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當德國向法軍陣地傾洩400多萬發炮彈,揚言要讓凡爾登成為「碾碎法軍的絞肉機」時,遠在大西洋的美國人,在佛羅里達的溫暖海灘上曬太陽;

當德國戰列艦氣勢洶洶地衝入日德蘭海域,將英國巡洋艦轟入海底時,美國西部牛仔正在草原上馳騁,感慨歲月流逝;

當英國在索姆河向德軍發起猛烈衝鋒,犧牲了6萬士兵、僅僅向前推進三英里時,美國喬治亞洲的農場主在抱怨棉鈴蟲氾濫,讓棉花收成大跌。

美國,就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國家。

等到協議國和同盟國兩敗俱傷,隔岸觀火的美國才含蓄走進戰場,壓倒了德軍最後一根稻草。

戰後,巴黎和會,美國想和英法一起瓜分世界,卻被英法鄙視了……儘管1894年始,美國的工業產量就位居世界第一。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同為戰勝國的中國,更體會到了什麼是「弱國無外交」,引發著名的「五四運動」。

美國不爽,走上了孤立主義,嘴裡默默唸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然後,二戰又爆發了。

哪怕外面打得天翻地覆、千瘡百孔,美國也無動於衷,保持中立,先是借錢給英法打戰,又往雙方陣營倒騰軍火、賣物資。

如果沒有美國援助,蘇聯可能都熬不過1942年的冬天了。

為了規避風險,歐洲各國都將黃金搬去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讓美國擁有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黃金。

到1941年,英法聯軍奄奄一息,處於絕對下風。英國首相丘吉爾磨破嘴皮,寫了無數飽含深情的信,仍然無法拉美國「下海」,腸子都悔青了。

日本有敢於丘吉爾的真誠,決定幫他一把,派出350架日本飛機,轟炸夏威夷珍珠港。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這一炸,也讓日本的腸子悔青。

意識到我們將是山巔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視著我們。

說完這句話,美國合上聖經,正式對法西斯宣戰。

工業引擎全面開動,像下餃子一樣,美國造了30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1500多艘軍艦,其中航母就有150艘,徹底扭轉戰局。

美國趁熱打鐵,在二戰還沒結束的情況下,邀請44個國家首腦開了一個會議,語重心長說:

咱們以後的國際貿易,要不都用美元來結算,我的金庫有很多黃金,如果你們需要,可以用35美元換1盎司黃金。

在座各位瞬間沉默。

英國先坐不住,很想反對,但倫敦已經被炸成稀巴爛,得依靠美國重建,所以沒什麼底氣反駁。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二戰後期,日本被逼到絕境,不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軍事訓練,全民皆兵,實行焦土對抗。

最終,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徹底失去「一億人玉碎」的信心,無條件投降。

二戰結束,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

它讓「黃金=美元=美金」的概念傳播出去,加深了歐洲對美元的依賴,大量進口美國貨。

但美國低估了世界生產力增速,只能不斷印鈔票來穩定市場,也同樣高估了每年的黃金開採量,導致黃金儲備越來越少。

再加上朝鮮和越南戰爭,美國軍費劇增,黃金儲備源源外流,人們很擔心還能不能用35美元兌換到一盎司黃金。

歐洲各國在熬過最初的艱難日子後,開始有了自己小心思。

既然大部分商品可以自給自足,憑什麼要拿美元去買美國貨呢,而且美國貨再好,也比不上法國香水、瑞士手錶和奧地利水晶。

於是,歐洲開始抵制美元,發行自家貨幣。

法國總統戴高樂最先出擊,用23億美元換了2000噸黃金,派軍艦和飛機護送回國。

戴高樂嫌不夠過癮,又召開新聞發佈會,痛打落水狗:「美國的黃金儲備嚴重不足,大家快去搶啊!

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拼命擠兌黃金:我們不要美元,要黃金!

眼看黃金儲備迅速下降,美國總統尼克松急了,急忙耍賴:

我宣佈,美元不能兌換黃金了!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歷史上把這一歷史事件叫做「尼克松衝擊」,佈雷頓森林體系土崩瓦解。

美元一旦失去世界地位,美國的全球霸權將無從談起。

於是,美國又盯上「液體黃金」——石油。

中東有一個傳說,只要在沙漠裡隨便鏟一下,黑色液體就會往上冒。

當懵懂的本地人還在跪拜神佛時,西方資本家大步踏來,很快壟斷了石油開採,衍變成石油「七姐妹」:

英國石油、皇家殼牌、新澤西標準、加州標準、海灣石油、莫比爾、德士古……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七姐妹」中,美國獨佔其五,佔據60%的石油開採。

資本為逐利,想盡一切辦法打壓石油採購價,原本中東各國還能在後面喝口湯,現在就只剩下湯渣,自然氣得暴跳如雷。

第一個站出來反抗的人,是委內瑞拉石油部長阿方索,他發了一條朋友圈:石油是民族資產,應屬於主權國家,外國公司不能干涉!

