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7日蘇聯紅場閱兵是很悲壯的嗎?

0詩意0769


蘇德戰爭中,蘇聯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成為現在俄羅斯的保留紀念方式,現在俄羅斯在每年的5月9日和11月7日都要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其中5月9日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11月7日則是紀念1941年11月7日的這次著名的紅場閱兵。

紅場閱兵的背景

1941年,納粹德國秘密集結了數量龐大的軍隊,事先擬訂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在6月22日在蘇德國境線上全面突擊。

參戰德軍及其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的軍隊總數高達550萬,作戰飛機5000架飛機、坦克3700輛、大炮47000門,德軍按作戰計劃及區域,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進攻。

蘇軍將一線部隊大量佈置在前線,開戰之除便損失慘重,開戰不到18天,德軍就狂飆突進達600公里。僅第一天的戰鬥,蘇聯空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還未起飛就被炸燬。

在和中央集團軍的作戰中,蘇聯紅30個師被全殲,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僅僅基輔戰役就損失了65萬人,而在北方戰線和南方戰線中,蘇軍也損失了海量的軍隊。

希特勒認為大局已定,制定了攻取莫斯科的“颱風計劃”,1941年9月30日,德軍集中74個半師約193萬人,在1700輛坦克,11000門火炮支援下,向莫斯科經過。

紅場閱兵

颱風戰役的第一階段,德軍又在維亞濟馬地區殲滅蘇聯紅軍60餘萬人,德軍先頭部隊也佔領了莫斯科外圍,摧毀了數道蘇聯防線。

在這種危急時刻,蘇聯舉行了著名的紅場閱兵。

德軍前鋒裝甲部隊大的坦克已經出現在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的地方,形勢萬分危急,斯大林覺得在11月7在紅場舉行閱兵儀式。

閱兵當天是下著雪的,斯大林發表了著名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列舉了俄國的偉大先驅者和民族英雄的名字。斯大林講話結束後,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部隊,邁著雄健的步伐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了最高統帥們的檢閱,隨後就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莫斯科盛大閱兵儀式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紅場閱兵的意義

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曾經回憶說:“對蘇聯軍民而言,這次閱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動人心的。雖然形式上是一次傳統的閱兵,但箇中意義截然不同,它展現了蘇聯人民對法西斯的蔑視。儘管勝利還很遙遠,但人民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對法西斯分子來說,這次閱兵卻像是晴天霹靂。”

紅場閱兵後的蘇聯紅軍迅速投入到戰場中去,他們激烈的抵抗遲滯了德軍的進攻,讓他們再也無法前進,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阻擋住了。

而蘇軍的反擊也開始了,蘇聯從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調來了25萬的精銳預備隊,以朱可夫大將為核心重組了西方面軍的部隊和防線,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戰略反擊,一舉突破德軍防線,並將當前的德軍擊退200至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是開戰以來德軍最大的一場敗仗。

紅場閱兵成為蘇聯紅軍走上勝利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參與閱兵的蘇聯士兵絕大部分都戰死在1945年最終勝利之前!


我家的貓叫皮蛋


毫無疑問,1941年紅場大閱兵是世界閱兵史上最特殊的一場閱兵——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大閱兵中唯一一次在分列式結束以後,所有受閱官兵直接開赴前線的閱兵。

在該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啟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在一千八百餘公里的戰線上同時出動百萬大軍對蘇聯發動閃擊。而此時的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和蘇芬戰爭,軍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短短數月,其歐洲部分就有近100個師喪失了戰鬥力,德軍已經推到了莫斯科城下。

這時,東線西伯利亞的數十萬蘇聯紅軍就成了已經近乎無兵可用的蘇聯的生命線。幸而有著名的紅色間諜佐爾格,獲悉了日本不會在近期內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因而這些紅軍在西伯利亞鐵路的火車的運輸下,機動到了莫斯科。

此時已經到了11月,即將迎來十月革命24週年紀念日。按慣例,這一天蘇聯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來慶祝。然而德軍已經兵臨城下,閱兵是否還有必要舉行?

斯大林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作出了一個堅毅的決定——閱兵照常舉行!所有受閱官兵全部來自即將走上戰場的紅軍,所攜帶的所有武器,無論是步槍、手槍還是大炮甚至是飛機,全部實彈!

當閱兵進行曲和整齊的步伐聲響起時,希特勒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收音機中傳出震耳欲聾的俄語口號“烏拉”後,他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希特勒立即衝向電話,命令手下接通位於莫斯科前線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他先是嚴厲訓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包克元帥,然後要求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司令接電話,給後者1小時贖罪時間,要求將莫斯科閱兵現場炸得片甲不留!

