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教育】五頭鎮第一初級中學——疫情期間新角色 非常時期勇擔當


疫情期間新角色非常時期

勇擔當

袁彥彥

疫情當前,根據上級文件“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得已由三尺講臺轉為“釘釘直播”,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誰也想不到老師有一天需要上線“被迫營業”。剛開始聽說要上網課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說是崩潰,其實還有些隱隱的期待。

記得第一次直播上課,我準備的是《賣油翁》,當時準備了好久,包括課堂上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都想了好多遍。可是正式直播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不夠靈活,特別是在帶著學生翻譯課文的時候,我是照著課件讀下來的,中間有個小失誤都沒有發現,整節課節奏也比較慢。但是,也正是有了第一節課的經歷,到第二節課就輕鬆自如多了,課前會給學生準備抗疫視頻,課上和學生連麥互動,講重點的時候不急不躁,比第一節課有了明顯的進步。所以,直播的過程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直播上課,同樣也離不開同學科老師的教研。我和同科老師幾乎每天都會有最少一個小時的語音教研,最長的教研時間達到了四個小時四十四分鐘,我們會對本節課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教研下節課的內容,交流學生作業出現的問題。我們也會討論提高學生聽課效率的辦法,上課的時候我們用點名小軟件隨機點名和連麥提問學生,讓學生明白聽課要有始有終。通過教研,我們不僅把握住了每節課的重難點,也能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所以,教研的過程也是自身提高的過程。

在教學中最難的不是備課上課,而是對學生作業的落實。剛開始交作業人數不夠,我在群裡艾特學生,發私信提醒,打電話督促,作業的數量上來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應付作業的學生多了。有的學生只提交個“完成”;有的是從網上抄個現成的答案;有的是複印別人的作業……。總之,只有我想不到的,沒有學生做不到的。面對這些情況,我專門找了個星期五的晚上,給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在等作業,讓他們明白作業是一個學生的底線。等作業的過程中,如果有應付作業的現象,我會繼續打電話和學生溝通,直到作業合格。那晚,等到最後一本作業時,已經10點43分了,看著這個時間點,我心裡五味雜陳,覺得當老師太難了!但是,我依然會努力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面對疫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好好備課,上好網絡直播課,藉助課堂向學生宣傳抗“疫”防控知識,就是在履行自己的防疫責任。只要人心向暖,共克時艱,疫情一定會消散,也相信我們所有人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


宅家抗疫的日子

黨海紅

在42年的人生旅途中,我第一次遇見2020的春節;在22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第一次遇到2020的寒假;2020,原本如期而至的開學日,卻杳無消息。這一切都源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突然來襲。我們全體師生不得不宅在家,共同抗擊疫情。如今春已到花已開,回眸一看,一月有餘,活出了一段精彩的時光,活出了一個精彩的自己!


宅出擔當作為

我雖然不能奔赴抗疫前線救死扶傷,卻以一個教師的姿態積極響應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號召,默默地堅守在後方的教育戰線上,兢兢業業。為了上好直播課,我精心備課,虛心請教,積極摸索操作技術。沒想到我這個電腦盲,如今也融入到網絡教學的激流中。做到節節制作課件,順利開展直播,獨立應對突發情況。插圖片,放音樂,技術嫻熟。為了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一天數個家訪電話的苦勸,激勵,期盼和憧憬。為了批改作業,手一天至少5000次的戳屏。這手機156克的質量,對於雙手來說,真是拿機色變!即便這樣,我也要克服困難堅定信念,在“抗疫”這場大考中磨礪出擔當的風采。


宅出學習氛圍

“媽媽,這個字怎麼組詞?”這是一年級的小女兒每天必問的一個問題。有的家長說:“我們沒文化,怎麼教孩子?”還有人說:“當醫生的治不了自己的病,當教師的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實際上我覺得孩子需要的不是教,需要的是陪。每當孩子聽課或者做作業時,我和爸爸都會坐在她的不遠處,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孩子,時而討論分享,時而答疑解惑。工作之餘我主動融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和她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她講故事我來聽,在遊戲中加強了她識拼音認漢字。和她共同繪製數學中的百數圖和七巧板。在我的陪伴下,小女兒最愛上的還是美術課,一週一節美術課遠遠滿足不了她的慾望。我們一起畫畫做手工,她勾線我塗色,她剪裁我粘貼,其樂融融,樂此不疲。大女兒上高二,她的學習節奏更快,她從早到晚地宅在書房裡,聽課做作業打卡,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全家都沉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


宅出幸福生活

疫情一出,全國上上下下“居家抗疫,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有人調侃“終於到了啥也不幹在家躺著就能給社會做貢獻的時候了”。我們這平日裡忙於工作學習的一家四口 ,終於一天24小時居家團圓了。為了抗疫,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場裡面衝。我在工作的間隙只好拿出家庭主婦的潛質,開始籌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生活。下載小紅書,烙饃燒菜蒸包子。連平日裡不愛做飯的爸爸也愛上了鍋臺,廚房裡上演了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每逢輪到購物的日子,他恨不得把超市給搬回來。麻辣火鍋涮肥羊,魚香肉絲配雞腿。我們從此過上了不聞人間煙火,但食人間美味的愜意生活。

如今,國內疫情穩定,國外疫情迭起。只要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不脫,我就要堅守在教育戰線的後方,做一個合格的直播教師和稱職的家庭主婦,繼續書寫春天的故事。


寫給一線防疫戰士的一封信

張樂楠


堅守在一線的陌生人:

您好!

