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作為生活在倫敦的一個普通市民,我只想把我所聞所感寫出來告訴大家,我也會每天關注疫情的各種報道與政策,一篇寫於3月14日的隨筆,無關政治。


今天是公元2020年3月14日, 國際π日。而新冠疫情就像一個神奇的圓一樣,兜兜轉轉了世界一大圈。

“英國太危險了,你趕緊去武漢躲一下吧!”朋友的一句戲言眼看就要成為現實了嗎?

大約一個月前,我和一個朋友在微信上有這樣一段對話,聽到英國的公共衛生教授說感染率將會發展到60%,我們都覺得很無稽之談,他戲言說讓我去武漢躲一下。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短短半個月之後,中國果然成了全世界華人心目中最安全的地方,不僅是因為疫情已經接近收尾,而且是因為只有中國實行的防疫措施才最符合華人的價值標準,其他國家都是“失控”、“鬧劇”、“亂來”。

當你來到自己嚮往中的異國他鄉,文化和價值的衝突其實在每天的生活中反覆上演,但沒有一次像這樣生死攸關地引起心裡的波瀾壯闊。海外的華人,不管是正在惶惶不安中堅守陣地,還是已經棄學逃工登上了回國的航班,請你冷靜地問一下自己:老外們真是一夜之間變成這個“不靠譜”的樣子的嗎?他們讓你吃驚,是不是因為你本來就不瞭解這個國家的思想、文化和一切?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每個人、每個國家不同的性格特質。”


1月17日

那天在武漢確診病例17例,全中國還沉浸在祥和的新年前的氣氛中。被英國帝國理工大學

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當頭扔出來一篇學術報告,通過在中國境外發生的病例,利用概率原理,推算出武漢應該已經有1700多例感染。並且通過這種規模,判斷出不排除人傳人的可能性。後來的事實證明,帝國理工的這個推斷接近真相。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當我一位研究基因的同學在群裡分享這篇論文的時候,我本人還表示不以為然,覺得這不該影響我們另一位同學春節期間去廣州旅遊的安排。但同時,我覺得要傳播就是全國傳播,不會是一個兩個地方,或者僅僅是交通工具的問題了。

英國沒把疫情當一回事嗎?比誰都要早警覺,早當一回事的。除了帝國理工不斷地跟蹤,蘭卡斯特、格拉斯高等大學也在積極地進行新冠病毒方面的研究,其中,格拉斯高大學的MRC病毒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相當於英國的武漢病毒所。


1月25日

農曆大年初一。全國確診人數688人,進入了“談武漢人色變”的階段。當時英國還無確診病例,英國官方發出公告:希望尋找過去14天內由武漢班機進入英國的2000餘名旅客,幫助他們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測試。並且指導正確的方式是:聯絡中國大使館,或者是撥打醫療應急電話111,不要自行前往醫院。而且如果有病情的話,由英國政府出錢治療。

是的,在武漢封城以前,倫敦和武漢之前每週有三班直航。

那天,我們在家貼了門神,去中國城買“肥鼠“,然後去倫敦的一個臺灣餐廳吃飯,慶祝新年。想到國內的朋友已經度過了除夕夜的最後一段自由,感慨良深。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英國沒把疫情當回事嗎?1月25日前就已經具備了大批量檢測能力,

然後在之後的31日確診兩人,在約克大學的留學生及其母親。

當天回到家,想起來我媽讓我給她準備點口罩,好在2月底回國的時候用。到附近的藥店詢問說沒有,建議我到Boots看看。Boots是英國最大的藥妝店,於是上Boots網站定了五盒,共250個口罩。當時想的是過一段時間國內會缺貨,讓她多帶一些回去,還可以幫到別人。那時候賣的真是好公道的良心價格啊!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1月27日

突然想起來問一下北京家裡口罩夠不夠,因為家裡有70多歲和80多歲的老人。小姑子告訴我只剩20多個了,新定的一批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趕緊再上Boots以及其他各藥妝店網站,均是“Permanently unavailable”狀態,到Boots店裡問也沒有。後來回想起來,英國政府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給自己的醫護人員攢口罩了,已經不通過正規渠道向公眾發售。

但好在同時他們講信用,已經下單的五盒順利收到,我火速用DHL寄了三盒到北京,一般2個工作日可以到達的,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時間。(順便提一下我認為DHL是唯一可信賴的國際快遞)

接著我就開始了Amazon網購口罩之路。。。質量和包裝越來越沒保障的同時,價格也越來越貴。在2月中的時候一次性口罩漲價到3.8英鎊一個。

海外的很多華人當時和我心情差不多,覺得自己特別安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在受苦,滿腔熱血,一想起來淚水就要湧出來那種。都在拼命地到處收集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網購的3M”抗新冠病毒“口罩,寄給了北京的同事

