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朋友圈的意義是什麼?

手機vb用戶84836257


發朋友圈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真的,不是蔣師傅忽悠你,一年到頭不發朋友圈都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太正常🤣


先來說說朋友圈的核心價值:

刷存在感!

蔣師傅覺得一個人的人生意義應該是跟他的存在感密切相關的,當我們被人需要的時候,當我們發揮自己價值的時候,當我們成功的時候,當我們勝利的時候,當我們拿到冠軍的時候。。。

自己想想什麼感覺,想想就好,不要飄起來,只是幻想😅


朋友圈還是一個可以非常適合表達情緒的地方,心情不好被領導嫌棄吃了超讚的美食地鐵被擠什麼的都可以發個朋友圈緩解一下,至於有沒有朋友關注,好像也沒那麼在乎😅


朋友圈還可以展現自己的格調和層次,轉發一下自己看到的新聞,分享一下正在閱讀的書籍,錄製一段正在追的劇,評價一下剛剛看完的電影...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形象在朋友們心中明朗有趣了許多?醒醒,這可能是幻覺😅


朋友圈還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自己才華的地方,如果你也試過突然靈光一閃寫出一句非常深情的句子或者炒雞好笑的段子,然後等著你的朋友們一個個點贊轉發抄襲盜用,你會感覺自己快要飛昇了,就這才華,前世那不是李商隱就是李清照啊……



朋友圈呢,還方便你的社交。

你不會每天把遇到的事情跟每一個朋友都說一遍吧,發個朋友圈就好了啊!愛你關心你的人會點贊,對你的事情感興趣的人會評論或者私信你,遇到有人想要撩你的時候對方也會先仔細看看你的朋友圈來了解一下你再決定怎麼下手,要是這時候你的朋友圈空空如也,那就太讓人捉摸不透無從下手啦……


你看,蔣師傅留著這些截圖本來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一遇到你這個問題就用上了啊……

先別想朋友圈有什麼意義,這沒什麼意義,想發的時候發了再說,就對了!


蔣師傅958


當我們生活在網絡的時代,並且是一個幸福的網絡時代,科技帶給我們諸多的方便,朋友圈,它是記錄我酸甜苦辣的筆記本,就跟小時候寫日記一樣,我不發商品廣告,會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有正能量發在朋友圈,使它有記錄意義,而不是一味的各種廣告,沒有任何質量,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人在一起見面團聚的機會和時間很少,幸運網絡給了我們方便,藉助於網絡,在工作之餘,閒暇時光抽空來聊聊,相互聯繫問候,彼此促進感情和友誼。


小妍愛影視


很榮幸啊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每天刷三四遍朋友圈的人,我認為還是有點話語權,來討論這個問題了。下面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總結現在朋友圈是有幾種存在:

第1種,是單純為了發散自己的近況跟信息,讓自己的朋友能有一個瞭解,讓自己的信息能在朋友圈裡擴散一下。(這種情況呢,一是為了維持這個自己的這個交際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舒緩自己內心的孤獨。)



第2種,在朋友圈裡發廣告的,各種各樣的廣告,各種各樣的產品,只要你能想得到的,朋友圈都有。

第3種,發給自己看的。(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什麼叫發給自己看呢)就是為了總結一下,就是為了讓自己記得自己在當下的這個想法,這一刻的感悟。或者自己在此時此地所留下的記憶。打卡自己。


第4種,作為表演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是演員,我們沒有大的舞臺展現自己,但是每一個人內心都是有一定的表演慾望的,或多或少而已,在朋友圈,就是我們表現自己,展現自己演技的一個最佳場所。(比如說,拍一個深夜辦公桌的照片,改變一下自己的勤勞,讓領導認為我們一直在加班。再比如說,排列到美食,表演一下自己的廚藝能力,顯得自己賢良淑德。又或者對某部電影刷一下屏呢,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以及人生觀點。等等等等)

當然肯定還有除了這4種情況之外的原因。朋友圈說白了就是自己的一個交際圈,是自己的一個展示場。只要你開心,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去做你的展示,

在適當的提醒一下大家,我們在展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因為現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隱私是很容易洩露的,前一段時間也是看到了一些關於詐騙的信息,有關於到這個微信朋友圈或者洩露信息造成的一個原因,所以請大家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保護自己的安全。


