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煥新顏 美景惠民生

鄉村煥新顏 美景惠民生

平遠縣上舉鎮上舉村,經過外立面改造後的民居錯落有致。(林翔 攝)

秋風吹黃了田裡的稻穗,吹拂著欣欣向榮的鄉村。

陽光溫暖地灑下來, 平遠上舉鎮八社村80歲的村民謝小芳在門坪曬著一把把毛豆。今年,她居住了數十年的老房經危房改造,修繕一新。進入內廳,新修建的水廁為這個曾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不少便利。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今年以來,我市在全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礎上,先後實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點上示範向面上推開,突出開展“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汙水治理、畜禽養殖汙染、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等專項行動,在梅州大地上繪製出一幅幅水清、村淨、景美、民富的鄉村新圖景,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奮力推進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鄉村煥新顏 美景惠民生

坐落於長潭風景區旁的醉美書院精品民宿。(吳騰江 攝)

詳細設計“作戰圖” 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

遠處青山疊嶂,近處河水潺潺。乾淨整潔的水泥村道,沿路紅花夾道,田裡金黃稻穗壓彎了腰……秋日走進梅州鄉村,猶如步入一首田園詩意中,讓人流連忘返。其中諸多變化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入推進。

2018年,是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作為鄉村振興基礎性工作,市委、市政府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相繼出臺了《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總體工作方案》、《梅州市開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關於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紮實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方案》、《梅州市農村“廁所革命”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詳細繪製了農村人居環境“保衛戰”作戰圖和明確年度任務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層層深入。

鏘音鼓舞,“戰火”如荼。截至9月30日,全市 “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93.60%,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完成率95.09%,村道路面(行政村通自然村)硬化建設完成率93.38%,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建設完成率84.52%,村莊集中供水完成率90.57%,生活垃圾處理和建立保潔機制完成率分別為96.15%和92.22%。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8.5%,累計建設農村衛生公廁4008個,且提前一個季度完成2019年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建設任務。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壯大鄉村建設主力軍

平遠縣上舉鎮上舉村石角片入口,轉過一道彎,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映入眼簾。“全縣第一個‘拆’字就寫在上舉村,而且還是村民們自己寫上去的。”站在該村石角村道上,上舉鎮鎮長鍾偉鋒告訴記者。

我市各地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尊重村民意願基礎上,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

“道路狹小進出難”一直困擾上舉鎮八社村石嶺片村民。在鎮村黨員幹部宣傳帶動下,村民們紛紛無償捐地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僅謝小芳就捐出家門口200多平米的土地支持建設道路和文體場所。在道路轉角處,村幹部指著一片開闊場地說,“這原來是老黨員徐德和家中的一處雜房,儘管當時已經修葺一新,按標準不需拆除,但聽大家說阻礙了視線,他二話不說就把雜房拆了。”正是在黨員幹部帶動示範下,該鎮“三清三拆三整治”快速推進,沒補一分錢的道路、沒領工資義務的“建設員”比比皆是。當前,該鎮正在推動各節點完善及外立面改造工作。“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見進行村裡的改造,村民們通過理事會自己決定哪些地方需要進行拆除,自動自覺完成清拆工作。”鍾偉鋒說,形成共識後,村民從政府手中接過了建設家園的主動權。

五華縣轉水鎮新豐村從解決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髒、亂、差做起,村民們開會提議家園基建項目,擴寬村道、興建文體活動廣場,一樁樁、一件件項目順利上報該縣、鎮的“以獎代補”項目庫,加速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站在新擴寬的7米村道上,村支書黃佰添拿出手機裡存著的舊日場景圖與今日新村對比:破舊茅房變成了活動廣場,羊腸小道化為坦途,汙水不再橫流,而是實現雨汙分流處理,鄉村變化之大讓人感慨。

鄉村煥新顏 美景惠民生

平遠縣上舉鎮八社村石嶺村民小組,部分危房經過改造修繕一新。(林翔 攝)

營造“鄉愁”美景 以“美”富民興產業

今年9月,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村支書徐文堅捧回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的牌匾。石窟河畔,這座鄉村持續煥發出蓬勃活力,吸引一批批省內外遊客前來“客韻九嶺”美麗鄉村精品遊線,踩著石板路,賞廢磚瓦、老物件製作的景觀小品,追憶鄉愁。

