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失敗的方法是什麼?

笑閣先生


其實“最”這個詞真的不好去評判,因為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一個小小的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他的一生,那這個小問題對他來說就是“最”嚴重的,放在家庭教育而言就是最失敗之處。

要說個人最不能理解的一個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生而不養”。

給了孩子出生的機會,卻沒有給孩子享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最大的不負責任,也導致很多家庭悲劇發生,許多孩子因此走向迷途,過早的結束了自己的人生,著實是一件很可悲可嘆的事情。

趙忠心老師在《家庭教育》所說的:按照傳統的說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這是狹義的家庭教育。廣義的家庭教育,應錄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 在家庭裡,不論是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還是長者對幼者,幼者對長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識施加的影響,都是家庭教育。


我是小墨,一個多年服務中高考同學和家長的老師,有關家庭教育,學科知識,學習技巧,學生心理等都可以關注或私信我,及時幫您解答。


小墨聊教育


爸爸媽媽太有用,以致於很多家庭沒有時間去培孩子,培他一起度過童年,度過自己美好的青春歲月,,因為爸爸媽媽實在太有錢,以致於孩子在美國一個晚上1個億就輸掉了,這樣的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是什麼?有錢就是老大,|個億算什麼,我老爸有的是錢,正是因為這樣的教育,父親的不義之財來得容易,去得也就更容易,也有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太有用,以致於不去吸毒就不能顯示自己高貴的一面,也有的孩孑,不尊守社會公德,當有人指責他的時候,動不動就拿我父親是市裡某某領導來說事,是不是領導就應該享有特權,還有更多我不想再舉列,由於父母錯誤的思想觀,從而導致孩子錯誤的對社會的認知,以為一個有用的父母就可以主宰這個世界,而不用去考慮個人的不負責任的言行,孩子可以說,還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但作為父母,您們是否也覺得自已確實也該檢點檢點自己平時不好的作風呢?


雨後滴水


家庭教育最失敗的因素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溺愛。

如今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父母和爺爺奶奶對孩子,生怕傷到一根毫毛。對待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處處關心備至,有的家長孩子十多歲了還每天把洗臉水端到他們的面前,甚至還有的家長還要幫孩子洗臉、洗澡,這樣,不是好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俗話說,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孩子不經過生活的磨礪,只能是變得越來越懶,依賴性越來越強。

2、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現在,農村年輕父母為了生活都在外務工,真正看管孩子的都是爺爺奶奶。然而,老一班輩由於文化普遍不高,對孩子輔導能力相對比較缺乏,因此對待孩子也只有任其自然,這樣孩子就自然缺乏相應的引導,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偏離人生軌跡。

3、上行下效,缺乏自律。

雖然很多家長對孩子看起來要求很嚴,可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卻早已拋之腦後。比如: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坐在一邊不停玩;讓孩子用心讀書,自己在旁邊看電視或在客廳卡拉OK,這樣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嗎?我們說,身教重於言教,自己都不能做到怎麼能讓孩子做到呢?

4、口無遮攔,不斷加持負能量。

有的家長說話從不講究對錯,不講究對孩子是否有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樣,長期讓孩子生活在那種環境中,自然也會潛移默化受到一定影響。我們說,寫文章要有正能量,那麼在一個家庭裡也一樣。比如,有一位家長經常喜歡,在孩子面前提到過去受到哪些人欺侮,哪些人專門喜歡幹哪些偷雞摸狗的事,很少聽到過她提及哪些人在社會上做了好事有益的事,也不懂得如何讓孩子向那些人學習。孩子自然接受負面影響就越來越多,這樣,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才出來呢?

因此,環境育人,這話不是憑空而來,我們每個家長都必須懂得其深刻道理所在。


天涯共暖


教育失敗的是,

有錢家庭:只要用錢能解決的事都不叫事,

沒錢家庭:棍棒下出孝子

總體來說是現狀是母系教育,父系缺乏導致大多孩子性格偏差較大,早戀,逃學,叛逆!

有句話說的是:有的父母努力賺一輩子的錢不夠兒女一天的消費,有的兒女賺一天的錢夠父母用一輩子!

這都是美好的期許,希望父母能夠重視家庭教育這塊,生一個孩子不容易,養一個孩子更不容易,都希望他們能夠平安快樂過一生,所以不要過於攀比,活在當下,教育為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花時間陪陪孩子!有愛家庭,和諧成長💕️



章魚丸子are


值得我們大家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然而,如果教育觀念或教育方法並不正確或適用,那麼,教育效果往往會差強人意,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後果。

那麼,於家庭教育而言,什麼是最失敗的方式呢?