那年花開眼正瞎


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職業不同,追求和愛好也不相同。至於發不發朋友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發一些經歷中,生活中,遊歷途中遇到的美景,以及所見,所聞,所悟,與大家共享好心情,宣傳”正能量”這是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只要不是”負能量”的,能夠給大家有益的,都是無可厚非的。當然,現在的社會複雜,”人心不古””事不關己,可以不理”。記得以前讀過偉人的《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裡面講了社會不同階層的現狀,分析的十分詳細。縱橫現實社會中,也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種人”是那種”大公無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終身的人,他,她們戰爭年代,不怕流血犧牲,為了理想信念,艱苦奮鬥。在和平年代,為了國家繁榮昌盛,為了人們都過上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實幹興邦,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是他們,她們在造福人類,是典範,是人們學習的榜樣。第二種人,依靠自己的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心一意,就想著自己發財,自私向利,只為自己著想,這種人,當然也無可厚非,只要不損人利己,也算”安分守己”吧。至於第三種人,就屬於大家都不屑的那種人,比竟是極少數的,這種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在這裡就不說了。現在的現實,大概就是這樣”三個層面”。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至於怎樣做,那就是現成為”什麼樣的人:了,有”因”必然會有”果”的。(一家之言,望大家批評指正)2019/6/22/於北京


手機用戶lisiyao求真


大家都知道,發朋友圈的目的,除了做生意外,無非是

1、分享自己的生活現狀

2、顯擺、博眼球

3、求關注

不過個人認為,發朋友圈最大的意義在於情緒發洩。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心裡壓力也越來越大。

有情緒,可能因為各種限制不好當場發出來,但憋在心裡又不舒服。這時就需要發洩途徑,也需要大家支持安慰。

朋友圈就很好的滿足了以上心裡需求,方便快捷,還可以吐槽互動。

朋友圈裡,喜怒哀樂應有盡有。

朋友圈就是最大的精神病院,最大的情緒垃圾場。


羊毛來過


微信伴隨我也有七八年了,做為一個資深老用戶,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微信不單單承載著一種社交屬性。它也扮演者我們“日記”的角色,記錄了我們美好的瞬間,趣味性地養成了我們不愛寫日記的好習慣。

當時我記得,微信剛推出,先嚐螃蟹的大多是小年輕,他們渴望標新立異的探索未知世界,恰恰微信的到來,get到了他們的點。於是當時流傳著“年輕人在玩微信,年紀大的在玩QQ”。

當然了目前微信用戶高達10億,全球排名第三!這麼龐大的APP,用戶涵蓋了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

有人說,使用微信這麼多年,會讓人產生髮朋友圈的性質變了,變的不是那麼純粹。因為我們的朋友圈裡不止是朋友,還有同學,同事,老闆,家人,親戚,等等,這讓我們發朋友圈,要思考再三,刻意把這條圖文修飾到正兒八百,從而失去了我們真實的東西。倘若如實發表,會讓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想法,因而怕影響我們現實的社交。

這些只是美中不足而已,著實微信帶給我們的好處不言而喻。朋友圈不等同於日記,我們也沒必要非要把真實的一面展露無遺,只要恰到好處展露當時心情就好。什麼恰到好處,有些人又很迷茫,就是不過多透露我們個人、家人隱私,與可能造成誤會一些人的鏈接、圖文等。

這款軟件改變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社交,使我們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順暢。更使背井離鄉的家人也能事實視頻互動。也能使各行業的人建群互相交流,還能在各種不同的訂閱號,服務號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朋友圈不止是裝X的地方,也可以發表我們個人見解與思考的圖文,可以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我們不在年輕時翻看那個曾經的小夥,也可以笑著嗔怪道,這個小子真二😂️

各位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意與評論👏️


護花特種兵



紅春35


發到朋友圈,純粹為抒情,說說自己事

,講講周邊人,哪鄉啥風土:,這村麼人情,留守的兒童,孤獨的老人,稻子怎麼長,玉米怎麼生,桂魚怎麼肥,龍蝦味多深,藕帶多好吃,蓮蓬多養人,還有地上風,還有天空雲,樹林中的鳥,農家養的禽,春來百花開,秋至豐收景,夏日酷署嚴,冬天冰雪冷,一切的一切,都說朋友聽,這就是我意,這就是我情。


水鄉人地酸甜苦辣



地平線3674


發朋友圈是一種對外界的炫耀或者是推銷,其內容不痛不癢,多為向朋友推介自己,而不是最真實的想法。理由有:

第一:朋友圈多是一些心靈雞湯,讓朋友覺得自己很上進陽光,讓朋友給自己畫像,留下個好印象。

第二:分享自己的旅行和美食,家人團聚,讓朋友圈羨慕一番,覺得自己很幸福。

第三:活生生的賣東西,因為朋友圈都是認識的人,這樣賣起來容易。

第四:人是不會把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想法發到朋友圈的,就像你晚上睡覺不關門,不拉窗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