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運9飛機沒有被改裝成加油機,卻被改裝成預警機?

軍武皮卡丘


我軍現役的空中加油機,實際上數量並不多,也就3架伊爾-78,以及10餘架轟油-6,其中,轟油-6是由轟-6轟炸機改進而來,載油量尚不足40噸,得先保障自身飛行用油,不至於從天上掉下來,然後才能給殲-8II和殲-10這兩種國產戰機喂油,最大輸油不到20噸。

伊爾-78,是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進而來,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可同時為3架戰機加油,主要是替蘇-27、蘇-30以及國產化的殲-11等機型喂油,只是裝備數量較少,難以滿足實現戰略轉型的空軍之需求。

目前,軍工在國產運-20軍用運輸機的基礎上,研發了空中加油機,據悉首架運油-20空中加油機已研發成功,且進行了數次試飛,相信距離服役應該是不遠了。

網絡上有推文認為,可以參考美軍在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基礎上,研發的KC-130R空中架油機,在國產運-9運輸機的基礎上,研發運油-9空中加油機,應該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恐怕效果並不一定理想。

因為美軍的KC-130R,畢竟是架螺旋槳加油機,存在與生俱來的的不足,就是航速非常慢,難以和戰噴氣式戰機航速相匹配,螺旋槳加油機給噴氣式戰機授油,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這方面美軍有經驗教訓的,曾發生過KC-130R空中加油機給駐日美海軍陸戰隊一架F-18D戰機授油時發生相撞事故,雙雙追毀導致數名飛行員死亡。

實際上美軍的KC-130R空中加油機本來的任務是給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群加油的,偶爾也給航速較低亞音速飛行的AV-8鷂式艦載機輸油。

運-9,是西飛生產最大起飛重量77噸,最大載重量25噸的4發渦槳發動機的運輸機,最大平飛速度只有每小時57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550公里,很難給高空高速低速性能非常差的殲-8II等國產戰機輸油,兩者速度相差太遠,且空中輸油作業時,運-9的速度還會降下來,以500公里每小時計,如此低的航速對殲-8II這般強調高空高速飛行的戰機來說,絕對是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當年,殲-8II攔截低速飛行的某國螺旋槳偵察機,據事後分析失事的原因,除了雙方發生擦碰以外,關鍵還是殲-8II低速飛行時失速導致墜機的悲劇。

此外,運-9最大載重量25噸,考慮裝載的是燃油,那麼載重量還會銳減,頂多能攜帶20噸燃油,空中加油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因此,運-9運輸機還不如不改裝加油機,就重點改造運-20大型噴氣式運輸機,畢竟有最大66噸的載重量,不僅能給國產的殲-8II和殲-10和殲-20,同時也能為蘇-27、蘇-30、殲-11等蘇系列戰機加油。