我有這幾個觀點:

一、家長觀念錯誤

所謂觀念不正則心不正,心不正則行不正。這裡說的觀念兩方面的,一是家長本身的三觀,二是教育觀念。

由於家庭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每個人的個人素質、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等都有所不同,我們不能簡單地去批判或評論。但是,我認為,經久延續的道德人倫、法律法規,便可以作為我們言行的規則。

不符,那便需要改變。因為,錯誤的觀念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發展,也會誤導孩子的成長。

其實,從孩子的身上,我們便可以看到另一個自己。然而,當我們真的認識到這些時,事情往往不易改變了。

另外,不少老一輩認為孩子不需要特意去教,而這種觀念也多半會傳遞到下一代。“好的孩子不用教、壞的孩子教不好”,“孩子長大,自然就會了”……這樣的觀念,其科學性不言而喻。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從懵懂無知到獨立生存,都是通過對周圍的環境和人進行看、聽、感悟、模仿、擴展來學習各項知識和能力的。所以,孩子是需要教育和影響的,無論是有意的或者無意的。


二、教育方法錯誤

說教育之前,我們首先便是要有教的主觀意願,即想要去教。這,就是教育的內動力。

我們還需明白,想要好好教育孩子和教育結果的好壞不成正比。而決定教育結果和質量的,便是教育方法。

方法不對,事倍功半。方法對了,事半功倍。

比如,家長言行不一:一面告訴孩子,要愛護環境,懂禮貌、有禮儀,卻又一面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背後議論辱罵他人。一面要求孩子不準發脾氣、好好說話,一面又經常咆哮吼叫、口不擇言……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選呢?

比如,對孩子過度縱容和順從:對孩子有求必應、縱容過錯、過度包辦代替……這樣的甜蜜,過度了,就會變成毒藥,迷了孩子的心智,也侵蝕了孩子的赤子之心。

比如,對孩子過度嚴苛、甚至暴力教育。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成長結果無非最主要的兩種結果:一是殘酷無情、極度叛逆;二是膽小怯懦、自私自利。

比如,批評和表揚:批評的時間、場合、用詞不合適,可能會加劇牴觸、反叛,或者導致孩子自卑、不自信。對應的,過度或不實的表揚,則會誤導孩子的認知,助長孩子的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也不利於他們往後面對可能的挫折。

所以,凡事講求方法。教育方法錯了,一切的努力也許就只是一場很認真的黑夜前行,最終能到哪裡,誰也說不定。

三、沒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和毅力

我們已經可以從越來越多的平臺獲取他人的優秀教育理念和方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何,有些人的教育成果顯著,而有些人的教育卻依然止步不前或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好的工具有了,但如果不堅持運用和行動,談何結果!

也就是說,作為家長,如果不把學到的教育理念和經驗進行實踐並予以堅持,我們的教育亦是失敗的。


總兒言之,家庭教育最失敗的便是有錯不改、一錯再錯、不良示範、不懂方法、不去堅持。

願我們都能夠不斷改變自己、調整教育方法,寓教於樂,笑育同行。


優育漫話說


無原則的溺愛導致孩子喪失了成人成才的最基本的兩大素養:責任感和感恩之心!這是家庭教育失敗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也是學校教育悲劇層出不窮的最主要原因!

而可悲的是到現在為止,好多家長几乎都還認為,造成孩子不能成人成才的最主要原因是學校教育,是學校的老師!

當然後者有一定的責任,但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根本就沒有樹立責任感和感恩之心,他們會有學習的持續動力嗎?在溺愛的氛圍中養成的任性、不負責任、怕吃苦等負面品質怎麼能夠支撐起他們的學業和成功呢?

所以孩子在溺愛的家庭教育下,幾乎就塑造成了不能成人成才的積習,即使後來有可能改變,但改變的概率也不會太大,古人所說的“一歲看大,三歲至老”還是蠻有真理啟示的!

孩子成才成人,家庭教育最關鍵!





情感溫度百態人生


最失敗的三種家庭教育:

一是不斷地用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與孩子的缺點比較並且諷刺挖苦,徹底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家長不斷用非常高的期望去壓制孩子,不論孩子怎麼努力都不能換來家長的一句鼓勵和笑臉;

三是放任自流,任憑孩子野,啥都不上道,不入局,沒有教養。


如心真人


家庭教育最失敗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直追求“方法”——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要求孩子,一味地追求所謂能夠讓孩子“乖巧聽話懂事好學”的“正確”的方式,套用所謂“標準化”的方法,而忽略了孩子獨特的個性。

每個孩子生而不同。如果家長總是試圖從所謂的“成功者”父母那裡獲取教育方法,原封不動地套到自家孩子的身上,失敗基本上就已經註定了。

孩子就像植物一樣,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看到別家桃花的絢爛、玫瑰的嬌豔、百合的優雅,然後就想方設法希望用一些既有的“方法”去把自己的孩子也變成花開朵朵人人豔羨的樣子,殊不知自家的孩子也許是耐寒的冬青、耐旱的仙人掌,甚至可能是一株筆挺的胡楊樹,栽種它們的方式與培育花朵大相徑庭,最終獲得的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只需要好好珍惜我們擁有的這一粒種子,認真培育,讓他們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就可以了。家庭教育,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從自己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有“蟲”捉蟲,需“水”澆水,孩子們的表現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期待。

