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口吃》,你看懂了嗎?

2016年2月29日,由本傑明·克利裡導演的《口吃》,“爆冷”榮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獎。

之所以說“爆冷”,是因為這部僅僅12分鐘的短片,劇情極其簡單—講述了一名孤獨的印刷工人Greenwood,他有著清晰活躍的思維,但口吃讓他在現實的世界處處遇到尷尬。好在,他在網絡社交媒體遇到了艾莉。網絡交往了半年多,艾莉突然來到了他所在的倫敦旅遊,並提出想見面聊聊。Greenwood內心陷入了巨大的掙扎和矛盾,最終他鼓起勇氣見到了艾莉。隔著馬路,兩個人用眼神認出了對方,這時他發現艾莉是名聾啞人,他的臉色浮現出釋然而幸福的表情……

《口吃》上映後,很多人驚訝如此“簡單”的情節和“普通”的結尾, 緣何能斬獲奧斯卡金獎?

濃縮就是精華,短片作為電影的一種特殊形式,更能考驗導演講故事的能力。

《口吃》能榮獲奧斯卡金獎,顯然蘊藏了極致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價值。本文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劇情設計、視聽語言帶來的藝術魅力,接下來通過隱喻鏡頭運用,剖析影片隱藏的3個幸福人生密碼。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01 劇情設計:大道至簡的理念,“網友見面”的普通劇情背後,是巧妙呈現的人生三種最重要關係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短片是電影的一種特殊重要藝術方式。自“奧斯卡”誕生之初的1931年,就開始設置最佳卡通短片獎、最佳喜劇短片獎和最佳奇幻短片獎等獎項。1957年,最佳單本短片獎和最佳二本短片獎合併成為如今的最佳真人短片獎。

短片,內容以喜劇片和劇情片為主,作為更能考驗導演講故事能力的藝術方式,短片長度一般小於或等於40分鐘。統計最近60年奧斯卡最佳短片,可以發現時長12—28分鐘之間的佔了約三分之二。

《口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在短短12分鐘的時間裡,講述了一名口吃患者和網友見面的普通故事。看似平淡無奇中,導演運用了大道至簡的哲學理念,構建了主人公三條劇情脈絡,有機串起人生最重要的三種關係,從而帶來極富感染效果的藝術張力:

劇情脈絡一:與艾莉的劇情—愛情關係

主人公Greenwood與艾莉的關係,是本片的核心。他和艾莉的故事,充滿了“常規”和“戲劇”的色彩。所謂“常規”,是指故事的邏輯順序在生活中隨處看見:陌生人網上相識—聊天加深感情—相約線下見面,堪稱普通甚至“俗氣”的套路。而“文似看山不喜平”,Greenwood的口吃,為線下見面增加了劇情波瀾,艾莉聾啞人的身份又增加了劇情“戲劇化”的色彩。

劇情脈絡二:與父親的劇情—親情關係

本片中,前後出現了三次Greenwood與父親的鏡頭,分別為下棋聊天、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普通而極其寫實的鏡頭,既細膩刻畫了Greenwood的心理掙扎,又深刻隱喻了家庭對於Greenwood人生的影響。

劇情脈絡三:與外界接觸劇情—友情關係

本片中,沒有出現Greenwood與親密朋友之間的鏡頭。而是前後三次出現他通過不同的方式與社會外界接觸,隱喻表達了Greenwood三種不同的社交體驗:

1.影片08秒開始三次致電電信公司,希望獲取賬單。結果對方沒能等到Greenwood表達完畢,就掛斷了電話。這種正常的社會交往“信息獲取”都無法實現,Greenwood的沮喪可想而知。

2.8分08秒,Greenwood看到街頭一對情侶在吵架,鼓起勇氣想去解釋勸和,結果男方根本沒給他表達的機會,反而把他打的鼻青臉腫。一個連表達權利都沒有的人,在強權面前,只能成為被欺凌的弱者。

3.7分10秒,佇立街頭的Greenwood,面對向他問路的女子,故意裝作聾啞人無法回答。值得玩味的是,Greenwood通過裝成聾啞人,不僅躲避了口吃無法流利交流帶來的尷尬,還似乎收到了問路女子對“聾啞人”的尊重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親情、愛情、友情,是每一位普通人最重要的三種關係。對正常人來講,得到這三種關係並不困難,它們似乎已經成為生活的“正常配置”。正是這種“容易得到”,遮蔽了我們對親情、愛情、友情發自靈魂深處敏銳的感觸。

當社會“弱者”Greenwood,以一種對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的方式,去努力建構親情、愛情、友情關係時,我們從看似普通的劇情中,感觸到被強烈壓抑的生命熱情,觸發我們內心深處的共鳴。

通過本劇,我們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情設計才能夠真正吸引觀眾?

