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曾經的高中朋友前幾天給我打來電話,一畢業就成為北漂的她跟我抱怨因為這個疫情的緣故,她2月的工資少得可憐,根本就交不起房租了。

但又不敢跟家裡人說,怕他們趁機催她回家相親結婚,她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咬牙堅持下去。

後來說著說著,她就哭了。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她說自己當初畢業選擇北漂,是想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女強人,她帶著遠大的抱負和很多想法來到北京。

可是在辦公室大家每天都是千篇一律地做著一件事,她一開始提的想法一次次地因為麻煩被否定,到後來她不願意也不敢提自己的想法了,會議上她永遠都是沉默的那個人,當初那個充滿幹勁的人好像已經找不回來了。

她漸漸對未來充滿迷茫和困惑,自己應該就這樣日復一日枯燥地工作嗎?

自己明明,是想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人!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當你踏入社會後,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角色,事實上很多人都被自己的角色驅動著,但卻很少有人會有勇氣去塑造一個新的角色形象。

社會角色:套上制服也失去自我

在家的時候,你是“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同胞的兄弟姐妹”;當你在學校的時候你可能是“老師”又或者是“學生”;當你在公司的時候,你或許是“領導”也可能是個“打工仔”。

隨著社會情境的變化,每個人的身份也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一個人身上是同時肩負著不同的社會角色。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社會角色是指一個人在給定情景或小組發揮作用時,人們期待他做出的一套由社會界定的行為模式。不同的社會情境下,需要不同的角色。

而在不同的情境下,也會有特定情境下的行為指南、規則運用。

這些規則可能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室內禁止吸菸、課堂上禁止吃東西等等,或者是一些由長輩傳授給孩子的,諸如要跟長輩打招呼、過馬路要左右看等;

而有的規則則是心照不宣的,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不知不覺習得的,比如房間隔音不好,音箱就該開多大聲?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當然,相同的場景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比如我們國家很多人拍照十分喜歡比耶,而在英國,比耶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在侮辱他們,如果不想在英國街頭捱打,最好是收起你的剪刀手。要去一個國家旅遊,最好先了解這個國家的社會禁忌。

這些角色和規範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說是深刻且深遠的。

比如最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當沒有經歷過監獄生活的人們被放到真實監獄裡,接受隨機分配的角色“獄警”和“囚犯”後,不但很快適應了這個角色,看守者逐漸變得暴躁、盛氣凌人,即使他們原本的性格十分溫柔;而囚犯在遭遇非人的對待後也逐漸變得卑微無力。

隨著囚犯不斷出現極端的應激反應後,這個實驗也在開始的第六天就提前終止。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讓大眾驚訝的是,只是讓一些普通人成為某種角色並且置於情境下,他們竟然會很快地就成為那個角色,並有了相應的行動。只是套上了制服,一個人就能從溫文爾雅變成咄咄逼人。

可見,社會角色足以讓一個人發生改變,那麼當你處於現在的角色,你覺得你是否也發生改變了?你是否也會常常懷念曾經的那個你?

社會規範:驅使你回到“正軌”

除了角色對個人行為的驅動,每個群體也會對個體的行為有所期望,該如何行動該有怎樣的態度從社會角度上看才是適宜的。例如作為一個服務員,人們都認為服務業的宗旨就該是“顧客就是上帝”,無論遇到多令人討厭的顧客,服務員都一貫地被要求需要彬彬有禮。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這也就是社會規範,這套規範調節著群體情景下人們所渴望的行為。所以在同一群體中,絕大多數的人都保持著整齊劃一的動作,而違反社會規範的人也會有相對的負面後果。

社會規範能夠幫助成員適應新的形式,調節成員的社會互動,幫助成員融入群體。當你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時常常感覺手足無措,這就是因為你在當下的情境中不知道新的社會規範是什麼,該如何為人處世。

而偏離社會規範的行為也有一個容忍度,這都是視情況而定的,只是當群體不接受你脫離群體軌道的行為時,往往會一股群體強制力量,讓你感受到痛苦的3R:嘲笑(ridicule)、再教育(reeducation)、排斥(rejection)。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也因此,很多獨樹一幟的人最後要麼成為了人們眼中的“異類”,要麼在強制力量下被迫回到“正軌”,很少有人能夠一直堅持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如何成為心目中的獨一無二

1、適當地擺脫社會角色的限制

我們應該遵守特定社會情境下的規則,比如辦公室裡不能抽菸,你就不該在室內吞雲吐霧等等。但除去了這些必須遵守的行為指南外,我們也不能因為社會角色的塑造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很多人在穿上制服後就漸漸迷失了自己,金錢的誘惑、權利的魅力、生活的壓力等等,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脫下制服我們應該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少年,還能驕傲地喊出自己的宣言,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而不是不擇手段。

每日三省吾身,從古至今都是適用的,我很喜歡奇葩說裡的楊奇函每天都問自己一句“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假如我們不能每天變得更博學,那或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今天的你依然是昨天的那個你嗎?”

2、不是“異類”,而是創新

天才與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早期許多著名的研究發現在發表時,並不是引起學術界的驚歎,而是遭受質疑和不接受。比如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在那個時代就遭受了神論者的強烈譴責,他們認為這一發表是辱神的存在。

獨特還是平凡?是社會角色的約束,還是你自己的懦弱?

你內心的想法需要靠你的行動才能夠實現,讓想法成真還是成為泡沫其實都在於你自己:

如果辦公室的人都想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你就止步不前嗎?

如果加班主動攬事被別人說是笨蛋,你就不做了嗎?

如果喜歡上的是同性,你就不愛了嗎?

如果考研被說研究生遍地都是,你就不考了嗎?

如果你的未來有無限可能,那麼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地前進,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那又有何妨?


-The end-

無論是初入社會的你,還是歷練多年的你,是否感覺有什麼變化?可以分享在評論或者私信,我會一直在❤!

我是心知助,正在傳播心理學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努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