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紛紛點贊。

幾個中東大國湊成一個圈子,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對外聲稱:以後我們的石油價格,由我們自己來定。

隨著歐佩克成員越來越多,美國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它不希望阿拉伯世界大團結,於是扶植以色列,讓它在中東站穩腳跟。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中東地圖

逐漸形成一塊鐵板的阿拉伯世界,無法容忍以色列,於是天天打戰。

慚愧的是,阿拉伯士兵總是輸多贏少。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

以色列先下手為強,僅用了6天時間,就將埃及、約旦和敘利亞擊敗。

三個國家的傷亡人數超過6萬人,而以色列僅傷亡983人,還順便佔領了6.5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

蘇聯氣得吐血,指著他們使勁罵:一群廢物!

埃及和敘利亞憋著一口氣,發誓要搶回失地,約旦則面如死灰,不知所措。

六年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埃及與敘利亞吸取教訓,對以色列發起了突然襲擊。

他們的進攻日期是1973年10月6日,這一天剛好是猶太贖罪日,以色列所有人都在放假,能打個措手不及。

一切都那麼完美。

可惜阿拉伯陣營裡出了一個叛徒——約旦。

約旦的國土面積不大,六年前已經失去一半土地了,它很怕這次又輸掉,所以約旦國王親自跑去以色列通風報信:老大,埃及和敘利亞要來打你了!

這條情報引起以色列的重視。

戰爭一開始,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取得壓倒性優勢,攻破以色列防線,埃及士兵甚至吶喊:「真主萬歲!」

但以色列有美國提供的先進武器,一點都不慌亂,從第三天就扭轉戰局,將阿拉伯國家打得毫無脾氣,舉白旗停戰。

硬的打不過,那就來軟的。

為了報復美國的資敵行為,阿拉伯國家上漲石油價格,宣佈對美國、西歐和日本實施石油禁運。

於是,第一次石油危機正式開啟。

70年代的美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汽車滿街跑,油價暴漲瞬間要了美國老命,GDP下降4.7%。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美國人在加油站排起長隊

屋漏偏逢連夜雨,盟友開始分道揚鑣。

歐洲和日本很快屈服,在政治上撇清和美國關係,大聲喊:我們是無辜的,是美國在支持以色列。

日本現在跳得歡,美國暗地拉清單,正磨刀霍霍。

這場石油危機,也讓全世界都知道歐佩克不好惹。

僅僅1974年,歐佩克的石油收入就有1150 億美元,促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

歐佩克的石油提價,讓蘇聯滿是興奮。

蘇聯也是產油大國,急忙提高石油價格,還和美國簽訂《美蘇石油貿易協定》,自己提供石油,美國則提供商品。

美國憋屈又惱火,決定解決中東的油患問題。

它很快發現,既然全世界都依賴石油,那隻要控制住石油,就能控制全世界。

於是,美國將沙特拉到身邊,搓著手嘀咕幾句:「石油可以漲價,但一定要用美元來結算……

沙特也是色厲內荏,薅了美國一撮虎毛後,適時讓步。其它沙特國家也靦腆答應,卻不知自己再一次將美元扶上霸主地位。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如此一來,世界各國為了進口石油,只能生產商品換來大量美元,再拿美元去中東買石油;

中東國家通過賣石油,賺取大量美元,除了瘋狂炫富,還將錢拿去投資,而投資的最好渠道就是美國銀行、股市和債券;

而美國做的事很簡單,用印鈔機生產大量美元,然後在全世界採購商品,讓別人服務自己。

這就是石油美元環流,美國經濟再次騰飛。

不僅石油,嚐到甜頭的美國,還將美元掛鉤到許多大宗商品上,形成一個個環流:鋼鐵美元、煤炭美元、有色金屬美元……

這些迴流到美國的熱錢,又被華爾街輸出到海外,開啟了全球薅羊毛時代。

一個低水平國家,正常的發展路線是(粗略版):

1、初期:出口礦石、農作物、衣服和玩具等廉價商品,賺取大量外匯,再發展本國工業,搞各種基建;

2、中期:出口賣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等工業商品,賺取大量外匯,再發展本國高科技行業,並逐步淘汰勞動密集型產業;

3、後期:出口賣汽車、飛機、芯片等高科技商品,大量往國外投資,降低人力成本,同時發展互聯網和金融業。

上面三個步驟,是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

拉美國家也想這樣,卻步入歧途,掉入資本陷阱中,直到今天也沒走出來。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拉美地圖

一開始,拉美國家受到「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影響,向美國借了大量外債發展經濟,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國資本和商品自由進來。

物美價廉的外國商品,很快擊潰了拉美本土企業,集體倒閉。

外國資本也不會將錢投到拉美的基建中,因為賺錢太慢,而且不利於控制韭菜。

所以這些熱錢大量流進了房地產和股市,催高金融泡沫。

既然房價和股市飆升,本地人自然無心搞實業,都將錢投進股市中,坐等升值。

一切都那麼美好,直到1979年,美聯儲加息。

大量資金從拉美地區流出,又回到了美國銀行,只剩下被薅了好幾層的羊,在高位接盤。

這背後經濟邏輯是:

美聯儲一加息,導致美國銀行的(存借)利率上調,即存錢和借錢的利息都上升。

如此一來,那些從美國銀行借錢投資的人,只能立刻還錢,否則拖得越晚,利息越高,虧得越多;而沒有借錢的人,也會想辦法將錢存進美國銀行,享受高利息。

再來看拉美地區,原本欣欣向榮的「繁華經濟」,在資本逃離後瞬間枯萎,房地產變得一文不值,股價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

而且由於長期忽略工業建設,拉美國家的失業率大幅飆升,局勢動盪,犯罪頻發,逐漸走向破敗。

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人們以為自己一隻腳邁入發達國家的門檻,其實連敲門磚都不是,一切都只是資本營造出來的幻想。

當然,拉美的經濟泡沫並非一觸即破,依然有不少資本想「看看後續情況」,不願逃離,回到美國銀行的懷抱。

要逼迫這些資本離開,還差一點火候。

阿根廷及時站了出來:看我如何趕走這群萬惡的資本!