首先,真情實意是最不可缺少的元素。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在普通的生活中,尋找藝術的熹微之光,並賦予飽含人文精神的內涵,這樣的藝術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其次,故事情節設計要前後連貫並且邏輯嚴密。電影講述的故事,要遵循基本的“起—承—轉—合”結構,用嚴密的邏輯,確保觀眾思維的延續,並且昇華觀影的情感體驗。

最後,劇情設計要符合人對美好的追求。不論國籍地域,不論種族民族,對於美好結果的嚮往,一直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價值追求。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02 視聽語言:內涵豐富的視覺語言,極具特色的內心獨白方式,以獨特的視角,表達了細膩動人的真實情感

作為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佳作,《口吃》製作精良、極具特色。色彩和光線的合理運用,構建了精美且極富內涵的視覺畫面;內心獨白、音響的巧妙組合,構建了極具真實感的情境。

(一)豐富細膩的視覺語言

1.對稱式構圖法,賦予影片深厚內涵

從影片開頭第17秒,主人公Greenwood嘴部特寫,到第35秒Greenwood近景出現,再到1分14秒一直響著語音的手機全景,連續三組鏡頭,均為對稱式構圖,把觀眾的視線牢牢鎖定在畫面中間的焦點位置。

除了影片開頭,這種對稱式構圖法貫穿整部影片,起到兩個“妙處”:一是對稱式構圖給人穩定、平衡的感覺,這與主人公表面單調、受限的平淡生活相呼應。二是與主人公敏捷正常的思維,豐富的內心感受相呼應

,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主人公那種無法正常表達的痛苦。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2.細節鏡頭運用,實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本片大量細節鏡頭的隱喻運用,細膩刻畫了主人公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渴望與矛盾,深深觸動了觀眾的思緒,分別舉例一組:

第一組:有關親情的細節鏡頭。影片3分15秒—4分20秒,出現一組Greenwood與父親下棋的鏡頭,在這組長達65秒的長鏡頭中,Greenwood在父親鼓勵的目光中,磕磕絆絆說了三句話,詮釋了愛和鼓勵對人的激勵作用,讓觀眾深受感染。

然而,在5分39秒,出現父子二人吃飯的鏡頭,在這組7秒的鏡頭中,Greenwood兩次把頭轉向父親,但看到正在全神貫注看電視的父親,欲言又止的Greenwood最終沒說一句話。

第二組:有關愛情的細節鏡頭。9分34秒,睜著眼睛躺在床上的Greenwood,聽到電腦收到信息的提示音後,立馬起身查看消息。這組長達36秒的鏡頭,背景一片漆黑,在電腦微弱屏幕光映照下,Greenwood面部表情格外豐富,並通過眼神的變化,讓觀眾逐漸感受到他“期待—忐忑—驚訝—幸福”的內心變化。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3.色彩光線

