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人生就像是裝滿酒心巧克力的盒子”,一不小心就稀碎。

小時候看過一部韓劇《我叫金三順》,劇中主角金三順是個渾身散發著甜味的女孩,不瘦也不美。不是說說而已的胖,真的就是個普通到路人的女孩。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據說女主為了演這個角色,增肥二十多斤。這在韓國的主流審美中很少見,編劇和導演勇敢又善良,願意為微胖女孩編織一場甜蜜的夢,甜品與男友雙得,對方還是玄彬。

和這個微胖女主角對比強烈的是劇中女二,男主的前女友熙真。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熙真是我見過最慘的女二號,分手是因為自己患絕症,回來的時候切了胃還得了厭食症。當然她也擁有女二的必備條件:是一位優雅得體,美麗纖細的女人。唯一的缺點就是看起來就有點亞健康。

劇裡講的是愛情,卻也有這世界對女人和體型的審美衝突。

胖女孩最終得到幸福,美麗精緻的女二卻飽受厭食症的折磨遠赴海外治療。不少人感慨:真是可惜~


對脂肪有偏見

這部劇播出的2005年,正是韓流鼎盛時期。女明星可以不美,但是必須瘦,當時直播條件還沒這麼便利,但美食節目中早就有了美女主播。

看著美女吃吃吃本是一種享受,可想到背後有多少心酸又覺得沒啥食慾了。

教練告訴我:“你覺得怎麼吃都不胖的人,要麼吃的東西比你健康,要麼不吃零食,肯定不像你這麼能吃。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所以所謂的吃不胖,都是看起來而已。

如果說我們對肥胖的焦慮反映了現代社會的某種問題,那麼厭食症就是衝突爆發的極端案例。人們厭惡脂肪,卻又離不開脂肪。

脂肪的價值已經強到具有符號學意義。

以澳大利亞原住民瓦爾皮里人為例,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脂肪讓先祖和人類產生接觸,讓能力得以延續。“

脂肪是珍貴的,有生命的,可以感知的可塑性力量,對人類、動物和先祖的干涉以千姿百態的方式回應。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可惜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對脂肪並不友好。肥胖成為一種慾望的表現,它代表了懶惰、好色、貪吃。

很多人會先入為主,認為胖子沒什麼自制力。可其實,胖之所以被過度強調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不可控而產生的畏懼。也就是害怕對方比資金強。

空間上,一個胖胖的人是不可控的,鄰座的人很有可能擠掉你的位置。據說說德雲社的孫悅每次坐飛機都得買兩張機票,只能說明人家有素質,就不買你能咋滴?

體能上,當一個瘦子和胖子起了衝突,如果不是葉問一級的掩藏型殺手,瘦子的勝率是極低的。

健康上,過瘦或過胖都很有可能導致疾病。但大多數人死亡前,是要經過一點點消瘦下來的過程。

所以客觀來講,胖對一個人的尊嚴和生活不會造成任何劣勢,只是文化成見日久累計,變為詆譭。

一位厭食症患者告訴我:很多人都把進食障礙厭食症理解反了,以為是得了厭食症就會瘦下來變美,可是事實往往是過度減肥成功之後,才意識到得了進食障礙厭食症

如果一個心靈脆弱的微胖女孩,尚未建立良好的自信和客觀的審美,就很容易被外界詆譭引向極端。


自古以來就有極端減肥


希臘羅馬時期的醫生認為,身體的運作方式與飲食內容息息相關,不同的飲食形態也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因為西方醫學的根本建立在“diatetica”之上,diatetica的意思不是簡單的節食減肥,而是通過特定的飲食建議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計劃。一種通過食物養生的整體生活方式,和現在的“輕生活”概念類似。

當然,基於時代的知識背景,操作方式並不是全部可取的。

當時希波克拉底倡導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1、飲食和運動得匹配。吃的越多,就得更賣力的工作,這樣才能把食物消化掉。暴飲暴食或者是工作過量,都可能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引發疾病。

