豬,發病不分季節,並以出血性和粘液性壞死性下痢為主要症狀,剖檢大腸有粘液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病變,腸內容物呈粘液狀、巧克力色,大腸壁和腸繫膜充血、水腫。實驗室診斷更為準確,取新鮮糞便(最好取含血絲的粘液)2-3克,或取大腸粘液塗片,自然乾燥,經火焰固定,用姬姆薩染色3-5分鐘,水洗陰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豬痢疾密螺旋體(兩端尖細的彎曲桿菌),就可以確診。

防治措施

預防:不要從發病豬場購進小豬,最好能自繁自養。加強豬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措施,保持豬舍乾淨和乾燥,定期消毒。肥豬最好實行全進全出的育肥方法。在清淨無本病的小規模豬場,一旦傳入本病,應全群淘汰,不留後患。對豬場徹底清掃,消毒後,空圈2-3個月,從無病地區或豬場引進新豬。在已發生本病的豬場,在對病豬用有效藥物治療的同時,對無病豬群實行藥物預防,及時清除糞便,徹底消毒,注意豬舍通風透光,保持乾燥,以控制本病的發展。

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治療:對本病的治療藥物有多種,其中常用的有痢菌淨、二硝基咪唑、痢立清、土黴素鹼和呋喃唑酮等藥物。

①痢菌淨,肌肉注射或口服,每千克體重5毫克,每日1次,連用3-5天。

②土黴素鹼,喂服按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每日分早晚兩次喂服,可連喂3-5天。

③痢立清,每噸飼料加入500克,混拌均勻,讓豬自由採食,可連續使用7天。也可往飲水中加二硝基咪唑,加入濃度為0.025%,讓豬自由飲用,連用5天。

④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每日分兩次口服,可連用3-5天。

有的豬因腹瀉脫水嚴重,可耳靜脈注射複方氯化鈉或5%糖鹽水200-500毫升,加入適量的安那加、維生素B1,還可採用其他對症治療措施,如肌肉注射安洛血。

豬群出現便血,警惕豬密螺旋體感染

結語:當豬群出現零星的腹瀉,並且糞便中帶有血樣或黏膜樣的物質時,一定要引起重視了,這就是豬群發生密螺旋體感染了,如不及時治療發病豬死亡很快,還會傳染給其他豬。對於發病豬,要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措施,並給豬舍內徹底消毒,健康豬群用文中所講的有效藥物來預防。最後祝大家抓住現在大好的行情,把保證豬群健康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