國平軍史


運-9飛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中型戰術運輸機,綜合性能以及地位堪比美國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中國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不少特種飛機,包括有運-9JB電子情報偵察機、運-9XZ心理戰飛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G電子干擾機、高新-12電子情報偵察機以及救護機等。但是中國卻一直遲遲沒有在運-9基礎上發展出中國同樣急需的空中加油機。
反觀美國,美國不乏更大的平臺,所以C–130運輸機沒有運-9這麼多變種型號,但是美國又偏偏在C–130運輸機基礎上發展出運-9所沒有的加油機型號,這是為何呢? 美國並不缺乏大型飛機平臺,要發展加油機當然是在大飛機基礎上更好。但是美國卻非要在C–130這種中型平臺上發展出KC–130加油機,這當然不是美國瘋了。
其實,美國發展KC-130加油機,主要是為了給它龐大的直升機機隊加油。KC-135、KC-10、KC-46這三款大型加油機能力強大,但是它們對於直升機來說飛行速度太快了,直升機根本追不上。所以美國就專門在C–130這種螺旋槳平臺上發展出一款加油機,為各類直升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當然,它也可以為採用軟管加油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加油,美海軍/海軍陸戰隊的艦載機就都是採用軟管加油方式的
可以看出,美國發展KC–130加油機,主要是因為有巨大的需求。而現階段中國此類需求仍基本為零,直-20、直-18等新型直升機都暫時沒有裝備空中受油管,需求不足,自然就沒有改裝動力了。
況且為直升機加油的加油機需要有優秀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運-9雖然是運-8的大規模改進升級型號,但是仍然存在著運-8低速飛行性能不佳等痼疾。所以運-9也未必能夠很好承擔這個角色,它的替代者運-30或許才能勝任。 可能有人就會說了,即使沒有直升機空中加油的需求,中國的戰鬥機一直都非常缺乏加油機,為什麼運-9不去應急呢?這主要是因為運-9改裝為加油機的效益不明顯。 原本中國已經裝備有轟油-6、轟-6DU兩款加油機,它們的加油能力都比較勉強,例如載油量只有37噸左右,而且數量非常有限,根本是供不應求。這樣看起來運-9加油機的改裝動力應該是存在的。
可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運-9本身還是一款典型的中型運輸機,它的起飛重量約65噸,最大載重約25噸,所以改裝為加油機後,運-9“加油機”的載油量可能只有30餘噸,甚至比不上 轟油-6、轟-6DU兩款老加油機。一對比之下,轟油-6、轟-6DU還擁有著飛行速度上的優勢。 從效益、性價比、改裝經驗等方面來考慮,研發生產運-9加油機還不如去重新生產轟油-6、轟-6DU加油機,或者是在轟-6K基礎上發展呢!
可以看出,運-9加油機並沒有多少能力優勢,所以它發展成為加油機併為戰鬥機機隊服務也就只是一個念頭罷了。幸運的是,運-20大型運輸機這款優秀大型平臺的出現,令中國擁有了一個發展加油機的絕佳平臺,目前運-20加油機已經出現,中國再也不需要考慮在轟-6、運-9這些“小”平臺上發展優秀的加油機了。

科羅廖夫


運9的性能,類似美C130。實際是很適合改成加油機的。而之所以目前沒有被改成加油機。是因為它還沒有合適的受油對象。但是,不久後的將來,就會有!

全球作戰的美軍,幾乎所有類型的飛機,包括運輸機,直升機,都有空中加油改型,具備空中受油能力

而現階段我軍主要作戰想定,還立足於本土及周邊防禦作戰,再加上裝備性能限制。故而,目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的,全是高速噴氣式戰鬥機。而用運9給高速噴氣戰機空中加油,是不合適的。

所以,就採用了載重性能不如運9的轟六改加油機,因為它是噴氣式,雖然載油量低,卻更適合給殲8/殲10這樣的高速戰鬥機提供空中加油。這大概就是運9沒有加油機改型的原因。

隨直20的日益拓展,或會催生出運9加油型

而隨著我軍裝備技術進步,作戰思想/領域拓展。部隊或許會提出要求,諸如改裝運九特種作戰型(類似美MAC130)承擔遠程滲透奔襲任務。新重型直升機、直8/直20等等承擔空中突擊特種種作戰的飛機,也會要求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就像美軍一樣。那麼,將來運9也一定會改出一款加油機型號。因為給低速飛機空中加油,運9就是最合適的奶媽。

至於為什麼要運9改裝成預警機。那是因為,在運20成熟之前,我們能適用於改預警的國產運輸機,唯有運9。因為是純國產,想要多少架就立即就能有多少。

運9作為四發渦槳中程運輸機,雖然不及運20高精尖,卻也有獨到之處,中程運輸機,就是飛機中的變形金剛,除了現在已有的各種作戰用途改型,將來必定還會有全新改型的出現

加油型肯定會有,毫無疑問。就是特種作戰型,運武9炮艇機等等,也是很有可能。

這樣的運9,將來或也會有

因為,我軍以後如果要打仗。那麼,必定是打“以強制弱”、全面空優之下的仗。東風41與高超音速戰略導彈等等重器在握下,身為核大國的我們,再也不會去打之前“以弱敵強”的戰爭了!

