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歲之後,如何提高自己的事業價值,不陷入危機?

自律的自驢


你好,我是職場效率手冊的老鄭,在頭條問答上學習和分享職場通識知識、技能,為你推薦效率工具和實用在線網址,希望共同交流,一起成長。

這個問題我結合自己的經歷來進行分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有意識地改變

首先,試著想想讓你感受到事業危機的二三事。

老鄭是一名從教了17的計算機老師,這些年來除了用心上好學校中職部分的課程之外,也參與過計算機類操作類圖書的編寫,從寫作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對專業知識更深層次的認知;有時候受事業單位、企業的朋友邀請,也去做過一些專題的分享。

不過,有兩件事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1、大概在2005年,小鄭應聘了一家圖書出版公司的圖書編寫兼職工作,那時帶去面試的是自己上課講3dmax的一些案例,老總一看,給了個溫馨提示:就這效果圖的製作水平,會拉低整本書的質量。人家要的是作品,而我給出的是作業。

2、3年前的一次企業分享,讓我突然感覺到與市場實際需求的差距,那一年到企業分享的主題是和新媒體運營有關的內容,老鄭搬出的是一個邏輯結構清晰的授課內容,但經過後期問卷調查,發現講解的深度遠遠不夠。人家要的顛覆他們認知的內容,而我給出的是專業基礎知識的複述。

這兩件事情讓我感受到了自己與市場實際需求的脫節,讓我有了現在的改變。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開始注重底層能力的提升。

什麼是職場的底層能力?就像蓋房子時候的打地基一樣重要。比如整理能力、結構化思考、視覺化呈現能力,比如主題學習的能力,比如職場效率管理的能力。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事業價值,先看看自己的地基牢不牢,如果有硬傷,那麼一定先把這塊“可能導致後期房子倒塌的承重牆”給樹牢靠點。

當你的職場底層能力提升後,你再從深度上提升和自己事業、資源相關的專業知識,把原先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再拔高一個層次,變成專業高級知識。

有計劃的學習

有了想法之後如何開展學習,如何構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涉及到的是知行是否合一。你可以圍繞著設定的提升目標制定一個學習計劃。

比如像我,今年第二季度的學習目標是提升高效辦公的能力,我就以老師線上做課程作為一個切入點,先做好資料的蒐集整理,研究如何高效地利用好效率工具製作一套線上課程。然後找到每週可以用於學習的整塊時間和碎片化時間,為找出來的時間分配具體學習任務,並在一週做一次總結。

有計劃的學習過程,這五個字一個都少不了:看、聽、想、做、思。

有節奏的成長

這裡指的有節奏的成長是指一整年的規劃,甚至是3年規劃。

一個季度一子主題。一年一個硬本領的提升,能讓你在職場面對困難的時候有底氣去克服它們。

整個過程要注重學習成果的積累和應用,比如你學了即興演講,那麼試著註冊個頭條號,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到頭條問答上回到別人的困惑。這個分享的過程既強化了自己的記憶,也可能找到了和你一起成長的導師、同行人。

2020年已經過去快3個月,因為疫情第一季度變得有點特殊,我們除了少出門,出門帶口罩之外,還可能多出一些平時沒有的時間。而這些時間用來幹什麼?只有靠我們自己把握啦!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一起加油,遇到更好的自己。


