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籍人士有1,500萬: Kristy A. Belton採訪實錄

在投資入籍界,無國籍現象是一個鮮有人注意到的話題。但是,最近有幾個司法轄區提出建議,考慮歸化無國籍人士投資者,此事讓無國籍現象得到了關注。一些人在《投資移民知情者》上已經提出建議,那就是申請投資入籍計劃以防未來失去國籍。

但是為什麼會有無國籍現象呢?這個問題多大呢?

Kristy A. Belton是《加勒比地區的無國籍現象:後國家世界的歸屬悖論》(Statelessness in the Caribbean: The Paradox of Belonging in a Postnational World)一書的作者。作為土生土長的巴哈馬群島人,Belton女士目前擔任國際研究所(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專業發展領域的主任,同時也是無國籍與包容研究所(Institute on Statelessness and Inclusion)的高級項目官員。


無國籍人士有1,500萬: Kristy A. Belton採訪實錄


在接受《投資移民知情者》採訪時,Belton女士詳細剖析了國際社會中目前各種無國籍現象的細微差別以及無國籍現象未來面臨的挑戰。

在你的研究中,你提到大家之所以沒怎麼注意到無國籍現象部分原因是一些人有可能不是因為衝突或者危機淪為無國籍人士的,這個問題“不起眼”,大家沒怎麼注意到。隨著數字媒體的崛起,無國籍現象有何變化,或者說是不是還是和原來一樣?

有了數字媒體,我們可以實時地看到事態的發展。我們能及時瞭解發生的事情------不管是以悲劇的形式,比如緬甸羅興亞人的遭遇;亦或者以人權被侵犯的形式,比如全球無國籍移民的子女身份問題。

無國籍人士有1,500萬: Kristy A. Belton採訪實錄

毫無出路

有鑑於此,數字媒體,就像你所說的那樣,是一幅風景畫。在這幅畫裡,我們需要有奉獻精神的實幹家(記者也好,從業者也好,各種立場的擁護者也好,無國籍人士自己也罷),讓信息發佈出來,這麼說吧,不要讓信息閉塞下去。很多時候------這不是數字媒體特有的問題,人類的興趣和關注度也有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了一個故事,我們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注意力,然後“生活照舊”。

但是,這些關於權利被侵犯,社會不作為,司法不公正的真實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必須要不斷地給這幅畫增添色彩,增加活力。我們不能讓這幅畫就此凝固。

總的來看,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在處理無國籍問題上的歷史有何不同?

無國籍問題並不是僅僅發生於生活在危機或者衝突之中的人身上。無國籍人士到處都是;歐洲,加勒比,東南亞,非洲部分地區。很多人都出生在所謂的民主國家,但是那裡的公民身份法並不把他們視為“公民”。所以,他們因為“法律漏洞”淪為無國籍人士。

再看看下面這個情況。有個小孩子出生於一個國家的外國人家庭。這個小孩出生的國家並不允許這個小孩通過在該國出生獲得公民身份。這個孩子的父母持有的是另一個國家的公民身份,但是這個國家並不允許公民在海外出生的孩子獲得公民身份。這個孩子就這樣淪為無國籍人士了。儘管這個孩子並不是出生於非民主國家或者出生於正在經歷衝突的國家,但是這個孩子如果想要融入一個將公民身份視為人格標誌的體制將不得不面臨一場艱苦的戰鬥。

有人問到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在處理無國籍問題上的歷史有何異同,這個問題可以用很多方式回答,這要取決於你如何定義“處理”無國籍問題。如果“處理”無國籍問題指的是批准《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或者口頭表態支持消除無國籍問題的區域性協定,那麼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如何並不重要。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都口頭上支持在全球消除無國籍的理想,但民主國家似乎更有可能使用我們所期待的詞彙,比如堅持平等和公正的原則。

但是,談到確保人民可以以最透明,最具效率,最人道的方式獲得公民身份這個話題時,持各種理念的政府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我覺得要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獲得公民身份後。要“處理”無國籍問題,實實在在地解決,你必須給予包容性的公民身份。

不管民主不民主,我們都要問政府要怎麼做才能確保獲得正式公民身份的人得到公共服務,獲得基本保護,享有相應的權利?他們在政治上,民事上,以及社會經濟上遭到的排斥怎樣才能轉化為包容性的公民身份?

你能不能想到一些人想變為無國籍人士的動機?


無國籍人士有1,500萬: Kristy A. Belton採訪實錄

無國籍現象分佈圖


我以前一直關注被迫淪為無國籍人士的人群,但是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有些人自願放棄已有的公民身份。但是,我始終搞不清楚他們動機。從原則上來講,有些人可能不喜歡國家制度所基於的前提,或者厭惡自己國家的政策(外交,經濟,等等方面的政策)。還有的人想逃避某種特定責任,比如納稅。當然也有些人想過那種無拘無束,天高皇帝遠的生活,可以這麼說。

我可以肯定,每個自願選擇成為無國籍人士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怎麼說,某個人自願成為無國籍人士的前提背景或者國家疆界問題才是主要原因。

從質量的角度來看,在一個珍視平等,公正,以及法律民主傳統的國家選擇成為無國籍人士要比在一個沒有這種傳統的國家成為無國籍人士更容易。在一個民主價值觀仍舊有市場,一個活躍民主社會始終存在的國家,一個人不太可能被無限期羈押,迫害,或者面臨人權被侵犯。

某個敵國未來利用無國籍人士作為武器來達到進入它國的目的,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無國籍人士很大程度上沒有流動性,因為他們不能自由地跨越邊界。和公民不同,他們不被國家以及法律重視,因此他們要獲得旅行證件難度很大。

某些情況下,政府擔心他們如果可以四處流動(即便是在居留國內部),就會導致麻煩,因此限制了他們的流動性。所以,我不認為所說的問題有可能發生。絕大部分無國籍人士只想拿到出生國或者居留國的公民身份。根據我和無國籍人士打交道的經驗,他們都想成為公民。他們想獲得和公民一樣的機會和權利。

你也寫道,無國籍人士必須有權選擇成為出生國社會的一員。這聽起來符合邏輯,但是這個要求和很多國家近年來廢除出生地主義的做法背道而馳嗎?

儘管有些國家已經開始著手限制出生地主義相關的法律條款,但是我們要記住出生地主義並不是全球認可的規範。只有30個多國家,不到世界上20%的國家,奉行出生地主義,人們獲得公民身份沒有障礙。

這僅僅是過去幾百年前才出現的一種特殊政治體制,這並不代表它是未來人類自我組織的方式。超過1,500萬無國籍人士都生活在一個對他們的正式政治歸屬進行了強制規定的體制中,事實證明這種命令人的方式是沒有效果的。


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投資移民知情者”保留法律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