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還是應該追求“下里巴人”?你怎麼看?

飯哆


字數比較多,想看結論直接拉到最後。

陽春白雪指的是高雅藝術,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藝術(注意是通俗不是低俗),讓我想起“咖啡與大蒜”之爭,就拿他倆舉個例子。

我覺得周立波和郭德綱各自的主張並不能稱為“藝術追求”,而是“藝術家的追求”,畢竟二人都是站在市場的角度“籠絡人心”,來博取更多觀眾吧!

郭德綱能不能高雅? 京劇算高雅了吧,郭德綱也能唱得有模有樣。那他怎麼不把相聲表演改成京劇表演?誰看啊,京劇曲高和寡門票能多少,商演能接多少?德雲社堅持現在的經營方式肯定有它的道理,確切地說是最優方案,人多買票看錶演,演員也能賺得更多。

這是藝術家個人的創作追求——想高雅想通俗隨便你,但你要想想輸出的作品能不能賺錢。(賺錢為泛指,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

藝術作品本質上是聯絡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共識。藝術家的追求其實也是大眾的追求,好的藝術家總能抓住人們眼球,讓更多人從作品中找到審美的樂趣。

也就是說你喜歡聽交響樂還是二人轉並不說明你的品德高尚還是低俗,只能代表你的審美趣味。如果你本身喜歡二人轉,卻硬憋著勁聽交響樂,是不是太苦了自己了?

若要拔高一個層次論“藝術的追求”,這裡說的是藝術品,藝術品應當以藝術家思想和藝術家最高技藝水平的統一為追求。換言之,藝術家摒除一切雜念,不顧經濟、名望、權力的影響,一心創作出最完美的作品,才可以稱為藝術的追求。

大家都知道當今大名鼎鼎的文森特·梵高,在當時他的畫無人問津,窮苦一生。如果可能的話,文森特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畫一些最被人們接受的作品,是否生活有所改善,而我們又是否會失去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呢?


總結:

1. 藝術家的追求:創作出最符合大眾預期的作品。

2. 觀眾(藝術接受者)的追求:沉浸在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中。

3. 藝術的追求:創作完美的作品,推動各類藝術發展。


來聽大可白話


藝術的起源來自人類的生活。遠古時代,人們在勞動中產生了藝術,有繪畫,有舞蹈,有原始的部落音樂,人們用藝術抒發個人的內心情感,用藝術反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便是這道理。

藝術講究獨具一格,藝術需要精湛,需要曲高和寡,它才有鮮明的個性和生命力,這就是“陽春白雪”的體現。陽春白雪是高冷,是指對藝術形式和觀念的執著,但創造藝術,還得有廣大的欣賞者,讓人喜歡,感染人,打動人,藝術才能產生意義。

“下里巴人”雖然老土,但接地氣,藝術要具有下里巴人般的親切感,便有了無盡的生命力。藝術本身有自娛自樂的功效,如果要敞開給大眾欣賞,還是自娛自樂的話,觀眾恐怕沒幾個接受,要“互動”,藝術裡的互動靠作品,是不是反映大家所喜聞樂見的人和事,是不是表達普通觀眾常見的喜怒哀樂,具有這些因素,也便貼近了生活,貼近了觀眾。

作為藝術創作者,在藝術技藝的追求上,我崇尚獨具魅力的精湛,這是陽春白雪;在藝術題材內容的取捨上,我力求反映現實中樸素的生活,這就是下里巴人。


陳莊水墨畫家


人們習慣於把那些或深奧難懂或藝術性太強受眾不廣的藝術作品稱作是“陽春白雪”,而把那些通俗易懂在社會上流行甚廣的藝術作品稱作是“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是高雅的代稱,同時又常常和“曲高和寡”一詞並列在一起。“下里巴人”是通俗的代稱,同時又常常和通俗、大眾化、接地氣等詞並列在一起。

其實,從古至今,從中到外,藝術作品究竟什麼算是“陽春白雪”,什麼算是“下里巴人”,從來都沒有明確的標準和界定。而且“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轉化的。

比如西方古典主義油畫,開始只是創作給教廷和貴族階層欣賞的,人們稱它是“陽春白雪”,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這些古典油畫為大眾所欣賞所喜愛,這時就成了“下里巴人”。孔雀舞原來是雲南傣族廣泛流行的民間舞蹈,可以稱作是“下里巴人”,後來經過舞蹈藝術家的提煉昇華,將孔雀舞搬上舞臺,大放光彩,被人們稱作是舞蹈中的精品和“陽春白雪”。