職場效率手冊


您好編輯同志:我的一個同鄉朋友,在他35歲左右那年,在農業區鄉鎮工作,這一年上級主管部門遴選三十名鄉鎮一般幹部支援去海拔高度4300米的青南牧區工作,他被順利的通過了資格審查,成為一名優秀的支援牧區工作的幹部。你是漢族,從小長在農業區,對牧區工作生活不太瞭解。他們先到所在縣上集中培訓了二個月時間。他說他在這裡也無從下手工作,只有通過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去適應,要學習藏語和簡單的藏文,否則無法與當地牧民群眾交流,開展工作。可當時說的是留在縣城在縣級機關工作。到了培訓結束後又聽說,讓他到最艱苦的鄉政府去工作鍛練,這在工作中又開始迷茫了,不知道怎麼理解和配合,因為到鄉政府工作要離縣城一百多公里路,而且沒有正規的公路,沒有公交車,只有騎馬或騎摩托車,取暖做飯都燒的是牛糞,新鮮菜吃不上,只有青稞炒麵,酥油奶茶吃,農村長大的人不適應這種生活習慣。起初他的想去其它單位或回自己以前的單位。就這個問題他整整苦想了兩天,最終決定,他們牧民和以前參加工作的漢族幹部能夠這裡好好的生存,我就為什麼不能試一下,先試,確實不適應了在做打算,就這樣他向組織彙報了同意去安排的這個鄉政府工作。他去了上班不久讓他擔任秘書工作,因為這裡就缺的是秘書人才,他就默默地下了決心,只有好好繼續努力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他決定把自己在農區的妻子和三歲的兒子一起帶到縣上來住,這樣方便互祥照顧,可以克服家庭的困難。他就在這裡一干就是五年,後來提撥到縣人事局工作。他也適應了牧區生活習慣,也學會了藏語和一些常用的文字。他後來說,如果當時再跳槽到其他單位或部門,組織上對自己有新的看法,認為是一個不合格的幹部,怕吃苦,怕困難的人。又一次陷入職業危機,這五年都過去了,一生有幾個五年呀!其實一個人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學習鍛鍊自己,這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幫助,因為你比別人多一份工作經驗,今後不管幹什麼工作,你都能拿的下,得心應手。艱苦的環境能造就人,鍛鍊人成長,能提高自己幹事創業的事業價值理念,是幹部成長壯大的重要途徑。 


張才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35歲之後,正是幹事創業的黃金階段,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輕易跳槽或另尋出路,否則會陷入職業危機。

我的兩個同學,都是35歲左右,一個在教育部門工作,一個在鄉鎮工作,有一年他們當地遴選警察,通過一系列門檻,他們順利的通過了,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剛去,對警隊工作不太瞭解,也無從下手,通過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才適應了工作。可最近又聽說,警察隊伍改革,除了國家正式警察,其餘都按照輔警管理,輔警分編制內和編外,這在工作中又開始迷茫了,有些人都不怎麼理解和配合,有的想去其它單位。現在國家沒有那麼多警察編制,全國都一樣,大部分都是輔警。目前已經改革完成,輔警也有了參照的管理辦法和晉升渠道,只有繼續努力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如果這時候再跳槽到其他單位或部門,又一次陷入職業危機,這五年都過去了,一生有幾個五年呀!其實警察也是我當初的夢想。

當過了35歲,就老老實實的在一個部門待著吧!好好工作,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努力為單位和社會創造財富,在工作的同時,不要忘記還有家庭,把家庭維護好、人員照顧好,也是對工作事業的支持。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堅強的女人,我深信這句名言。

還有一點,就是積極參與部門工作,多與上下級溝通,好的人脈關係對自己的職業價值特別重要,也很有幫助。如果與同事關係處理不好,勢必會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和個人前途,甚至是命運。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性格、脾氣、人脈關係等因素而敗走江湖的。


我是化而為德,參過軍、打過工,新媒體主編,擅長公文寫作、文案策劃,多年職場生涯;文章如果對您有幫助,感謝點贊、轉發支持。瞭解更多職場信息,歡迎關注本號,共同學習提高。


化而為德


老K以自身來回答一下關於35歲之後的自身價值體現。

35歲可以說不上不下,從本科畢業算起,已經在社會上經歷了10年,基本上從小白期混到了黃金期,如果前十年,你是奮鬥的人群,基本上可以說至少目前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了,除非你是那種跳來跳去的人,這類除外,在任何公司任職十年以上的,要麼是高管,要麼就是碌碌無為。

高管的話,很簡單,學習是更好的選擇,這時候換行的不現實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情商,提高技能,讓自己精進,更多的是去學習一些與自己職業相關但並非直接關鍵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你需要本身已經很優秀了,說白了,就是充電,這是用增加身價的方式來提高自己,讓自己不至於落後,多接觸管理類的知識,甚至可以進修MBA之類的,如果是技術型的人才,可以直接做一些資質認定,當然這些只是軟實力的提高,屬於無形的價值,另外在公司裡面,你的工作要很精煉,知道你的工作,知道公司發展戰略,你需要向公司發展大方向靠攏,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尤為重要,不管你是管理者還是技術人員,都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確保自己在公司裡面的大職責,要有大局觀。這個時候的你,儘量保持觀點,因為在這個層面,就要謹言慎行了,只要認可公司,那麼就要全身心為公司創造價值,價值不一定是效益,可以是很多隱形的東西,比如你擅長管理,可以進行管理培訓,擅長技術可以做技術交流,總之要學會分享,讓公司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價值,這樣會有利於提高你的地位和價值利用。

