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艱苦,但是給別人隨禮很大方,是什麼心理?

大輝


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農村隨禮比城裡大方,因素多:

一是農民現在真的是富裕起來了,樓房蓋了,車子買了,什麼都有了,用錢自然也大方了;

二是農民天生的厚道。你到他田裡、地裡、樹上摘點菜、瓜、果,給他錢會遭到堅決拒絕的。收到城裡親戚禮,要麼同等還禮,要麼還加一些送。

三是風氣影響。一個村一個鄉普遍隨禮是多少,為了情面、為了攀比、為了還情跟風走。

四是萬般無奈借錢隨禮,這是最傷人的,不可取。

農村送禮增加農民負擔,個別地方一年打工掙來的辛苦錢還不夠隨禮,已成為農村部分地區的頑疾。前些年有的地方開始引導、整頓了。真希望富起來的農民親戚改變觀念,樹立新風尚,莫跟風亂花錢。



漢江庸叟


中國的傳統禮尚往來,別人都上五百,即使沒有借也得上五百。前段時間我同學孩子十二歲生日,我們一群人都去,因為以前我孩子過生日大家隨禮兩百,第二我另一個同學生日大家就上三百,我也上三百。所以這次我就拿三百現金,平時購物用微信,一般不拿現金。結果別人上五百禮,我也不知道咋辦,另一同學說沒事,她們互相是五百,你三百也行。於是隨禮三百。後過一年談起這事,同學一臉不高興,覺得我隨少啦!這件事讓我也鬱悶了很久。



我願做你的太陽


大家好,在農村這是禮上往來,你家有事親戚鄰居都來給你隨禮了,到人家有事了你也得給人家隨禮,特別是拜仁兄弟的,仁兄弟的奶奶,爺爺,父母親,過世了都得隨禮,還有仁兄弟的兄弟姐妹結婚都得隨禮,禮還特別重,農村的攀比比較厲害,自家的事完成以後,到人家有事了,沒錢就是借錢也得人家送禮,這就是現在農村的普遍現象。


豐縣產哥


大家好我是村紅記事,很高興回答農村人隨禮很大方這個問題。為什麼大方?下面說說我的見解。

1.農村人大方一大把,哪個結婚老表隨禮不是萬起步。也許別人就是有錢沒地方揮霍,正好你給了他提供一個花錢的機會。別人還得感謝你。不要你覺得別人大方,對於花錢的人那點錢對他來說就是九牛一毛。花錢對於他們來說能給他們身心帶來愉悅感。

2.農村人花錢很大方,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索愛。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看現在年輕人結婚哪個不大方,不大方點別人都不會跟你。大方點可以促進彼此間的距離。這個時候別人的大方只是一種策略。是被迫的。但是還是會表現的很大方。

總結:無論是主動大方,還是被迫大方。關於大方沒人定義。只不過是心理作怪。合理消費,享受美好生活。





村紅記事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農村普遍都存在這個問題!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因為農村最講究禮尚往來,這就是所謂的人情世故。還有一種就是要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出手闊綽,這種人有一顆虛榮心,表現自己過的比別人過得好,寧願自己過得苦點兒,也要隨高價禮!



農村男男


這也要分幾種情況來說,有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比如別人去年你們家做喜事,別人包你1800,這回別人家做喜事,你也不好,包個1200吧!確實有很多的,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們鄉下有一句老話,打開門來做人,關上門過日子,也就是這個道理吧[祈禱][祈禱][祈禱][贊][贊][贊]



好夢成真131012401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

這樣的現象在農村也是非常常見的。明明自己家過得還不是那麼的好,在花錢方面都是緊緊巴巴的。可是他們在參加別人辦理的酒席的時候往往都是不會比別人給的禮金少的。這樣也是讓很多人不明白的。

在我們村子裡面就有一家這樣的,一家三口再加上父母五口人,平時也是不出去打工掙錢,都是靠著在農村種植土地掙得那點錢來過生活,可是誰家有個大情小事的時候他們也是會去隨禮的,隨禮的禮金也是不比別人差。都是基本持平的。這個讓人看著都是非常費解的,村裡人長長議論明明還年輕都不知道出去打工掙點錢花。而且在隨禮方面還這麼大方。在我看來也就是以下幾點的原因。