來,最後腦洞一個末來戰鬥場景。

某年某月深夜,一架載著2支12人特種作戰小隊的運9特戰型,在漆黑夜色中超低空避過敵雷達,長途奔襲至某島上空,投放部隊至指定位置,然後返航。同時,4架裝了空中受油裝置的直20,飛至某島外海附近空域待機,以待隨時承擔接應撤離任務。

又有2架運9加油機與運9炮艇機在空中待命,以備隨時為直升機空中加油,以及為特種分隊提供火力支援任務。

後方還有運9預警機協調指揮,隱形戰機遊弋於高空支援

特戰小隊發現目標、確認定位,引導遠程火力精確摧毀。而後步行撤離至預定接應撤離地點。直20迅速飛至撤離點,將小分隊接回。中途,小分隊遭追擊。隱形戰鬥機擊落敵空中目標,並摧毀沿途敵防空火力點。運九炮艇機傾洩彈雨,將敵搜索追蹤部隊淹沒在一片火海中,然後在隱形戰機保護下返航。其間,運9加油機為直20實施了1~2次空中加油。

這場景像好萊塢電影,將來或也會出現在我軍作戰行動中


風去了無痕D


運-9這個編號在我軍航空發展史上重複過一次,第一次是在1969年老運-9方案,最大起飛重量高達228噸、最大載重42噸。比現在的運-20(220噸)還給力,如果這款機型成功當然做為空中加油機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過由於技術上的問題當年沒搞定,最後只能在運-8F-200基礎上改進了一個新運-9,最大起飛重量77噸,最大載重20噸,最大航程7800公里。這款機型性能和美國C-130運輸機類似,美軍基於該機也改進了一款KC-130空中加油機,最大可供油量達23噸。從這個角度看兩者性能相仿,如果以運-9進行改裝肯定能用於空中加油。

看下圖什麼改型都有,就是缺空中加油機。

這個問題挺好理解,目前我國現身轟油-6最大起飛重量75.8噸,最大載油量37噸,可供油量18.5噸。在現役空中加油機中本來就屬於相對小型雞肋的存在,對殲-8、殲-10這類中小型飛機一次可以保障4-6架左右,對於殲-16、殲-11內油就達到9.5噸以上機型完全無力滿足。

在載重及可供油量上看齊轟油-6的運-9如果再改加油型除了重疊外,運-9最大570公里/小時的速度也太低,遠低於轟油-6加油機900多公里的時速。一方面可供油量不足,另一方面飛行速度太慢對於我軍主力機型來看兩者很難實現對接,也無力及時保障戰鬥需求。

因此,運-9可以改裝為各種需要長航時滯空特種機型,但是對於空中加油機來說還是力所不及。我軍最合適的選擇就是在運-20基礎上打造大型空中加油機,而且這個目標已經不遠很快可以就可式服役,只不過希望軟管之外能有硬管加油型早點入役。


河東三叔


2018年12月5日,駐日美軍一架F/A-18D戰鬥機在與KC-130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時,發生相撞,兩架飛機隨後雙雙墜入海中,事故一共造成6名飛行員喪生。事後美軍認為,F/A-18這種噴氣式飛機在與KC-130螺旋槳飛機進行對接加油操作時,風險太大,噴氣式戰機必須要降低到非常低的速度,才能匹配的上KC-130,自身操控性能受到極大影響。

美軍海軍的KC-130加油機是目前唯一一款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空中加油機,美軍之所以選擇這種螺旋槳飛機的加油機,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海軍陸戰隊龐大的直升機機群進行空中加油服務,美軍直升機最高速度在350公里/小時左右,只有渦槳飛機才能滿足速度匹配。像KC-130最高速度是67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643公里/小時。而像空軍噴氣式的KC-135加油機,巡航速度已經是853公里/小時,最高速度933公里/小時。

美軍的KC-130主要是給直升機加油的,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F/A-18艦載機現在是使用夥伴加油系統進行加油,將來還專門研發的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

同樣問題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研發自己的空中加油平臺時也出現過。最初我軍是計劃使用運-9的前身,運-8作為空中加油平臺。然而運-8飛行速度太慢,巡航速度550公里/小時,最高速度660公里/小時。而當時主要受油機是殲-8II,側重於高空高速,低空低速性能相當差,雙方嚴重的速度不匹配。為此不得不放棄運-8平臺,選擇轟-6作為空中加油平臺。

