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丹寨,一早出門,到集市轉轉,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菜場裡面很大,但只賣牛羊肉沒有蔬菜,問了一下,才知道丹寨的養殖業比較發達,是南方重要的牛羊肉產地。發了一張圖片感嘆一句,不料被顧大麻子追問:“牛肉多少錢一斤?羊肉多少錢一斤?”我噎住。顧大麻子:“你調研不深不細!”認栽!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其實,我不問價是有心理陰影的:80年代初晉江石獅走私正盛,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去旅遊,石獅市場頓時活躍。有一次假期我隨石獅燕子同學去參觀市場,也是好奇心重,問了一下:“豬肉多少錢一斤?”屠戶答完我噢了一聲就走了,走了半天不見我同學來,正納悶間同學來了,說你剛問價了轉身就走,屠戶拿著刀就要追上來,是她拉住他用閩南話講:外地人不懂規矩請諒解,這才勸住了。原來,當地當時的規矩是:問了價你要麼買,不買就得跟人還還價,如果賣家不答應價格你才可以走,不然就是看不起人家。一席話說得我大氣也不敢喘,從此不買東西不問價。


丹寨菜場外面的集市上賣蔬菜,十月了還有鮮筍、很小的嫩姜,還有蜂蜜。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歷史悠久的龍井古井仍在使用,井水十分清冽,見村人在提桶打水,我忍不住喝了幾口,甘甜!

分流的一支供人洗滌。 據說,清代丹寨的行政中心在老八寨,雍正年間因為這口大龍井而遷署至此。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早餐後一起去高要梯田,因為修路導航失靈,又是七拐八彎才找到。

百度介紹:高要梯田,位於貴州省丹寨縣高要村。一千多畝梯田景觀,位於一座大山之上,順著山勢,層層疊疊,從山頂一直延伸至山腳。梯田也像一條條美麗的苗家腰帶,裝點著雄渾的大山。歲月早已過去幾百年,辛勤的苗家兒女年復一年在這裡耕耘,繁衍,年年歲歲演繹著特有的農耕文化與大地藝術。這可是一個令人想象不到的美麗地方,每到秋天,高要梯田群充滿了一種令人歡快愉悅的金黃色。甚至連那裡的風,也是金黃色的。

可能是季節不對,我們還是沒有看出什麼名堂來。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董哥來過一趟丹寨,說有個鳥籠村不錯,結果走錯了路,正好看看水庫。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終於找到了!這是一個直徑達18米,高19.2米,採用鋼筋水泥結構歷經6個月設計與製作而成的大鳥籠,在龍泉鎮卡拉村的後山上矗立起來。經該縣相關部門多方求證,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鳥籠。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卡拉民族村,被譽為鳥籠之鄉,這裡的苗族同胞編織鳥籠的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遠銷世界各地。不光路燈用鳥籠,村民種花養草都用鳥籠,是不是有點奢侈?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董哥說上次還參觀過石橋古法造紙,又帶我們驅車去找。 手工造紙是丹寨南皋鄉石橋村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朝中期開始沿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且傳統工藝保持完好,並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同時南皋鄉石橋村也被稱為“中國國紙之鄉”。

據專家考證,石橋白皮紙製作工藝屬唐代造紙工藝,它是石橋少數民族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的。傳說石橋造紙源於蔡倫。歷史上少數民族苗族的先民曾是楚國的主體國民。發明我國多種原料造紙術的蔡倫,原籍東漢桂陽郡(今湖南郴州市),屬楚國,是少數民族苗族先民主要長期居住地區。他在家鄉與生活於社會底層的各民族人民群眾有所接觸,積累了民間的造紙經驗,到入宮之後,與中原造紙知識技能結合,才在實踐中發明新造紙術。石橋村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


石橋古法造紙作坊生產白皮紙和彩色皮紙兩種,其生產工藝流程,與漢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記載的圖解基本一致。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它的碓、碓杆、水輪、曲柄軸等形式和構造,與《天工開物》上水碓圖如出一轍。生產白皮紙所用的原料是構皮麻和杉根。與《後漢書·蔡倫傳》雲:“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很相似。認定是漢代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1400年~1500年的歷史。

最引人注目的是古紙配合五彩的花草,亮人眼睛。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烘紙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村後風光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晚上回到貴陽,探路者拿出了他老父親留下的2瓶1988年鴨溪窖,我們都說這是絕版不捨得喝了,留著紀念,可探路者堅持要請我們喝,同學情深哪!西江偶遇的中學同學建中兄也大為感動,當即表示要去丹寨投資協助扶貧。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德平兄嫂請在凱賓斯基吃早茶,有點奢侈了,我忽然想起車上還有半袋甪直蘿蔔乾和兩盒鯗魚可以佐粥,先徵求德平兄意見,不料他不以為忤,連聲說好,家鄉的味道啊!嫂子居然還沒有吃過,都留下了。


感謝高原女史來陪。

早餐後探路者請我們去黔靈山喝茶,城市裡有此生態公園也屬不易。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小侄女表演拉花技藝。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下午送走molly,探路者又誠邀我們再返丹寨,當晚約齊幾輛車在高速口的老凱俚便餐。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我的畢業浪遊之24:兩訪丹寨


餐廳很大,臺上有各種舞蹈美不勝收,吸引我不停前去錄相。



餐後連夜趕赴丹寨。


三日兩赴丹寨,這真是: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主客都是有情有義之人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