我一個學生在春節前和家人來到歐洲旅遊,一直繼續用Zoom上課,那天告訴我回國時間將會延期,希望繼續按照歐洲時間來排課。


1月31日

英國確診最早的2例患者。同時,國內的形勢越來越讓人焦慮,大家已經隔離將近一週,但是病例呈直線上升,已累積到11821例(一個星期將近20倍),而且就和後來的歐洲一樣,死亡數多於治癒數,讓人看了非常心慌。

我媽媽按照規定,到2月底即將在英國居留滿半年,應該回國。國內的家人紛紛勸我無論如何不要讓我媽媽回去,這邊華人群裡關於這個問題開始諮詢群內的律師,律師告訴大家一個FLR(HRO)延期逗留的流程。那天對於我媽媽的去留心裡沒底,感覺心慌意亂,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登入系統填寫起來。填到最後發現不對勁,需要有疾病狀況的證明,估計是前面開始就填錯了,於是加了華人律師的微信希望單獨諮詢,他告訴我在2月7日左右英國內政部會有統一解釋,先耐心等待一下。

我逗留在歐洲的學生的家長決定暫時不返回大陸或者臺灣(他們是臺灣人),反正學校一直也不開學,會稍後直接去美國。


2月9日

在美國的老同事,關心一下在各國的朋友的情況。當天英國累計4個病例,有幾個英國人在法國滑雪小屋感染,成為了法國病例。。。

我在群裡大大咧咧戲虐了一番。然而,第二天英國就增加到了8例,主要是那位滑雪的同志回來了,前後在法國和英國共感染11人。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下午我兒子的科學課家教來家裡上課。她是帝國理工醫學院的一位博士後研究員,疫情出現以後,我每次都會問問她的意見。她說所裡有兩個中國同事不顧大家建議在春節前回國了,現在已經回來,沒有被要求隔離,照常來實驗室工作。她覺得大家普遍過度反映了,其實流感的影響面更大,但並沒有搞現在這些措施和宣傳。


2月18日

這周歐洲開始放half term期中假,誰也不知道,這正是噩夢的開始。

帝國理工大學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主任Neil Ferguson在16號接受訪談,估計第一年的傳染人數比例在60%,其中20-30%無症狀感染,這個數字和WHO研究院給的67%得到互相印證。中國人聽到這個都覺得太危言聳聽了,但那時候國際上的流行病學家已越來越傾向將之作為會長期共存的病毒。

當天我在微信群進行名為“投身學術工作,對抗傳染病的恐慌”的講座,介紹此次新冠疫情中,學術界做出的貢獻,號召學生們選擇和傳染病相關的專業,將來為減輕傳染病造成的各方面負面影響做貢獻。我在講座裡自信地介紹到:英國目前僅有9例確診,而且8例已治癒出院,不管是控制還是治療都做得很出色。

當時的一切都讓人非常安心。

英國內政部關於外國人因疫情超期逗留的解釋,原定2月7日公佈,千呼萬喚,終於在2月17日公佈了,群裡的華人律師第一時間把消息發給大家。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善良和真誠的決定:對於所有中國護照持有人,如果簽證在1月24日至3月30日之間到期,將自動獲得續延至3月31日,不需要經過任何的手續。這個決定非常非常的英國。因為如果需要大家提交申請,內政部肯定是撥不出足夠的人手來處理,還不如就不要為難自己,也不要為難別人,信任大家吧。

我又到內政部網站反覆查看原文。雖然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但是我媽媽的情況和描述有點不同,她的簽證並沒有到期,而是作為訪問者身份居留180天的期限到期了,於是我打了內政部專門開設的“新冠病毒專線”進行諮詢。諮詢的過程有點小插曲也非常地英國。第一遍打進去的時候他問我是幫誰問,我就很誠實地說幫我媽媽問,她不會中文的,然後他就拒絕跟我聊,非得要我媽媽的授權不可。我停了幾分鐘以後又打回去,換了一個接線員,這次我說是自己問,而且一開始還假裝英語不太會說的樣子,結果他根本沒有問我的姓名和護照號,說到後面我都懶得裝了。

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同樣也可以自動續延。但是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她下次再回英國的日期也要順延一個月了,那就至少到9月底,是我抽不出身去上海接她的時候,而我媽對於獨自入境英國非常有顧慮。跟她商量以後,我們決定還是按照原定的計劃,在2月底返回上海。還有一個原因是除了湖北以外,疫情已經出現控制的局面,現存確診數量已經連續下降了一週了。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我打電話給東航升到商務艙,被告知2月28日的商務艙已滿員,於是改到3月1日。改完以後全家人安心地坐火車去倫敦吃飯了。