喜好面子 窮大方

不是有句俗話說的好嗎?窮大方窮大方 指的就是這樣的一類人,別看他們窮的自己都要揭不開鍋了,可是在面子這方面還是不能落下的。我在家裡窮點沒有什麼,可是我在外面的時候也是不能落下面子的。再加上越窮的人越是不在乎這些什麼,自己都是比較窮了,在哪在外人面前不能讓他們看出來。這樣才能讓別人高看他們一眼,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他們在隨禮的禮金上面是不會落後別人的。

邏輯和別人不一樣

在他們看來,上別人家參加酒席所給的禮金就當做是存起來了,畢竟每個家庭都是會多少有事情要辦的,現在把禮金給你們了,也是佔時的,等到我家有事的時候,你不可能還是會這麼多禮金吧。多少都是會添點的,他們就是抱著這樣的心裡的。往往再去參加酒席的時候禮金都是不會少的。

所以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有著自己的小九九的,不可能做吃虧的事情的。那麼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哦。

發表自己對於農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農村趣事和自己養種植經驗,喜歡可以動動你發財小手關注一下吧。

鄉村淇譯


你好,我是農村小朵朵,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是農村的,對於你說的農村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艱苦,但是給別人隨禮很大方這件事我想說的是,有些事並不是自己花多花少能左右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們農村呢,都是禮尚往來的,幾年前的隨禮錢隨著物價上漲也會漲的,比如說三年前你家有喜事的時候別人隨錢了,但三年之後別人家有喜事了,一般你去隨禮都是要漲一些的。

當然也有不漲的,那那一部分人不漲呢? 對於家庭成員少的可能自己想隨多少禮就隨多少禮,可能漲或者不漲。那對於家庭成員多的,兄弟姐妹多的,可能去親戚家該隨多少禮就會坐一起商量這個問題了,最後大家大多數都覺得該花多少就定多少了,想花的少的肯定也就跟上了,要以商量的數花的,也是好面子吧。這在農村是不是比較常見的呢?所以說關於你說的在農村自己生活比較艱苦,但隨禮錢該大方就得要大方的,沒辦法,形式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喜歡。





農村小朵朵兒


隨禮的多少和當地的風俗有關!如果當地隨禮的數額都比較大,那你隨禮就不能少了!不然別人都不會和你來往,還會不停說你!攀比浪費的習俗要不得!

其實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的人情往來的開支也越來大,很多地方就掀起了一股攀比的風氣!導致彩禮,人情往來隨禮越來越大,甚至到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的地步!這樣真的好嗎?

像我丈母孃家,她們那邊隨禮就很大,可以說很可怕了,村裡一般的鄰居隨禮都是1000起步了,如果是親戚那就得兩三千以上,算下來一年隨禮錢都得幾萬塊!隨了這麼多的禮,主家辦酒席就比較鋪張,導致很多菜都是浪費掉了!這樣你來我往,最後很大一部分錢財都被浪費掉了!而且這麼大的開支,對一般的家庭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大家都攀比不止,也就只能打腫臉充胖子!

還好我們老家還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好,沒有形成攀比,村裡的人生日都只是隨個二十來塊,就是大家圖個熱鬧!




鄉野陳老哥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不論農村人還是城市人這是由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決定的,在我們農村有一句俗話就是“墊起腳做個長子”,意思就是人窮志不能短,雖然我沒你富但我不能讓你瞧不起我,這也可能是中國幾千年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社會矛盾引起的吧,你太窮一般人都看不起你,估計這種觀念一時半會改變,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有可能改變這種做法,也有可能變得實際會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再茫目的攀比,只要自己覺得合理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是有一句很現實也是真理的玩笑話說:你一個沒錢的人穿套一千元的衣服別人也以為頂多一百來塊錢,有錢人穿一百的別人不相信。所以我們只要自已過得好覺得合適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