運-9飛機作為運-8的魔改版本,性能和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樣還是採用渦輪螺旋槳作為動力,螺旋槳飛機的特性是無法飛出高速。即使現在殲-10、殲-11、殲-15、殲-20等戰機低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相當的危險性。我們不是美國,要為龐大的直升機群考慮,沒必要增加戰鬥機飛行員的加油風險。相比較下,運-20這樣使用渦扇發動機,巡航高度和飛行速度與戰鬥機相差較小的機型,更利於作為加油機選擇。


五嶽掩赤城


(運9運輸機是一批高新機型的載機平臺)

運9是在運8運輸機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20噸級的中程戰術運輸機。它基本沿用了運8運輸機的平直翼螺旋槳佈局,但是對機頭進行了重新設計,並換裝了新的航電系統。運9機長34米,翼展為38米,機高為11.16米,安裝了4臺渦槳-6C型發動機,最大航程提高到了78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570公里/小時。因為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設計,運9的載油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還增加了貨艙的尺寸,以便運輸更大型的裝備,整體性能與運8相比有了顯著性的提升。由於性能良好,運9很快就成了一批高新機型的首選載機(比如預警機、反潛機、電子偵察機等),但是這其中卻沒有加油機。這又是為什麼呢?

(運8運輸機)

(運9運輸機)

加油機需要載機平臺具備足夠大的起飛重量,同時對有效載荷、速度、航程、巡航時間等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儘管運9的性能很突出,但是它畢竟只是一款中型運輸機,所以它的性能並不滿足成為加油機載機平臺的要求 。運9的最大起飛重量有77噸,最大載荷只有25噸。如果作為加油機的話,它的載油量最多也不會超過30噸。如果給殲11(或殲16)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加油的話,運9加油機所攜帶的燃油給兩架戰鬥機加油都會有些吃力,顯然這很難滿足戰爭的需求。而目前我國裝備的伊爾78加油機,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了165噸,載油量高達65噸。

(伊爾78加油機)

(殲11戰鬥機的載油量在10噸左右)

此外,運9最大飛行速度只有570公里/小時,而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要比這快得多,為了加油,戰鬥機只能通過減速來匹配運9的速度,這無疑增加了戰鬥機的危險。雖然轟油6的可加油量也是20多噸,但是它的速度要快很多(最大飛行速度為983公里/小時),所以它也比運9更適合做加油機。

(轟油6加油機)

綜合來看,運9改裝成加油機後,因為性能不佳,恐怕只會淪為雞肋,不能滿足我軍迫切希望獲得的遠航作戰能力。因此,運9改裝為加油機顯然不合適。目前,最合適改裝為加油機的還是運20,它飛行速度快、航程遠、載重高,無疑是加油機最合適的載機平臺。

(運20)


戰情解碼


運9從理論上來說改裝成加油加沒有技術瓶頸,美軍的C–130可以改裝成KC–130,運9當然也能,但是我軍現在還不需要利用它的平臺改裝成加油機,因為它的飛行速度太慢了和它的載油量沒有大幅度的超過H6–U(轟油六)。

運九中型運輸機是運八運輸機經過較大升級改造後定型的新型中程運輸機,從目前公開的技術參數來看,它的最大平飛速度為57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530公里/小時),滿油時(23噸)最大航程為7800公里,從理論上來說航程是夠了,但是它的飛行速度與我軍現役大多數戰鬥機巡航速度,普遍在1000公里/小時(0.8馬赫左右)相比實在是太慢了,這個飛行速度不可能根本跟不上戰鬥機,在巡邏過程上就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戰鬥機等加油機貽誤戰機,要麼就是戰鬥機和加油機在同一個速度上飛行,大大的增加了巡邏時間...所以,從飛機速度的角度來說運九不適宜做加油機使用。


