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點燃我的人

那個點燃我的人 | 記餘世維先生

不知從何時起,漸漸多了回首往事的念頭,跟朋友或學生歡敘,偶會提及當年那些對自己成長有過幫助的人與事。今次我想寫一位對自己影響甚巨的人,如果說自己是一艘航船,那他就是第一位給我以方向和動力的人,至今,他仍是我精神世界的重要導師之一,多年來,未有機會當面向他道謝,但在心裡,每一念及總感慨系之。

我是八三年生人,家在農村,2004年考上大學,當時,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告訴你考上大學就好了,考大學是唯一的目標,至於為什麼考大學,進了大學該怎麼做,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教,沒有人告訴你這些,就這麼興沖沖又糊里糊塗的進了所謂的大學。

進了大學,我才發現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老師兢兢業業照本宣科,學生勤勤懇懇矇混過關,老師覺得你只要把課本學好就OK,多數學生只關心考什麼而不關心學什麼,只要考試及格就行,至於為什麼要學,一般不多想。一個多月下來,我就開始迷茫,我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知這專業將來能幹嗎。國中教育成功的讓我體會到高考前的學習是痛苦的,都說高考是進大學的敲門磚,現在我進來了,怎麼學的內容和方式還是這麼枯燥?至於愛學什麼,該學什麼,一概不知。

人沒有目標,就容易頹廢,但內心深處又覺得應該有個目標,所以整個人呈現出一種迷茫和焦慮疊加的狀態,我記得自己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是“失望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走,尋找著可吞噬的人。”這就是我當時的心境。所以那段時間我就是混日子,曠課,談戀愛,上網吧,我上網吧不是玩遊戲,不會也不愛,我只看電影。不過我有一個還算不錯的習慣,就是讀書,當沒有事情能打發無聊的時間的時候,我就去讀書,瘋狂的讀書,不是為學習,就是為打發時間。

一天我又去網吧通宵,這樣白天就能睡很長時間,當時還沒有優酷、愛奇藝之類的視頻網站,電影要麼是存在網吧電腦的硬盤裡,要麼是一個內部網頁,只在本網吧使用。過了凌晨不久,發現那個電腦上能找到的電影我幾乎都看過了,將網管喊過來,他鼓搗半天說沒有新電影了,我只好悻悻的隨便翻看,指望哪個文件夾還能存有電影,突然看到一個文件夾《成功經理人講座》,我心說,這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強,湊合看吧。打開以後,只聽了幾分鐘,就深深觸動我了,講課的人就是影響我甚巨的餘世維先生。


那個點燃我的人 | 記餘世維先生

餘世維先生


他講話幽默,剛開始簡單幾句就把我吸引住了,他說:“雖然我們把它叫做培訓,但因為我上課上這麼久了,我從來很少聽到有人說,聽到培訓以後,他非常愉快的,大部分人聽到培訓,都不太愉快,可證明培訓這個東西給人家的感覺,就是它非常的枯燥,非常的教條,又非常的形式化。我自己晚上在大學教書,白天跟各位一樣,我也是做企業的,所以呢,我自己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培訓這個東西,最好不要把它講得過於教條化,尤其我們在座有些幹部本身都是念過大專,這種東西在學校裡面,其實書本上都有,在南京街上隨便都買得到,我就希望儘量講一些關於實踐方面的事情還有個人的體會。我在外面很少告訴人家我在大學當教授,我逢人很少跟人家提起我是博士,因為做生意跟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地,如果你是一個博士,做生意如果做錯事情,人家還會笑,所以我在外面逢人很少提起我是博士,我只有晚上在研究所上課的時候,是因為學歷的關係,在大學必須要博士,那個時候才會有點用,結果我晚上在研究所上得課,都非常的理論,像今天這樣的場合,那種課反而一點用都沒有。”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人講這麼中肯的話,而且他講話非常精煉,思維縝密,我瞬間想到的是,我大學要是有這樣的老師該多好。隨後他介紹自己,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榮譽公民,是博士後,去過很多國家,做過很多企業和項目。我一看,這個人是有理論又有實踐,他講一個觀點,往往舉兩三個案例,這些故事很多是他的親身經歷,所以非常容易觸動人,而且邏輯清晰,節奏鮮明,言語動聽,就這樣不知不覺一直聽到早上八點多。同時,我心裡另一個念頭活躍起來,此人除了做自己的企業,還給別的企業做培訓,這世上還有這麼個職業?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企業培訓師這個概念,我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職業方向,我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回到學校睡了一家,下午我又去那個網吧聽講座,在回學校的路上,心裡激盪萬千,我第一次對時間有了概念,記住了餘老師的案例,與人約會永遠不遲到,他講自己在日本機場買豆腐乳的故事,我在想,如果我是那個店員,我就要承擔起責任,勇於對顧客負責。從他的講座中,我學到很多很多,我就像荒野中的一棵樹,信馬由韁瘋長了二十多年,在餘老師的指點下,自己拿起斧頭,一點一點斧正自己。那個時候,我買不起MP3,又想反覆聽餘老師的講座,怎麼辦呢?我就在網吧,一邊播放視頻,一邊打字,餘老師講一句,我就打一句,不放過一個字,A4紙打印了很厚的一摞。


