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裡喪事喜辦得多大歲數?

923老石油


喪事喜辦自古就有,《請稗類鈔》就有詳盡記述,稱為“喜喪”。由於古代生活水平低,衛生條件差,人的平均壽命也就20_30歲左右,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感嘆。那麼,現在我們這裡仙逝故人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喪事喜辦呢?主要一般要符合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人丁興旺。逝者本身是大家族長輩,兒孫滿堂,晚輩越多越好,這樣才顯示香火綿長。

二高壽。我們這裡對逝者是否高壽並沒有明文規定,但鄉里鄰坊約定俗成,隨著平均年齡提升,七十也並非“古稀”。所以,亡故者八十以上,九十乃至百歲年歲越大越好。

三壽終正寢。符合以上條件並不完美,無疾而終,非天災人禍致死,臨終不受病痛等折磨,即“善終”。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悠久根深,各地對喪事喜辦雖然不盡相同,但宗旨無非就是:告慰先人,激勵後人。




沉浮15831


在我們家鄉,如老人兒孫滿堂,年歲8O歲以上,老人在世時,無憂無慮的晚年生活。例我有鄰居家老太太,享年91歲,在家沙發上聽廣播,一個鄰居家姪子去借東西,借完時老太太打招呼送人,鄰居家人走到大門口時忽然發現少借一樣東西,隨時返回,在向老太太問時,老太太己沒有回答,慌忙之下就向在另一間屋裡的老太太兒子說,老太太兒子一看,確認老人己走。象這樣的人,在我們家鄉稱為喜喪。


柴來業


我是東北的,在我們這邊一般年滿六十週歲以後去世的都稱為喜喪,未滿六十週年去世的則稱為少亡。

在東北我的家鄉,辦喜喪的同時一定會有一場熱熱鬧鬧的“二人轉”來襯托喜喪的氣氛,同時也有“哭七關”“哭九包”來彰顯家屬對亡者的哀悼



憂鬱的大毛


 在我國舊時候人的平均壽命短,將70歲以上人死了稱之為“喜喪”。現今這一風俗延時至今還實行,但都因為人均壽命延長“喜喪”的歲數也提高到80了。

  喜喪

俗稱“福壽全”“福壽全歸”,即全福,全壽、全終。

  1、全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兒女全在,無再婚之男、再嫁之女。

  2、全壽,古稀(70歲)以上仙逝。

  3、全終,即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內寢),民間謂之善終。

  4、四世同堂或耄耋仙逝為“大福壽全”“老喜喪”。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我們這裡的民俗風氣是(一部人):“做風水”,我一直努力要改變這一切,孝敬父母是一種中華民族寶貴精神,但我這裡有大部分人喜歡等人死了拼財氣去弄,感到很傷心!



王文化生


各地應差不多吧!這裡通常是年過七十的老人!

且是因病而逝的,他們的子女及遠近親屬會在葬禮上化費較多,(包括一些舊的風俗,禮儀等),事後,還要請客!


膠東人59


古代有人活70古來稀的說法,但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活八九十歲以上都非常普遍,在我們這裡一般人活到80歲以上,又是自然死亡,老人又沒有病痛的折磨,年齡也算得上高壽,都算是喜喪。


飛龍在天95


我們老家喪事喜辦一般是80歲以上,90歲以上叫老壽星,在這個歲數走的人,家人都不悲傷,與家人相依陪伴幾代人是走的著了,駕鶴西去昇天也是最好的人生結局。


凌雲志841


在我們廣西,大都以90歲為界才能這麼辦,人生七十古來稀,過八乃要需安健,90入入土人自足,上百更是令人誇!


安逸大師


原來我們這裡的喪事喜辦七十歲後就按喜事辦,現在成八十歲以後了,但不包括自殺,他殺或其它兇殘死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