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的房地產會是什麼樣?還是人們資產的蓄水池嗎?

黃藥師001


房地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被逐步邊緣化只是時間問題

第一、80、90年代房地產業取得快速發展的主因就是為了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對於房地產發展史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上世紀80年代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5.5平方米,農村居民為4.4平方米;這樣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可以說是很落後的。這才是商品房開始發展的主因,因為如果不進行市場化發展,我國居民居住難的問題很難解決。

第二、進入21世紀後,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業被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一旦出現國民經濟疲軟或者國際經濟形勢不理想的情況,為了保證GDP增速不低於多少,那麼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一種管用手段。2003年房地產業被確定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就是明證。

第三、進入2013年之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主動降低GDP增速,擺脫對於房地產行業的依賴已經成為共識。尤其給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6年主動提出的“房住不炒”,其背景就是在GDP增速首次低於7%之後的主要政策。無論是從國家層面對於房地產業的態度還有地方層面都在一步步的變化,從過去的大力支持到現在的調控為主,穩定為主。包括銀監會和央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和監管單位,也開始加大對於融資端的管控力度。

可以說,房地產業的黃金期確實已經過去了,如果按照如今的調控趨勢不變的情況下,房地產業被逐步邊緣化是必然。

不可否認至今很多城市的房產還是最佳投資品,10年後就未必是了

第一、房地產調控的目的就是穩定,那麼未來房價維持穩定也就是必然。雖然說不至於出現類似於日本這樣20多年房價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但是未來房價大概率是維持一個穩定的預期增長,個人覺得房價上漲的幅度應該與GDP增速保持一致。這樣的情況就意味著未來房價會很難出現大的波動,過去的房價暴漲很難出現了。

第二、房產投資的風險肯定會越來越高,這點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房產的風險一部分來自於市場因素,一部分來自於政策因素。從市場方面來看,隨著調控的逐漸深入和針對性(尤其是對於融資端的調控深入)可以說未來出現一批房產商破產、資金鍊斷裂的情況不會太少。這也就意味著購房者需要面對很大的損失,過去我們都以為會有政府兜底,但是個人破產法的出臺其實大概率是為地方處理這些“不良資產”服務的。從政策因素來看,只要不出現大的金融性系統風險,國家出來救市的概率不大,說白了只要我國一二線城市和部分經濟發展較好的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不出現問題,那麼金融性系統風險出現的概率就不大。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呼籲如果購房要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較好的三線及以上城市購房的主因。

綜上,房產背後的資源附屬屬性如果得不到解決,那麼房產在有些城市來說的還是會成為投資的主要標的,成為人們資產保值的蓄水池。但是絕對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這樣,房產投資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大了,這點大家一定要警示。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經濟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談房產壹貳叄


十年後房地產形勢肯定比當前差很多,全國只有四個一線城市及都市圈和二十個左右的二線城市二線城市房地產還是資產的蓄水池。出現這一情況是由中國的人口形勢和城鎮化速度決定的。

10年後城鎮化率會達到70%左右,這個水平達到後意味著城鎮化速度會降低,每年新增城鎮人口會大幅度減少!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90後比80後少5000萬,00後比80後少3000萬。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會公佈10後人口數量,大概率比00後少兩三千萬。 按當前中國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結構計算,人均壽命按八十歲計算,10後建國初期“嬰兒潮”出生人口進入死亡期,每年人口將負增長1000萬 屆時很多三四線城市城市人口肯定趕不上人口負增長速度,城鎮人口下跌,中國中小城市將快速“鶴崗化” ,房價大跌.

關注我,更多城市樓市分析和買房節點預判與你分享,關注的久了發大財!