1981年,阿根廷的通貨膨脹比以往高了六倍,GDP下降11.4%,國內民眾罷工抗議,只差要推翻政府了。

總統加爾鐵裡十分焦慮,他無法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就只能轉移人民注意力,而轉移注意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對外戰爭。

加爾鐵裡將主意打到了英屬馬島,還跑去拜訪美國總統里根,試探性問:大哥,我去打英國人的島,你同意嗎?

里根沉默了會:這是你和英國的事,我不支持也不反對。

加爾鐵裡以為美國默認了,大手一揮:給我將阿根廷炮拖出來,打!

很快,英屬馬島被阿根廷佔領,國內民眾歡呼,而加爾鐵裡的臉,笑得像一朵菊花綻開。

遠在大西洋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震怒,要恢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讓航母轟隆出動。

這時,美國立即變臉:這是可恥的侵略行為!

加爾鐵裡:……

戰爭毫無懸念,英軍成功奪回馬島。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幾天後,加爾鐵裡黯然下臺。

這場發生在拉美的戰爭,讓歐美投資人失去信心,撤資離開,美聯儲再次加息(之前已經加了很多次),拉美經濟正式潰敗。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無奈宣佈:很抱歉,我們還不起債了。

彷彿一連串鞭炮打響,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魯和智利等國紛紛宣佈,我們也還不起了。

到1986年底,拉美國家的債務總額達到1萬億美元。

歐美國家當然不會見死不救,那些破產企業、房地產、股票和礦業資源,都被外國資本抄底。

此外,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借錢給拉美國家,好度過危機。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IMF可不是什麼慈善機構,就好像放高利貸一樣,你得出賣自己所有尊嚴。

IMF的條件是:拉美國家每年要拿40%的財政收入用來還債,還要放開外匯市場和金融銀行體系,裁掉大量國企員工,削減政府開支……聽起來有點像戰敗條約。

20世紀80年代,是拉美國家「失去的十年」。

但對墨西哥和阿根廷來說,失去的可不止十年。

1994年,墨西哥又爆發了一次金融危機;2018年,阿根廷出現貨幣危機。

……

這些國家的危機,導火索是因為美聯儲加息,根本原因還是自身經濟脆弱,又或者說,美國就不想這幫小弟發展起來,這樣才能慢慢薅下去。

正是通過這種金融殖民,美聯儲剿滅了一個又一個新興國家。

下一個目標,日本。

日本和拉美國家不太一樣。

二戰後,日本從廢墟起步,得到了美國大力扶植,充當抗衡蘇聯的橋頭堡。

儘管日本滿含屈辱地簽署《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表面仍然很順從,拿到了美國大批軍需訂單,重工業迅速復甦。

初期,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勤勞,憋足了勁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發往全世界,賺取大量外匯,然後再一步步產業升級,經濟很快突飛猛進。

到1970年,日本的GDP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野心勃勃的日本,不滿足於生產廉價商品,開始搞機床、造車、造芯片、造電視和鍊鋼。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那個年代的日本車廣告

上面我提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在70年代末,又出現第二次石油危機。

兩次石油危機,對美國汽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卻給了日本車鹹魚翻身的機會。

日本車不僅便宜,還省油,在當時準確戳中了美國人痛點。

此後,日本車崛起勢不可擋,出口銷量一路走高,嚴重擠佔歐美汽車市場。到1980年,日本車產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日本佔據了20%的半導體、30%的汽車和50%的機床市場,神擋殺神。

金融市場上,日本還是美國的最大債主,所持有的資金,佔紐交所交易量的25%。

也是這一年,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赤字達到500億美元,無數工業區遭到衝擊,美國工人大批失業,五大湖企業黯然破產。

日本趕盡殺絕,同樣沒有放棄輕工業市場,音箱、電視和冰箱全面佔領美國,就像今天的國產商品一樣。

失業的美國工人很憤怒,開始「反日遊行」,又是砸電視,又是砸車,只要是日本貨,通通砸掉。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似曾相識的一幕

為復活「強大的美國」,美國決定打擊日本。

先是提高關稅,限制日本產品出口,然後對日本車和電子產品展開反壟斷調查,甚至禁止日本企業收購高科技公司……還逮捕了日立高管,涉嫌竊取IBM技術。

日本沒有掙扎,相當配合,主動限制出口,降低關稅,還對美國開放了許多重要市場。

但日本勢頭太猛了,美國無法扭轉貿易逆差。

實際上,自從實施了「里根經濟學」後,美國就走上金融立國的道路,產業空心化越來越嚴重。

美國很明白這一點,掙扎了一段時間後自動放棄,開始玩更陰的手段。

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在紐約廣場酒店簽訂《廣場協議》,核心內容是:讓日德英法的貨幣升值。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英法德表面上唯唯諾諾,讓自家貨幣升值,卻一直陽奉陰違。美國雖然知道他們的把戲,卻不敢亂斥責。