說完高管,再說說碌碌無為的人,之所以到了35歲還碌碌無為,那麼可能是這個工作你不喜歡只是為了混日子,還有可能就是這份工作很安逸,適合混日子,另外就是你能力確實有限,發展受阻,那麼這個時候我不建議你在這個地方繼續混下去,當然我是絕不贊同無謂的跳槽,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需要有能力的人,當然這個能力有很多種,十年的工作下來,不管是什麼人總有一些經驗在裡面,換個角度,找到自己的亮點和優勢,憑藉資質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有潛力,總會有價值體現的。


老K職說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職場人,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

首先,當前有很多行業對於從業者的年齡都比較關注,以IT行業為例,很多崗位對於年齡都比較敏感,對於三十五歲以上的職場人來說,可以選擇的崗位空間也會逐漸變小,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職場人要想在三十五歲之後依然有較強的職場競爭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職場人發展的過程就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涉及到技術資源、客戶資源、行業資源、人力資源等等,資源整合能力越強則自身的職場價值就會越高。當然,能否實現資源遷移對於職場人的競爭力也有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注重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職場人對於行業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認知能力同樣非常重要,而要想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一方面需要通過崗位任務來進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主動學習來提升。認知能力對於資深職場人的職場發展會起到決定性作用,認知能力對於職場人的各種決策也都有比較直接的影響,這不僅關係到企業和團隊的發展,也關係到個人的發展。

第三:注重行業發展趨勢帶來的新機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會釋放出不同的機會,當前正處在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發展機會,而如果能夠抓住行業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機會,也會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

最後,在職場人進入到三十五歲之後,應該更加專注,儘量在一個領域深耕,這樣更容易做出成績。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我25歲,給35歲提建議合適嗎?更多的像是給我現在,給自己一個忠告吧,為了讓自己別在35歲以後別提這個問題。其實危機感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只是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的同時,物質基礎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增強,導致的煩惱憂慮增多,畢竟到了35歲,也是成家了,有房貸車貸,還有孩紙該是上小學初中,最花錢的時候了,應該是矛盾爆發的集中區間,俗話說手有餘糧心裡不慌,積蓄是很重要的,到了35歲還沒有一定的積蓄,風險抵抗能力會顯得尤為脆弱,經不起半點風雨,也會顯得很被動。

個人覺得在稍顯年輕的時候,就要猥瑣發育別浪,別總覺得自己是天之嬌子,捨我其誰,其實社會上有大背景的人還是少數,我們現在應該好好丈量一下自己,給自己定一下位,現在的自己真的在努力的拼了嗎?如何在現在工作的基礎上,增加自己的收入?有沒有去發展副業,增加自己的額外收入,假設自己的工資是5000,如果自己在利用點空餘時間,發揮自己的價值,增加自己的收入,豈不更好嗎?

可以在今日頭條上面註冊個賬號,學一下剪輯,把自己覺得好的電影片段發出來,配上自己的見解,慢慢的維護粉絲量上去了,也可以獲取一部分收入,就算沒有獲得太大收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掌握了視頻剪輯這個技能,對自己也是一種技能加持,沒準在工作中就能大展身手。我有個同事,在一次開會結束後,需要有人以PPT 的形式進行總結,他自告奮勇來寫並按時上報公司。沒過多久他就被調走了,雖然是新成立的部門,但是職位一定程度上是升遷了,後面我們才得知他的PPT 被總經理看到了,覺得很好,就指名調他到新部門。這不僅僅是幸運,更多的是他自己平時就有代人寫PPT 的外快,收入並不多,但是對他的事業無形中就是一種技能加持。

