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我們中國人相信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在我們看來,這是萬事萬物所無法避免的規律。

當然,西方人不相信我們的哲學,他們相信的是“馬太效應”,相信“大而不倒”。

可事實是,他們的信仰被一次次地“打臉”。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回顧歐美證券市場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到:在一片大好的金融市場裡,大家都熱衷於投機致富,而當股市突然掉頭向下的時候,很多人對此毫無準備,也無法及時做出正確的估計。

在1929年大崩盤時,紐約市區旅館的前臺接待人員會詢問前來住店的人,他們開房間是想住宿還是想跳樓。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跳樓身亡的投資者

這是因為,此前的美國股市,卻已經繁榮了很多年,人們看到了太多炒股致富的例子,都覺得這理所應當,都覺得自己可以在股市中致富、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在1929年9月開始的那場驚世股災中,初到11月中旬,紐約交易所的股票市價總值已經損失了3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GDP的1/3,這段時間讓無數泡沫財富破滅,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

可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只是災難的開始。

“屠殺”完高槓杆的百萬富翁之後,用居民的個人儲蓄去搞股票投機的銀行,每年幾千家地倒閉,而失去金融支持的實業公司紛紛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社會購買力一落千丈,災難殃及到了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即使你沒有直接參與股市。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失業的人把自己的簡歷掛在胸口,每天在大街上游蕩

道·瓊斯指數從1929年9月的最高點452點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點,三年跌了接近90%。通用電器每股從最高的396元跌到8美元,也就是100萬跌到2萬。

為什麼這些企業家、銀行家、投資大亨對如大規模的風險沒有任何警覺?

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大而不倒”,相信既有的經濟繁榮會創造更多的創富機會,孕育新一輪的繁榮。

即使在看到危險跡象的時候,大家也會互相鼓勵:這只是暫時的,馬上會恢復正軌的——從而白白錯失了踩剎車的機會。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在牛市的那些年裡他們只看到:和平的環境,工商業的大發展,普通家庭的生活改善、漸有餘錢,貨幣寬鬆鼓勵,所以鼓勵所有人盡力去買買買,因為消費就是愛國。

本來是少數圈內人、資本富足者的高門檻遊戲,卻因為造富效應逐漸吸引了圈外人的資金。

很快大家發現,如果可以很快賺取百分之幾十甚至幾百的利潤,為什麼不借錢來玩這個賭局,用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的發財夢,你可以很快從一文不名變成百萬富翁。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大蕭條之前富人們的奢侈生活

空手套白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1929年大崩盤前的美股,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槓桿大牛市,當時全美國的經濟都在往股市源源不斷地送錢,據人們後來統計:當時平均每一塊錢裡邊都有四毛錢投在了股市裡,而股市裡90%的錢都是借來的,也就是說人均十倍槓桿!

十倍槓桿意味著只要你的股票下跌10%,你的本金都會灰飛煙滅,但這怎麼可能呢?這是牛市,股市就算下跌5%,接下來也會反彈至少15%!——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有泡沫,那有怎麼樣呢?你要做的只是在泡沫破滅之前退出就好了。

為了擴大市場,交易商把眼光放在了華爾街之外,在鄉村裡、在遊輪上、在電影院裡,到處都是股票行情發報機。而女性更成為交易商的新寵,畢竟這將至少擴大一倍的市場。20世紀20年代,美國女性剛剛集體覺醒,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和財產,就把錢都投進了股市中去。

當然,在這樣的市場中,還充斥著做莊、內幕交易和龐氏騙局。

而當局者,則坐視泡沫的變大,毫無作為。因為這種不作為和後面的作為,當局者,尤其是時任領導人,也成為每次泡沫破滅後的頭號背鍋俠。

當發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是自己的責任,事實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如果當局者可以及早採取措施,如果銀行不濫發貸款,如果交易商不唯利是圖,如果大財團流著道德的血液,如果投機者不貪得無厭、不期望不勞而獲……

但是,這一切已經沒有如果……

2020年,同樣是經過了漫長的美股大牛市,同樣是一片“這種事不可能發生的”的態度,同樣是無數“抄底”的喧囂……

金融災難之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太陽底下可曾有新鮮事?

人啊,永遠只會輸給自己的貪婪和懶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