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治療,帶給轉移性大腸癌患者新希望


標靶藥物治療,帶給轉移性大腸癌患者新希望


  大腸直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頭號殺手!亞東醫院血液腫瘤科林育靖醫師表示,相較於其他癌症來說,其實大腸直腸癌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藉由根除性手術治療,是治癒率相當高的癌症。


  然而,少數病人在診斷之初,就發生遠處轉移現象,另外,還有手術後,遠處復發轉移的病人。這兩群病人構成了所謂「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林育靖說,在臨床治療上,2004年標靶藥物出現後,合併傳統化療使用,不僅治療效果提升,而且患者存活時間,也較原本只有化療的時代大幅延長。


大腸癌合併侷限性的肝轉移:仍有奮力一搏的機會


  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就是肝臟轉移。林育靖表示,肝臟可以說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一站」,而這樣的現象又以大腸癌為主,直腸癌較少見。研究證實,若能將肝臟轉移的部份連同原發病灶一起切除,可顯著延長病患存活的時間,甚至有可能完全治癒。


  這個觀念,更是改變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風貌,從原本保守的緩解性治療,轉為積極的尋求治癒的可能性。雖然肝臟手術的大幅進步,然而轉移性的肝臟腫瘤,仍有可能因為腫瘤太大、數目太多、位置接近大血管等因素,無法切除,此時強而有力的藥物治療就顯得特別重要。


標靶藥物的加入:更長的存活時間、更高的緩解率、更大的勝算


  2004年美國FDA通過了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新藥,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使得藥物治療的陣容更加強大。林育靖說,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與化療並用,能顯著提升化療的效果,在第一線治療時,可讓七成病人腫瘤大幅縮小;這樣的療效,對於等待肝臟腫瘤切除,力求一線生機的病人來說,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合併化療所帶來的治療成果,使得更多原本無法進行肝臟腫瘤切除的病人得以進行手術,得以延長生命,甚至完全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