冼星海的《黃河大河唱》雄渾豪邁奔放,是經典的交響樂曲,應該是音樂藝術中的“陽春白雪”了吧,但從抗戰時期到如今,這組交響樂傳播這麼多年,為廣大民眾耳熟能詳,早已成了很通俗的“下里巴人”。阿炳創作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在民間廣泛流傳,沒有人認為它是“陽春白雪”,但是直到今天,誰能否認它的曲調旋律優美悠揚優雅動聽呢?

那麼,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呢還是應該追求“下里巴人”呢?要我說,二者都要。藝術既要追求高雅的“陽春白雪”,因為這樣不斷提升藝術的品位和層次,才能使藝術有突破有創新,不斷向前發展。同時藝術也要追求通俗的“下里巴人”,因為藝術的功用和價值不只是體現在藝術的“高、精、尖”,藝術還擔負著豐富娛樂社會廣大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如同飲食中不能都是雞鴨魚肉還要有蔬菜水果,不能只吃精食細糧還要吃粗麵雜糧一樣,將高雅的“陽春白雪”和通俗的“下里巴人”有機的靈活的創造性的結合起來,相向而行,協調發展,應該是藝術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燈影書畫


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罷,只不過是針對不同的欣賞群體所表現的不同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無所謂好壞,也不能因此簡單界定藝術水準的高低。


一般情況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總是被看作一對反義詞。從資料中可以瞭解到“陽春白雪”的來歷:原指戰國時楚國一種較高級的歌曲,大概是這種曲子一般人聽不太懂的緣故,後來“陽春白雪”就用來比喻那些高深的、高雅的、不太通俗的藝術;“下里巴人”大概就是比喻那些通俗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我國古代那些被稱為君子的人,多崇尚高雅的藝術,當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人其實是故作清高,他們總是對那些被視為陽春白雪、可登大雅之堂的高雅藝術尤為青睞;流傳甚廣的民間藝術,因為更為貼近百姓生活,藝術形式大多通俗易懂,被稱為“下里巴人”,其實也創造出有著深遠影響的、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


在很多時候,其實“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很難界定清楚的。比如文藝復興之前的油畫藝術,基本都是為皇室貴族所專享的,老百姓難得一見,這樣的藝術自然是“陽春白雪”。不過在印象派繪畫出現後,油畫得到廣泛傳播,塞尚、高更、梵高等藝術大師的作品雖然當時不受人待見,後來卻流傳甚廣,其藝術可被視為“下里巴人”。

這樣就出現了令人困惑的問題,既然梵高他們被公認為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自然是藝術價值非同一般的,也是高雅的。不可能因為這些藝術精品是出自哪些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之手,就被視為“下里巴人”。到底該如何界定“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可能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界定標準。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也不應該有貴賤之分。當然,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總是存在的,他們都可以為不同的群體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便有了藝術的價值。不管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還是周杰倫的《雙節棍》,同樣可以在不同的群體中成為難得的視聽盛宴。至於說誰是陽春白雪,誰是下里巴人,其實根本就沒那麼重要。

有人描繪出人生的三重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雖然有點玄乎,也並不難理解。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低境界,其外在形式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它們的內在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和昇華。很多被視為下里巴人的人,被視為下里巴人的藝術,或許比一些公認的陽春白雪還要高雅的多。


如果是真實的、能引發共鳴的藝術形式,哪怕是那些通俗的被視為下里巴人的藝術,總比那些故弄玄虛的、曲高和寡的所謂陽春白雪的藝術要更有價值。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我以為 藝術要追求什麼這個問題涉及兩方靣問題要弄明白。一是到底什麼是優秀的藝術作品?二是藝術工作者對自已定位的服務對象是那些人?