當時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在國內的,有不少人不能理解我的這個決定,大家都覺得歐洲太安全了。然而,不久以後,事實就證明,這個決定無比的正確。

這就是疫情,形勢隨時會發生急轉,超過人的想象,超過人的控制,所以不要認為自己的判斷是絕對正確或者一直會正確。


2月21日

差不多有一個月沒有多少工作可以做,業務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心情鬱悶,在家裡學唱了一首周深的《親愛的旅人》。


沒有一條路無風無浪,

會有孤獨,會有悲傷,

也會有無盡的希望。

親愛的旅人,

這一程會短暫卻又漫長。。。


當時我以為,媽媽平安到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英美對我們簽證開放,一切就都會過去了,美好的日子就回來了。(寫到這裡又忍不住淚目)只是最後幾天的堅持了,卻感覺很漫長。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程真的是又短暫又漫長!短暫的是國內不久以後就明顯看到疫情收尾了,漫長的是全球紛紛暴發起來,不知哪一天是個頭。。。


2月26日

伊朗、韓國、意大利開始氾濫。據報道,WHO專家組負責人布魯斯·艾爾沃德對中國採取的務實而靈活的大規模防控疫情措施表示讚賞,同時指出正是因為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成功,給了其他國家“虛假的安全感”,才使疫情在更多的國家呈快速擴散之勢。

What?!難道不是正相反嗎?不正是中國做得太好太嚴格了,讓別的國家望塵莫及,無從下手嗎?當時中國一片要求外國“抄作業”的呼聲,我和一個在英國的朋友聊起來,憑我們對英國人的瞭解,都覺得作業是抄不來的。WHO作為“老師”,當然希望”學渣“跟”學霸“學,都把作業做得棒棒的,那就省心了。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非但沒有抄作業,英國自己還做了很多奇怪的功課。

例如:開始安排所謂“超額死亡應急計劃”,也就是後來安排在海德公園作為“停屍房”。中國人都看不懂這個,怎麼還沒想著怎麼救人,就先想著怎麼埋人?其實,國內也有報道,其他省的殯葬團隊援助湖北的事,還被黑為湖北瞞報死亡人數的證據。其實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在國內不會當作主旋律的報道,而英國人會很直白地想到worst case。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再例如:英國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說了,最壞情況80%的英國人可能會被感染。“危言聳聽“教授的60%被提高到了80%。我想知道的是,這裡所謂的英國人,包不包括我呢?

再例如:保守黨議員Nickie Aiken指出,假如疫情真的爆發,又或者要封城,最壞的預測是將會有50萬人死亡。

這些最壞、最壞、最壞,中國人全都聽不懂,或者付之一笑。因為中國人講的是“不惜一切”、“人定勝天”。但後來英國的政策公佈出來,再回想來看,這些話都是逐步教育國民,做好思想準備的。所以等政策公佈的時候,英國人都一臉淡定,驚到的是中國人。

英國人沒把疫情有當回事嗎?特別特別當回事,所有最差的可能性都想到了。但是他們不會去講“不惜一切”,因為一切都有什麼,他們心裡很清楚。

一想到下一週工作量還是不飽滿,想約一個在倫敦的中國朋友吃飯,沒想到遭到了拒絕,當時我還說又不會一週就到100的。


3月1日

送我媽媽去希思羅機場回國的日子,她心情緊張不安,倒不是怕回去感染,而是擔心到時候一個人在家隔離,水電煤食物這些怎麼搞,趕緊好好安慰了一番。一共準備了200個一次性口罩,10個N95口罩給她,本來她要給我們留下50個,最後我堅持只留下15個,因為我覺得自己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絕對不能讓她排隊領口罩的。

英國共確診了36例,half term放假很多去意大利滑雪的回來紛紛確診了,包括英國的一些學校開始關閉,或者有人被隔離。英國NHS派專人,撥了轉款,所有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仔細的跟蹤、隔離和檢測,共完成了1萬多例的檢測。

36例,這個數字是放假前的4倍。放假前,不管是英國國內的流通,還是中國輸入量都非常低,而放假髮生的和歐洲國家的流通,造成了病例的突增。

我們到達機場,看到所有的中國人都戴著口罩,老外都沒有戴。排隊值機的時候,我媽媽拿出口罩讓我戴上,我本來還不想戴,然後突然發現櫃檯後面的工作人員清一色都戴著口罩的,就趕緊戴上了。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因為是商務艙,很快辦完了,到旁邊的餐廳裡吃飯,突然又發現沒有一個人戴口罩,加上要吃東西,就摘下了。摘完不知道該放哪兒,SARS期間get的技能都忘光了,突然意識到疫情都那麼久了,我還沒學會這些基本的疫情技能呢。