以上。


種毛豆的毛豆莢兒


家庭教育最失敗的方法,我認為是無意識地溺愛伴隨有意識地掌控。

溺愛是害,可怕在知而踐行。

孩子所有的惡習,幾乎都是溺愛惹得禍。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都知道這一道理,但溺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大的方面說,本領能通天的父母給孩子創造億萬財富,為孩子安排舒心滿意的工作,讓孩子的孩子也吃喝不愁,永無憂慮,這是大溺愛。小的方面,普通的家庭,孩子的衣食瑣務,通通包攬;甭說別的,孩子起床後的被子,有幾家不是父母疊放的?孩子下學後,誰家的父母沒給孩子盛好飯?



無需反思,溺愛的行為滿眼皆是,一抓幾籮筐。究竟為什麼呢?

因為父母之愛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下意識的行為。因為愛得深沉,就替孩子想著一切;因為愛的真切,自然就替孩子包辦一切。於是乎,孩子該做的事不會,不該有的壞習慣都有。本想讓孩子一心讀書,可讀書是苦差事,享慣樂的孩子豈能去勤奮?結果孩子學業也無成,溺愛造出的是廢品,父母只能自食其果。

所以,我認為,當今的父母最需要學習培訓的不應是什麼溝通的技巧、鼓勵的策略,而是“真正的不溺愛理念”——有意識地不溺愛、不包辦,讓孩子獨立自主,自強奮進。解決了溺愛的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一切的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再談有意識地掌控。

人作為萬物之靈——有生命動物中之高等動物,對事物和他人都有著控制慾,比如說對金錢、對權利、對愛情。這或許是人之天性,與生俱來。同理,父母天性中就有著對孩子的控制慾。何況,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自己給予的。所以絕大多數父母的潛意識中,孩子就不是獨立的有生命的個體,而是“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機器人”。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權威,一切父母說了算,不徵求或不尊重孩子的意見。 孩子應按家長的意願做事,否則就被視為“不聽話”的壞孩子。   
  • 父母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隨意地進行“非價值中立性原則”評判,求全責備。
  • 父母對孩子的想法建議毫不在意,也容不得孩子申辯,否則就是“忤逆不孝”。
  •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孩子所為符合父母“自我標準”則滿意高興;否則,就生氣懲罰。
  • 父母按“自己的理想”培養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撫育過孩子的父母和正在撫育孩子的父母,不妨反思一下,以上幾點表現,有誰全無?有哪一位父母只有一半?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對孩子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

一是自卑會伴隨孩子一身。父母控制慾強,時時表現出的是自己的強大、本領、經驗、智慧,這些“直升機式的父母”時時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會俯衝下來呵護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弱小、無能、稚嫩、天真無法在實踐中去消解,只好持續到成年。一旦離開父母,做事怎能有充分的自信?



二是遇事優柔寡斷,毫無主見。舉一個戀愛屢次失敗的實例。同事兩口子家教甚嚴,兒子懂事乖巧,上學期間從不敢和女性接觸。大學四年,參加工作好幾年,“婚姻未動”。好不容易單位的老師傅給介紹了一個,結果領回家過不了父母之關。眼看年紀相仿的夥伴一個個結婚成家,同事無奈託人張羅給介紹了好幾個,對方一談條件就得“和我媽商量”,被人戲稱“得帶上媽”才能談戀愛,結果至今單身。



三是做人沒有生機,做事畏首畏尾,缺乏膽量勇氣。父母控制慾太強,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來對待,時時扼殺其“自我”,去除其個性,按父母的標準做人,依某種規範行事。如此,培養孩子就完全等同於在工廠加工產品,怎能有生機、活力?怎會去大膽創新?只會跟在他人後頭默默不語,懦弱無能,謹慎行事。



四是凡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缺乏創新意識。習慣成自然,在家聽慣了父母的安排和指揮,到單位就等領導的安排,領導怎樣說就怎樣做,領導指到哪兒就做到哪兒,從未敢越雷池半步。如此,工作一輩子也毫無起色。



結束語:溺愛因愛而成無意識的行為,控制慾因天性而有意識地強化,誇張點說,其結果就是培養造就“無用而無我”之廢品。 這話有些危言聳聽,但做父母的不可不警醒自己,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堅持有意識地不溺愛、不掌控,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用於社會、有主見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


浮塵微草


我認為家庭教育最失敗的是:萬能的母親,透明的父親。

中國人延續了幾千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在現今社會依然廣泛存在,導致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方式依然不正常。有些母親,更像是孩子的保姆,從孩子的生活照顧到家庭作業的陪讀,事無鉅細,一覽全包,往往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底下。

孩子父親,承擔著支撐家庭經濟的重任,往往只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用度等經濟消費的供給。卻在在孩子性格養成、情商提升、眼界開闊等家庭教育方面,卻更像是一個隱形人,乏善可陳,疏於關注。長此以往,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改變不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