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裁員,都是裁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大強師兄觀點】

我想你可能僅僅是從表象上去看到了因果關係,大強師兄幫你梳理一下。

你看到的因果關係是:勤快的員工—>被裁員,

而更有可能的因果關係是:對下屬分層—>工作分配—>勤快而無成績—>被裁。

所以,你不是因為勤快而被裁,而是因為你被領導分到了“不值得培養的員工”中去,所以給你安排的工作就是屬於很忙很累但很難有成績的工作,從而證明你能力不行而被裁員。


很難理解是吧?我解釋一下。


(一)從一個小故事開始

幾年前,我的部門招聘了兩個應屆碩士畢業生。我們姑且叫做A和B吧。


A和B名校畢業,都很聰明,所以兩人都順利的過了3個月的試用期轉正了。而所有的變化從轉正後開始。


A和B的專業知識都算比較紮實(投資領域),試用期還不熟悉公司和業務,所以並沒有交給太多的項目。轉正後,開始逐漸的讓他們參與一些重要項目。


恰恰是在這個過程中,A表現出了很強的主觀能動性,相反,B卻明顯的被動工作傾向。


舉一個例子:

在做項目時,同樣安排新員工做資料收集的工作。每次A給項目組領導和同事發資料時,都會把資料的重點標註出來,並做個簡單的總結,以便所有人能夠儘快的掌握要點,清晰而明瞭。同時,還會“超範圍”的去收集更多的可用資料。

而B往往是把幾十頁甚至上百頁的材料的電子檔Copy下來,群發給大家。大家沒有辦法,只能抽時間再一頁一頁讀。有時候告訴他,需要總結一下他就總結,如果不提的話,從來就沒有意識要做提煉以方便項目組成員。


顯然,B這種做事方式,指揮一步做一步,未來很難獨自去牽頭一個項目,並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漸漸地,團隊成員都會有意無意的把一些最最基礎的活(比如查資料、收集信息等)交給B來做,卻讓A更多的參與到信息整理、分析、討論和建議。


這時候,看起來B做的基礎工作,非常繁忙,但是重要會議他也只是旁聽,並沒有機會參與到核心工作中來。


到了第二年,A順利的晉級可以牽頭做項目,而B也毫無意外的被淘汰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


(二)職場上不同的員工“分到”不同的工作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

——為什麼B如此繁忙而且沒有成效?是因為分配給他的工作就是這一類工作。

——為什麼要分配給他這類工作?是因為把他劃在了“被放棄”的員工群中。


這才是職場的真實因果關係:因為先把員工分成了一類(可培養)、二類(不可培養),所以分配的工作也不同。


所以,我們都說,工作不分高低貴賤。我同意,但是職場上的工作卻有另外一種分法。


一、好活

職場上的好活是指那些公司很關注、能達成、有效果、可表彰的活。


  • 很關注:公司的領導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關心每一件事情,所以他也只能用“二八原則”,80%的精力花在20%的工作上,那20%就是重點項目。



  • 能達成:重點關注的項目也有不少,但是有些項目,可能就是一個坑。(比如在很多傳統企業,做電商改造)。這種項目雖然老闆很重視,但是它可實現的概率太低,所以也不算什麼好活。


  • 有效果:有效果是指這項工作,從上至下都有目共睹,而不是僅僅是幾個人知道而已。有人說:做的工作,領導能看到就行了。其實並不是的,如果做一個有目共睹的事情,領導再提拔你的時候,公司輿論已經形成,領導只是順水推舟即可。


  • 可表彰:有些工作是不太好表彰的。比如:HR實施了一場大規模的裁員。雖然這可能是公司關注的重點工作,大家也都看到了效果,但是對於“裁員”進行表彰,貌似會在其他員工心理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累活

對比好活來說,累活就容易理解了——工作量很大、但是不易讓人關注到。


拿例子裡的B來舉例,做項目時,從浩瀚的信息庫和網上收集信息,其實是一個工作量很大的工作,但是這項基礎工作如果不進行加工,是沒有辦法呈現在領導面前。


所以,在領導面前呈現的時候,恰恰是類似於A這樣的員工,而背後的B所做出的努力,領導是很難注意到。


我們總結一下,累活的特點,往往可能是:重複性的、瑣碎的、非關鍵環節的。如果被分到這樣的活,不幹不行,幹了也看不到成績。


但這不是最慘的,還有一類活,才是“要命題”。


三、髒活

所謂髒活,通常是大家都不願意去做,而且做了以後有可能就是去頂雷的活兒。


比如:

