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麼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穆旦

對於戰時中國詩歌作品的正確評價,大概就是要等到中國政治局面變好的一日。

在海晏河清的今天,窗明几淨下,翻開皺疊、紙邊都卷如狗耳,往往失去了封面的聯大才子詩集,拾起精神的遺穗,看"一種剃刀片式的鋒利"的中國新詩第一人:穆旦。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滿腔熱血赴國難

"穆"的讀音通"木","木"字跟"旦"字組合起來就是"查",這正是穆旦的本家姓氏,他原名叫做查良錚,出生於1918年。

來自當時的世家大族海寧查家,為先秦時期周武王姬發的侄子,第一任魯國國君伯禽的後代,家學淵源,兩千多年來家族傳承一直未斷。

良好的家風傳承使穆旦成長為一個學識淵博,明理曉義,心中有家國的人。年少時目睹了山河傾頹、日寇肆虐的人間慘象,穆旦心痛難忍,寫下詩作《哀國難》,更立誓"滿腔熱血"要保家衛國。

苦讀數載,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轉為外文系。戰爭後,穆旦"三千里"步行,輾轉於長沙、昆明等地,後在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聯合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校助教。

而後年方24的穆旦響應政府"青年知識分子入伍"的號召投筆從戎

,報名加入中國入緬遠征軍,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從來都是馬革裹屍的埋骨望鄉地,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

那是同年九月的滇緬大撤退,他執行的是近乎自殺性的殿後戰任務,後面是窮追不捨的日軍,前面是熱帶的毒雨、致命性的痢疾、螞蝗和大得可怕的蚊子,路邊是曾經戰友的屍骨。

在他們來不及閉上的眼睛的注視下,他的馬匹力竭而倒,他的腿磨破了,凌駕於這一切之上的,還有能讓人發瘋的"曾有一次七八日未食,又一次五日未食"的飢餓。

長達五個月的奔命,他終於到達了印度。關於"野人山的經歷"的經歷後來他鮮少提及,卻留下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這篇著作。

縱觀穆旦的很多詩作,區別於卞之琳的客觀清醒、郭沫若的熱血激昂,他始終處於一個充滿熱情的參與者身份,掙扎於民族情感與人文關懷的矛盾,思考著人性,不斷地自我改造卻又同他在詩中所說的"等待伸入新的組合"充滿願望與期盼。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一見知君即斷腸

在街頭巷尾的民間評書裡,頭角崢嶸的才子身邊總是襯著一位怡情怡性的佳人,兩人琴瑟和諧,共譜佳話。

當時穆旦的佳人便是萬衛芳。兩人相識於燕大的一場活動,恰是同鄉,一見如故。在校時的頻繁往來,使兩人愛意互生,在一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穆旦畢業之後甚至留於聯大擔任助教,為更好地照顧萬衛芳。兩個人有著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喜歡在平時翻譯一些國外關於愛情的美文,常常是萬衛芳翻譯得直白,穆旦加以潤色、修飾。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萬衛芳身為一名女子還是逃不過"父母之命",她的家人在她小時候已經給她訂下了親事。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她很清楚穆旦心裡的難受,安慰他說等到自己畢業的時候,就會回家把他們兩個人的事情告訴父母。父母一定可以理解就會取消已定下親事了。

臨近畢業,萬衛芳卻收到家鄉一封電報,上面只有四個字"母病速歸"。穆旦告訴萬衛芳不準去,這可能是個套路,在臨近畢業的時候將她叫回家,為的一定是她的婚事。

可是心急如焚的萬衛芳不聽,她無法冷靜下來,認為如果因為她的不管不顧,母親真出了事,她這一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

這一走,萬衛芳果真一去不回,穆旦輾轉才打聽到她已在家鄉成婚,並且是"心甘情願"地嫁人。

萬衛芳是一位佳人,卻非良人,有些人,以為錯過的是一時,誰知道,放棄的是一生。

她收到電報:母病速歸,戀人:不準去,是套路,她不聽一去不回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如果後來的穆旦沒有在後來遇見周與良,不知他一個人該如何面對這些生活的坎坷。1946年,穆旦在清華大學工字廳遇到了那個可與他共抵歲月漫長的人。她叫周與良

周與良出身名門,長兄週一良是歷史學家,二哥周珏良是英國文學專家,曾任板門店會談中方翻譯,家中長輩亦贊成這件婚事。

1949年12月,穆旦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與周與良正式成婚並在此定居,婚後育有兩子兩女,生活美滿。

儘管在美國有著優渥的生活,但夫妻二人仍不忘報效國家,為了回國不停在美國奔走。

一年之後兩人終於如願回國,夫婦二人同在南開大學任教,穆旦任外文系副教授,周與良則在生物系任教,開創了南開微生物專業。

在十年浩劫期間,夫妻二人先後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勞改。穆旦甚至被迫停止詩歌創作,但他仍堅持翻譯。

1977年2月26日,穆旦因心肌梗塞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9歲。在他死後,太太周與良堅持討回公道,最終,校方決定穆旦恢復副教授職務,並且重新給穆旦舉行追悼會。

穆旦半生坎坷,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幸得有周與良的陪伴。

反觀萬衛芳,所嫁的丈夫雖出身長相不錯,卻患有精神分裂,在這樣擔驚受怕的精神壓力下,萬衛芳也患上了精神分裂,錯手殺了自己兩個孩子,釀成一出悲劇。

不知在那時,回想起她與穆旦,她是否會悔恨。在美國時,她得知穆旦夫婦在此定居,曾提出要見穆旦一面,卻被穆旦拒絕,他已不計過往,一心一意與周與良共渡餘生。

恰如是:初相許,朝暮間,執手立盟,一念錯,韶華成空,留恍然大夢,此後,歲月倥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