2、行走是一種自然的運動。飯後行走,特別是快走,將有助於預防腹部脂肪堆積。而長距離且劇烈的跑步適合吃的特別多的人,這樣身體才能燃燒過多的食物。


上面兩點和今天的健康生活沒什麼區別,可第三點就極端多了。

催吐,希波克拉底覺得運動再搭配上催吐效果最好。“體重過重者應於正午時分催吐。催吐前須從事奔跑或行軍等運動,並且務必忌口,不可進食。”

這不單單是一項口頭理論,催吐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今日的健身。為了助力,還會專門調製催吐劑。

催吐劑做法如下: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不得不說,催吐這種方式就算在今天也很極端。很容易讓人進入一種病態的暴食症,身心俱傷。

古希臘文明重在思考,當時他們的觀點是:人類進食只是為了維持生存,放縱自己的食慾對德行或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

在這種背景下,催吐居然是一種流行的保健方式。

希波克拉底與孔子幾乎是同一個時代。在中國人“民以食為天”飽腹都難的時候,希臘醫學已經開始思考減肥和保健,這事兒放到今天,是不是和有錢人喜歡吃素是一個道理?

從前倡導、思考節食的人,是一群有一定道德觀、自制力、公民責任和自我意識的人。這點倒是沒太變。

唯一的變化是今天的食物多到會爆炸。我們開始不珍惜食物,甚至浪費食物。

現代幸福的同時也導致了一系列現代疾病,比如肥胖,比如脫髮,比如睡眠。


瘦≠美


若是回顧以往,還是得感慨今天的日子過得挺舒服,至少不缺吃喝。而且相比之下,亞洲人的身材還是健康勻稱的。就普通人而言,真正能稱上“胖子”的比歐美人少多了。

實際上,儘管肥胖和健康問題總是有些許聯繫,但人們不喜歡胖子更多的原因是社會審美觀的喜好和瘦身產業的推動。

明星代表的不止是騷動,更是一個時代的審美。

一位經過導演、鏡頭和粉絲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藝人,往往會成為標杆,被人效仿。

但現實生活中美豔骨幹的美人一旦經過鏡頭的折射,還是可能看起來肉肉的。為了上鏡,明星們得更瘦。

數不勝數的明星讓我們驚豔,讓各族群和各年齡層的人爭相仿效。明星會與粉絲互動,在自己的微博、ins等個人賬號上po出減肥餐。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僅隔了一層屏幕,很多人會因為這巨大的對比開始自我厭惡。

但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這種對比到底值不值得。美麗的形體是什麼,僅僅是瘦麼?

體態會隨著年紀變化,評判的標準也會因為隨著文化而改變。

食物多到快要爆炸,咬一口不喜歡吃,扔掉。

奶茶喝半杯,扔掉。

為了減肥,為了身材,就算催吐好像都很正常。

可為什麼如果我早起後能看到桌上躺著一頓豐盛的早餐,那個畫面該會是那麼的陽光美好,一絲絲罪惡感都沒有,全是正能量呢?

或許是我們搞錯了,被周遭瘦身產業帶動和內心的焦急所脅迫,我們搞錯了食物的對手。食物的對手不該是肥胖,而是健康。


健康才是美

如果你對自己的標準是個普通女孩,想要漂亮充滿活力,那麼瘦不該是美麗的門檻。元氣、笑容和勻稱的身材一樣會讓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聽說春天來了都要減肥?不!要為減肥正名

遠離無止境的節食減肥吧,那個黑暗的漩渦。

為了舒適和自信運動,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內臟脂肪堆積、內分泌失調、低血糖這些讓人不適的狀態。調整飲食結構,以天然蔬果和肉為主。

當你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調整飲食結構,養成運動的習慣,彌補身體上的各種不足。勻稱挺拔的身材自然也就來了。

與其費勁心力的拼命剋制食慾,渴望不適合自己的纖細。不如重拾最初的理想,過一種簡約合理又充實陽光的生活。

金三順的劇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勇氣:真實勇敢的人才值得真正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