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最近,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西印度洋海域發現了罕見的六鰓鋸鯊中的兩個新品種。研究人員是在對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沿海小規模漁業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的兩種全新的六鰓鋸鯊,分別為卡氏六鰓鋸鯊和安娜六鰓鋸鯊。這讓他們興奮異常,因為六鰓鋸鯊本身就非常罕見,如今又發現了兩個新品種。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興奮過後,接踵而至的是擔憂。研究小組於3月18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其中更多的是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他們表示,兩種新的六鰓鋸鯊的發現,凸顯了我們對海洋生物以及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知之甚少。而六鰓鋸鯊如今已經瀕臨滅絕。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六鰓鋸鯊是六鰓鋸鯊屬下的唯一物種,沒有亞種,它們主要分佈在溫帶及亞熱帶南非東南海岸的西印度洋外。它們與其他鯊魚的不同之處在於,普通鯊魚的鰓裂不超過5個,而六鰓鋸鯊的鰓裂有6個。更特別的是,六鰓鋸鯊吻突上的齒分佈延伸至頭部的兩側。它們通常在砂質或泥質的海底尋找食物,用它們那長長的鋸形嘴將獵物敲暈。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因為六鰓鋸鯊的分佈範圍非常小,產崽量少,而且每條鋸鯊的性成熟時間都很晚,因此它們的繁殖能力就非常弱,加上近年來它們很容易受到海底拖網漁業的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近危物種。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生物學家西蒙·魏格曼博士(Dr. Simon Weigmann)解釋道:“六鰓鋸鯊真的很特別,因為大多數鋸鯊每側都只有五個鰓裂。因此,找到兩個新的鋸鯊品種真的很令人興奮,這簡直令人吃驚!但我們對西印度洋鋸鯊的認識非常少。但考慮到它們已知的深度分佈,這兩個新品種都可能受到捕魚作業的影響。”

這一假設,加上這兩個新品種的範圍有限和明顯稀有,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它們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其種群數量可能繼續下降。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普通鋸鯊

“其中安娜六鰓鋸鯊最令人擔憂,因為它們的分佈範圍很小,很稀有,而且它們通常出現在淺水區——深度在20到35米之間,很容易被漁民誤捕。”

該論文的合著者坦普爾博士(Dr. Temple)說:“去年,我們的小組著重指出,在西南印度洋捕獲的鯊魚和鰩魚報告嚴重不足,迫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努力,評估漁業對脆弱物種的影響。這一發現加強了西印度洋對鯊魚和鰩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六個鰓裂

這個項目也證明了科學家與當地社區合作的價值。沒有漁民的幫助,科學家們就不會發現這些動物。漁民們對環境的瞭解是無與倫比的,科學家的使命是幫助他們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海洋動物和生態系統。

我們對海洋的瞭解還不多,海洋裡肯定還隱藏著不少我們從沒見過的物種。但很顯然,我們對海洋的破壞已經接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這兩種被發現的六鰓鋸鯊可能是幸運的,畢竟它們還沒滅絕。不幸的是,可能有些物種,在我們發現它們之前,就已經在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下滅絕了……保護海洋環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