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確切地說,《學習之道》顛覆了我的認知。站在偏科嚴重的文科生角度看,一個理科學渣最終成為工程學領域的教授完全是個逆襲的過程,這是本書作者芭芭拉·奧克利的親身經歷,也正是這一點激起了我的好奇。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這本書令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裡面提供的方法有些我們都曾經見過或者正在使用,但為什麼這樣應用,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是未曾仔細思考的,芭芭拉·奧克利從科學及心理學的角度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讓人受益匪淺。

往事不堪回首,高中時代嚴重偏科帶來的困擾歷歷在目。直到今天,只要壓力大,我仍然會陷入同一個夢境裡:數學課,站在黑板前拿著粉筆,對著題目發呆……。

相信不少理科學渣也和我有同樣的經歷,如果當時能夠有人提供科學的方法,讓我們避免偏科的苦惱,是不是我們的人生選擇也會不同呢?

這本書得到了很多平臺的推薦,高居美國亞馬遜學習類圖書榜首長達一年,豆瓣評分8.0,簡而言之,就是指導人們如何運用科學高效的方法進行學習。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書與她自身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看看她的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副主席(醫學與生物學工程方向)。哲學博士,專業工程師。由此就可以推斷,她非常擅長跨領域學習。

可誰能想到,在她高中時代,數學課是她最為頭疼的一門學科,掛科是常事。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討厭某科老師進而厭惡某門學科的事情比比皆是,這是熊孩子的通病,起初芭芭拉的數學就是這樣毀掉的,那什麼使她走出誤區,進而愛上數學的呢?是生存的壓力。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論語子罕篇》中提到“逝者如斯夫”,假使能儘早地領悟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能從此書中獲得科學的方法,儘早的克服自己的短板,相信很多人會擁有更好的成績,也會改寫自己的人生軌跡,畢竟高考是改變人生的一個最佳契機。

本書共有18個章節,從科學的角度闡明瞭高效學習的方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以下幾個方面:如何看待發散思維和專注思維;如何克服拖延症;其他的額外收穫。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如何看待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

本書用二、三兩個章節著重要講述了有關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相關內容。

思維有兩種模式: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這一點在很多書中都闡述過,本書談到為什麼數學和科學更難對付時,著重要講述了在數學和科學領域發散思維和專注思維是如何運用的,會產生怎樣的利弊。

專注思維容易產生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會對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在創新領域;而發散思維則有助於理解新事物。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仔細想來確實是這個道理,著名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曾宣稱:“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10000種行不通的方法”。如果愛迪生沉浸於專注思維的模式下,那麼他不可能擁有那麼多偉大的發明。

在學習的道路上,過於專注並不見得是件好事,當遇到困難解決不了的時候,太專注了反而會產生焦慮情緒,試著放輕鬆,運用發散思維去思考不失為一種解決之道。

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發散思維和專注思維靈活運用,轉換自如的佼佼者,所以在學習數學和科學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和專注思維是缺一不可的。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如何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是很多人的通病,他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歲月成蹉跎”,也知道今日事,今日畢才是正理,可克服拖延症真是太困難了。

本書提供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值得嘗試:

  • 從內心深處,瞭解我們究竟在拖延什麼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現實就是,我們拖延的,往往是我們感到不安的事情。比如孩子不肯面對自己討厭的學科,成人不肯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其實越拖延積累的要完成的事情越多,越完成不了,人越崩潰,這種惡果每個人都很清楚,但不願意正視。

  • 改變拖延症的幾種方法:

移除誘惑的非常舉動是對學習的公開承諾。

打遊戲、玩手機都屬於專注模式,不知不覺的時間就划水了,把手機交出來實際才是對學習的公開承諾,這點很重要,也很難做到。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 學習的氛圍,一起努力的朋友很重要。

我曾經聽過一位老師提到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孩子20%的時間躊躇滿志,80%的時間混吃等死。這句話聽來尖刻,但卻很有道理,持續不斷地保持學習的熱情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件,所以擁有一起努力的小夥伴非常重要,當一時的軟弱忘記了想要堅守的價值,朋友間的上進氛圍也能夠幫你不忘初心。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暢想未來,做好心理對照

心理對照:拿平庸的現實和輝煌的未來做對比,總能讓人產生無限的動力,就像本書的作者,起初學習的是俄語專業,可從事的工作卻與工程有關,為了就業,為了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她不得不開始新的學習。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目標明確才能專注行動,執行力提高了,拖延症自然就消失了,拖延是扼殺成功的毒藥,當拖延症消失的時候意味著與成功更進了一步。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 逃避任務時學會關注過程而非結果

無論成人和孩子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想到自己取得成功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難免產生畏難情緒,那麼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學習關注過程,而非結果,活在當下,每天進步一點點,總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行之有效的番茄工作法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弗朗西斯科·齊裡洛發明的番茄工作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拖延症的方法,這種方法把時間分成若干份,確切地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專注的工作或學習,這樣心無旁騖,反而會取得最佳的效果。

我們關注事情的成敗,在乎孩子的成績,但卻忽視了分數反映的是時間管理和成功的概率。

假如能克服拖延症,提高學習的效率,那麼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 其他的額外收穫:

不知道其他人會不會有相同的感覺,在讀書時總會產生一種選擇障礙,尤其是自己不甚瞭解的領域。

我經常會產生這樣的困惑,但最近讀書的過程中發現,只要你能讀進去的書,那麼在這些書中如果提到其他的書籍,往往那些書也能讓你有所得,比如我根據《活著為了講述》買了《喧譁與騷動》,由於本書對《高貴的野蠻人》一書產生了興趣。

從數學學渣到工程學教授,《學習之道》提供的方法值得擁有


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之道》是一本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書,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努力而是技巧,尤其是學習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