  • 某項目確定已經爛尾,需要人去收拾;

  • 上一任領導遺留的賬務問題;

  • 兩個領導權利鬥爭中,需要“當槍使的工作”

等等。


當然,有時候髒活也有可能是一個契機,讓你愣是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給漂亮的完成了,讓公司刮目相看。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三)如何避免忙碌但被裁員?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忙碌被裁員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分配”。那麼我們如何在職場中避免呢?


  • 首先,分析你現在做的活是屬於什麼類型?


根據上邊所說的三種類型的工作,仔細的梳理一下你目前手邊的事情,看看有多少是屬於好活、多少屬於累活、有多少屬於髒活?


如果你發現你都是幹一些很難看出成績的累活和髒活,那麼請注意,也許你已經是被公司領導化成了“不可培養”的二類員工中。


  • 其次,找到你被劃分到“二類員工”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有可能是個人能力的原因、有可能是工作適配性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跟上級領導關係的原因。


能力以及工作適配性問題我們不重點說,因為這個只能從個人能力上提升(或者換個更合適的崗位),但是跟上級領導關係這一問題,確實需要重點關注。


因為能給你分配工作的人一定是你的直接上司(越級分配的情況畢竟比較少見),所以,如果你的上級可以對你多有些關注、甚至是照顧,能夠多給一些機會,那麼顯然你進入“核心員工”圈的可能性就越大。


  • 最後,採取合適的行動。

對症下藥,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制定行動計劃。能力不足的提升能力,關係不好的改善關係,既不能操之過急讓領導產生反感,也不能無動於衷任事情往壞的方面發展。


如果找到的背後原因,自己無法改變(比如你搶了你上司的女朋友),呢麼離職也是一種行動方案。


總結

當我們知道這個真相時,可能會感受到職場的殘酷。然而,更殘酷的是:在公司裡,總會有人要去做那些累活甚至是髒活,你不想做別人也不想做。


所以,這種時候,千萬不要做老好人,別人安排你做什麼就做什麼,當你被哄著去“任勞任怨、毫無怨言”的工作時,也許大家都說你“是個好人”,但是這種評價的背後代價可能卻是你的職業發展。


大強師兄職場小思維


說說真實的裁員吧,簡單來說,公司裁員時,需要裁誰,和勤快不勤快沒半毛錢關係,和能幹不能幹也沒半毛錢關係,和工齡長短關係也不大。不要被那些自己都沒工作幾年、就亂寫什麼因為沒能力被裁員的內容所忽悠。真實的裁員是很江湖的:


部門決定一切

你會不會被裁,關鍵要看你在哪個部門。公司決定裁員後,各個部門分配到的裁員名額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部門一個不裁,有的部門甚至要成建制裁掉。比如上次美團裁員,外賣部門一個不裁,還在招人;共享單車部門幾乎成建制裁掉。


我們公司2018年裁員,物流部的同事再有能力再勤快也要被裁掉,為啥?因為我們準備將物流外包,以後公司裡就沒物流這個部門了!而其他部門裡,比如技術部,還在招人呢,一個不裁!


領導決定一切

部門的裁員比例確定了,就開始往各個小團隊攤派名額了。比如你在的小團隊,分到了1個名額。這個名額就在你領導手裡,其實他想給誰就給誰。是真的想給誰就給誰,因為不管給誰都能找出理由的。


裁勤快的,可以說你崗位不重要;裁技術牛人,可以說你過35歲了;裁精幹的年輕人,可以說你太浮躁;總之,領導想裁誰就裁誰,制定個標準,往你身上上一卡,準準的卡住你!最終被裁掉的都是領導不喜歡的人!


名額的爭奪戰

領導拿到裁員名額,準備分配時;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有些團隊的成員很多人都想被裁掉,我說的是真的,很多人都想被裁掉。因為裁員能拿到一大筆補償金,而且裁掉後再找一份工作,比現在工資還高。這些人會為裁員名額爭的頭破血流。


也有的團隊成員都不想被裁員,於是就會想盡千方百計證明自己對領導的重要性,對裁員名額畏之如虎。這個時候和領導的關係,是第一重要的!


