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美股再次熔斷,巴菲特徹底無語了!特朗普緊急放大招>

導讀:北京時間3月19日接近凌晨1點,美股又熔斷了!

沒錯,你已經擁有了巴菲特80%的人生經歷。

歷史上第5次,10天內第4次。

“0利率+QE”還不夠,美聯儲動用了“百年大招”!

但似乎還是不太管用。

美股10天內第4次熔斷

北京時間3月19日接近凌晨1點,標普500指數大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道指跌幅擴大至7.82%,納指跌超6.3%。

這已是最近10天內美股第4次熔斷,也是美股史上第5次熔斷。

道指較歷史最高點累計下跌超32%,已抹去特朗普就職以來的全部漲幅。

百年不遇!美股再次熔斷,巴菲特徹底無語了!特朗普緊急放大招>

加拿大S&P/TSX股指熔斷。

美油跌破22美元/桶,報21.97美元,跌幅18.5%。美元指數攀升至歷史新高,報101.64。

根據紐約時報的消息,美國白宮正敦促出臺限制賣空政策。

該規則於2007年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廢除,這條規則大致的意思是,規定只有當最新售價高於上次成交價時才能賣空,能夠阻止賣空投資者繼續下殺,從而阻止股價跌勢。

特朗普:將關閉美加邊境

外媒早間報道,加拿大與美國將於週三宣佈一項關閉部分邊境的協議,在關閉邊境的同時,貿易和商業將可以繼續運作。

而就在剛剛,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佈,稱將關閉美國和加拿大邊境,暫停兩國之間的“非必要人員流動”。特朗普稱該決定是美加兩國的共識。

百年不遇!美股再次熔斷,巴菲特徹底無語了!特朗普緊急放大招>

僅在兩天前,即星期一(3月16日)下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佈了新的抗擊疫情的措施,包括禁止非公民、非永久居民和出現新冠肺炎症狀者入境,國際航班只能在加拿大的四個機場降落等。此禁令不包括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此外,外國外交官、機組人員以及美國公民也不受禁令限制。

特魯多的妻子上週在新冠病毒測試中呈陽性反應,特魯多本人沒有症狀。

特魯多在講話中強調,任何表現出感染症狀的人都不允許登上飛往加拿大的航班。

全球超20萬確診!

金融市場走勢還是與疫情的蔓延息息相關。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3月18日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20萬例,達到201436例,死亡病例達到8006例,治癒病例為82032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六大洲、159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除中國外,累計確診病例過千的國家已有14個,其中11個在歐洲。

除了意大利、伊朗和韓國、西班牙外,還有德國、法國、美國、瑞士、英國、挪威、荷蘭、比利時、瑞典、奧地利。

疫情已蔓延至歐洲所有國家,歐洲累計確診人數已超7.5萬,佔國外病例總數的6成以上。

而從現有確診的數據來看,意大利的病例數在3月13日已超過中國,截至3月17日已是中國的3.18倍。伊朗的現有確診病例則在3月16日超過了中國。

歐洲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也首次超過亞洲。

法新社週三(18日)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8日11時,據統計歐洲至少有3421人死亡,而亞洲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為3384人。

在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凝聚全球抗疫合力刻不容緩。

面對各國的求助,中國各省市專家團隊、中國政府機構、民間組織和個人、中國企業等紛紛火線支援,從2月28日至3月16日,中國已派出23位醫療專家分別前往伊朗、意大利、伊拉克,同時也捐助了核酸檢測試劑盒、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到韓國、伊朗、意大利、伊拉克、塞爾維亞等地。

金融危機真要來了?

疫情是否將觸發美國甚至全球金融危機?

興業資本表示:

隔夜美國公佈的2月零售銷售錄得一年多來最大降幅,錄得-0.5%,彰顯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已經開始顯現,而這可能加強市場對美國經濟二季度陷入衰退的預期。

貨幣和財政政策雙雙發力,可能短暫提振市場情緒,但還遠不能恢復市場信心,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 市場巨震可能仍是常態。傳統利空失效的背景,是美指走勢被避險情緒和流動性緊缺主宰了。

在美元荒難緩解的情況下,美指持續走高突破100大關也就不難解釋。這不免讓人想到“美元指數指破百,金融危機到來”的說法。

據統計,近45年來,世界範圍內共發生了8次大的經濟危機,其中5次發生在美元指數突破100的時間段內,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2010年的歐洲債務危機均為美元指數在100以下時發生。但這三次危機發生時,美元指數均在上漲。