倒是日本,美國可以隨便拿捏,因為是小弟。

表面上,美國讓日元升值,那樣日本貨賣得貴,就沒有了出口競爭優勢。而日本政府也判斷,即使日元升值,也不會動搖日本經濟,反而增強了海外投資能力。

但實際上,美國的真正意圖是狙擊日本金融,徹底搞垮日本經濟,然後再低價收購……拉美國家就是日本的前車之鑑。

日元的確升值了,日本企業出口受到嚴重影響,但沒有往美國料想中的方向發展。

因為日本人對自己太狠了,他們想盡所有辦法壓低生產成本,即使日元大幅升值,商品出口依然有微薄利潤。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1980年,在日本橫濱碼頭等待裝船出口的日本汽車

此外,日本人風險意識太高,既不愛炒股,也不愛炒房產,哪怕日本放開金融市場,也讓美國華爾街一籌莫展。

兩年後,里根總統發現美國沒有任何變化,更沒有「偉大」起來,內心惱火。

其實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繃成了一根直線,原本日元升值,就讓出口企業奄奄一息,不少企業甚至縮減生產線,將新廠設到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好轉移成本。

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無論人力和物力,性價比都極高,日本貨完全不是對手,導致一批批日企倒閉,造成日本的「產業空心化」,工人持續下崗。

日本雖苦,美國沒有看在眼裡,繼續威逼日本減稅,擴大內需……因為日本人有閒錢了,才會買美國貨。

日本照做,實行一個新政策:減稅1萬億日元,投入5萬億日元,以擴大內需。

這個政策,日本終於玩崩了。

那些日本企業老闆,本來就手握巨資,無處安放,既然製造業持續虧損,那就將錢投入房地產和股市吧。

拉美國家的前車之鑑,日本開始模仿了。

這時,日本還實行「六萬億新政策」,本意是想給日本企業減稅,再通過撒錢,來刺激國內的市場內需。

但既然政府願意發錢,而銀行借錢的利率又那麼低,大家肯定會將錢借出來投資金融,誰還想繼續搞實業?

於是,日本中產們,將大量資金投進外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局面變得失控。

海外資本等這一刻很久了,陸續進場,眾人拾柴火焰高,抬高金融泡沫。

街邊隨便一個日本老頭,都知道股市和房價飆漲,大家跟著資本瘋狂起來。

從1984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漲了368%,土地價格上漲兩倍。

東京陷入迷失,似乎每個人都有花不完的錢。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1987年,在酒吧“吸氧”的日本女子,吸三分鐘花費100日元

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感到不對勁:「明明是異常現象,但所有的人卻都將其視作理所當然。

他在1987年的一本雜誌上刊登文章,標題叫「因泡沫而不斷膨脹的土地價格」: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沒有人在乎野口悠紀雄的憂慮,此時日本大媽,已經開啟海外掃貨模式。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東京銀座,打扮精緻的日本大媽

從1987年起,日本從海外購入的美術作品總額超過1萬億日元,梵高名畫《向日葵》被58億日元拍下,畢加索的《皮耶瑞特的婚禮》達到74億日元,還有人以119億日元購入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日本一家公司以2250萬英鎊拍下梵高畫作《向日葵》

日本百姓的日常對話是:「在銀座畫廊買的畫,轉手賣到其他畫廊,幾分鐘就賺了幾百萬日元」,或者是「名畫就是掛在牆上的土地」,因為「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或者是「只用皇后區的土地就能買下整個加拿大」,甚至「檀香山市快變成東京的一個區了」。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1983年,日本建築業巨頭Hayashi在夏威夷的酒店

1989年,洛克菲勒中心大廈、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環球影業公司和蒂芙尼大廈相繼淪落在日本人手裡。

「收購美國計劃」讓日本人擁有6000億美元的美國資產。

站在時代轉折口上,莎士比亞早已預言:「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實際上,從1989年開始,美聯儲就加息了。

大量熱錢逃離日本股市、樓市,但瘋狂的日本繁榮,離破滅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或者說……日本人的錢實在太多了。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1988年1月1日,東京迪斯尼樂園,有7萬人迎接新年到來

只有釜底抽薪,才能一舉扼住日本的經濟命脈。

美國決定再加一把火,和日本簽了一個對賭股票協議(股指期貨)。

這個協議的主要內容是:美國人賭日本股市跌,日本人賭股市漲。

如果指數上漲,日本贏;如果指數下跌,美國贏。

跌得越多,日本人賠的錢越多。

無論上漲還是下跌,美國都要先支付一份費用給日本,讓日本人有一種「旱澇保收」的錯覺。

當時日本股市勢如破竹,根本沒有人覺得會跌,所以很爽快簽了協議。

之後,美國讓這份協議掛牌上市,簡稱「日經指數認證沽權證」。

任何人,只要買了這個「沽權證」,當日本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就能獲利。

於是,全世界資本大團結,狠狠打壓日本股市,讓日元暴跌70%。

日本走向大崩盤,經濟重創。

那些年來,被日本肆意收購的美國資產,如今連皮帶骨全部吐了出來,日本企業爭先破產,被外資收購。

無數日本中產排隊走上陽臺,帶著憤恨和疑惑,被嫌棄地結束了這一生。

日本也陷入長達20年衰退,至今仍沒走出蕭條。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日本作者吉川元忠是這樣說的:當日本的國防命脈掌握在美國手中時,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必然的。