送完我媽媽以後,我有點後悔戴了這個口罩,前後沒有戴幾分鐘,浪費了,還不如給她路上留著用。那一天晚上在家心情無比輕鬆,真的感覺一切都快過去了,還沒有意識到一切都才剛開始。

這一天,英國建好了很多英國版方艙:醫院加蓋臨時隔離區。

第二天,我媽媽安全到達上海,飛機上坐她旁邊的人戴兩個口罩、護目鏡,帽子和衣服裹得嚴嚴實實,手套戴著,鞋不脫,不吃不喝十幾個小時。


3月3日

英國完成檢測1萬3000例,確診共51例。英國政府首次發佈針對疫情的最新國家防疫政策和措施,也就是著名的Contain(遏制)、Delay(延緩)、Research(研究)、Mitigate(減輕)和4階段論。

因為只有51例,每個患者的來龍去脈都搞得清清楚楚的。

知乎上面叫好:“抄作業的終於來了!”但你要是仔細讀了,就知道並沒有在抄作業。

小鮑首相講話說,政府已經做好藥品和防護用品儲備。為了減緩公立醫院持續面臨的壓力,鼓勵輕症患者在家隔離治療,醫院可以提供醫療支持。Witty說來自中國的權威數據幫助瞭解了疫情的影響,青少年感染較少,症狀也較輕。年紀大或有疾病的容易轉成重症,公立醫院的現有人力和資源將優先收治重症患者。這和之後的Delay階段措施原則一致,並無矛盾。如果當時仔細理解,就不會認為英國政府發生了180度轉彎。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NHS給出的個人防護建議,學校也這樣指導學生,學校裡配備了免洗殺毒洗手液

小鮑首相還說了:軍隊在必要的時候會協助支持緊急醫療服務,年度新預算為疫情給予支持。英國人沒把疫情當回事嗎?51個病例就想到調動軍隊了,因為在他們面前是未來一年的疫情發展曲線圖。

2月28日我對朋友說,英國存量很快會超過上海,她還問我有何根據,而到3月4日,已經超過了。

有華人開始請願,要求政府關閉學校,按照規定,需要達到10萬人簽名才能開會決議。最後這個請願超過了30萬人。


3月9日

我兒子的一位老師因為自己孩子的學校有人確診,被要求隔離。學校在3月6日發郵件通報這個事情給各位家長,實際人可能在那之前1-2天就沒來上班了。

正在感嘆他們又缺老師了,週一9日這天這位老師已經被檢測完是陰性的,回校上課了。可以看出整個流程還是很快速的。這位老師並不屬於直接密切接觸者,但是也被檢測了。當時,英國共完成檢測約2萬6000多人,確診數373,也就是說被檢測的人裡面發病率1%左右。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截止3月9日各國完成核酸檢測情況


3月12日

累計感染人數達到596人。我跟朋友戲言,英國怎麼努力還是被擠出了前十,因為周邊的國家太猛烈。

下午3點政府召開“眼鏡蛇”會議,討論是否要進入第二階段,以及討論關閉學校的請願書。

會後的決議讓很多華人大失所望,主要是沒有批准關學校,所以他們就不能帶著孩子“逃”回國。其他決議都有什麼呢?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學校已採取的措施有:校內提供洗手液、取消全校晨會、深度清潔、來訪者需要洗手。並且為了隨時有可能的停學,開始培訓老師和學生用軟件。

  • 疫情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Delay延緩階段。
  • 有輕症的人自行在家隔離7天,不要就醫。其實上一階段就已經透露此意了,醫療系統只夠治療重症。
  • 不會再嘗試測試和確診每一個患者,檢測的重點放在重症患者,或者需要在醫院治療的患者。這是和上一條呼應的,既然在家隔離了,確不確診只有數據統計上的差別。
  • 預計已有5000-10000人被感染,需要把曲線儘可能“壓平”,給醫療系統贏得時間。

除了這些,還有更驚悚的“群體免疫”理論,原來他們那個80%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的。

中文媒體罵聲四起。。。。

我媽媽在上海一切都好,允許她可以在小區的超市買菜,即將過完14天隔離期。那天她發了一條消息給我:

