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全媒體主任記者劉傅雲 見習記者阮佩福 通訊員黃小霞)"不出門,戴口罩,常洗手,勤通風,不信謠,不傳謠……""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防疫期間,人們經常看見一個手持小喇叭,戴著"黨員突擊隊"紅袖章的身影出現在興科社區轄內。小喇叭不停地循環廣播,通俗易懂的防疫口號,有效地提醒著社區居民自覺科學防控疫情。

這位從大年初三到如今仍奔走在社區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叫李成玉,她是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的副主任,也是有著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同時,她還是一名警嫂。

在除夕的前一天,李成玉攜同家人一起從廣州趕回湖南老家陪母親過春節。雖然高鐵已通往家鄉,縮短了兩地的距離,但是由於素日工作繁忙,她仍舊極少回去陪伴孤獨的母親,只有每年春節,才能回家與母親團聚。更加難得的是,往年一直因值班不能離廣的丈夫,終於有了假期與她一起同回,多年不見的妹妹們也從香港、深圳等地相約家鄉。難得的家庭聚會,她們在酒店訂好酒席,準備在初三那天,為家鄉的親戚集體拜年。

一切都準備就緒,久違的親戚們也都接到了宴請的通知。可就在初二的早上,因為新冠病毒的急速擴散,病源武漢果斷封城,全國各地也都收到了防疫令。廣州馬上啟動了防疫一級響應,基層工作人員全部取消春節假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崗位,投入到防疫抗疫的工作中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由於興科社區的主要負責人正在休產假,身為副主任的李成玉毫不猶豫地扛起防疫的重任。她不顧家人的挽留,馬上結束假期,告別家鄉的親人,連夜驅車回到廣州,顧不上休息片刻,便直接投入到社區抗疫一線。

這一戰,就是一個多月。

湖北是疫情高發區,排查與跟蹤湖北籍居民的行蹤軌跡,是有效控制疫情擴散的關鍵。李成玉緊緊遵循防疫部門的工作指引,帶領居委會同事聯同長興街來穗人員管理服務中心進行信息比對,對本社區的百餘位湖北籍居民進行入戶走訪或電話訪問,及時瞭解他們的行蹤與身體狀況,並與離穗人員保持密切的聯繫。有些居民不理解,怕麻煩,防控意識不高,態度不端正,甚至會提供假信息。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她都會不厭其煩、耐心地做群眾工作,將在冊的人員行蹤準確而清晰地整理出來。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把守好小區的出入口,嚴防病毒輸入,是確保社區居民免受病毒感染最關鍵的一道屏障。

在抗疫期間,李成玉聯合長興街派出所、興科社區衛生服務站、來穗人員管理服務中心、轄內單位與各物業管理服務公司進行聯防。防控疫情不是某個單位或某個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共同體。

興科社區轄內有5個生活小區、10餘家科研單位、5家物業管理公司,還有幾十家的沿街商鋪,涉及範圍廣、人口多,管控起來相當困難,李成玉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從中協調,讓各單位做好重點疫區人員的統計與返穗職工的登記,並及時上報;她對各物管嚴格要求,安排工作人員協助保安進行守點,對每一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探測,指引居民進行穗康小程序登記個人信息,要求每一位返穗人員必需經過電話行蹤軌跡查詢,證實沒有到過重點疫區後方可放行,對到過疫區的返穗者,則嚴格進行居家隔離。

自疫情發生以來,李成玉與她的團隊每天都奔忙在社區防控一線。居委會有兩位同事休產假,兩位同事被醫學隔離,在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她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為了確保各個防控點不出問題,她向上級部門要人,請求支援。也許有人會說,你現在只是代職而已,有多少力,做多少事,大可不必那麼賣力工作。但是她並不這麼想,在她看來,黨和人民既然信任自己,那自己就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她就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個擔子挑起來,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人員調配、入戶採集信息、社區宣傳,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她每天與街掛鉤領導、科室幹部職工一起到各個防控點進行防疫督導,來去匆匆。風一樣在各個防控點之間巡迴,每天所走的步數都在兩萬步以上,曾經天天喊著減肥的她,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竟瘦了將近10斤。