如果真拖到了35歲,也並不晚,只是會比年輕的時候更難,畢竟事業,能力,一定程度上都定型了,對於自己的事業,真的就要多增加自己的副業,多渠道的增加自己的收入,充實自己的口袋才行,同時要多去接受新鮮事物,多去學習使自己不落伍,不被淘汰,正業上爭取利用好自己的豐富經驗和成熟穩重優勢爭取讓自己更進一步!如果不行就要多考慮考慮如何拓寬收入,有一次坐滴滴的時候和師傅閒聊,得知師傅30多歲,在一家物業公司上班,上二休一,休息的時候就出來跑滴滴,每個月4000多的工資,再加上跑滴滴掙的2000,雖然掙的不多,但是是實打實的進賬,他14年買的安置房,60萬的房款,每個月需要還2000多的房貸,還有一個小孩在讀小學,每個月都要花錢,而這多出來的2000確實能緩解不少壓力,讓他沒難麼恐慌,所以多去找副業做增加自己的收入很是重要。在沒有厚家底進行資本運作的情況下,靠出售自己的時間和技能來換取勞動報酬,增加收入是切實有效的,苦是苦了些但是也是體現一個人的擔當,也是當下苟且的紅利。





蓉漂桂人


三十五歲是職場人的一個紅線,因為家庭和個人因素,能夠選擇和重新開始的面變窄了,在一個領域或者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事業價值的話,很容易因為沒有職場競爭力而被淘汰,這是由之前的互聯網行業變成全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

那麼對於三十五歲之後的職場人來說,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呢,可以從這幾點來考慮:

第一、紮實的提升專業水平

對於三十五歲的職場人來說,紮實的專業水準是提高自己不可替代的基礎,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三十五歲面臨淘汰往往是因為你的工作年輕人也可以做,他們比你有衝勁兒,比你有精力,比你好管教,最重要的,工資還比你低,所以你會很容易被地換掉。這個時候,只能讓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水平體現價值,爭取讓自己起碼在你們工作就該領域能有一定的話語權。

第二、資源整合能力強

三十五歲不僅僅是年齡和經驗方面的增長,對於資源整合能力也應該是自己的一大優勢,利用起來自己身邊的資源,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公司或者部門發展才是一個有價值員工的體現,這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關注市場動態,尋求更好的發展

對於三十五歲經驗豐富的人來說,不能一味的紮在一家企業,需要及時的關注外部市場動態,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從而尋求更好的發展。

職場中,不管是橫向發展還是縱向發展都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看,時刻保持職場危機意識,才能不會把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職場應屆生


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這一生的職業收入分佈都會呈現一條明顯的倒U型的曲線:二三十歲收入迅速上升,三四十歲收入達到頂峰,之後開始逐步下降。

因此,想要改變這條曲線,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越老越吃香或者具有體制保障的職業;第二種,在收入即將到達頂峰時,積極嘗試新的領域,開闢第二條收入增長曲線。

選擇越老越吃香或者具有體制保障的職業

越老越吃香的職業如醫生、教師等,具有體制的職業如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這些職業保證了一個人的職業收入下限,但是對普通人而言收入上限並不高,處於能活得下去的水平;而且,這兩類職業普遍都對年齡有一定要求,因此越早選擇越好。

只不過,按照題主的提問情況,很顯然沒有選擇這一條路,那麼就只能考慮第二條路了,給自己創造事業第二春。

開闢第二條收入增長曲線

一般來講,在企業內做到總監級別的崗位,就是大多數普通人的職業天花板,再往上拼得就不僅僅是個人努力了,能力、資源、時運、貴人都不能缺。

在三十五歲左右,一個人基本上就快碰到職業天花板了,如果覺得已經無力再更上一層樓。最可行的辦法就是開闢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收入增長曲線:

第一,在工作中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技能。在開闢新的收入增長曲線之前,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夠持續獲得收入,工作持續發展;因此,持續學習能夠發揮長遠作用、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技能就尤為重要,這可以保證我們持續有飯吃,即使收入可能會因為年齡增大而下降,但生活可以保證。

第二,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先嚐試搞搞副業。會寫作可以嘗試做自媒體,有閒錢可以嘗試投資理財,有人脈可以嘗試為人介紹客戶,有技術可以接私活······副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為自己增加額外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自己探索有哪些新的可能。

第三,在合適的時機轉身進入新的賽道。當正職下滑到一定程度,而副業又有了一定的起色,此時你就可以下定決心轉身進入新的賽道,在人到中年的時候來一次華麗的職業轉身。

以上就是我對三十五歲如何延長職業生涯的理解,但是我想說的是,最重要的還是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因為職業生涯的每一次跳轉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需要早規劃、有耐心,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最終成功。