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破了新年的歡樂氣氛,擾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但卻沒有打亂您的腳步。當時只見您無論身處何地所做其事均從中抽離,毅然決然趕赴抗疫前線。與無私的您相比我只是您默默的擁護者之一,不知這封信您能否讀到,但我想同相隔萬里的您說說心裡話,想給予您一絲溫暖,想讓您知道孤獨前行的道路上有很多人默默相伴。

逆行赴戰場,無畏抗疫情。病毒來勢洶洶,剛爆發就在幾天內席捲了不少城市。日益增長的疑似、確診病例與人們的焦躁恐慌心理完全成正比。人們的恐慌心理也致使武漢成為了眾矢之的,封城的言論在網上層出不窮,更加劇了武漢人的恐慌,逃離武漢的想法在他們心中慢慢發芽,但這時您卻坐上了去武漢的列車與眾人背向而行,您的到來也驅散了武漢人心頭的陰霾,為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就此“英雄”兩個字與您如影隨形。這兩個字在這個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天也許給予了您些許溫暖,但堅強的外殼下也有一顆柔軟的心,您也同樣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我們不能感同身受在面對未知的困難時您與父母、子女分別的苦痛。但通過網上流傳的一些視頻片段也看到了不少分別的畫面,更加佩服您的勇氣與擔當。妻子馳援武漢丈夫在大巴旁喊出最美情話“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我做”;支援武漢的某醫院護士長哭著對出征武漢的領隊寄予了厚望“那麼多的姑娘我都把她們交給你,你不帶回來的話我一定不饒了你”;某一線護士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都沒有回家,在醫院門口與9歲女兒隔空擁抱“等媽媽把病毒戰勝了,媽媽就回去了啊,一定要聽話”;在抗擊疫情一線持續工作48小時的醫生父親趁午餐時間給隔離區的兒子寫字加油;大義面前,你們捨棄了太多,謝謝您們主動請纓、無畏出征,謝謝您們家人的支持與理解。

千言萬語道不盡,惟願凱旋人安寧。從火神山醫院竣工接診病人、確診人數不斷下降到方艙醫院休艙,這些好消息不斷傳來,也希望您能夠給自己稍留些喘息的時間。厚重的防護服、為工作方便剪短的頭髮、口罩留下的勒痕、滿眼的紅血絲、濃厚的黑眼圈都是您在救助病人時與死神作抗爭留下的痕跡。您雖以傷痕累累,但從未喊苦喊累,更沒有因此退縮。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承載了太多,上天並沒有規定誰天生就應該樂善好施、無私奉獻,您只是在遵從著自己的內心以平凡的身軀做著一項偉大的事業,我深深地敬佩著您。無能為力的我只希望您多喝水、吃好飯,希望您有一個完整的睡眠時間,希望您做好防護措施,希望您百毒不侵、神靈庇佑,希望您一切都好,希望您凱旋歸來。

身負重任責任重,重壓之下願自救。等您凱旋歸來時最擔心的還是您的健康問題,身體上的勞累只是暫時的而心理上的問題最致命,能夠無聲無息地把人擊垮。曾有一個權威的調查“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結果出乎意料第二名竟是給病人治好了病後目送那個病人遠去的醫生。是的,醫生會因救活一位患者而產生巨大的成就感、幸福感;但是,也會因為傾盡全力仍然無法阻止患者死亡,而產生巨大的無力感、挫折感。這兩種感受如影隨行,日復一日。疫情期間您見證的生死可算得上您的職業生涯的總和,最怕第二種感受在您身上發生,因長時間的無處宣洩過度積壓而出現心理疾病。經過這場戰役,人們把醫護人員“英雄化”。您是英雄,但您仍可以膽小,可以害怕,恐懼也可以被人知道。當病人在傳遞負面情緒時望您能有效隔絕,當面對已無力施救的病人時望您能不要揹負負罪感,當在長時間高壓下工作時望您能適當小憩緩解情緒,當您因長時間不能陪伴家人而出現慚愧心理時望您能接通家人的電話,那裡永遠是您的港灣,惟願您平安喜樂。

數天前,我不知道您從哪來,但我知道您要去哪,您帶去的是希望與慰藉。數天後,不問歸期,只願平安歸來!

(五頭鎮第一初級中學供稿 責編高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