領導的小算盤

一次難得的用來調整團隊的機會。因此在裁員時,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哭著鬧著要走的員工不讓走;大家都覺得絕不可能走的員工,被裁員了。我二十年職場經歷了多次裁員,幾乎每個領導都會把裁員作為一次難得的機會,用來禮送競爭對手!


禮送競爭對手,指的是這個團隊裡有和領導資歷相當、能力相若、或者能對領導產生位置威脅的員工。裁員時,領導都是首先把名額給這些人的。其次才是把名額給那些刺頭、唱反調的員工,最後才是那些老好人員工。


總之,你被裁員了,根本不是你能力弱,也不是你勤勞或不勤勞;根本的原因在於你在一個被分配很多名額的部門,或者你能力不錯被領導禮送了,最後才是名額正常分配的原因。通常而言,被裁的都是和領導關係不太好的,和能力無關!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20年老職場,只說升職、跳槽、副業、管理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經濟形式不好,企業需要裁員。不得不說,裁員是個很敏感的事情。有能力的,巴不得裁員,可以拿著補償金走人,能力稍弱的,還是希望能繼續在公司待著,起碼公司給自己的安全感比去外面未知世界要安全。

一般來說,裁減的員額都是分配給部門,那麼,部門領導一般都有這個裁量權。就是裁誰不裁誰,部門領導有發言權,除非上級有明確的要求,誰誰要被幹掉。所以,這個時候,領導個人的判斷就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除了能力以外,領導考慮的肯定還有關係的親疏遠近,就是好用不好用的問題。所以,即使就是兢兢業業的幹活,但是,如果與領導的關係一般,極有可能也是被幹掉的對象。

精英菌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就是公司要求一個部門要裁減主管,但是裁誰不裁誰,公司領導並沒有發話,那部門經理就找了其中一個主管談話,裁他,結果呢,補償金沒有談好,這個經理就沒有裁他,轉頭去找了另外一個主管談話,這個主管能力不錯,業績在幾個主管裡面,都是第一第二,但是和部門經理關係一般,正常上下級關係,結果部門經理來一句,說你家經濟條件好,就裁了第二個談話的主管。儘管有諸多無奈,也爭取了,但是部門經理不為所動。原因其實就是第一個談話的主管很善於和部門經理處關係。

當然,有的時候,工作僅僅是兢兢業業還不夠,如果事情做的不完滿,不漂亮,沒有得到領導的要求,其實,再勤勞勤懇,在領導看來,就是無用功。所以,把事情做好,符合領導的期待,和領導及下屬處好關係,都是很重要的。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我上家公司有個同事特別勤快,有一次領導要新開一個業務,但發現營業範圍裡面沒有這個項目,也不能違法經營,於是吩咐小周去市場監管所做一個業務範圍的增項,領導非常著急要開展業務,結果小周前前後後跑了一週都沒有辦下來,第一天忘帶公章,第二天忘帶副本原件……每次不是忘帶材料,就是材料準備錯誤。

在其他不知情的同事看來,小周確實很勤快,大家都是坐在辦公室工作,小周天天頂著大太陽跑外勤;這是多麼好的員工啊,就在大家都非常認同的小周勤快這一事實的時候,小周就被公司開除了,所以勤快的員工往往不是我們親眼所見的那樣。

工作其實很簡單,時間都浪費在了過程上,沒有結果

很多時候工作乾的好不好並不是勤快不勤快來決定的,裁員是領導主刀,領導是一個結果導向的人,即使你再怎麼勤奮,如果沒有好的結果呈現給領導,那麼你依然屬於不合格的員工,就像小周,看起來特別的勤快,能連續一週跑外勤,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一次就可以搞定,他花了一週的時間還沒有搞定,那麼領導是要看辦事的結果還是要他的勤奮?這樣的勤奮太過於廉價,不開除都會良心過意不去,稱為四肢健全的廢人,當屬公司第一批被裁人員。


崗位職責單一,工作飽和度低,打雜型員工

還有一種員工工作飽和度極低,在完成自己工作的時候還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揮霍,所以A部門有事會找他幫忙,B部門有事也會找他幫忙,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核心工作,如果這件事情隨便人都可以代勞,那說明從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難易程度來看都是無關緊要的,所以塞給打雜型員工,雖然看著很勤快,很忙碌,但其實幹的這些工作可有可無,幹不幹不傷大雅,從而該崗位的人自然是留下來的意義不大。

