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早晚會走,死亡卻永恆存在

庚子年初,荊楚大疫。至今還未算結束,死亡已三千多人。這三千多在大眾看來只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數據,可背後是三千多個家庭面臨死亡所承受不了的痛......

曾拜讀過阿圖·葛文德的《最後的告別》一書,感慨良多,也受益匪淺。作者深知,醫學再怎麼發奮圖強,依然無法擺脫一個很確定的結局,那就是永遠無法戰勝死神,像是宿命卻只能袖手旁觀

新冠早晚會走,死亡卻永恆存在

地獄天使終究懷會來

面對衰老和死亡,無法地理生活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我們該求助什麼?應該如何度過臨終的珍貴時光?一系列的問題過後,我們能給出的答案依然是不完美的。

1. 戀生惡死是人之常態,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2. 勇氣是面對知道要害怕什麼或希望什麼時體現的力量,很重要。

3. 卓越的醫生可將“醫術”昇華到“心術”,他除了要權衡好手術、藥劑、放化療設備等醫藥手段給人體健康與傷害的此消彼長的平衡關係,還需要設身處地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表達同情。這個階段的病人,就算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會希望像孩童般被對待。

4. 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有尊嚴有意義比無原則的延長生物學上的生命時長更有價值。

5. 最後時刻願意放開手,是生者難做的決定,而這個決定權,我們應該交還給本人,這裡,我非常的期待有一天安樂死可以在我們國家實現。

向死而生,不迴避不逃避,減少痛苦是我們的權利,而死亡也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但願我們都能笑著和自己說一聲再見。

新冠早晚會走,死亡卻永恆存在

不再起伏時,請揚起嘴角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