“一切視覺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產生的”—程錫麟。

本片選取了介於暖色調和中性色調之間的淺暖色調,前後呼應,奠定了整片在掙扎中尋找希望的主基調。

影片開頭,主人公給電信公司打電話,房間淺橘黃色的燈光,隱喻了Greenwood在口吃的困難前,仍心懷希望,積極和外界溝通。

影片9分34秒, Greenwood躺在黑白紋的枕頭上,在黑色的背景下,睜大的眼睛清晰可見,他在忐忑等著艾莉的回信。

影片的結尾,燈火闌珊的街頭,Greenwood與艾莉隔街微笑相視, 那無言的幸福,深深感染了每位觀眾。

弱光的使用,貫穿了全片,不僅很好渲染了主人公的內心狀態,而且極富隱喻。Greenwood辦公的場景,檯燈發出的一束暖光照亮了他,而四周則是一片漆黑。在Greenwood與父親一起吃飯的場景中,父親身旁的落地臺燈也照射出暖心的淺黃,營造了家庭的溫馨,也鼓舞了Greenwood兩次扭頭望向父親欲言又止。在影片8分05秒,全景畫面中,Greenwood默默座在公交站臺座位上,一束頂光照在旁邊爭吵的一對男女身上,Greenwood勇敢向“光線之下”的人走去,卻遭到了男子的無端毆打,暗示了主人公作為邊緣人士,在社會遭遇的不公甚至欺凌。

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如Greenwood與艾莉結束聊天后,滿臉凝重座在電腦桌前,檯燈下他內心掙扎的表情一覽無餘,而背後一片漆黑。亮光與黑夜的對比,不僅無聲描繪了Greenwood內心的掙扎與落寞,也隱喻了他對融入現實世界“求之不得”的渴望與痛苦。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二)極具特色的聽覺語言

口吃的主要表象,就是無法流利地進行語言表達。《口吃》一片中,導演巧妙地通過“內心獨白”和“音響”相結合的方式,在渲染氛圍的同時,立體細膩展現了主人公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1.內心獨白:話語的“補位”表達

“導演通常會用聲音來表示影片中角色的想法,雖然片子角色的嘴唇沒有動,但我們能聽到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片中的其他角色聽不到。電影情節在此利用聲音,使我們能夠透視角色心中的主觀想法。”—大衛▪波德維爾

Greenwood因為口吃,在現實時空中,他是“缺位”的,但在內心世界中,獨白可以表達他豐富的內心情感。如影片開頭,因為表達不清要求,Greenwood的電話慘遭掛斷,接著從他內心獨白銜接,表明了想查詢寬帶賬單而失敗。

在Greenwood前去見艾莉的路上,反覆出現的大量內心獨白,完美展現了Greenwood緊張、激動、迫切、喜悅的心情。

通過內心獨白的使用,導演既立體細膩展現了Greenwood豐富的內心,也詮釋了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口吃人士也不例外。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2.音響:對真實世界的記錄與隱喻

“音響效果最為重要的用途,就是加強‘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波布克

影片的開頭,三次重複出現電信公司“請稍等,客服代表很快為您服務”的提示音,以及掛斷電話嘟嘟的刺耳聲。標準、流利但機械化的客服語言,與主人公磕磕巴巴的真切需求,形成強烈的對比,強烈的代入感,使觀眾的情緒迅速受到感染。

在影片中,還有一個前後出現20多次的關鍵音響—電腦收到信息的提示音,這簡單的一聲“滴”,串聯起Greenwood與艾莉的交往、邀約、見面的全過程。這個最普通的聲音,對於Greenwood來說,就是飽含著愛與期望的天籟之音。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03 隱喻鏡頭下,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影片中,Greenwood是不幸的,他患有嚴重的口吃,介於正常人與傳統意義上的殘疾人(例如聾啞人)之間,成為“邊緣人”,在生活中處處碰壁;

Greenwood又是幸運的,他擁有現實世界中正常人身份的父親,又從網絡世界遇到追求幸福人生、殘疾人身份的艾莉,照亮了他灰色的人生。

Greenwood從缺憾走向美好的故事,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帶給我們如何構建與家庭、與社會、與自我關係的深度啟示:

一、關於家庭

家庭是構建幸福人生的重要元素,愛是一生的陪伴與鼓勵。

影片中,無數觀眾都被這溫馨的一幕所感動:長達65秒的長鏡頭中,Greenwood在父親鼓勵的目光中,磕磕絆絆說了三句話,父親耐心聽他講完,並讚揚道:“嗯,我喜歡這個。”

而在這個瞬間溫情的背後,家庭應該在人一生中起到什麼作用?導演顯然賦予了更深的隱喻,通過鏡頭,我們從四個方面深入分析:

1.簡單的一句“嗯,我喜歡這個”,夠嗎?除了肯定和讚揚,是否有敷衍的意味在裡面?更好的回應方式,是不是應該鼓勵Greenwood繼續說下去?