儘管天空飄著鵝毛大雪,並不適合飛行,德軍飛機還是強行起飛了,當它們接近莫斯科上空時,遭到蘇軍殲擊機和高炮部隊的猛烈阻擊,甚至有多架蘇軍米格-1殲擊機直接撞向德軍飛機。結果,沒有一架德軍轟炸機能飛到紅場上空。

在隨後的戰鬥中,一名名叫瓦西里.格奧爾吉耶維奇.克洛奇科夫的戰士在擊毀十八輛坦克後壯烈殉國,在犧牲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讓人熱淚盈眶的名言:

同志們,蘇聯雖幅員遼闊,但我們已無處可退,因為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青言論史


我是小心,與你分享。

1939年,德國挑起二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隊戰爭前的準備不足,而且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蘇聯自己將十月革命所孕育出的優秀將才全部斬盡殺絕,致使蘇德戰爭前期,德軍一路勢如破竹。

1941年7月7日,德軍進攻蘇聯重鎮基輔。蘇聯投入85萬人,德國投入50萬人。僅僅過了兩個多月,蘇聯這85萬大軍就全軍覆沒,德軍大獲全勝。

1941年10月中旬,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的首都變成了一座危城。

基輔戰爭中,德軍不俗的戰力確實讓蘇聯方面感到震驚,在德軍還未病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蘇聯方面有高官建議遷都,但是被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拒絕了。

斯大林經歷了10月革命,個人戰鬥力極強,他認為遷都對士氣影響極大,而且會影響蘇聯的國際形象,於是決議與德軍展開生死一戰,這才有了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

閱兵是一種能夠極大地激發士氣的一種方式,蘇聯方面組織了2萬多名士兵組成方陣,經過斯大林的檢閱之後,直接開赴戰場,投入戰役。就這一情景而言,可以說是何等的悲壯了。

幸好上天也眷顧蘇聯,不久冬天來臨,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讓德軍寸步難行。德軍對蘇聯的優勢在於對坦克等武器的運用,二極度的嚴寒讓德軍坦克油箱冰凍,德軍無法發揮優勢,而且極度的嚴寒對士兵也是個威脅,非戰鬥減員嚴重,德軍慢慢敗下陣來。


心說歷史


導言

蘇聯紅場閱兵與其說是悲壯,不如說是國家堅定意志的表現。面對法西斯的侵略,偉大的衛國戰爭和蘇聯決不妥協的抵抗是世界勝利的條件之一。回首過往的歲月我們要為那一年的閱兵致意。

1941年的閱兵---前夜黑暗

1941年6月。德國東線的300萬軍隊接到一個命令:為了保衛歐洲文明。我們不得不出徵。隨著這道讓人“熱血沸騰”的命令的下達,德意志戰車再一次開動起來,繼27天征服波蘭、1天征服丹麥、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蘭、18天征服比利時、39天征服法國之後蘇聯成為了閃電戰的下一個目標。

作為蘇聯在德軍中的臥底,6月21日冒死傳出警訓,德軍即將進攻蘇聯。可是這位可憐的臥底卻被當成敵人給殺了。就在這名德軍軍官被處決的三個小時之後,550萬德軍在4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蘇聯。蘇聯軍隊還處於二級軍備狀態,在德軍的猛烈打擊之下大敗虧輸。交戰的第一天,蘇聯損失了1500架戰機。僅僅開戰兩週的時間,蘇聯軍隊的損失超過了200萬。斯大林沮喪的說:“我們失去了列寧締造的一切。”

此時的蘇聯已經岌岌可危。

9月基輔會戰失敗。9月下旬,布良斯克被德軍攻陷,10月上旬,奧廖爾也被德軍佔領。10月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被德軍殲滅。10月23日,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也大部分被殲。1941年10月17日,在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基礎上成立的新的西方面軍正式成立,由朱可夫大將擔任司令。同日,在莫斯科西北方向防禦的蘇軍4個集團軍被改編為加里寧方面軍,由科涅夫擔任司令。

莫斯科保衛戰就要打響了。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0月15日,蘇聯政府的部分機構和外國使節遷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親自指揮保衛成,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宣佈莫斯科戒嚴,號召首都人民誓死保衛莫斯科。三天之內,全市組織了二十五個工人營,十二萬人的民兵師,一百六十九個巷戰小組。有四十五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在首都和全國軍民支援下,前線軍民英勇抗敵,浴血奮戰。