網上發的我只是看看,早期是黑中國,說中國有780萬人感染,已死了一半,焚燒爐裡發出慘叫。現在又出了所謂愛國造謠者,黑外國。世界各國制度不同,情況不同,照抄中國的做法也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微信真是製造恐慌。

我媽媽已經是74歲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為她點贊。(不過老年人的朋友圈真的有點可怕的,我的朋友圈至少還是基於事實真相的,只是解讀不同)

我專業知識有限,也是在看各種英文和中文的資料,到了這個時候誰也不敢說自己一定對。但今天跟歐洲的華人朋友聊起來,好像對於“群體免疫”有一些誤解,我覺得可以來澄清一下的。

  • “群體免疫”並不是英國政府的政策或者措施,而本身是一條科學原理。這條科學原理並不只適用於英國,也不只適用於這個疫情,而是一條通用的原理。全球科學界對於新冠病毒的趨勢,目前更傾向於“長期共存”而不是“徹底消滅”,這是由病情本身比較溫和的特性而推導出的,這和人類的措施無關。而在“長期共存”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是必然的結果,免疫的方法有疫苗和得病這兩種。
  • 英國政府並沒有為了達成“群體免疫“而要促進大家得病,群體免疫是一個結果(其實英國人說是bonus,但大家可能更聽不慣),不是目的。實際措施恰恰相反,是要儘可能延緩傳染的速度,避免峰值太高,或者峰值太快來臨。
  • 英國政府從來沒有說過不進行治療。正相反,英國說的是在Delay階段,減少不必要的檢測以及對於輕症的治療,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重症來使用。
  • 同時,也沒有說輕症就絕對不管了,輕症首先應該自我隔離7天,然後發生以下情況就應該撥打111急救電話:如果不能自己應對症狀、如果症狀變嚴重、如果7天內無好轉。
  • 英國也沒說不作為,正相反,英國已經開始徵收賓館和其他設施作為臨時醫院,以及徵用私人醫院。而在準備出更多的醫療資源之前,先勸說民眾不要隨意跑來就醫,擠兌醫院,這是對的。
  • 關於沒有停學:這個要結合英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停的原因有幾個:學校環境相對穩定和安全,停學以後不能控制學生的去向(意大利就有家長帶孩子外出旅遊的);如果要老人帶孩子,會加重老人的風險;醫護人員的孩子停學,會讓醫護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而且個人覺得,如果只停孩子,不停大人,真的是弊大於利的。
  • 停工:弊端就更不用說了。從小的方面:老外都沒有存款,沒有收入還真的有可能吃不上飯。
  • “許多家庭將失去至親“,這並不是冷酷,而是一種警示。有媒體人認為:大多數英國民眾是能夠有同理心去理解的。

華人需要知道,雖然我們生活在英國,但是這個政策畢竟主要是給英國本國人看的。雖然不能說每個英國人都可以認同,但是英國人去理解的感覺和華人會有很大的差異。英國政府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一路思考和鋪墊下來的,而絕對不是頭腦一時間發熱。小鮑能夠和英國人平心靜氣地說出這些話,是因為他們之間有長期的歷史、文化的認同。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表示:

英國政府的做法有時候是近乎無情的理性冷靜,但其中考慮到了英國的國情和民眾的心情。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英國政府對於70歲以上老人的社區管理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英國剛剛宣佈的新措施

英國不管政府還是民眾,對待問題都會有一個思辨的過程。我以前不能理解為什麼把脫歐那麼大的事情交給公投來決定,現在我懂了,選哪個不重要,通過這個過程把前因後果,權衡利弊去想清楚才重要。所以英國人可以平心靜氣地把脫歐談判搞上三年多,連外人都快看不下去了。同樣,在疫情那麼複雜地事情面前,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的問題,如果民眾沒有想清楚的事情,直接下行政指令,這在英國是行不通的。既然是思辨,思考以後也許會逐步去調整,大家靜觀其變。


3月14日

今天,國際π日,英國確診數過千。不知道接下來自由的日子還有多長,拉著兒子去了倫敦,吃了斯里蘭卡餐、日本甜點,買了丹麥麵包,最後逛了倫敦橋的巴羅市場。整個城市平靜得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人們還是那麼歡樂。

英國也有大招,“群體免疫”原來被誤解了!

我們江老師說過,在疫情面前,中國呈現出了三種人:一種是普通人;一種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幫助他人;最後一種偷雞摸狗,發國難財。

在疫情面前,英國也許會呈現三種人:一種從骨子裡到外面的英國人,calm down and carry on;一種實在看不下去,買了天價機票,一走了之;最後一種雖然並不來自這種文化,但儘可能地去理解、接受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