事實上,職場需要的不僅是勤快的人,單憑勤快是很難在職場立足的,不僅要 勤快,還要有有效結果的呈現,這樣的勤快型人才絕不會成為首批被裁的對象。


筆記簿杏豆


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因為企業經營不善,勉強支撐了四個月後,公司終於要挺不住了,決定開始裁員。

說實話,裁員這種事,誰都不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一員,因為被裁掉和自己離職,這是兩碼事,先不說別的,一般人都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我們都不希望自己被裁。

結果一下子,公司變得人心惶惶,並且私底下大家都在紛紛猜測,誰會被裁,誰會留下。

其中,我們一致認為有兩個人不會被裁,一個是工作了半年的小麗,另一個是工作了將近一年的小芮,而被裁的人當中,我們認為一定包括在這裡工作兩年的小史。

理由很簡單,小史一天總是給人遊手好閒的感覺,有事的時候你能看見他,沒事的時候你連他的人影都看不到,而小麗和小芮則不同,在我們看來,這兩位同事勤勤懇懇,而且經常義務加班,並且還會幫其他人分擔些工作。

然而等到裁員決策降臨的那一天,我們都傻眼了,小麗和小芮雙雙被裁,小史則安然無恙,甚至感覺有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彷彿料到自己不會被裁一樣。

這個結果我們當然是大跌眼鏡了,誰都不會想到,勤奮工作的小麗和小芮走了,而這之後的一天,老闆給我們留下的幾個人開會,就聊到了裁員的決策,結果一席話下來,我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小麗在職業技能水平上,一直都是由欠缺的,而且老闆也曾指出過她的學習方法和路徑,可能會讓她越走越偏,進而跟不上企業成長的速度,但是小麗卻一直堅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往前走,導致一直在節奏上拖後腿,如果沒有這次裁員,可能辭退小麗只是時間問題。

而小芮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勤奮,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瞎忙族”,感覺她什麼工作都在做,哪裡都有她勞動的身影,但是一看工作成績卻發現,小芮沒有做出一丁點貢獻,和小麗的情況一樣,她們的成長顯然有點太慢了。

至於小史為什麼能夠留下,老闆也給出了他的理由,在他看來,雖然小史比較“老奸巨猾”,但是在工作效率,以及對任務時間節點的握把,總能做的很好,說白了,小史的一舉一動都看在老闆眼裡,在老闆看來,小史能做好本職工作,並且能夠跟著企業一起成長,這就是他“任性”的資本。

也正是通過這件事,使我看清了職場中的三件事:

01.勤奮和高效率是不畫等號的

職場中有一個詞,叫做“瞎忙族”,意思就是他們總是在忙,但是具體忙什麼,你永遠不知道,而且你還看不到他們的成績。

眾所周知,效率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團隊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企業裡最真實的工作寫照。

02.領導不是傻子,你的舉動他看的一清二楚

很多時候,人都存在僥倖心理,覺得自己偷個懶、鑽個空子,領導是看不見的。

殊不知,這其實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罷了,一個企業的領導,必然是對員工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觀察的,工作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是誰在其中做了什麼手腳,領導可能未必百分之百清楚,但是大概率他會鎖定幾個人,這些事是誰做的,回頭交給人事部門一查,誰做了什麼一定是心理有數的。

別覺得你很忙就能掩蓋一切,領導要的是成績、是結果,你即便你說你忙的沒邊兒了,領導回頭一看成績,就知道你有沒有在真的忙。

03.勤奮往往並不是主觀的,而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技能缺陷

很多人喜歡用勤奮掩蓋自己的缺點,為什麼很多實習生在進入公司的時候,一定要拼命做一些打掃衛生等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呢?原因很簡單,自己的職業技能還不達標嘛,當然要靠其他的地方找補一下,好在能給其他人留下個好印象嘛。

有時候,我們單看勤奮,這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是如果回到具體的環境當中,我們具體去結合人、事來分析,可能得到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好。

為什麼裁員的時候,往往會裁掉那些看起來很勤勞的人?

