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周禮》,講的是什麼?對後世有何影響?

行著茶酒之路


一般都認為,周禮的作者是周公,但根據後世考證發現,周禮中記載的官職名稱,公田的大小,與周初的情況不合,而且文字風格與當時不符。

《周禮》彙集的典志是全方位的,它既保留有西周的舊制,又兼有春秋戰國的新制度的濫觴,內容繁雜。

《周禮》記載的建國設官,以政體上看是君主專制政體,但與後世的君主體制不同,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國王,無絕對權威,在立君,國遷等大事上必須遵循百官和萬民的意見,日常的財政支出,也受到一定的監督與制約。是一種保留有部分民權的君主制。

《周禮》記載的經濟制度比政治制度更加廣泛。對農民的負擔和分配,採取均衡制,要求均衡社會的勞役,以便各供所得,各盡所能,做到大家溫飽。在經濟活動中,注意開源節流,重視財富的積累。

《周禮》對萬民的教化,強調讀政令和習禮樂。在周禮看來,只有讓萬民和百官深入瞭解王的政令,方能正邦國,協萬民。在實施的道德教育中,突出音樂的感化作用。教育組織,有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國家所設,培訓貴族子弟,鄉學為地方學校,庶民可以入學,遠為後世的興學,提供了一個借鑑。

《周禮》的理刑思想重在犯罪前的糾治,而不是在犯罪後的施刑。他的立足點是以教立國,而不是以刑立國。對於邦國的不協和萬民之間因買賣或財產轉移而發生的訴訟,《周禮》依據卷書和契約決斷。民間的訴訟,需要交保證金,以制止隨意的爭訟。

《周禮》中還顯示出了審美的習尚,最突出一點就是重祭祀,崇尚舞樂。為後世創造了燦爛的祭祀文化和精巧的工藝品。

總之,《周禮》彙集了當時典制的方方面面,集中了數百年間的政治家,思想家對國家體制的設想。他的思想框架以儒家為思想中心,兼容法家陰陽五行思想。實實在在地記錄了當時重要史實和人們心底希冀,應當說它是一部具有多學科史料價值的古代典籍,所以影響後世至深。

我們今天的婚喪嫁娶等等的習俗都能看到《周禮》的影子,我們今天的許多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是源自《周禮》。《周禮》已經默默地影響到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丶行為的方方面面。


不著急愛國學


《周禮》是一部周朝意識形態領域改革的集大成之作,傳說周朝建朝後,為了在政治上充分維護分封制,周公旦在周王的要求下,將堯舜等上古時期至殷商的禮樂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改造,創建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冠、婚、喪、祭、射、朝、聘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禮樂成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領域的指導規範制度。《周禮》對周王朝來說主要是以周人的標準規範各族和和分封地的人民,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不同的統治階級,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力,維護宗法等級秩序。以至於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看到各諸侯國爭霸無視禮法時,垂首頓足直呼“禮壞樂崩”。

我們知道,意識形態是一個種文明的集中體現,《周禮》中的禮制思想不僅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意識形態,也影響著當今中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可以說周公之禮這是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根源。當今中國,不論是科學發展觀還是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不反映著我們從古至今的禮制思維。




葡萄酒先鋒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期間,著禮樂,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學先驅。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周公著。《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深遠。《周禮》為三禮之首,儒家大典。《周禮》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內容豐富,無所不及,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周公參政七年期間,確立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極大影響,為周朝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周禮》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為六卿六官六機構。主要職掌政務、財政和宮廷事務;輔佐王統治天下;職掌邦教、土地、賦稅;職掌宗廟祭祀、職掌軍政、統領軍隊;職掌刑典、負責獄訟刑罰。

《周禮》完整地劃分國家行政機構、等級制度和社會規範,社會的運行形式和保障。通過一整套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周代的禮制,並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繫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周文化、禮制的意識形態奠定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春暖125778


周代禮制完整地講應稱之為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制度運行的形式和保障。

西周王朝的國都是豐京和鎬京,在歷史上一起並稱為“豐鎬”,周公制禮作樂由豐鎬開始。

記錄周代禮制最為詳備的著作是《周禮》,《周禮》又稱《周官》,講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載:“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此處存在爭議,一說此處周官為《周禮》,一說為《尚書·周官》)《後漢書·卷三十四·百官志第二十四》亦載:“昔周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

周公制禮作樂,創建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潛移默化地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周代的禮制。

周禮目的是以周人的標準來規範各族和各代禮樂內容,並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繫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


奇正國學


周禮包括吉禮(祭祀鬼神,祈求福祥),凶禮(哀邦國之憂,包括喪禮、荒禮、吊禮),賓禮(迎賓親附諸侯之禮),軍禮(和協邦國,包括大師之禮、大田之禮),嘉禮(親善萬民,包括飲食、昏冠、賓射、饗燕等禮)等,禮樂共舉,繁複細瑣,無所不至地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禮書有“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之謂。周禮是周王朝的根本,是周王室維護統治的依靠,周王室以周禮來維護其地位.

影響:一是鞏固周王室統治.二是周禮和儒家思想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周禮對現在我國的文明禮儀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沈德春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國時期歸納創作而成。

  《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經學大師鄭玄為《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漢族文化史之寶庫。

從後世影響上來看,西周以宗法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統治思想的核心。當然在其後的時代,禮的適用範圍和功能發生移轉,從西周之時主要作為政治權力分配功能的原則,到漢代以後轉變為社會生活層面秩序塑造和維持的機制,但禮的基本原則,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別,並未發生改變,反而得到鞏固和強化。同時,西周意識形態奠定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精衛填


所謂《周禮》,是一部講述禮樂文化的著作,對禮法,禮儀做了最權威的記載,經學大師鄭玄親自為其作注,更讓這部著作,聲譽鵲起。

《周禮》的作者,是著名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旦。《周禮》與《儀禮》《禮記》合稱“三禮”。

《周禮》是儒家經典的根本出發點,最後經過孔聖人的研究和大力發展,成為了儒家經典的大成。儒家經典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特別深遠的。現在的孔子學院遍佈全球,對於中華文明,對於世界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大樹天音


原名《周官》,西漢末年劉歆將它改名為《周禮》。這是一部記述政治制度的書,由戰國時期的儒者以周王室及春秋各國的官制為基礎,並根據儒家的政治理論,設計了一套理想化的制度作為全書內容。《周禮》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部分,其中“冬官司空”已亡佚,漢人用先秦古籍《考工記》補入。全書記載300多種職官,並對其職掌作了介紹,其中有不少內容是周代政治制度的如實記錄,因此《周禮》仍是研究古制的重要典籍。

據《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記載,西漢景帝時,河間獻王在民間蒐集到古本《周官》,因此《周禮》屬於古文經書,漢末立於學官。《周禮》除《十三經注疏》中的鄭注和賈疏外,清代孫詒讓的《周禮正義》是研究此書的重要著作。


掌廚小掌櫃


《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中國曆代都非常推崇周禮,以至於周禮影響了中國歷史三千年,其中的奧妙耐人尋味。


悠然自得9641118


禮儀先河文朙傳,華夏生機發新顏。

古國底蘊環球讚,大美江山萬秊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