為了感謝連續作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在掛鉤領導的幫助下,向長興街商會籌來一批物資,向轄內各防控點進行慰問。當一線防疫工作人員接過她手中的感謝信和牛奶、涼茶等慰問品時,大家都感動不已。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眾所周知,李成玉是一位非常注重個人形象的時尚女性,精緻的妝容,得體的著裝是她出門的標配。但自抗疫以來,為了節省時間,她不再化妝出門,而是用一個普通的醫用口罩蓋住她美麗的容顏;平常非常注意個人形象的她,為了做好社區的防疫宣傳,她拿起小喇叭,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勸導不注意防護的社區居民,小喇叭的聲音哄亮,遠遠的,所有的目光都投射在她身上,她一點也不覺得難為情;作為防疫"三人小組"成員的她,臃腫的防護服,讓人透不過氣來的N95口罩、透明的塑料護目頭套是她最常穿的服裝,當她穿著這套行頭走在社區內時,如此愛美的她,卻從來不覺得難為情,一點也不在意自己這副"太空人"的怪異形象。

"只有穿上這套防疫裝備,你才能感覺到使命感與責任感。"雖然春節假期延長,但隨著復工潮漸漸增多,返穗人員也越來越多。作為"三人小組"成員的她,必需前往從重點疫區返穗的居民進行居家隔離,提供"八個一"的暖心服務。不管是從武漢或是湖北其它縣市回來的,還是從溫州、河南迴來的,她與"三人小組"其他成員都必需在第一時間出現,或居家或集中隔離。對那些沒有居家隔離條件的,她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這些天,她的電話、QQ、微信幾乎沒有間斷過,諮詢的、求助的、投訴的,她一邊協調工作,一邊回應居民信息,忙碌的樣子,像極了停不下來的陀螺。沒有假期,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有的只是越來越繁重的防疫工作。

有一天下班後,她前腳剛回到家,有一戶從溫州返穗的居民被小區保安攔住了,等著她來處理。本來,她完全可以安排附近的同事代為處理,但是,她僅考慮了幾秒鐘,便又拖著疲憊的身子驅車返回單位。為了節省時間,她一邊開車一邊聯繫"三人小組"的另兩位成員,待三人匯合後,熟練地換上防護服,帶上防疫用品前往居民家中,為他們一家四口進行探測體溫、醫學採樣、收集隔離者的個人資料,並送上隔離用品,貼上封條才離開。回到辦公室,她還要及時向上級彙報最新工作動態,更新臺帳數據,待她再次走出辦公室時,已是深夜了。

類似這樣的情景,她自己都數不清已經是第幾次了。看著她經常為了工作沒法正常休息,家人心疼她;看著她身處抗疫一線,家人擔心她。但是,她總是笑著寬慰家人:比起援鄂的廣大醫護人員,我們身為次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已經算很輕鬆了。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從事社區工作,被居民誤解,是常有的事。這次抗疫防疫工作,更是如此。

那天,當首戶湖北籍居民回到社區時,儘管"三人小組"已經嚴格按照四號公告的要求對該住戶執行了居家隔離,但是依然引起了轟動。

小區其他住戶認為新冠病毒除了飛沫與接觸性傳播外,還會通過氣溶膠的方式傳播,所以,為了社區其他住戶的安全,應該對重點疫區返穗人員進行集中隔離。儘管工作人員耐心解釋該住戶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時,群眾還是強烈反對,並要求她公佈該住戶的信息,在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時,便對她進行言語攻擊,還撥打舉報熱線進行投訴。面對居民群眾的恐慌與不理解,她認為是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於是加強社區宣傳,將防疫工作做得更細,更貼心。

有一次,一位從菲律賓返穗的住戶,到達小區時已是凌晨2點多。得知消息後,她馬上聯繫集中隔離酒店,得知隔離酒店已經客滿,她又徵詢上級部門領導意見,最後只能讓該居民暫住回家中。而她自己,卻是一夜無眠。