2.5分36秒,出現Greenwood與父親分別座在沙發兩頭吃飯的場景。沙發中間空出一個人的位置,以及Greenwood兩次扭頭望著父親,但看到父親在全神貫注看電視,欲言又止的Greenwood最終沒有和父親說一句話。

3.8分59秒,第三次出現Greenwood與父親在一起的畫面。此時,Greenwood正內心激烈糾結著是否和艾莉見面,或許他望著父親想徵求意見,而父親已經座在沙發上陷入熟睡。

4.影片的全程,父與子三次鏡頭,父親就說了一句模稜兩可的表揚。而自始至終,沒有出現Greenwood母親的畫面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弗洛姆《愛的藝術》認為,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則代表了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務的世界。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係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係,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成成熟的基礎。如果人不是這麼發展,就會導致神經(機能)疾病。

通過影片,我們無法得知Greenwood口吃是天生病理性的還是後天因素造成的。但影片提醒我們,來自家庭的愛,對Greenwood而言是缺失的。家庭是構建幸福人生的重要元素,愛應該是一生的陪伴與鼓勵。

二、關於社會

每個人都是不同程度的“邊緣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影片中,介於正常人與殘疾人(聾啞人)之間的Greenwood,可以被稱為“邊緣人”。“邊緣人”與“殘疾人”兩組鏡頭的對比,飽含極強的隱喻:

第一組:“邊緣人”的遭遇。Greenwood打電話給電信公司索取賬單,這對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卻多次努力未果;在街頭勸架,因言語表達的弱勢,慘遭毆打。

第二組:“殘疾人”的遭遇。Greenwood面對問路的女子,裝作聾啞人,既使自己避免了口吃的尷尬,似乎也得到女子的善待回應;而艾莉這位真正的聾啞人,當片尾向諮詢她事情的男子表明身份後,也得到了男子善意的回應。

由此,我們可以深切發現:人們一般可以善待一個真正的弱者(例如殘疾人),但往往不會發自內心善待一名“邊緣人”。在邊緣人的日常生活中,輕則遭遇例行公事般的拒絕,重則遭遇暴力傷害。

根據流行病調查資料,目前全球口吃患者大約有8000萬人。其實,不僅是口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這些“缺陷”使得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邊緣人”。

愛默森說: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善待邊緣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三、關於自我

幸福從來不是十全十美,只有放下內心的羈絆,才能把握真正的幸福

影片中,Greenwood和艾莉,為我們呈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Greenwood掙扎中慢慢改變。從影片開頭三次撥打電信公司電話,再到猶豫不決是否見艾莉,Greenwood的內心掙扎貫穿了全片。同時,在Greenwood書桌的特寫鏡頭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美國作家厄普代克的《馬人》和愛爾蘭小說家奧布萊恩的《落水鳥》,以及房間掛著的寫滿梵高相關文字的“海報”,無不強烈暗示了Greenwood精神的掙扎和自我的逃避。

艾莉—灑脫中向陽而生。相比Greenwood的掙扎,聾啞人艾莉明顯灑脫的多,不論是網上主動約Greenwood見面,還是社交媒體曬出美食、風景的照片,無不展示了艾莉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最令人動容的還有一個細節,艾莉發現了街對面凝望自己的Greenwood,臉色浮現出幸福的表情,雙手不由自主地搓了起來,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她左手的中指和右手的無名指,都帶上了象徵著熱戀的戒指……

當Greenwood發現艾莉是聾啞人後,他實現了人生心理的昇華,從掙扎蛻變成了艾莉一般的灑脫,決心真正放下內心的羈絆,去把握真正的幸福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奧斯卡短片《口吃》:極簡劇情背後,隱藏了幸福人生的3個密碼

04 小結

《口吃》這部影片通過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一名社會邊緣人,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來自社會各界的“軟暴力”和“硬傷害”。多重打擊下,他在逃避、接受和改變中,不斷努力掙扎,並最終走出了人生的泥潭,收穫了美好的幸福。

這部影片的魅力之處在於,通過大道至簡的哲學理念,深度挖掘了日常故事中蘊藏的人性光輝。並啟迪我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邊緣人”,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我們要持續構建好與家庭、與他人、與自我的關係,最終在愛與被愛中,實現人與人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