冬瓜很涼


第一,不做知識懶蟲

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你可以在上班時間動腦筋思考改進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充電學習。我認為從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是「魔鬼的十五年」,因為三十五歲的人大多進入公司有十年的年資,工作熟練之後,就不求知識上長進,只會汲汲於人際關係,自我發展停頓,進入魔鬼的十五年。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限

特別是公司的「職務規定」,有害於培養知識白領。公司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都不相信員工,把員工當小孩子看待。例如出差費用定得死死的,啤酒、小菜都不能報帳,但如果報帳的員工判斷這些花費,對公司有貢獻,企業應該相信員工,授權決定。三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單位,一個月電話費上限是一萬日圓,打完電話還要在規定的筆記本上,記入打的對方和時間。還記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後院散步,總務部的人要我回座位。「為什麼?」我問。「現在是上班時間,」總務部的人回答。我在設計上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在清靜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說明。「不行,請你在位子上思考,」總務部的人一臉不悅。我一直認為,以遵循公司規定為最高準則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創造新的規則?只會鑽營、想辦法升遷的人,怎能站上無國界競爭的世界舞臺?

第三,不要怕犯錯,要有勇氣重新開始

沒有失敗過的人和企業,想法僵硬,我認為三十歲前應該失敗三次以上。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被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導成害怕失敗、避免失敗。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失去創新的能力。看看計算機語言,二十五年變了五回,家電產品的功能更是一代超越一代。這些進步都是從否定推翻出發,經營手法又何嘗不是。我還有一個經驗,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如果當時我答應留在日立,就不會到麥肯錫發展。五十歲時,我退出麥肯錫,稍後參選議員和東京都長,後來決定從此不參與政治活動? 都沒有一絲「可惜」的心裡。年輕人更可以重頭來,但決定的時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不能留後路,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第四,不挑工作

我在麥肯錫看過幾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個清楚的差別,成功的人不論什麼工作都不挑。不討厭、不選擇工作,不論什麼工作都積極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從中一定可以學習成長。


泊心君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職業生涯發展中的“職業天花板”和心理學名詞“中年危機”相遇了,構成一個新詞彙,叫做“職場35歲危機”。

“職場35歲危機”是目前職場內的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用人單位招聘時,明確寫到“要求35歲以下”;晉升提幹超過35歲就不再考慮,成為了很多公司內部的潛規則;每年源源不斷的湧進新人,輕輕鬆鬆就能掌握崗位所需要的能力,而35歲的職場中人很快就被年輕人取代。

不僅如此,這個年齡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需要給予孩子好的教育條件,也需要給予老人好的生活條件,加之還有房貸、車貸,內外夾擊,想不焦慮、不頭疼都難。

“職場35歲危機”是每個人都難躲過的一個坎,不論男女,不論身處何地,不論從事什麼崗位,來自健康、家庭、職場的危機都會集中爆發。

你逃不出的“職場35歲危機”

林林總總,“職場35歲危機”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

1、職業漸入漲停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邊際效用遞減”,它指的是對某種物品每增加一個消費量,給我們帶來的新增收益就會降低一個單位。比如,你非常想吃冰激凌,吃第一個時非常有快感,但是讓你吃第二個、第三個,這種快感就會逐漸下降。職業也是一樣,也受到“邊際效應遞減”的影響,剛入職時,我們都感到新鮮,擁有很強的上進心、學習力、執行力,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對於重複的工作,我們的體驗感開始下降,產生厭倦、覺得乏味。

所以,剛入職場頭三年,人都是熱情高漲、積極努力,可是,隨著對周遭環境逐漸適應,對工作業務逐漸熟悉,人開始放慢了腳步,不願意學習更多知識,也不願意學習職場新技能,甚至變得懶惰、消極怠工。當人進入到這種狀態時,職業開始漸漸進入漲停階段。當漲停階段維持了一段時間後,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尤其是和年輕人的差距時,便會產生深深的危機感。

2、年齡陷入恐慌

看著每年企業招入的新人,從年齡相差幾個月,慢慢相差幾個代溝,人不得不感慨“自己老了”。某些時候,當你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和年輕人對話,已經不懂他們的語言和想法時,便會產生年齡的恐慌。