另一個就是最主要的載油量問題,運九是中型運輸機它的最大載貨量是25噸,如果將它的貨艙改成油箱載油量可能降低到20~22噸左右,如果載油20噸它最大航程也會降低到2000公里左右,而20噸的載油量最多能給6架殲–10加油一次,這個能力已經與轟油–6相當了,而且運九的飛行速度還慢了半拍兒,所以從載油量來說運九也不太適宜用做加油機。
我軍當年開發轟油–6的目的是支持殲–8戰鬥機到1800公里外去執行任務,由於殲–8戰鬥機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不能去南沙附近巡邏,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所以將轟–6轟炸機改裝成加油機,轟油–6的最大平飛速度100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時,這個飛行速度可以滿足戰鬥機快速加油的需要,而它的油倉最大載油量為18.5噸可以為6架架殲–10戰鬥機加油,與運九改造成的加油機沒有多大差別,還具備了飛行速度的優勢。

將中程運輸機
改造成加油機美國就有,圖片上正在給V–22“魚鷹”加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KC–130加油機,它就是由C–130運輸機改裝的 ,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數量很多,遠途執行任務期間需要加油機,同時直升機飛行速度(普遍在400公里/小時以下)和油量也低於戰鬥機,KC–130的飛行速度和載油量是可以滿足的,但是KC–130不適宜空軍僅陸戰隊使用,美國空軍覺得它能力不夠,沒有裝備。

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中型運輸機改造成加油機只是在特點的軍中當中使用,空軍的作戰飛機覺得部分都是噴氣式飛機,不但飛行速度快油耗量也很大,所以空軍的加油機都使用大型運輸機或者大型民航客機為基礎機進行改造。


皇家橡樹1972


我國目前主要有兩種空中加油機,第一種是進口自前蘇聯加盟國的伊爾78,這種加油機最大載油量接近90噸,機艙內安裝有3個儲油箱,能夠同時為3架重型戰鬥機進行空中燃油補給,但是數量太少,難以滿足需求。而第二種則是我國在9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的轟油6,轟油6的技術性能並不突出,其最大載油量只有37噸,去除自身使用,實際可供加油量不足25噸,就算為兩架殲11或者蘇27之類的重型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也是勉為其難。因此轟油6最初設計只是為當時的二代殲8使用,只是在今年過年來才匹配上了殲10。
▲轟油6和殲8

轟油6不僅比蘇聯的伊爾78要弱,對比西方同類產品更是慘不忍睹,美國1957年正式服役的KC130加油機載油量為90噸,可以同時為兩架F15或者一架B52戰略轟炸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而KC130補充者加油機的載油量更是達到了161噸,安裝有7個油箱,可以同時為三架重型飛機提供燃油補給。由此可見轟油6的性能確實乏善可陳,它只是解決了我國加油機的有無問題,但是對於我國空中加油實際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發展新型加油機是迫在眉睫之事。
▲伊爾78和幻影2000

空中加油機一般使用大型科技或者運輸機作為平臺改裝最為合適,而C919大客機目前還在緊張試飛之中,並沒有完全成型,運20大型運輸機的產能也沒有完全釋放,對於各方面的需求無法兼顧,因此這兩款目前最適合改裝為空油機的機型並不能滿足我們的燃眉之急。


▲運20加油機CG圖

而除卻運20之外,我國最大的運輸機當屬運9中型運輸機,由於其各項指標非常均衡,技術性能已經超越美國著名的C130運輸機,因此也頗受青睞。運9除了執行本職運輸工作之外,還被改裝成了ZDK-03和空警500預警機、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高新8號情報機等多個衍生型號,這充分證明了運9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平臺,足以勝任各種作戰需求並執行多重作戰任務。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從2005年運9露面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4年,它卻從來沒有被改裝成我們急需的空中加油機使用,這又是為什麼呢?不得不說,運9有其天生的侷限性。



▲運9

運9雖然優秀,但是它歸根結底也只是一架戰術運輸機,這就決定了他內部的空間和載重量必然不會太大。運9最大載重量只有77噸,最大載重只有25噸,也就是說即使改裝成為加油機,其能夠儲存的加油量也不過25噸。由於其內部貨倉高度只有2.3米,寬度不過3.2米,如果加裝儲油箱,改裝難度也會直線上升,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配套裝置,最後能夠搭載的油量甚至可能低於20噸。而20噸的指標不僅與伊爾78相差甚遠,就連轟油6也完全比不上,那這樣的改裝還有何意義呢?


