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怕受騙,銀行行長告訴你一定要問銀行理財經理六個問題?

李阿姨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結果被銀行理財經理推薦併購買了9%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李阿姨的孩子想知道,這是受騙了嗎?

現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張大叔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結果購買成了其它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王大姐去銀行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被銀行的理財經理忽悠購買了高風險理財產品,林大哥本來想購買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結果卻購買了非保本保息理財產品。

如果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由於銀行理財經理推薦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回去時才發現並不是銀行理財經理說的沒有風險、確保收益的理財產品,你會怎樣呢?

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應該如何去購買呢?風險在哪裡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如何做才減少風險呢?

作為多年的銀行行長告訴你,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問銀行理財經理以下幾個問題就能避免受騙並知道風險在哪裡?

一問:是你們銀行的理財產品嗎?

是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決定風險程度大小的首要前提,也是決定你在銀行到底購買的是什麼理財產品的基礎?

不知道是誰發行的理財產品是很多人購買理財產品最大的困惑和風險,一些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理財產品時只說,我們銀行正在銷售一款收益不錯的理財產品,一般不會直接告訴這是一款什麼理財產品。

本人也經常遇到一些銀行的理財經理推薦各種理財產品,所以,第一句話就是問他:這是你們銀行的理財產品嗎?

當你問到這個問題時,銀行的理財經理一般會告訴你,這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如果是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你還要問:是哪個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他就會告訴這款理財產品到底是哪家機構發行的。

問這個問題就基本避免了購買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所以,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問這個問題。

二問:這款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哪級?

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一般情況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從低到高分為五級。

並不是說,風險等級就一定是越低越好,但一定是要與你購買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意願相匹配才行。

換句話,如果我願意購買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也是我自己願意購買的才行。

這裡把握兩個原則:

一是你要購買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一定要等於或者低於你自己的風險等級,你不能購買比自己的投資風險等級高的理財產品。

二是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原則是高風險高收益,同樣,高收益也必然面臨著高風險。所以,不要期望沒有風險的高收益,更不要相信那些銀行理財經理說這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沒有風險。

當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高於或者遠高於更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時,你一定要小心風險。

三問,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以前的理財產品都有收益率,一般情況下會按照收益率兌付。現在新的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改為預期收益率,同時會提示:以往業績並不代表未來真實的收益實現。

現在的預期收益率有兩種表現方式:

一種是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這實際上是以過去的業績預測未來,所以,經常會提示以往的業績並不代表未來收益,只是對未來預期收益率的參考。

二是業績比較收益在一定的區間之內,如2%到7%,一般是結構化理財產品,正常預期收益最低在2%,最高可以實現7%。這種理財產品最容易被迷惑,有的銀行客戶經理會告訴你最高可以實現7%的收益率,但他沒有告訴你這個7%的收益率是很大可能無法實現的。

四問,理財產品的購買起購金額?

任何理財產品都有購買的起購金額,以前的銀行理財起購金額都是五萬元,現在則起購金額已經完全不同,但是起購金額仍然決定著兩點:

一是這款理財產品你能不能購買?現在一些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經將起購金額降低到1元,但是不同的理財產品仍然有不同的起購金額,如20萬元、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甚至1000萬元,由於你購買的金額不同,你只能選擇你能夠並適合的購買金額。

二是不同的起購金額預期收益也不同,同一款產品由於起購金額的不同而預期收益率可能會不同。

五問,理財產品的期限多長?

現在的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

固定期限非常好理解,就是提前預設了理財產品的期限,到期一次性本息兌付。

無固定期限實際上也不是完全沒有期限,而是期限比較長。以後淨值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多,大多會是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但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也會有一定的開放期,有的一個月、有的一個季度、有的半年會有一定的開放期,在開放期內可以贖回。

關注理財產品期限的重要原因是你要選擇你的資金使用時間,根據你的資金計劃決定購買多長期限的理財產品。

六問,理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是什麼?

很多人不會問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大多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人無關,但事實上,這個問題涉及到理財產品購買人的資金風險和收益。

所謂的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就是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哪裡?是投向高風險資產如股票?還是投向低風險資產,如國債、貨幣基金和債券?以及在各種風險資產中的投資比例。

如果你向銀行的理財經理提問理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這個問題,銀行的理財經理絕對認為你是內行,絕對不敢忽悠你。

是否是銀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預期收益率、起購金額、理財產品期限、投資底層資產這六個問題,只要你向銀行的理財經理提出來,銀行的理財經理絕對不敢忽悠你,同時你也會做出自己的正確購買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