日本的經濟危機,如多米諾骨牌,轉移到了東南亞,一場更具災難性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正蠢蠢欲動。

亞洲四小虎,分別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八九十年代,由於日元強勢升值,歐美和日本商人南下,在東南亞投資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四小虎經濟騰飛。

但四小虎犯了和拉美國家一樣的錯誤:沒學會走,就想著跑。

以泰國為例:

原本金融風險抵抗力就很弱,卻還要放鬆金融監管,允許資本在境內外自由使用外匯,對外國投資股票不做任何限制;

原本工業基礎就相當薄弱,但為了快速拉動經濟增長,允許企業自由對外借債。

而這些泰國企業借來外債後,卻不肯踏實做實業,跟著外國資本一起炒股、炒房、炒地皮……然後又製造出一個金融泡沫。

似曾相識燕歸來。

泰國百姓沒有分辨能力,眼看股市和房價飆漲,跟著進場,充當為國接盤的韭菜。

最先狙擊泰國的,是以索羅斯為首的資本財團,索羅斯有句經典名言是:「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索羅斯們手裡握有大量泰銖,一旦在國際市場上拋售泰銖、換取美元,泰銖價格就會瞬間暴跌;

當泰銖的價格跌至谷底時,他們可以用美元回購泰銖,賺取差價,還能收購瀕臨破產的泰國企業。

泰國政府要想穩住泰銖價格,只能動用自己的美元儲備來回購:索羅斯們拋售多少泰銖,泰國政府就要用美元回購多少。

所以這就是很簡單、也很暴力的貨幣攻守戰,比拼誰的手裡有更多資金。

泰國政府一窮二白,根本沒有多少美元儲備,而且敵人不僅僅是索羅斯們,還有一群跟風盲目的資本,也要拋售泰銖,所以泰國政府只撐了一週就投降。

1997年7月,泰銖貶值30%,大量資本逃離,亞洲金融危機正式引爆。

資本大鱷吃完泰國後,下一站是菲律賓,然後是印尼、馬來西亞……亞洲四小虎一夜回到解放前。

馬來西亞生氣:既然你要拋售我的貨幣,那我就實施匯率管制,不讓你賣出!

馬來西亞這一舉動,讓西方國家集體懵逼。

美聯儲前主席有點無語:你現在禁止外國資本離開,是很爽,但以後就別想吸引外國投資者進來了。

當亞洲四小虎全面癱瘓後,唱紅臉的IMF又站了出來:我這裡有現金,可以貸款給你們度過危機,當然,前提條件是……

泰國、菲律賓和印尼熱淚盈眶,和IMF簽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只有馬來西亞翻白眼:哪裡涼快哪裡去。

打垮了四小虎後,索羅斯們並不滿足,這一次又將目標瞄準「四小龍」,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新加坡和韓國。

嚴格來說,索羅斯是利用人的恐懼心理和盲從心理,只要他先點燃導火線,後面的資本就會跟著燃燒。

很快,新加坡和臺灣省跪著唱征服。

韓國無法倖免,眼看韓元下跌,需要大量資金來穩住,於是從俄羅斯撤走韓資:俄兄,抱歉哈,我家裡著火了。

韓資從俄羅斯一撤走,產生連鎖反應,外國投資者也跟著從俄羅斯撤資,導致俄羅斯引發第一輪金融危機。

俄羅斯:……

韓國這塊肉實在太肥了,華爾街不留任何情面,誓要將韓元打趴。最終,韓企破產,社會紊亂。

一開始,韓國死活不願接受IMF的「愛心援助」:大哥,我真的不借高利貸……

後來,走投無路的韓國,接受了IMF的570億美元援助,前提條件是:

1、放鬆資本市場管控,實行自由化。

2、向外國投資者開放證券市場。

3、將本國企業中的外資佔有比例從25%提高到50%。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那一年,韓國的自殺率飆升50%,西方媒體用「被聖誕老人遺忘了的城市」,來記錄漢城人民的聖誕節。

對韓國的經濟掠奪還沒結束。

除了歐美公司正常的經濟殖民外,韓國財閥相繼淪落:

三星集團被肢解,大宇集團的汽車部門被廉價收購,韓國郵政跪倒在英國電信面前,韓國八大銀行被外資牢牢掌控。

所以,韓國總統文在寅不敢對財閥下手,因為駐韓美軍已經說明一切。

亞洲四小龍,只剩下香港特區。

西方輿論稱,香港已成為國際投機家的提款機。

事實上,香港是唯一頑強擋住資本大鱷的掠奪,讓索羅斯們嚐到了挫折滋味。

原因是,有一隻大兔子在為香港撐腰。

1998年3月19日,總理朱鎔基明確表態:

「萬一特區需要中央幫助,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索羅斯背後資金再多,也比不過兔子龐大的美元儲備,最終黯然離去。

