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內心強大—創始人的心理建設

【導語】這個世界上一共就兩種人,一種是開路的人,一種是走路的人,企業家更像是開路的群體。企業家總是在沒有路的情況下開出一條可行的路,有的時候這條路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有的時候是一種思維方式,有的時候是一種服務、產品或者組織架構。不管怎樣,企業家總是代表著人類群體裡當中對於未知,挑戰,冒險,開創最有活力,最有興趣的人。



● 本期由優投空間、優投學院、京東智聯雲濟南創新中心、京東智聯雲創新空間(懷化)等聯合舉辦的線上"導師說"公益直播。

● 專門邀請了寰宇養正創始人首席專家李明博士,在3月15日下午15:00—16:00,進行了線上直播課程,主題為:“內心強大——創始人的心理建設”,為學員進行分享並在線答疑解惑,受到一致好評。

● 本文整理了李明博士的部分分享精華,瞭解詳細內容,推薦收看完整回放。


導師介紹

【優投空間 | 回顧】導師說 | 李明:內心強大—創始人的心理建設

李明 寰宇養正創始人首席專家

李明

寰宇養正創始人首席專家

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後,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督導專家。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敘事心理學部主任委員。國際EAP協會中國分會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年工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文化與治療學組委員。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婚姻與家庭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委員會常務委員。

發表《敘事心理治療》、《藝術心理治療》等專著,《敘事療法實踐地圖》、《精神分析與中國人的心理世界》、《性、生態、靈性》等譯著,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餘篇。


01

心理問題的產生


【優投空間 | 回顧】導師說 | 李明:內心強大—創始人的心理建設


在此刻我們全國人民都在面臨著疫情,可能企業員工不用直接面對企業經營上的壓力,恐慌更多指向自己的的生活方面。而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挑戰就多很多,你可以保證自己遵守規矩,但是很難保證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遵守,所以企業家要考慮眾人之事,內心的挑戰要高得多。


作為企業管理者,尤其是初創企業,如何去保持心態的平和?如何建立足夠強大的內心?在面臨問題時如何保持中正平和的狀態?


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心理學公司是做心理治療的,服務的對象都是有病的,其實這是對於心理學公司很常見的誤區。雖然心理學的確會為不正常或者有困擾的人服務,但心理學能做的遠遠不止於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心理陪伴。


尤其是在當代全球高度互聯的環境下,我們對於心理學的理解要更豐厚開闊一些。“內心的平和”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嚴格來說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這一生都沒有心理的困擾,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完美規避各種心理挑戰。


心理學除了有糾偏性和療愈性的視角之外,還有成長性和建設性的視角。


我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可以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一個很不錯的狀態,從而帶領團隊做一些開創性的工作,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肯定在工作中還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挑戰。


比如有些問題想了很長時間也想不通,內心會有一些憤懣,不能酣暢淋漓的思考問題。他不是心理困境,他是一種成長的瓶頸,像這樣的問題不會是心理學會忽視的。


還有就是在人際關係方面,團隊中也會遇到溝通不順利的員工,那管理者還需要考慮怎樣的和這類人打交道。同時企業管理者還會面臨孤獨的挑戰,在自領航的海域當中,可以相互理解的人就是很少,沒有辦法。但孤獨未必是一件壞事,它或多或少的可以來帶一些新的思考。


02

創始人心理建設


【優投空間 | 回顧】導師說 | 李明:內心強大—創始人的心理建設


那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


企業家支撐自己的可能就是第一種心念力量(mind power)。


如果用中國傳統視角來解釋就是“以心轉境”的力量,大部分人是為境所轉,因為外境的變化而產生內心的變化,但企業家是用內心的力量去改變外境,李明博士說強大的內心應該“不避最大的波瀾,不懼最小的感動”。不管外境有多大的變化內心也可以保持中正平和,有時也要因為一些很小的感動允許內心柔軟,這才是強大的內心。


每個人的人格都會有計算的一面。當這部分人格被喚起的時候,人們會單純從功利的角度思考問題,忽視了道德和情趣。如果我們沒有去學這方面的心理學,我們在面對一個困境的時候會首先把計算的人格維度調動起來,然後總是急於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人格容易發生一些偏差,會變得只知道解決問題,會變得沒有趣味。


有的企業家就是這樣,他擁有的很多,但是他不太能夠享受他擁有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最近沒有遇到問題反而不自在,就自我價值和解決問題建立了某種關係。


我們在調整這方面的心態是兩個步驟:療愈階段和精進階段。


很多人所追求的並非其真正的需求,而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變形。這種情況即便獲得了所求的對象,也依然深陷繼續追求的陷阱。