要顏值,更要氣質。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踐中,我市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努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培育美麗經濟,助力富民興村。

南臺山下,跌水成景。國慶期間,平遠縣石正鎮石正河的“水打壩”紅了,高峰期遊客量逾萬人。“有記者問為什麼一個小景點會比景區還火爆?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對這個景點規劃定位是有溫度、可親近的,是打造可以到河裡玩耍的童年記憶。”石正鎮黨委書記姚藍告訴記者。在此思路的指引下,該鎮人居環境整治以石正河為主線,源頭清理汙染源,回購兩座攔河電站,種植水生植物,設置河中及沿河景觀節點,讓昔日臭水河變成一道生態美景。

美景匯聚了人氣,促成了美麗經濟。就在國慶期間,“水打壩”附近村民擺攤售賣客家小吃及土特產,其中一戶人家短短几天就營收了上萬元。姚藍表示,通過“鄉村旅遊+”經濟,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反向促進人居環境的整治再提升,環境再優化。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為抓緊抓好這項任務,我市啟動“四沿”示範帶建設和“五美”鄉村建設行動,保留客家鄉村風貌,展現宜居宜遊美麗鄉村風格,打造一批鄉村建設“客家樣板”。同時,我市用好考評指揮棒,建立“推進一縣一示範、推行一週一曝光、建立一月一報送、舉辦一季一擂臺、開展一季一排名,進行一年一考核”的“六個一”工作機制,定期督察評估鄉村振興各項硬任務,鞭策和激勵各縣(市、區)間互學互促、互幫互趕,推進我市鄉村振興硬任務落實見效,力爭我市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鄉村煥新顏 美景惠民生

蕉嶺縣推動精品民宿、特色民宿發展,圖為廣福鎮廣育村學宿山居民宿。(吳騰江 攝)

政策速遞:果樹也有保險啦!

根據《2018-2020年廣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賠付標準》和梅州實際,近期,我市印發《微調果樹保險賠付標準方案》(簡稱《方案》),對果樹保險賠付標準進行微調。該《方案》保險標的為荔枝、龍眼、柑、桔、柚、橙,分別針對無花無果期、開花結果期階段遭遇自然災害按照氣象指數標準及乾旱災害等情況進行賠償處理。

《方案》明確,荔枝、龍眼、柑、桔、柚、橙無花無果期賠償處理,以鄉鎮為統一監測和計算賠付金額的區域。若當地鄉鎮區域氣象站監測到風災、且日最大風速(一天內的10分鐘平均風速的最大值)達到或超過10級,或監測到不同低溫災害時,該鄉鎮區域啟動保險賠付程序,賠償金額共設有100元/畝、300元/畝、600元/畝三個檔次。 其中,當同一地區15日內同時或接連遭遇風災、低溫災害,以賠付標準高的賠償金額進行賠償,不做疊加賠償。在保險合同約定時限內,同一 地區遭遇多次風災、低溫災害時,農戶可多次索賠,但賠付總額 不得超過保險金額。

在荔枝、龍眼、柑、桔、柚、橙開花結果期,當地鄉鎮區域氣象站監測到風災,且日最 大風速達到或超過8級,或當地鄉鎮區域氣象站監測到日降雨量達到120mm的強降雨,又或監測到低溫災害時,啟動該鄉鎮區域的保險賠付程序。其中,風災賠付等級調整為300元/畝、600元/畝、1000元/畝;強降雨和低溫災害賠付等級均為200元/畝、400元/畝、600元/畝。

此外,《方案》明確,保險果樹因遭受乾旱災害(由市氣象局和縣級以上農業農村局出具乾旱災害報告)導致果樹幹枯減產的,損失率達到20%(含)以上的啟動賠付程序。果樹因乾旱造成減產的,按照標的所在縣近三年果樹單位面積平均產量確定損失產量,每畝保險金額100元,採用現場定損方式,按照當年產量損失與三年平均產量的比值確認具體賠償金額。(張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