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女為55歲,男為60歲,假設人平均的就職年齡為25歲,那麼,人的職業生涯則有30-35年,35歲左右的年齡,可以說已經走過自身職業生涯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將近一半。這時候,人不自然的將自己置入倒計時的模式裡,總覺得自己剩下的年頭不多了,因此感到緊張和恐慌。

3、生活一地雞毛

35歲左右的年紀,是生活負擔最重的階段,可以說“上有老,下有小,兩頭都是最需要你的時候”。然而,35歲左右的年紀,在企業內通常都已經成為核心員工或骨幹員工,所以,這時候企業也最需要你。不少處在這個年齡段的職場人,還揹負著房貸、車貸,家庭的經濟支撐也最需要你。

處在工作和生活兩頭夾擊當中,人會感到壓力、焦慮、煩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成為了新的人生苦惱,如此一地雞毛的生活,讓很多人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煩惱上、花在了家庭上,而給予個人職業發展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

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系列的危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要從職業發展的本質出發去探求答案。

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有三條線:生存線、職業線和事業線。

生存線是一條一路向上飆升的曲線,它意味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生活成本會越來越大。比如,以前只需要糊好自己的口,而有了老婆孩子,就要糊好這個小家的口,而隨著父母步入晚年,還要糊好這個大家的口。這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逾越的現狀,年齡越大,成本越大。

職業線是一條倒過來的拋物線,它呈現“上升-平穩-下降”的特點,它象徵著一個人的職業發展狀況。一開始時,努力往上走,到了一定階段,漸漸保持穩定,所以,這時候人很容易停滯不前,對工作產生麻木、倦怠。然而,外界的環境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當舊能力無法滿足新要求時,人就開始走上了職業發展的下坡路。

絕大多數的“35歲危機”都源於讓自己走了這條職業線,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而絕大多數人難以在職業發展的路上,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達成自己最初的目標,也都源於職業線的發展規律。

事業線看起來像是一個對勾,前期你可能根本看不到收益,甚至是負收益,但是越往後走,越會獲得高收益。事業線指向的是追尋人生的意義、找到人生的使命,為了使命、為了天命而工作。

當一個人能夠為了使命而工作時,也許當下看不到太大的收益,但是這種使命會推動著人不斷前進,而這種永不懈怠的精神,會引領著人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精進。因此,職業發展必然會不斷高走,獲得我們想要的成就。

對於一個希望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和價值的人來說,一定要讓自己走上事業線。

這三條線描繪了我們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一般規律,與此同時,構建起了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1、生存期

生存期是剛入職的頭幾年,這個階段裡工作是為了生存,而這個階段裡最重要的任務也是養活自己。

2、職業發展期

當度過了生存期,人在滿足了自身基本生存需求後,開始進入到職業發展期,即發展自己的能力,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提升自身技能。

3、自我實現期

自我實現期是能夠找到自身的使命,為使命而工作,這個階段並非每個人都能夠進入,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使命。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工作中難以找到持續的自我實現感。

自我實現期和生存期、職業發展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他兩個時期,人把工作當作生存的工具,而處在自我實現期的人,把工作當作自己的天命。

由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們得出人生有三份工作:工作、職業和事業,得出人生有三重境界:生存、生活、生命。不難理解,“工作”和“生存”都是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職業”和“生活”都是僅僅把工作當作賺大錢的工具,當人只把工作當作生存工具時,就會過度關注外部因素,比如企業的薪資福利待遇、如何才能快速升職等,忽略了內部因素在職業發展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比如如何提升創新力、競爭力等。

所以,“職場35歲危機”不是每個人的危機,它只屬於停留在生存期和職業發展期的人。

“職場35歲危機”雖然不屬於每個人,但卻屬於絕大多數人,因為只有很少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事業線,也只有很少的人讓自己進入了事業期。絕大多數人,都在經歷著“職場35歲危機”所帶來的各種危機。那麼,我們如何化解這場危機?

化解“職場35歲危機”的一劑良藥

1、調整心態,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很多人一提到年齡就“心碎”,因為年齡是無法改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體能、腦力、心力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所以,不少人認為年齡是產生危機的硬傷。其實,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姐弟戀如今已經非常普遍,那麼,職業發展怎能還會受到年齡的限制?

