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天才到底是基因造就的還是環境促成的?

或許愛因斯坦的大腦會告訴我們這個答案!

在愛因斯坦去世之後,他的大腦引起了科學界的好奇,大多數人都非常好奇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究竟有何不同。

所以在1955年,也就是在愛因斯坦去世幾個月後,病理學家托馬斯.哈維就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了240塊。

此後哈維將一部分大腦組織樣本和照片交給了一部分科學家,用於尋找這位著名物理學家天才大腦的蛛絲馬跡。

在第一項發現中,科學家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比一般人的大腦要小,我們人類一般的大腦在1400克,而愛因斯坦的大腦只有1200克,足足少了200克。

所以也直接推翻了所謂大腦容量越大,智商便會更高的說法。

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而第二項發現則是來自於佛羅里達州進化人類學家福爾克教授發現的,他根據愛因斯坦大腦切塊比對照片,發現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皮質相對於普通人的大腦來講顯得非常複雜,並且表皮面積也大於常人。

這樣的皮質層複雜結構源於多重思考以及想象力的延伸,在研究了500個樣本以後,福爾克教授得出了一個依據樣本而產生的結論,大腦皮質的複雜程度決定了人的智商。

而產生這種複雜的大腦皮質的原因則是從成長階段的思考程度,在對比愛因斯坦的成長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愛因斯坦從小就對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

他的父母為了培養他的好奇心,基本上都處於“放養”狀態,極大程度的鼓勵他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興趣。

當時他的父親沉迷於科技技術,所以受到父親的影響,愛因斯坦從小就對這種科研技術有著同齡孩子無法匹敵的熱情。而其母親則是教授其音樂課程,這樣的教育環境極大程度上使他的大腦基因進行了智力追求與自我編程。

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這一說法於是產生了一個論調,那就是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沒有經過所謂的智商測試,而其智商發展階段也沒有所謂的記錄,那麼假設智商是逐步提高的,會不會是成長的環境促成的呢?

根據從前的說法,人的智商很大程度上是遺傳自自己的父母,但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比如倫敦國王學院的教授普洛眀,為了驗證這個質疑,普洛眀進行了一項測試。

他找來了50個在智商測試中全是160分以上的孩子,並對比了他們基因,掃描了超過1800個遺傳標記。

對比發現,在這些孩子中極少數較為突出, 基本上所有的遺傳標記對智商的影響都微乎其微,只有6個最明顯的遺傳標記對智商產生了影響,加起來不超過1%。

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所以實際上和人類的身高體重一樣,智商的可遺傳性也是個謎,起碼從目前為止的研究上來看,只能解釋5%到10%是可遺傳的,而其他的原因則有很大程度上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也就是說,在智商起點的開始,“天才”並沒有在智商上與普通人拉開太大的差距,而拉開差距的是此後在成長過程中,天才能夠利用成長環境,使智商持續成長。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兒童階段,飲食可以影響到智力水平,根據二戰時期兒童發育研究報告,營養不良對智力有著很大的影響。

而在成長過程中,是否進行過大腦訓練或者智力遊戲,也會對智商發育形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英國劍橋大學就做過一項實驗,對超過1000名6歲左右的孩童做一項關於記憶的遊戲活動,此後經過6周時間的追蹤,發現這些記憶遊戲的確可以提高短時記憶。

天才真是天生的?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答案呼之欲出

當然,還有許多追蹤觀察的案例,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愛因斯坦的好奇心,牛津大學神經系就做過這樣一個觀察,將50個孩子置於一個環境裡,喜歡問各種問題滿足好奇心的孩子,他們在智力測試中往往會得到高分,並且在持續性的觀察中,這些孩子的智商成長跨度也比較大。

所以成長階段是否具備思考力和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小孩子的智商的。就好比求知慾高的人,他們的知識獲取量會比求知慾少的人大很多,這個很容易理解。

所以當面對自己滿是好奇心的孩子,儘量不要嫌煩,也不好阻擋這樣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孩子會變得有思考力,這種思考力便會使大腦不斷進行自我編程,大腦也會變得越來越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