因為勤勞,並不等於高效和牛X。


職男小凡


我常給公司裡的小兄弟、小姐們說:加班≠勤奮,勤奮≠高效。

 

上學的時候,我同寢室有個同學,每天4點起床早讀,晚上12點回寢室休息,看上去一一整天都在學習,連吃飯的時間都不耽誤學習,從沒看到過他偷懶,但成績一直都是倒數。同學們都很奇怪,我也留意觀察了下,發現這位同學的早出晚歸,更多的是一種形式,每天面前放的是書本,但眼神總是空洞無神,思緒飄遠,心思根本沒用在學習上。(後來回味過來,他是為了表現給喜歡的女生看的,哎!)

 

但其實這類人非常多,工作後也常有看到,每天最早到公司,坐下來就開始工作,下班最晚走,剛開始工作還挺佩服這類人,還暗暗下決心向這類人學習,努力、奮鬥。現在,特別反感這類人,不能高效完成工作,說小了是浪費公司各種資源,說大了就是不能勝任工作。

 

工作講的是結果,不能為結果負責的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看起來很勤奮,加班到很晚的人,別累著自己,可以靜下心來,多想想怎麼找到正確的工作方法,怎麼提高工作效率,不要流於形式,假裝勤奮,否則遲早被辭退。

 

總結:公司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不是努力的人。

下圖有理:



多叔


看起來勤快的員工不一定是真正勤快的員工,同時勤快的員工跟優秀的員工本來就是兩回事兒,在很多專業的崗位上,天賦比努力更重要。很多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卻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這類員工在阿里巴巴被馬老師定義為“小白兔”,這類員工一定要開除,否則他會感染其他人。也就是說好的員工,首先是“聰明”、其次是“努力”。

阿里巴巴人才盤點矩陣

人才管理其實在微軟、谷歌、英特爾這類企業都有非常完善的評價體系,在谷歌有一類員工叫做“明星”,這類員工擁有出色的創新意識。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的OKR體系在谷歌發揚廣大,在谷歌的管理哲學下,誕生了Google Map、Gmail、Chrome、Google Photos等眾多經典的產品。

阿里巴巴、華為都擁有非常成熟的人才策略和管理哲學,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就跟阿里巴巴的人才管理哲學息息相關。

在阿里巴巴的人才管理體系下,將員工分為四大類型。業績出色、又高度認可和符合阿里巴巴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員工叫做“明星”;績效出色、個人能力強,不過跟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契合度不高定義為“野狗”;業績不出色、也不認同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定義為“狗”;個人能力很差、業績也比較差,不過認可公司價值觀、工作態度很好也足夠努力的被定義為“小白兔”;能力普通、價值觀和公司大致上契合,屬於比較中庸的員工,這類員工被定義為“牛”。

消滅“野狗”,清除“小白兔”

一個企業只有少數的員工叫做明星,在谷歌這類人叫做“創意精英”、也叫作“明星”,阿里巴巴把這類員工統稱為“明星”,不過這部分人很少,一家優秀的企業這類員工的比例往往不超過10%,這類人往往能夠成為某個特定領域的技術專家,或者能夠逐漸走上領導崗位。

大部分員工都屬於“牛”,即使在最好的企業裡面,這類員工也佔到了80%左右,他們不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是最努力的,不過他們基本上也都處於比較中上游的水準。這群人非常容易被周圍的人影響,他們有機會向周圍四個象限的任何一個象限無限接近,他們有可能成為明星,也有可能成為小白兔和野狗。

“狗”這一類員工要堅決毫不猶豫的開除掉,價值觀不能認同,能力也比較平庸,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自己能力不行,還不夠努力、價值觀也不契合,這類員工很難改變,基本上也不太會為企業創造正向價值,必須清除掉。

“野狗”為代表的員工往往是聰明的,不過他們的價值觀認同有問題,這類員工要謹慎使用。假設他們能夠逐漸認同企業的價值觀,那麼他們很大幾率會成為“明星”,當然他們也可能會出問題,阿里巴巴出現過很多優秀的員工最後出了問題,比如阿里的“楊偉東事件”和“月餅事件”,華為“李一男”事件,這些員工都是被證明非常出色的,不過他們最終背叛了價值觀、背叛了企業、也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因此必須謹慎使用。