那個點燃我的人 | 記餘世維先生

餘世維先生


人有了新觀念,會忍不住跟人分享,我把在餘老師視頻裡學到的,轉臉就賣弄給朋友,就這樣,一邊輸入,一邊輸出,為了講得更好,我曾把整個稿子全部背下來。同樣的故事和案例,結合自己的年齡和身份,看怎麼講更容易打動人。一個朋友,論年齡,我得稱她阿姨,我經常用她家電腦聽餘先生的講座,以至於有一天她說我的聲音和說話的腔調很像餘世維。後來她告訴我,一天,她媽媽(當時大概七十來歲)問,國華什麼時候來家裡了?她說,沒有啊。那老奶奶說,屋子裡誰在說話?她說,那是電腦上的聲音。老奶奶以為我在屋子裡說話。

2005年,有一個學習網,當時售價是1680元,可終身使用,我一開始沒興趣,再說那價格我也出不起,我還在未生活費奔波呢,正兼職辦補習班。當那個朋友說那個學習網從0歲到80歲都可以找到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時,我心裡一動,問,有沒有餘世維的講座,他說找找看,結果一搜,裡面真有,我一下子就動心了,本來那半年我不計劃跟家裡要生活費了,結果想來想去,還是咬著牙跟家裡說,再給我打一次生活費,家裡給了2000元,我拿出1680就買了那個學習網。

我不敢說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主管,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一個好員工。大學畢業後,我輾轉做了很多工作,也曾用十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演講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餘世維老師的課程,不只是教你做一個卓越的管理者或優秀的員工,而是教你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在他的講座中,你能時刻感受到中國與他國的差距,這種差距更多時候是人的差距,是思想的差距,是態度的差距,說到底,是教育的差距,是社會環境的差距,隨之而來的就是你想改善這個社會,那就先從改善自己開始。

職業演講家,對於曾經年少的我而言,自有功名的吸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自己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人最難認識的其實是自己,儘管如此,在奔往理想的道路上,我也一步一步在完善自己。

後來我漸漸認識到,先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找到自己真正愛的。當我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其實是一個讀書人的時候,我特別安寧,於是在2015年,我轉而開始從事中小學閱讀啟蒙。回顧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的歷程,如果不是有閱讀在支撐著我,我想自己可能早已經“車毀人亡”了,沒有閱讀的支撐,我不敢想象自己碰到餘先生的講座會是什麼反應,我可以想象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我不能想象自己上大學期間沒有聽到餘世維先生的講座。

我給很多人推薦過餘先生的講座,但我沒有碰到過一個像我那樣深受觸動的人。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個學生激情的爆發,往往來源於一個老師到點燃,餘世維先生恰恰是那個點燃我的人。後來,還有其他老師給我以啟發和幫助,如果說我呼嘯而過的巨石,那餘世維老師無疑是撬動我的第一根槓桿。作為我的啟蒙導師,也是我的精神導師,我想說,無論何時何地,先生教誨,學生沒齒難忘。


那個點燃我的人 | 記餘世維先生

餘世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