閱兵----為了國家的存亡

在這種形勢下,蘇聯如何鼓舞軍民的士氣對於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尤為關鍵。

  在1941年十月革命節紀念日前幾天,斯大林召見了莫斯科衛戍部隊司令員阿爾捷米耶夫將軍和空軍司令員日加列夫將軍:"過幾天就是十月革命紀念日,我們要不要在紅場上舉行閱兵式?"兩位將軍一下子懵了:此時此刻還要舉行閱兵式?兩位將軍非常驚詫,一時不知怎麼回答,斯大林又問道:"我再問一次,要不要舉行閱兵式?"阿爾捷米耶夫遲疑地說:"但是局勢……而且城裡沒有部隊,炮兵和坦克都在前線。這合適嗎?"斯大林回答說:"但是,國防委員會認為必須舉行閱兵式。這不僅會對莫斯科市民,而且還會對全軍和全國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兩位司令員接受了指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籌備閱兵式。

閱兵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提振軍民士氣。

1941年11月7日,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斯大林親自決策,由28467名蘇軍官兵在紅場進行了氣壯山河的分列式。7日8點,傳奇閱兵開始。它比過去傳統的閱兵時間提前兩個小時。 "謝•米•布瓊尼檢閱部隊,帕•阿•阿爾捷米耶夫中將指揮閱兵部隊。與傳統的做法不同,今天講話的不是檢閱部隊的人,而是斯大林。就是在這一天,他說出了讓所有的人都永誌不忘的話:‘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的先輩——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米哈伊爾·庫茲涅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

閱兵之後--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這一次閱兵是有巨大意義的,蘇聯向全世界表明了戰鬥到底的決心。蘇軍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聯紅軍以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銷。各方面軍受領命令扼守所佔領的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迴莫斯科。

11月13日,德陸軍總參謀長哈德爾在中央集團軍群總部召開了各軍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1年秋季攻勢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共集中了51個師。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是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其任務是分別從北方和西方包圍莫斯科;於是德軍第三,第四裝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寧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線;他們的部隊繞開伊斯特拉水庫,佔領了克林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團則從南方向莫斯科包圍,他們突破了圖拉防線,但被一支蘇聯紅軍中隊拖了幾個小時。

蘇聯紅軍經過11月底-12月初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蘇聯紅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於堅持下來並消耗了德軍。僅1941年11月16日到12月5日這段時間內,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500架。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電斯大林下達反擊命令。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首先轉入反攻,此時德軍進攻能力顯然已經衰竭。德軍裝甲集群側翼遭到強烈打擊,進攻的蘇聯紅軍迫使他們向克林方向撤退。

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軍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對德軍發動反擊,德軍部隊在氣候和蘇軍的雙重夾擊下,被從莫斯科附近擊退。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圖拉的古德里安部決定退回原來的防線。希特勒簽署了在蘇德戰場全線包括莫斯科方向轉入防禦的訓令。12月9日,蘇聯紅軍解放了羅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寧,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在20世紀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不僅粉碎了希特勒閃擊速勝的企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德軍第一次遭到重大失敗,為戰爭形勢的根本扭轉奠定了基礎,從而成為20世紀“一個冬天的神話”。戰爭的勝利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給蘇聯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堅定了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同時,也給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各國人民以巨大鼓舞,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為最後戰勝法西斯,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南閣水哥


閱兵不是為了渲染悲壯,而是振奮人心。

“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從這句詩中,有人體會到的情感是“悲壯”,但是,也有人覺得很“豪邁”!這是英雄氣概!

不是所有人(民族)都是那麼懦弱,那麼多愁善感。俄羅斯人就從不怯戰,相反,還很好戰。

對於紅場閱兵,我覺得不應該用“悲壯”這個詞,應該說是“激昂”。

如果紅場閱兵會讓人覺得悲壯,我想斯大林肯定不會舉行閱兵。斯大林舉行閱兵的目的,就是振奮士氣,鼓舞人心。因此,這場閱兵式應該是喜悅的、雄壯的、激昂的。我看當時的錄像,其背景音樂也是一點也不悲壯。

觀看閱兵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閱兵場上的士兵,看著也有一絲微笑。

你看上面的士兵,沒有一個是悲壯的,或者恐懼的。

斯大林的講話是後來重新錄的,因為閱兵提前了兩個小時,攝影師去晚了。於是,攝影師的助手臨時上場錄像,沒有錄下斯大林講話的聲音。之後,又在克林姆林宮重新搭建了講話臺,補錄了這段講話。為了更真實,還把窗戶都打開,以符合當時講話的場景,並讓斯大林說話時有白色水汽呼出。結果,這個“白色水汽”並沒有產生,斯大林白受凍了。

總之,以上就是那場“悲壯”閱兵上的俄羅斯人。你覺得他們悲壯嗎?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