根據摩根大通的計算,全球美元短缺數量自金融危機以來已經翻了一番,截至目前為12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60%。

不過南華期貨馬燕的報告認為,目前言危機過早。從利率、通脹及貨幣環境看,目前海外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仍處於外部衝擊的階段,尚未引起金融的正反饋效應,直言危機模式再現為時尚早,相對於美國來說目前歐洲的形勢其實更加嚴峻。美聯儲本次的臨時降息更多是出於預防式降息的考慮,但需關注疫情後續衝擊,若疫情在全球失控,則很有可能加速全球經濟危機的到來。

全球經濟大概率正進入衰退期

2020年3月17日晚,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起召開“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形勢分析”網絡視頻會。

會議邀請(Jason Furman),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匯豐集團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Stephen D. King),就疫情之下中、美、歐金融市場、經濟形勢及應對策略作出判斷,並回應與會嘉賓提問。

談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福爾曼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呈現出破壞力強,不確定性大,長期性、全球性和時效不對等的特徵。長期來看,疫情造成經濟衰退而帶來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疫情本身危害。美國此前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目前看美國二季度的年度GDP會降低3%-4%,一些公司將破產關停,大型基建項目暫停建設。

談到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福爾曼認為,未來走勢取決於各國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中韓已取得兩場戰役的階段性勝利,但是目前我們距離全球勝利仍有距離。

簡世勳表示,疫情導致停業對經濟活動影響很大,對經濟的危害可能要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嚴重。面對疫情,部分歐洲國家的僱主採取了智能化遠程辦公的舉措。瑞典靈活上班比例達到35%,英國在20%,而德國和意大利只有12%和5%。

如果歐洲無法在短期內控制住疫情,那麼就要做好經濟活動大幅下降的準備。歐盟國家的團結和共同利益將面臨巨大挑戰,各國間可能出現互相不信任的情況。這可能會逆轉全球化趨勢,對全球經濟產生更嚴重的打擊。

朱民表示,隨著復工不斷擴展,中國經濟已經在上週觸底,開始反彈。他預計,疫情對中國1-2月消費造成的消費損失將達1.38萬億,佔全年GDP的1.2%。

朱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反彈最大挑戰在出口領域,全球疫情繼續指數級發展,在英國和瑞典的“群體免疫”政策下,德國開始關閉邊境,估計更多國家會採取“封城”“鎖國”政策。

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將嚴重下跌,進入負增長區間。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關聯,現在很多地區復工率很高,但總體產能運營水平不高,外向型企業缺少海外訂單。

中國需要根據全球防疫新情況和貿易形勢對宏觀刺激經濟政策進行不斷調整。

朱民認為,疫情直接衝擊消費,進而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和產業鏈運作。恢復經濟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刺激經濟,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政策。

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宏觀政策空間很小。發達國家的利率水平已經為零甚至負利率,沒有降利率空間。主要發達國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在2008年金融危機已來也都增長了三倍以上,購買資產的空間也有限。

財政政策在恢復經濟中特別重要,減稅,補貼,給居民現金等,都需要大量財政資金。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 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平均上升了50%,新興經濟體個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債務也增加了30%,各國政府財政刺激經濟的空間有限。

朱民認為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衰退。他表示,2008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中速增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速度低於危機前10年的世界平均經濟增長速度,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為2.9%。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跌至2%以下。

朱民表示,今年全球股市的三次巨幅下跌均屬於市場內理性調整,而非受到市場外的信息影響導致的恐慌拋售,反映了市場對於局部疫情影響,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和疫情全世界蔓延下公司盈利能力和不確定性的預期。

股市第一次下跌受中國和亞洲疫情影響,屬於局部地區問題,波動較小;

第二次下跌由能源市場價格引起;

第三次下跌源自全球疫情迅速發展,使市場對於全球經濟調整的預期發生變化。

他認為,全球金融市場還會根據疫情的發展和各國政府抗疫和刺激經濟的政策變化而進一步調整,現在形勢每天在變,股市波動不可避免。

而當前全球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主權債務和企業債務上,這兩個薄弱點會不會被突破,成為判斷是否會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