第二天一早,她便與"三人小組"其他成員一起入戶為其一家進行居家隔離。可當事人的丈夫拒不配合,並稱他已多方諮詢,菲律賓不屬於管控範圍之內,極力阻撓"三人小組"的工作。為了讓這戶居民心悅誠服地接受隔離,李成玉出示了最新的文件,文件明確規定菲律賓也已納入疫情管控範圍之內。男業主無話可說,唯有配合接受醫學採樣進行核酸檢測與居家隔離。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在抗疫期間,李成玉尤其關注轄內特殊群體的身體健康與生活需求。

許紅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因無法工作,生活主要來源靠父親的退休金生活。但是父親也於去年去世,癱瘓的妹妹也從他區搬來與她同住。

疫情來臨之前,許紅因搬東西時不慎將腰扭傷,無法正常料理家務,於是,姐妹倆的生活陷入困難。

李成玉得知後,便主動將服務送上門,在疫情期間,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為她們買菜、送快遞,丟垃圾,三八婦女節的時候,還給她們送上慰問物資,讓這對苦難的姐妹送上關懷與溫暖。

聽說化學所有一位精神病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幾次欲跳樓自殺。精疲力盡的家屬無奈之下報警求助。李成玉接到信息後,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上與精防工作人員一同趕赴現場。經瞭解,這戶居民的戶籍不在本社區,是年前借住到化學所的弟弟家。

李成玉一邊安撫病人的情緒,一邊向家屬瞭解情況,得知家人已無力控制病人的行為,於是與專區民警、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商議,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後,為病人進行核酸檢測之後,再將病人送往專科醫院進行住院療。

對於正常人而言,咽拭子採樣或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對一個具有攻擊性的精神病患者而言,採樣工作就變得異常艱難。為了讓病人配合,她不顧個人安危,握著病人的手近距離交談,在她的安撫下,病人平靜下來,非常配合醫生,讓採樣工作順利完成。在等待結果的三個小時裡,她寸步不離陪著病人,直至晚上七點多,專科醫院的車子將病人接走後,她才拖著疲憊的雙腿離開。

記廣州市天河區長興街興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成玉的防疫故事

"李主任,東山又丟了,你得忙我找找啊!"一天下午,精神病患者王東山的母親滿面愁容走進居委會來。

王東山是化學所的博士研究生,因為學術失敗的打擊讓他不幸患病。兒子從一代驕子變成一名喪失工作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最受打擊的自然是以兒子為傲的母親。更令母親崩潰的是,王東山經常性的離家出走成了她揮之不去的惡夢。

王東山三天沒有回家了。外面那麼冷,而且還下著雨,他會去哪了呢?沒有吃的,沒有喝的,神智不清的他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呢?李成玉的心沉重起來,她將編好的尋人啟事在長興街內各大業主群及工作群裡轉發,同時也引起了上級領導的注意,並將尋人啟事發到區內的各大群裡,發動廣大群眾與各大基層工作人員一起關注,希望能早日找到他。

聽說有人在車陂湧發現王東山的行蹤,於是,李成玉利用午休的時間跑到車陂湧沿岸找尋,逢人就問,在五山段的湧邊,一位看了王東山的照片的環衛工說昨天的確在湧邊見到過他,但是一番找尋,還是沒有找到。雖然沒有找到王東山,但是她將這一線索告訴了王東山的母親。

……

經過全國醫務工作者與廣大基層工作們努力及全國人民自我防控,國內的疫情已漸漸好轉,但與此同時,國外的疫情卻進一步惡化,掀起了大量外籍華人與留學生回國熱潮。於是,嚴防國外輸入又成為社區防控的首要任務。

李成玉與她的同事們仍忙碌在基層的防控一線。雖然,她面臨的危險不如醫護人員高,也不如他們累,但是,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一名基層共產黨員,她卻努力地將工作做到極致。為了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她嚴加管控,以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築起防疫之牆,讓新冠病毒無機可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