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成人的故事沒有童話,如果有,那大多是為了表達作品背後的思想和情感。

《小王子》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夏洛的網》對友情和人生的意義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是在說善惡、對立和完整;而《夏先生的故事》則隱約吐露出作者對生死的理解。

《夏先生的故事》是德國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代表作之一。1984年,聚斯金德憑藉一部《香水》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卻在作品熱賣之際消失在大眾的視野,成了作家中的異類。聚斯金德孤僻,離群索居,身上充滿了謎團,他筆下的人物也多有著脆弱憂傷的一面,行為荒誕而內心悲觀,夏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一.書中的夏先生,到底扮演著怎樣的形象?

在聚斯金德的筆下,夏先生是個像鐘錶上的指針一樣不斷奔走的人物。他的雙腳好像停不下來,永遠不知疲倦地往前走,十幾年來保持的形象已經讓人們從驚奇變成了習慣。

又高又瘦,匆匆行走在路上的夏先生,不僅行為舉止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性格上也是孤僻到沒朋友,甚至連別人的問候都不願意搭理。夏先生好像是茫茫人海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人們不知道他的故事,也說不出他的姓名,直到他失蹤許久,人們才通過警察局的通告知道了他完整的名字,而此時照片上那活力四射的笑臉,早已和人們熟知的那個倔強的,孤苦的,壓抑的面容相去甚遠。

不過,作為主人公,夏先生的形象是通過小男孩的觀察和講述被一一拼湊出來的。在孩子的眼中,夏先生的行為曾被當作是他精神抖擻的象徵,“我”也想象過這可能是夏先生痴迷一生的愛好。

直到大雨滂沱,天上還下著冰雹的一次偶遇,當“我”父親擔心他淋出病來,打開車門讓他上車,他卻把雙眼睜得賊大,憋出了他說過的唯一一句完整的話“求你們閉閉嘴,別再打擾我行不行!”,然後頭也不回地繼續走自己的路,我們才得以窺見夏先生內心的恐懼、不安、煩躁和痛苦。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正如“我”在書中所說,有誰會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露出那樣的表情呢?夏先生那張被恐懼佔據的臉,無疑暴露出了他這輩子的真實心聲。

聚斯金德不願意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夏先生,揣摩夏先生的所思所想,但透過這被撕開的一角,我們不難察覺,其實夏先生是一個“受苦”的身影,他不停地奔走是因為想逃離生活,他說服不了自己的內心,只能藉助麻木地疾走來進行無聲地抗爭,來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感受恐懼。終究,沒有人能夠理解他,也沒有人願意去理解他,去開導他,夏先生成了那個一生都在被恐懼支配的人。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二. 夏先生身上投射著“我”的痛苦

夏先生出現在“我”的童年,在“我”印象深刻的人生往事,甚至轉折點中,都出現了他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在“我”滿腹牢騷的時候,在“我”對生活突然充滿了負能量,甚至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

第一次春心萌動,對身邊的女孩有懵懂的愛慕,但卻被歡快而對這份情感毫無知覺的女孩放了鴿子,無比失落之際,是夏先生快節奏的腳步聲把“我”從失魂落魄中拉回現實。

那時的“我”,精心佈置的驚喜被一盆冷水潑下,多日積攢的興奮和憧憬瞬間破滅,內心是難過的,灰濛濛的,耿耿於懷的。夏先生的身影在這個時候出現,其實映射著“我”心底深處難以形容的失望和憂傷。一個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才開始初戀就莫名失戀的愁緒,一個是深埋內心不敢表露出來的真正哀傷。一表一里相互對應,使得“我”在那個時刻遇見夏先生,不是偶然,而成了必然。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而當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第一次有了輕生的念頭,一口氣爬到樹上高處,想憑著一股衝動的怒火,放手讓自己以自由落體的形式告別,讓他人為此後悔的時候,也是夏先生突然闖入,阻止了這件事的發生。

不諳世事的小毛孩,因為被鋼琴老師責罵的小挫折,突然失去了對生活的全部熱情。“我”怪暴躁苛刻的馮克爾小姐,怪不給“我”買好一點的自行車的母親,甚至怪路上那條纏著 “我”,追著自行車跑的討厭小狗。少年爬樹想要輕生的怪誕念頭,來得突然而氣勢洶洶,直到看見了更為痛苦的夏先生,“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為簡直愚蠢到可笑。

夏先生和“我”的生活,本是基本上沒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但因為這些偶然的印象,因為這些事件發生的特定背景,而顯得更加刻骨銘心。或許當時的“我”還年少,不是很懂夏先生,但是夏先生還是不知不覺中在“我”的腦海中紮根,出現在“我”的夢裡,也出現在“我”的記憶深處。夏先生身上投射著“我”的痛苦,“我”也被無意間察覺到的,夏先生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沉重且幾近絕望的負面情緒所震驚,而收回了自己幼稚的,不成熟的想法。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三.夏先生的長嘆映射出他逃避生活的苦悶