亞洲金融危機正式落下帷幕,大量熱錢重新返回美國。這一次,金融大鱷又將矛頭指向日益繁榮的美國次貸市場。

是的,華爾街癲狂起來,連美國百姓都不放過。

美聯儲的加息、減息很有規律。

需要收割全世界財富時,減息;收割得差不多了,加息。

這一套組合拳,美國玩了三十年。

從2000年開始,美聯儲進入減息週期,降低銀行貸款利息,讓大家將銀行裡的錢都拿去投資,開始種韭菜。

但劇情逐漸偏離方向。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美國先自己玩崩,或者說被華爾街催高了金融泡沫。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具體過程是:

1、美國有不少窮人買不起房,商業銀行便大方貸款給他們,而且不考慮還款能力。

原因是,當時美國的房價持續上漲,即使窮人無法還款,銀行只要將房屋拍賣,就能賺一大筆錢;

2、但銀行想快速變現,也知道這些債務放在自己手裡,是一顆定時炸彈,所以打包轉賣給華爾街投行。

華爾街投行不是傻子,又將這些債務,包裝成金融產品後,重新賣給老百姓;

3、老百姓同樣不是傻子,對這些金融產品有所顧慮,於是華爾街將保險公司拉下水,拍著胸膛對老百姓說:放心買吧,有保險公司幫你賠付。

以上,不管是房奴、商業銀行、華爾街投行還是保險公司,大家似乎都在賺錢,欣欣向榮。

但隨著房奴的違約風險增加,事態逐漸走向失控。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房奴還不起錢,商業銀行便沒收了大量房屋,然後在市場上拍賣,導致房價下跌;房價下跌,許多房奴更不願意貸款了,我貸款的總金額,比市面上的房價高了好幾倍,憑什麼?

於是,違約風險越來越多,房價越來越低,銀行收不到錢,泡沫自然被捅破。

有意思的是,雷曼兄弟的執行長迪克·富爾德,在公司破產前領走了5億美元薪水。

更多的金融大鱷,早已吃飽喝足,等待美國政府來救市。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美國政府的腸子悔黃了,只能開動印鈔機,瘋狂印錢,不斷降息。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如此一來,各國持有的美元和美債紛紛貶值,美國成功將危機轉移給全世界,產生一些列連鎖反應。

先是歐盟:

其實歐元從誕生那一刻起,就給自己埋下雷區。

原本我們的歷史課本是這麼說的,歐元能讓金融一體化、能提高經濟的開放程度、能讓商品自由流動……

這裡有個前提條件是,歐盟各國經濟水平要一致。

但後來,歐盟成員國擴大到28個,一些實力弱的國家也擠進來,而且有些國家不僅實力弱,還欠了一屁股債,要大家共同分擔。

沒錯,說的就是希臘。

既然歐盟各國的發展水平不一致(也不肯交出財政大權),那歐元政策就很尷尬,可能照顧了這個國家,就會損害另一個國家的利益。

而且有些國家還偷偷印鈔,讓歐元持續通貨膨脹。

另一方面,歐盟的各種高福利政策,也讓財政頻繁赤字,比如希臘就是典型的高負債、高福利國家,對歐盟來說是一個「無底洞」。

當一個個「無底洞」相繼出現時,歐債危機自然爆發。

先從希臘開始引爆,然後意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跟著淪陷,債臺高築,入不敷出。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落井下石,調低這些國家信用評級,讓歐洲資本紛紛出逃。

然後輪到北非:

次貸危機、歐債危機蔓延到整個阿拉伯世界,軍政府獨裁、經濟衰退、宗教文化衝突等問題集中爆發。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北非地圖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

因為經濟不景氣,26歲小夥布瓦吉吉,在街邊當一名小販,被當地警察粗暴對待,最後通過自焚抗議,不治身亡。

他的死亡,成為一根導火索,激起阿拉伯世界人民起義,這場反抗也被稱為「阿拉伯之春」。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突尼斯總統一看風向不對,連忙逃到沙特。

但起義仍未停止,呈星火燎原之勢,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等國都有抗議運動,埃及首都開羅甚至有超過一百萬人抗議。

利比亞爆發嚴重內亂,美國等北約國家開始軍事幹預,推翻卡扎菲政權。

之後,數百萬中東難民湧入歐洲,對習慣了高福利生活的歐洲人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李敖:「他們用盡了自由民主各種美式名字,他們用遍了阿拉伯之春各種季節名字,他們用光了茉莉花太陽花各種花卉名字,鼓吹人民造反。但造反到飯都沒得吃、人民變成難民,他們卻不管了。

英國人第一個受不了,高喊要脫歐。

卡梅倫:行,咱們投票吧……通過了?我只是開個玩笑啊。

卡梅倫下臺……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四年後,也就是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

在歐洲,因為難民湧入,恐怖襲擊越加頻繁,極端民族主義暗流湧動,疲憊的歐洲,離那個「平等包容開放」的時代越來越遠。

所有人都知道,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誰。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2018年9月1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埋怨:

實在太荒謬了,歐盟每年支付3000億歐元的能源費,竟然是用美元支付的,而歐盟從美國進口的能源僅佔2%;同樣很荒謬的是,歐洲航空公司要買歐洲的飛機,也是用美元支付。

抱怨歸抱怨,容克很清楚,石油美元是美國的經濟基石,任何敢挑戰美元地位的行為,都會遭到報復。

所以,當歐元正式誕生那一天起,就意味著27萬億美元市場的歐盟區,從此不再用美元結算,相當於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場。

美國當然不善罷甘休,即使無法阻止,也要敲打一番。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戰爭爆發。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未經聯合國授權情況下,對南聯盟發起長達70多天的空襲,甚至還「誤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歐盟還很天真,以為美國只是想打擊南聯盟政權,結果一場戰爭打完後,局勢動亂,歐元直線下跌30%,大量資金出逃,各國才知道上當了。

美國要告訴所有投資者,歐元區不安全,也順便警告其它挑戰者,不要挑釁美元霸權地位。

但基地組織站了出來:我不!