升哥說房產


依舊一樣蓬勃發展,依然是人們爭相投資的蓄水池。首先很重要的是要選對地方投資,如果選產業基礎實力雄厚的松山湖那當地房企市場發展10年20年完全不在話下。


華婷小姐姐


是的,房地產作為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房子的需求;


葉紹發哥哥


還會是,很難想象10年後有什麼投資渠道或者資產能夠代替普通家庭的投資。

1、城市如果是公司,那麼房子就是股份

都說房子是一個城市的門票,為什麼?因為一個人一生所必須的幾樣東西都來自這個城市,高薪的工作,或者更好的工作;好的教育資源;好的醫療資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商業娛樂氛圍。

這些資源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是這個城市的建設者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才建設起來的,畫了一塊空地,把道路修到旁邊,地鐵直達,公交環繞,主幹道拉進來,旁邊建設一個學校,你的孩子可以就近 上學,如果是一個頂級的學校,那效果更好,如果再把醫院建在旁邊,最後把商場 配套建設齊全,這些附加價值才構成了一個房子的價值,他們都變成了地價,其實房子本身不值錢,依附於有價值土地的房子才值錢。

但是當這個建設者投入這麼多資金的建設的時候,他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也就是說是誰買單的?任何一項服務的出現肯定是有人買單了的。

那就是這些房子的購買者,這些購買者一次性把房子的款項支付了,建設這些資源的錢才有了著落。

所以城市 是公司,那麼業主就是股東,因為他們為這個小區的建設投入了資金,為這個建設買單了。

在這個公司持續發展後,營收/GDP持續增長,淨利潤/居民收入在增長,那麼吸引的人越來越多,股價自然會漲,對於股東的分紅就是以房子的升值來實現的。

2、房子依然是最主要的資產

但不是每個房子都值錢,10年也就是2030年的時候,按照規劃,我們的城鎮化率是70%,比2018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這有城鎮化帶來的需求,但是還有一個需求就是改善型的需求,哪怕在一個一二線城市,裡面的居住環境也是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想 要居住更理想的小區,但是這些東西總是稀缺的,那麼只有那些全國的核心城市,或者區域的核心城市會源源不斷的吸引人口流入。


但是另一方面是更多的小城鎮會成為人口流出的地區,房價自然難以支撐。

如果房子不是最好的資產,那麼有哪個資產能夠代替之?


壹號股權


我可以弱弱地說一句真話嗎?可以嗎?

總體判斷——未來如果國家沒有有效擴大出口;國內傳統型經濟轉型沒有實質性進展;國家擴大內需消費的主導思想沒有根本上轉變;“城市化”進程不能有效遏制,那隻能擼羊毛指望房地產為消費支柱產業,以對沖經濟不景氣下的通貨膨脹(“國內”貨幣貶值)……

沒有具體時間限制,大領導們的想法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能懂的。但事情就是這樣的,10年也好30年也罷……只要中央給地方的年度GDP指標不“減負”,房價就會“階段性臺階式”地……當然,股市你也就別多想了……



陸家梧桐棲小鳳


常說的一句話:房子是城市的股票,擁有房子,就能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如果城市再繼續發展,房子作為資產是增值的,如果城市停滯發展,如鶴崗類型的收縮性城市,那作為資產,有可能是不會增值的,負增長是可能的,白菜價就是這個道理。

十年後房地產的變化有可能幾方面:

1)市場需求。目前我國現在已達到戶均一套房的比例,十年後,市場需求可能趨於飽和。

2)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社科院有報告研究認為:房價收入比為9的話,房地產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進入拐點階段,超過9,負面作用大於正面的積極作用,目前,我國是9.3.從政策層面看,約束大於激勵。

3)固投比例,現在房地產佔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為15%,十年之後,固投佔比下滑。


駿策論


問題主要人民幣不貶值,十年二十年購買率一樣,十年前一百元能買五十斤大糧到二十年後還能購買同等數量大糧那麼放人民帀最好。儲蓄是最合理,投資跟投機沒有區別的,現在人民幣放在人民手裡心慌而產生的。


用戶3229265699255


房地產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不僅僅在於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巨大,而且在於它的產品城市房產具有雙重屬性:商品屬性和投資品屬性。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的房產特別誇大了其投資品屬性,間接地承擔了貨幣超發的蓄水池。而在未來的十年,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房住不炒政策的本質就是去除城市房產的投資品屬性,強化城市房產的商品屬性。

因此未來十年,中國的房地產業將回復一般消費品的生產行業。中國的城市房產將不再承擔貨幣的蓄水池。


磨鏡無名


為什麼房價會這麼高?因為房子才是真正的財富收割機,一方面打著為民的口號調控,另一方面又從源頭各種原材料壟斷漲價。而這個社會又故意中製造各種氣氛,想方設法掏空兩代三代人的積蓄,甚至讓很多年輕人做上了房奴,讓你終身難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