“我”忘不掉夏先生奔走不停的身影,忘不掉夏先生驚恐的面容,同樣也忘不掉夏先生的一聲長嘆。一聲發自肺腑的幽怨的嘆息,一聲飽受煎熬的瘮人的嘆息。

夏先生的嘆息讓他的“受苦”形象得到確定,在與世隔絕的那棵樹下,夏先生小心翼翼地長嘆,似乎是把身上的擔子都卸下來的如釋重負,但他又不敢完完全全地放鬆,因而也夾雜著一絲難以理解的痛苦和絕望,猶如一聲哀鳴。

夏先生為什麼痛苦,作者並沒有寫,少年時的“我”也看不出,只留給讀者無數的想象。但夏先生內心的恐懼、不安和愁苦,卻在這嘆息聲中被無盡放大,和他把雙眼瞪得渾圓的驚恐的形象,深刻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雖然只有短暫的接觸,但是因為“我”無意間窺見夏先生不為人知的不安,“我”親耳聽見夏先生的隱秘的嘆息,夏先生的掙扎就成了“我”心中的一個秘密。

“我”無法與他人共享這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就這樣伴隨著“我”的成長,在心中不斷髮酵,愈發悲傷。儘管作者用充滿童真的筆調來寫這段記憶,但剝開這層看似無憂無慮的外衣,文字背後夏先生的哀傷和恐懼卻無處躲藏,如同指間抓不住的細沙般傾瀉而出。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四. 解脫的夏先生,是少年揮別童年的見證者

相比於夏先生不斷奔走,了無生趣,驚恐不安的一生,他結束自己人生的方式顯得平靜了些。月光下的湖泊如同一面鏡子,而夏先生和往常匆忙趕路一樣,筆直而堅定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湖心深處。腳下的流水是無聲的阻力,他卻鐵了心一般加快了腳步,沒有絲毫的猶豫。

四周是那麼安靜,只有故事中的少年,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幕。死亡這件事,在十六歲的少年眼裡,是怎樣的呢?一開始他以為夏先生是為了撿東西,之後又猜測夏先生是想要洗澡,後來,他腦海中甚至冒出夏先生或許是想要涉水過湖的念頭。等到少年反應過來的時候,他目瞪口呆地,就這麼靜靜地看著夏先生,腦海中只徘徊著夏先生說過的那句“求你們閉閉嘴,別再打攪我行不行”。

少年目送著夏先生的草帽漂遠,久久沒有回過神來,彷彿是在和夏先生告別。而這場親眼目睹的事情被壓在他心底,讓他瞬間成長,完成了對童年時光的告別。亦或者說,夏先生見證了“我”從天真爛漫到揮手告別童年的整個過程。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對夏先生而言,這樣的選擇可能等同於鬆了一口氣的解脫,他終於不用再永不停滯地奔走,終於不用再痛苦地感受內心的掙扎。夏先生把自己走到了人生崩潰的邊緣,他就像是無數痛苦人生的抽象縮影和粗略輪廓,

生存的急迫和孤苦,格格不入的習性和脾氣,不知所蹤,甚至可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威脅,都是壓垮他內心的稻草。

他想捍衛自己的專屬領域而不得,想與自己的內心抗爭也以失敗告終,他無從慰藉內心的不安和痛苦,終有一天,腦海中的那根弦突然崩落,成了他最後發出的一絲聲音。

而少年雖然沉默不語,以極其平靜的語氣講述了這整個過程,我們仍不難感受到,字裡行間有一股遼遠而沉默的悲哀,如海水般緩緩泅過,蔓延開來。回憶起這一切的時候,童年時光已經離少年遠去,但關於夏先生的故事卻好像一條深長的溪流,順著記憶而下。長大後的少年,也許也無法知曉自己是該為夏先生悲哀,還是該為夏先生慶幸,但每每想起,想必就如同湖泊漾開的漣漪,有種莫名湧上心頭的道不明的微末情緒吧。

豆瓣9.1《夏先生的故事》:聚斯金德想借奔走的怪先生表達什麼?


《夏先生的故事》篇幅不長,卻深意不減。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以孩子的視角寫成年人的世界,恐懼、絕望和無措被兒童天真的眼光覆蓋,但細思之下,卻能咀嚼出淡淡的哀傷。故事中的“我”終究會長大,然而即使事隔多年,即使童年時光已經回不去了,“我”還是會回憶起夏先生“受苦”的形象,他長嘆的語氣,和他一步一步走向湖心深處的背影。但我們仍然願意相信,夏先生帶走了那份難以擺脫的不安和恐懼,而把陽光燦爛的明天留給了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