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逆“流”而上的時代英雄

從臘月二十九至今,每天早上8點多出門,凌晨1點左右回到住處,是馬競爽在防疫一線工作的常態。“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調轉運病人、排查社區情況、為居民買藥送菜,24小時手機開機接聽求助電話。”武漢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90後“選調生”馬競爽便請求“下沉”到社區,做一名志願者。(3月9日 光明網)

志願者,對於這一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你或許走在路上,就能夠收到一份志願者的關心,得到志願者的無私幫助。只是,在這個充滿兇險的疫情防控戰場上,志願者的出現不僅僅是那“一片紅”,更是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特別感動,特別暖心,特別有力量。因為,還有這麼多在疫情中逆行的人,用特殊方式為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努力。他們是抗疫中的逆流,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平凡英雄。

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志願者往往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努力著,為了帶給更多人方便,以更高效快速的服務方式為救援添磚加瓦。為方便及時報送發熱病人情況並聯絡、轉運病人,社區負責人、街道防控指揮部組成了“武漢加油”微信群,從早上9點過到凌晨4點,志願者用“服務始終在線”的方式,為更多的人及時得到救助提供便利,艱苦努力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溫暖。

聲音,加入抗疫。“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戰鬥在一線,但我願意用聲音溫暖病患。”與武漢青山方艙醫院華雨辰一樣的“播音員”志願者共有9人,分成3組,每天1組人值班。聲音之中有精神,有情懷,有擔當,這種特色的志願服務,帶給患者力量,也帶給他們溫暖。

抗疫中重要的“人民力量”。“疫情暴發以來,我能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成了人們共同的思考。同樣作為武漢人的朱磊,在武漢“封城”當天就加入了自發組織的“華人眾籌項目”志願者團隊,負責為相關對接醫院轉運捐贈物資。每一個人或許表達志願服務的方式不一樣,但是相同的是他們都在為抗疫出力,他們身上主動、無私、自願、奉獻的精神也是相同的。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而志願者就是重要的人民力量,我們要用好志願者隊伍,讓志願服務的力度更強,範圍更廣,效果更好。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志願者作為疫情防控中的“逆流”,是一團無形的“火”,能夠緊緊圍繞做好疫情防控這個中心;他們更是“滿天星”,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上認真履職盡責,在每一個平凡的瞬間書寫偉大,帶給更多人戰勝疫情的希望和力量。(任牧言)(河北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