什麼是優秀的藝術作品?這往往是內行向外行進行啟蒙的說教內容,其實並不完全如此。其一,藝術作品的價值在於它首先具有欣賞價值,沒人願意欣賞藝術作品就沒有價值。在商品社會,藝術也在走進市場,它也應該具有其他商品一樣的屬性。比如一幅字畫,不管畫家書法家毫費了多大精力和時間去完成,也不管你有多大權勢地位和名聲,作品卻無人問津或根本不喜歡,那麼,這作品就是無價值的幾張廢紙。其二,被扭曲的價值觀。縱觀當今我們的書畫市場,有種種奇怪的現象。諸如,在社會其它領域有建樹的公眾人物、知名人士本不長於藝術,或者學藝尚未入門也敢於舞筆弄墨,竟賺得缽滿盆滿。而眾多自幼投師學藝,十年寒窗,歷練一生的藝術家即使有水平很高的作品也少人問津。這種現象說明對藝術商品的評價已嚴重地背離了真實價值,或者說藝術品已經沒有了優劣高低之分。時下社會上必然出現了不重視提高作品質量,為了成為名人而不擇手段,弄成了魚目混珠,"藝術家″滿天飛的局靣,藝術就這樣被利慾薰心向"名人″綁架了。如今,文藝作品的優劣誰說了算?是"專家″、是"名人″、是"媒體″,而絕不是老百姓。

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時至今日這句話並不過時。因為需要藝術的絕大大多數依然是下里巴人的老百姓。當今社會他們才是欣賞消費藝術作品最大的市埸。儘管專家們永遠推崇的是"文人畫″、"西洋藝術″、"抽象藝朮″等等。但這些陽春白雪的高級藝術普通老百姓並不喜歡,他們需要的是

簡單的兩個字"好看″。如果把現在最著名的書畫家作品的題名換成一位一般書畫家的名子,我敢肯定有些作品不會貼在老百姓的廁所裡。

綜上所述,藝朮的價值首先是有欣賞的使用價值。藝術主要市場在人民大眾之中,藝術家的經營定位應該是絕大多數老百姓。藝術追求不是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






西安王紀忠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對此問淺談一下個人看法。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對舉,一雅一俗,互相存在,不可分割。

從藝術欣賞方面看,陽春白雪屬於高深莫測,曲高和寡的文學藝術作品。由於艱澀難懂的原因,使之受眾面很小,知音難覓,只能引起極少數人(專家教授)的欣賞與共鳴。

普通老百姓還是喜歡富於鄉土氣息,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東西。這說明下里巴人的藝術作品的受眾面遠遠大於前者。他們喜歡通俗易懂的藝術。

在當今時代,我們的主流文化還是要面向大眾為好,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才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我們的文學藝術只有一貫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才能使我們的文學藝術發展不斷進步!感謝“頭條”推薦[祈禱][祈禱]工作人員晚上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魔術師韋浩博


人,大抵喜歡自己缺的東西,罵錢是王九蛋的大多是財主!《神鵰俠侶》裡楊過說的好:“得不到的最美好...”

現在都市裡的高雅藝術工作者,大都追求下里巴人。

看看張藝謀拍的《紅高粱》,陳忠實的《白鹿原》,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等等,一個個黝黑髮亮土得掉渣。都市裡的畫家們出外採風寫生,也多喜歡畫鄉村破屋....

而芸芸草根下里巴人呢,卻大都追求陽春白雪,看看一般老百姓家中廳堂炕頭懸掛的貼畫掛曆,大多中意別墅香車、影視明星....

距離還是產生美,書生落難、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往往最動人。現實生活中,陽春白雪往往追求下里巴人,反之也多是這樣。

藝術,多不太會追求自己已看膩的...






畫家談畫畫兒


藝術拆開來就是“藝”和“術”,“藝”是藝術的終極美感來源,“術”是藝術的傳播延續手段。

只有藝沒有術,藝術就會中斷,甚至絕種;單有術,沒有藝,藝術將失去靈魂,也便沒了存在的意義。

有藝德,才能稱之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這種藝術才是百花園中的真正奇葩。但曲高和寡,無人罔替,那藝術就將失去其生命力。

陽春白雪,要有俗人樂於欣賞;下里巴人,也得有高人願意褒揚。

追求什麼,並不重要,那都是藝術的表象形式,而“藝”與“術”的結合才是讓藝術常開不敗的不二法門!