說到最後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小白兔”員工,小白兔員工往往足夠努力,不過他們的天花板很明顯,可是他們也會佔據著大量的崗位,這類員工很難改變,畢竟天賦決定了上限,企業也必須毫不手軟的清除掉,這也是為什麼裁員,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小白兔往往都會被裁員的根本原因。


本文為字節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公司裁員都是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這個說法,毫無道理,莫名其妙,根本就是邏輯不通。公司裁員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整建制裁員,比如砍掉一個事業線或關閉一個區域業務。二種是局部裁員,比如從100人裁減到50人。三種是淘汰性裁員,把部分或個別不稱職、不需要、不必要的員工裁掉。無論哪一種,都不會把“勤快”當作裁員“標準”,恰恰相反,勤快是一種優良的職業精神。如果題主這麼認為,估計是公司裁掉了那些“假勤快、無業績、不需要”的員工吧。

第一,勤快無用的人。如果勤快有用,那麼工地搬磚、低下挖煤的人,一定能勞動致富。勤快是一種美德,但與“有用沒用”關聯度非常弱。有些崗位,勤快嘴甜,但不是核心崗位,對公司經營是無足輕重的。比如,行政後勤,你再勤快,也不是核心技術崗位。這種勤快,只是一個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人員,優先裁掉,對公司損傷最小。

第二,假勤快的人。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忙叨叨,顯得很勤快,但又不知道他到底忙些什麼?也沒有看出他“勤勞致富”,對公司沒有做出貢獻啊。勤快,只是他裝出來的,感覺他很忙,很敬業,很認真,公司捨不得裁掉他。其實,公司管理層對下屬的功效是瞭如指掌的。沒有實際價值的人,當然優先被裁掉。

第三,行走職場,要明白一個道理:下屬靠什麼安身立命?管理層怎麼評價下屬?不知道這兩個邏輯,就是不成熟的職場人。一是下屬終究靠創造價值安身立命,而不是勤快。二是上司對下屬是俯視,稱職的上司基本瞭解下屬的實際價值,勤快只是作風姿態,而不是價值。作為下屬,就是要把勤快轉化為價值,才是一舉兩得,否則,緊緊靠勤快是無法在職場上立腳的。


職場火鍋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太正確,被裁員的都是勤快的員工?那除非是所有的公司老闆腦子裡都進水了。我們不排除裁員的時候,會有勤快的員工被裁掉了,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勤快是表面現象,做給領導看的,其實領導心知肚明,表面不點破,遇到機會就拿他開刀。

單位裡不缺少這種看似高情商的人,領導在,就拼命表現,領導不在,就懶散怠工。和們們平時提倡的“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的原則,背道而馳。但領導也不是傻子,明察秋毫,發現了這種小伎倆,平時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或者沒有機會說,一旦有機會,就順勢處理這件事。

二、是一種低質量的勤快,就像那種小白兔員工,雖然很勤快,但出力不出工,效率低。

馬雲說:“公司員工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野狗’式的員工,這種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態度很差,嚴重影響公司的團結,必須清除;一種是‘獵犬’式的員工,這種人不僅能力很強,而且態度認真,待人誠懇,團隊意識強,正是我們珍惜的人才;一種是‘小白兔’式的員工,這種人態度很好,待人熱情,團隊意識也不錯,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業績,也是遲早要被淘汰的。”

這種勤快的而沒有效率的員工,其實也是小白兔員工的一種,不能給公司創造更多價值,而且也有可能起比較差的示範效果。他們佔據著位置,又創造不出公司滿意的價值,在不能迫使他們進化之後,只有將他們拿下。

三、勤快的老實人,無權無勢,無依無靠,成了背鍋俠。

當然,企業裁員,有一種原因是管理不善。這種管理不善的企業,在裁員的時候,也不是從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專捏軟柿子,不啃硬骨頭,只完成裁員任務,不考慮企業發展,勤快的老實人就成了刀下的冤死鬼。


錦瑟談職場


嘎嘎嘎,因為裁員的實際操作者是管理人員。他們不會以公司的利益去考慮事情的。他們只知道看誰不順眼就裁誰。不要讓這些人擋了我的發財路。比如我我是一個國企的老總,我希望把我一下的人全部裁掉。這樣這個公司就是我的了。我才不管公司咋樣發展哦。因為我在這個位置也只是短短几十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