(1)年齡並非核心競爭力,能力才是

年輕雖然是一種資本,但年齡絕對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能力才是。模特是一個典型的青春飯職業,很多模特超過25歲基本就已經退役,不是不想再走秀,而是被更年輕的模特所替代,但是名模呂燕,已經38歲,卻還依然走在T臺上。所以,年齡絕對不是一個人與他人競爭的絕對優勢,我們並沒有必要因為年齡的問題而感到恐慌。

(2)年齡並非職業門檻,資歷才是

不少職業雖然要求35歲以下才能應聘,但這條要求背後的訴求則是精力更充沛、思想更活躍、做事更大膽的人才,所以,年齡並非職業門檻,只要我們有相應的資歷,年齡根本不是界限。

(3)年齡並非發展阻礙,上進心才是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記性不好、動手能力差,所以就不願意動腦、動手,但其實年齡大小根本不是我們不去學習、實踐、提升的原因,真正讓我們進入職業漲停的是上進心。只要上進心在,什麼年齡都不晚,摩西奶奶76歲才開始畫畫,併成為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把年齡當成了自我發展的阻礙因素,只要上進心在,年輕的心在,一切就都為時不晚。

2、走出職業枯竭,重拾職業初心

所謂的職業枯竭就是有工作的能力,沒有工作的動力。人到35歲左右,很容易出現職業枯竭的現象,但是,職業枯竭來到時,卻是人重拾職業初心的最佳時機。

(1)發現工作的樂趣,激活向上的動力

職業枯竭讓人失去活力,失去向上的動力,停滯不前的工作狀態很容易給人帶來危機,比如失業。所以,要讓化解這些可能的危機,就要重新激活奮發向上的動力。

如何激發動力?發現和尋找工作的樂趣便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人都對於自己感興趣或者讓自己感到樂趣的事情,都是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並且享受這種完全沉浸的時刻。所以,可以試圖去發現一些讓自己感到有樂趣的工作內容,用這些工作來激活向上的動力。

(2)重拾職業的初心,為肩上的責任“打工”

當人陷入職業枯竭,或者陷入危機當中時,這是一個重拾初心的好時機,因為只有在這個時期,我們才能冷靜下來去思考“我做這個職業的初心到底是什麼”,而初心會讓我們偏離的軌道迴歸正規。

所以,在“職場35歲危機”來臨時,不妨問問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我當下所做的是在踐行初心嗎”“如果不是,我該如何重回初心”。

3、找到人生主題,邁向自我實現

一個人要獲得良好職業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邁向職業線的頂端,因為走職業線的人,最終都會走向下坡路,我們每個人化解“職場35歲危機”、要擁有更好的發展,就要想辦法讓自己進入事業線。

(1)找到主題,而非追尋目標

我們經常都會被問及一個問題“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可能會說“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可能會說“出任CEO,贏取白富美”,人生目標永遠指向的都是“做什麼樣的事情”。而一個人要走上事業線,更應該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即思考人生主題。比如,當一個教師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用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的人時,他的一切行為都將圍繞著這個使命而展開,而一個教師只是立下“完成多少課題研究、一年講多少課、讓多少個孩子考上一流大學”等這些目標,他也許僅僅只會為了完成這些目標,而不會再多做任何工作。所以,找到人生主題,並非追尋人生目標,是越過“職場35歲危機”關鍵所在。

(2)探尋使命,跨入職業發展的事業期

一個職場人,頭幾年拼體力、拼能力,但是到了一定年齡,體力和能力都會遇到上限,所以,此時如果再去和別人拼體力和能力,就等於雞蛋碰石頭。人到了職業發展的後半場,一定是拼使命,即從職業發展期跨入事業期。

如何進入事業期?就是探尋自己的使命,要去思考這份工作所帶來社會價值,並且肩負起它的責任。

(3)與時俱進,發現職業發展新的可能

“職場35歲危機”很多時候源自於我們落伍的思想、能力、信息等,所以,與時俱進是越過這道危機必不可少的良藥。

無知是一個人最大的不自由,當我們能夠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和知識,我們的選擇會變得更多,我們的思想會更加有深度,自然也不怕危機的到來。相反,我們還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綜上所述,

“職場35歲危機”是我們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場危機,為了不讓這場危機帶來致命傷,我們要懂得從職業發展邁向事業發展,從發展能力邁向找到使命,不要用年齡為自己的人生設限,與時俱進、重拾初心,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