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首次新冠疫苗試驗接種,43歲的哈勒,預計在4周內接種第二支疫苗?

張慧


科學家通過對找到的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研究疫苗。

製備疫苗有個過程,在疫苗種子株出來以後,要通過細胞株的培養,再到疫苗株的培養,然後這個疫苗株拿到以後,還要進行一些方面的檢查、檢測,出來後,還要通過鑑定部門的鑑定,通過有關國家一期、二期的驗證。

以此次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究為例,首先分離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在擁有疫苗的種子株的基礎上,把疫苗的種子株培養,可以變成疫苗株。通過疫苗株就可以製備疫苗。最有可能的是美國在去年國內大規模出現病毒後就開始研發了,我們國家是在今年1月份開始研製,那麼算下來美國就比我們早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發。那麼病毒最早誕生在哪裡就感覺有點貓膩了本來就可以這麼快,在普通人看來,疫苗是很不安全的,其實是疫苗的安全性遠大於藥品(這裡要排除不成熟的活疫苗),除核酸疫苗從來還沒正式生產,其它疫苗生產速度都是比較快的,平時的一些疫苗比較慢的原因是有別的疫苗代替,可以有很多時間多做一些安全性試驗,但突發的應急性疫苗還這樣走,人都死完了疫苗都還沒出來,這樣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