▲運9機群

其次運9作為一款典型的戰術運輸機,其速度較慢,飛行高度太低,最大速度只有57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只有1萬米。而大部分戰鬥機的最高速度都能超過200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能達到1.8萬米以上,雖然在空中加油時,可以降低速度和高度保持相對靜止。但是如果是戰時,由於速度太低,很難跟上戰鬥機的節奏,並且轉場太慢,會直接影響到戰鬥機的戰鬥力發揮,而高度太低則容易被地面發現,增加暴露危險,因此總的來說,體量太小,以螺旋槳作為動力的運9並不適合改裝成加油機。


▲世界上唯一的螺旋槳加油機—KC130,目前也亟待替換


軍武吐槽君


運-9是在運-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最大起飛重量77噸的中型運輸機,而運-8/9運輸機的確是優秀的搭載平臺,目前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運-8/9運輸機、運-8反潛巡邏機、運-9電子偵察機、由運-9改裝的空警-500、空警-200預警機,所以網友就在想啊,既然這個平臺那麼優秀那麼是否可以將它改裝成空中加油機呢?其實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從目前的作戰需求來看,好像又不怎麼需要,因為使用渦槳發動機的它飛行速度太慢、運載能力有限,噴氣機用不了,直升機不需要。所以目前還沒有搞運-9加油機版的。

圖中的第二個機型是沒有的有,但在曾經的計劃中是有的

運-9這一款飛機有點類似於美國的C-130運輸機,美軍拿它改裝而成的KC-130最大的起飛重量為75.4噸,最大載油量高達36.3噸,在1850公里的作戰半徑內可以供油23.5噸。不過主要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使用,主要是給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有時候也可以給噴氣式戰機加油,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安全,因為渦槳發動機最高時速都在600km/h左右,而這個速度對於噴氣式飛機來說卻是非常慢的速度,所以一個把油門轟到最大、一個把油門減到最小,在氣流不穩定的條件下很容易出事故。

海軍陸戰隊的F/A-18就曾經因為在KC-130後面加油而導致墜機

所以美國主要是給海軍陸戰隊使用,因為只有海軍陸戰隊大量使用直升機,只有他才有這個作戰需求。但是對於中國海軍來講目前還沒有這個需求,因為目前我們還沒有那種可以上艦的大型運輸機,現在上艦最大噸位的直升機13噸級的直-8系列,而美國要加油的直升機是33噸級的CH-53和22噸級的CH-47,遠距離作戰需求並沒有很大,而且目前我們的直升機還沒有加受油系統。所以空軍有了更適合的噴氣式加油機而不會喜歡渦槳發動機的加油機的,而只用直升機的部隊也不需要,因為對這個作戰需求不大。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目前來說,加油機可以算是人民空軍的短板。轟油6加油機由於平臺的限制,性能有限,載油量也只有37噸,能給其他飛機輸送燃油量也只有載油量的一半。相比之下,老美加油機為其他飛機的載油量差不多是轟油6的三倍。

那為啥不用運9改裝呢?原因有三

第一,載油量。其實運9相比於轟油6,載油量也就多那麼幾噸,應該沒有超過兩位數,如果新的飛機相比於老的飛機,在絕對優勢上不明顯,顯然沒有直接改裝或換代的必要。

第二,瘸腿。運9是運8改的,螺旋槳飛機,最快也就是個特快列車,想要給殲10加油,就和讓它追趕和諧號差不多,也不能讓和諧號當特快。給低速的直升機加油就更不現實了,那是讓綠皮小電扇追和諧號。

第三,產能。運9都沒多少架,還得先保證運輸機的任務,然後還要改裝預警機、電子干擾機等,地主家實在是沒有餘量,而且我國是愛好和平的,不像某些國家全世界各地方打仗去,對於加油機的要求,似乎也沒有那麼的緊迫。

但是我們畢竟還是要向前看,要不要期待一下大胖妞的加油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