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易裁員一事談良知

近日,《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一文在社交平臺流傳。筆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只有兩個字的感想——心寒。

作者文章當中稱,今年1月底,他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之後主管和HR不斷以各種理由去威逼他主動辭職,在此期間,作者又去醫院看了幾位醫生,瞭解到原來藥物只是控制病情惡化速度,可能只有幾年時間,然後只能靠心臟移植來續命。

一個人,在一家公司兢兢業業地工作,在生病之後,卻遭受如此不公的對待,這種做法,換做一個有良知的人看到,都難免感慨。

良知,意思是順應天道而賦予的智慧;指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亦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飢,必已自飢了:知行如何分得開?”在王陽明看來,良知是天生的,是對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斷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但在筆者看來,良知,亦可以在後天當中去培養起來。

可是,在現今社會,良知這種東西在多數人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例如騙子去騙取錢財、某些商家在飲食的東西上添加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東西等。這幾年最轟動的新聞之一就是長春長生的疫苗造假案,全國震怒。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人目光開始變得短淺,他們只顧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拋棄了良知。所以這裡百年企業是極少,不同於國外,例如日本。有的朋友會說,日本也會有企業出現類似問題,這個我不否認,但如果你只專注別人的缺點,而忽略掉其優點,那麼你一生也不會成長起來。

有了良知,雖則在短期之內利益的增長速度速度不快,但可以細水長流,牢固基業。用良知恪守行為,是在守規矩的路上堅持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