即所謂“求無助於得”。


有些貪腐的官員永無饜足的追求金錢和權力,但即便家財萬貫依然無法收手。有些人陷入這種心態是在某些心理方面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有的人過勞死是因為陷入了工作中無法自拔,無法很好地調節,是因為對於被認同有高度的稀缺。這種不太嚴重的情況的就需要自我成長和自我認識的提升,來達到自愈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個人的偏差得到療愈之後,面對集體的需求挑戰時,更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思維、格局、高度、維度,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瞭解一下前人對於處理這些問題時所做的努力。有的企業家會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讀一些哲學或者宗教的書,會有很好地幫助。視野的開闊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認知上的困難。


所謂:知不足則多憂,信不足則多言,威德不足則多怒。


企業家的靈魂、精神很重要。企業可以達到的高度就是企業家所能達到的高度,企業所能涵蓋的領域取決於企業家所能達到的格局。企業家的心理成長和精神修煉對於企業來說很關鍵,一個企業有沒有前瞻性這些完全取決於企業家。所以可以採取同修共進的方式來產生思維碰撞,也許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與同行或者完全不同的視角的人會帶來不一樣的思考。


在一個無人區更多的是靠靈感的引領,而且這裡面還需要一種篤定,就是堅信不易的由內而外的智慧的延伸。這個時候精神境界的提升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在論語裡有一句白話翻譯過來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困惑?是因為智慧不夠,智慧從哪裡來?可以通過思考和閱讀。功利性的閱讀不太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滋養性、成長性的閱讀。


成長性的閱讀不光是讀書還要讀世,認知結構的提升似乎不完全是靠知識,是靠介乎知識和經驗之中的創造性的混沌狀態。


近百年來,整個世界的思想史有一個基本的悖論,就是不通,所以可以通過古今東西文化的碰撞去融匯成一種氛圍。這是一種創生新的氛圍,對於在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困難會有一些啟發。


總而言之,企業家在開創引領的路徑的時候要建立一種強大內心,要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利用前人智慧的積累,學會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互動而提升認知,不要輕易地讓自己處在一種忙碌計算的狀態。


你的知識結構做了一個基本的儲備之後,就需要一個智慧醞釀的過程,如果我們把讀書比作採花,那獨處的狀態就是釀蜜的過程,如何能夠釀出智慧的甘露就需要修煉。

當我們遇到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的人時,我們該如何去溝通?


其實大部分人的煩惱來自於“你說了不算”。


孔子曾經說過:信不足多言,智不足多憂,威不足多怒。


一個人的信譽不足時會通過說很多話來解釋,智慧不夠時會有很多擔憂,威信不夠時會容易憤怒。我們在和任何一個人交流的時候,我們都處在一個文化的交鋒和融合裡面。當我們發現理解出現偏差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思考我們表達的意義是基於表達的語境,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體系,每個人在表達和理解的時候都是在自己的語境裡面的。如果你不關注語境只關注表達,那麼就會出現偏差。


解決的方案不是去說別人是錯的或者對的,而是你要去了解那個語境。這樣的話你可以任然不同意他的觀點,但你可以理解。有的時候你看上去一個特別不合適的做法,背後可能是一個非常良善的用心,如果我們沒有這些好奇可能就會錯過這些良善的用心。


企業家這個群體本身就有責任和擔當去承受孤獨,一個沒有爭議沒有經歷過逆境的人是沒有辦法具有創造性。讓獨處的狀態變成內化的精神空間,你有緩衝的精神家園,你就可以自己療傷,你的每一次經歷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開拓一個獨處的空間,既是外在的不受打擾的空間,還是內在的不會擾動的空間——不動心(unfettered mind)。


不管怎樣,你總要有一些可以讓自己的心態從工作、從人際關係、事業遷移出來的精神空間。


關於優投空間

優投空間是總部位於北京的投資創業服務機構,採取“空間+服務+投資”的模式,為早期創業項目提供創業服務,優秀的項目提供種子投資和天使投資,線下定期舉行優投創業營系列活動和創業大賽。同時優投有自己的眾創空間-“優投空間”。

其中優投空間(IMOMA),面積近3000平,集開放辦公區、獨立辦公室、會議區、展示區、咖啡區、戶外休閒區為一體,是創業企業的孵化和加速空間。目前還有少量工位可以進駐。工位每個每月800元;

另一個空間優投空間(東昇國際科學園)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北園北,為低密度的科技園區。正在正接受項目預定:開放工位每個每月1300元,獨立空間每個工位每月1500元。入駐:010-579585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優投空間創始人:代瑞紅

代瑞紅博士,服務於大量早期創業項目,併為優秀項目提供“空間+服務+投資+學院”的系統服務,參與投資近多個天使項目。如知呱呱、光合旅程、臻和科技、匯創宜、奶牛媽媽等。是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評委、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評委,知名創業導師。同時也是知識分享平臺“在行”的創投專家。如果項目想一對一進行打磨和輔導,或者瞭解投資相關知識,可以通過“在行”預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