兩年後,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911事件」讓美國的霸權威嚴一掃而空,全球投資人都對美國的安全產生顧慮。

為了拉攏投資人信心,美國在沒有充分準備下,匆匆打了一場阿富汗戰爭。戰爭打響後,道瓊斯指數反彈回升,贏回全球對美國信心。

之後,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元地位發起挑戰。

遠在中東的伊拉克,因為受到美國製裁,憋屈的薩達姆無法接受「石油換食品」協議,最終宣佈,用歐元來結算石油。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薩達姆的這個舉動,引來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支持,成功惹怒美國人。

中東是美國石油霸權的搖籃,如果所有產油國都倒戈,美元體系將會崩潰。

於是,美國前國防部長宣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在大會上拿出一管(疑似)洗衣粉進行佐證。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長達七年的伊拉克戰爭打響,薩達姆走得很安詳。

兩場戰爭下來,美國自顧不暇,國力衰退,讓中國爭取到寶貴發展時間。

2009年,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發現已經壓不住中國了,急忙撤軍,將美國拉出反恐泥潭。

表面上,美國對中國實行捧殺政策:美國已不再是世界的火車頭了。

但中國不吃這一套:您客氣了,我還是發展中國家。

背地裡,美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聯合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封鎖太平洋,堵住中國的出海路。

另一方面,美國在釣魚島、黃巖島大做文章,全力阻止中日韓的「東北亞自貿區」成立。

已經有了一個歐元區,美國不允許再有一個「亞元區」,來分割美元市場。

美國還拉來一批國家,成立TPP協議,核心內容是免除關稅,但將中國排除在外。

中國開始反擊,你搞TPP,我就另立山頭,加入RCEP: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美國工人很反感這個TPP協議,既然要用TPP拉攏成員國,肯定有所犧牲,而犧牲的必然是美國工人。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或者說,雖然美國在全球化中享受到各種薅羊毛利益,但這些和普通工薪階層毫無關係,所謂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過去幾十年,美國寧願耗費十幾萬億美元發動戰爭,也不願將錢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或者改善底層的教育環境。

從次貸危機以來,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而資本大鱷有美國政府幫助,很快就能度過危機,該吃該喝,沒有任何損傷。

終於,2011年,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工人階層聲討所有資本家:是他們引發金融危機,受苦的卻是我們!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這場運動無疾而終,一切都沒有變化,華爾街還是那個華爾街,政府偏袒態度非常明顯。

布什、克林頓、奧巴馬、希拉里……美國人民痛恨這些政治人物,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將選票都投給特朗普。

大金毛終於登場,高喊:「我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特朗普上班第一天,大手一揮,立刻退出TPP: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為了討好美國工薪階層,特朗普堅持要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牆,阻止非法移民,大幅縮緊移民政策,避免搶佔美國人飯碗。

此外,特朗普要讓製造業重返美國,大力招商引資,比如讓富士康來美國建廠。

但這樣太慢了,特朗普哪怕連任兩屆,美國製造業也不會有好轉。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開始去工業化,走向金融立國。如今的GDP中,有85%來自金融服務業,只有11%是製造業。

而金融服務業並不需要大量勞動力,撐死了只能提供幾十萬就業崗位。

特朗普很明白,自己除了要討好美國工人,也要拉攏共和黨(軍工、能源、菸草)。

既然美國工人要崗位,共和黨想要賺錢,那只有軍火生意才能迅速滿足兩個派系的利益,軍工企業有生意了,才能提供就業崗位。

隨後,特朗普將北約所有國家拉過來:你們看,俄羅斯又不安分了,以後你們每年的國防開支,要佔GDP的2%。

北約小弟:好吧……

特朗普單獨將日本拎出來:我家的F35戰機,挺便宜的,你知道怎麼做吧?

F35戰機曾被美國監管部門指出,存在996個安全隱患問題,日本內心是不想買的:老大,你看著辦吧……

特朗普笑了:我胃口小,那就105架吧。

特朗普還退出「伊朗核協議」,激化中東矛盾,然後對中東國家說:好像又要打戰了……沒事,我會將武器賣給你們。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美國光有軍火訂單,如果沒派上用場,容易擠佔倉庫發黴。

於是,敘利亞戰爭開始了。

2018年4月7日,敘利亞出現化學武器襲擊事件,導致70餘人喪生,美英法強烈指責敘政府軍。

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斥責美國在說謊。

但他一發言,美英代表起身離席。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所有人都疑惑,怎麼敘利亞政府就那麼喜歡炸婦女和小孩,讓自己惹一身騷?

俄羅斯看不下去了:我們組成機構來調查此事吧。

美英法否決提案。

俄羅斯猶豫片刻:要不,邀請「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來調查?