一家之言,聊以分享。


文字玩家文武公


什麼是藝術?藝術是真實生活的再現,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能給人帶美的享受和心靈的衝擊。藝術既不是“陽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真正有生命力的藝術應該掙根於群眾中,為群眾所喜聞樂見。而那些內容空洞的充滿了低級趣味的東西都不是藝術。真正的藝術必須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一部好的藝術作品,讀後讓人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餘音繞樑,三月不知肉味。比如:《靜靜的頓河》,《茶館》,《四世同堂》。


L長河


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你到底能夠做什麼,終究要看各人天賦、意願、環境以及機遇,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同樣適合一個人的追求方向——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謝爾頓一向看不起理論物理學以外大多數科目的學者,因為他是搞理論物理學的,他認為理論物理學也最具價值的科學研究,所以他看不起萊納德,因為萊納德是搞實驗物理學的,但是,謝爾頓和萊納德所在的大學裡,一個物理學家瘋了,在《小謝爾頓》裡他外婆的男朋友也是搞理論物理學的,在第二季裡也被編導弄進了精神病院,這下子小謝爾頓的媽媽開始禁止兒子和外婆男朋友來往了。在《生活大爆炸》的最後一季最後一集裡,編導構思了謝爾頓和艾米共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明並證實了物理學方面的某個理論。

物理學我不懂,但我知道凡是被稱為作家的,沒有人不想寫作一本《戰爭與和平》或者《尤利西斯》的,作為畫家,傳統畫家當然都想成為達芬奇,現代畫家都想成為畢加索。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談到古龍曾經嘗試寫過嚴肅小說中的短篇小說,我閱讀他其中一兩個短篇,寫的還行,但肯定不是什麼上乘之作,而問題在於,古龍當時肯定更需要的是吃喝拉撒,是不餓死自己,而這個靠寫嚴肅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是做不到的,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人活著什麼都有可能,我猜這是古龍最終投入寫作武俠小說的主要原因。可是好玩的是,古龍後來再也沒有寫過嚴肅小說,他是認為自己終究不是寫嚴肅小說的那塊料,還是徹底放棄了做一個作家的願望?我沒有看到相關的報道或者類似介紹文章,不能瞎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古龍對寫作武俠小說也不能做到、或者不願意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起碼他不想金庸那樣有動力,去投入寫作武俠小說,據報道他每每一拿到稿酬就不是大方的要死送錢給人,就是吃喝嫖賭,常常出版商在他身後緊盯著催稿子,可是金庸卻靠寫作武俠小說不但打響了自己的知名度,還維持、發展了他的另一個事業即《明報》。

說老天爺決定了你能夠做什麼,是一種宿命論,我不想宣傳宿命論,但是確實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決定了人能夠做什麼、不能夠做什麼,從內心裡說,搞藝術的人都試圖追求“陽春白雪“,不想做將軍的戰士不是好戰士,但是並非人人都可以、都能夠追求“陽春白雪“,但有一天你忽然發現自己其實還可以追求一下“下里巴人“的藝術作品,你會豁然開朗,何樂而不為呢?不能登上藝術巔峰,但可以憑藉藝術登上人生巔峰不也一樣幸福快樂嗎?登上藝術巔峰的人,終極人生目標其實也不過是為了人生幸福快樂,雖然有所遺憾,但想穿了,人生終極目標其實一樣的。

——再重複一下我的回答,追求藝術不存在應該不應該的問題,也不存在究竟追求“陽春白雪“好還是追求“下里巴人“好的問題,搞藝術的人,我個人認為無論你是打算職業的還是業餘愛好的,你有時間和精力,不妨都嘗試一下,比如寫作的人,不妨試試寫作嚴肅的短篇小說,看看能夠寫出什麼感覺,感覺良好,請繼續,感覺不好,不必死撐了,沒有意義,反而浪費了你的寶貴的人生。趕緊轉過方向再去試試寫寫類型小說,科幻的、玄幻的、言情的什麼都可以,將寫作小說的頭腦清理一下,開始重新“編程”改為寫作故事,也許那倒寫出感覺了,然後迅速的去寫作網文了,然後你有朝一日忽然發現自己成了網文大神了,什麼我吃西紅柿、什麼天蠶土豆、什麼唐家三少等等網文大神,想必當年都是如此開始入坑網文的,也許他們也追求過什麼“陽春白雪“的藝術,但終究太難、太苦、太沒人理解甚至太孤獨,所以他們開始玩下里巴人了。唐家三少已經通過寫作網文這種“下里巴人“的藝術成了億萬富翁了,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