美英法否決提案。

三天後,美國聯合英法,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射了110枚「戰斧」巡航導彈,熾浪劃破長空。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敘利亞一開戰,軍工企業立即受益。

英國BAE公司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票大漲,而它們背後都有一家股東公司,正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老公、菲利普·梅所就職的公司。

所以當梅姨含淚辭職時,我對她一點都不同情。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特朗普上臺後,宣佈了一系列減稅政策,經濟手段還是那一套——讓美聯儲加息。

只是現在越來越不靈了。

美國連續幾次加息,都沒能從中國抽走足夠資金,因為匯率受到嚴格監管。

而中國也開始用人民幣來結算石油,打擊美元霸權統治,甚至通過亞投行來佈局人民幣國際化。

其他新興國家,算是越發看清美國的金融手段,逐漸意識到,只有大力發展實業、大搞基建才能有出路。

比如在肯尼亞,中國援建的蒙內鐵路,一共帶來4.6萬個就業崗位,培養1.5 萬名技術工、400 名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對肯尼亞每年經濟增長貢獻1.5%。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這種實打實的援建項目,比起大量資本湧進來,催高股市泡沫,最後造成經濟癱瘓要好太多了。

沒有誰生下來就願意懶惰和落後,只要眼前有一條可以向上的通道,只要有人願意扶自己一把,他會毫不猶豫地抓住那根救命稻草,死不放手。

比起捧著聖經傳教,援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慈善。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現在,你將視野放到中國最偏遠山區,那裡已經有跨越天塹的橋樑、有橫穿高山的隧道、以及覆蓋山區的信號基站;

在廣大農村地區,義務教育掃除了大部分文盲,水電網設施極其完善,彩電冰箱空調成為標配。

即使在最貧困地區,只要基礎設施完善,和現代文明相連的紐帶就不會斷絕,一切都有希望。

美國很清楚,即使發起一輪輪貿易制裁,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只佔10%,對美出口佔到整體出口的1/3。

所以,任何能扳倒中國的舉措,都會被實施。

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時候,在輿論上拉攏盟友來打擊中國,就成了特朗普的日常任務。

2020年3月16日,美股再次熔斷,道瓊斯狂跌2997點,特朗普便發推特:

美國將大力支持那些受“中國病毒”影響巨大的產業,比如航空公司。我們將會比以往更強大!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特朗普試圖將美國民眾對政府和股市的怨言,以及無法控制的疫情局面,全部歸咎到中國身上,轉向對華人的種族主義和排外。

伯曼法律集團甚至一紙訴狀,將中國告上法庭,認為中國應該為引發的經濟刺激向美國支付損害賠償,索賠數十億美金。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與之相對的是,3月16日,美聯儲把銀行基準利率調至零,並且放水7000億美元,試圖挽救股市。

股市仍然無法挽救,而特朗普已經在擔心自己能否連任了。

美國真正擔憂的,其實還是中國科技,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封殺,包括軍工、高端機床和半導體。

如今美國在5G時代漸漸落後,所以只能聯合ARM、微軟和谷歌制裁華為。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甲骨文創始人在節目中這樣說: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上面這番話,其實代表了美國大部分企業家的真實想法。

不僅是美國,全球IT界都陷入迷茫,不斷鼓吹概念,比如全息互動、人造生命、永生技術,意識控制,記憶共享,腦聯網等等。

這些概念背後,基本沒有任何理論上的突破,更別談論創新。

當下的人工智能淪為圈錢工具,許多做算法優化、做硬件集成、做大數據的公司,只需改個名稱,就說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

想要實現強人工智能,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且遠到令人絕望。

科技進步的意義,在於不斷將蛋糕做大,讓分蛋糕的人不會爭搶;可蛋糕體積一旦固定,而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矛盾就開始了。

要麼坐下和談,要麼從別人手裡搶來,一切都靠著拳頭說話。

戰爭離我們沒那麼遠,核手提箱也不僅僅是戰略威懾,真正的和平,永遠處於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至少在短期內,人類社會難以出現大的科技變革,所以地緣紛爭、人口壓力、經濟制裁、能源危機將成為常態。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所以說,中國確實沒退路。

若是妥協,那我上面列舉的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日本、利比亞、伊拉克、俄羅斯、泰國、菲律賓、埃及、新加坡、印尼、敘利亞、突尼斯、伊朗、韓國等遭遇的危機,就會再次重演。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如今,美國每年在福利上的投入,是可控核聚變研發投入的百倍以上,更是關停了火箭推進計劃、超導超級對撞機等項目,節省財政支出……過好當下生活,遠比遙不可及的「可控核聚變」有意義的多。

我以前寫過不少有關宇宙的文章,也曾感慨過,一個民族是否有希望,要看他們能否仰望星空。

很認真地聊一下美國


很慶幸,我們國家還能不遺餘力地修建大型科技工程,有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觀測宇宙生命),有接棒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唯一的在軌空間站)、有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對上帝粒子進行精確測量)、也有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開展對量子力學的實驗檢驗)……

只要有那麼一絲希望,我們就不應該放棄。

最後,用任老的話來結束吧:

我們有很多欠缺地方,整體和美國比,差距還很大。

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強大。

所以我們要踏實做學問,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改變,我們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站起來。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

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