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都引發了哪些小戰爭呢?

教育傳道者


因為戴口罩,我和爸爸吵了無數次。我不明白為什麼老一輩的人為什麼這麼固執。不僅不戴口罩,還一大早跑去公園健身。

我給看了抖音裡不戴口罩被處罰的視頻,爸爸竟然不看。家裡人輪番說教,一點作用也沒有。

有一天,回來坐電梯,本來很多人,兩個電梯,大家自覺地和我爸爸不乘坐同一個電梯,都走向了另一個電梯。回到家裡,我爸屈服了。



西秦十三


熊孩子是大家都非常反感的。那麼孩子淘氣不聽話,其實多半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極大的關係。


誰與少年一眼萬年i


正常,慢慢教育孩子


幸福的小張和小剛


宅在家裡日久,朋友與剛上初一的兒子有了小小的矛盾。

第一,兒子和她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因為要上線上課,因為要看釘釘屏幕,為了方便回答老師提問,孩子有了兩件電子產品(手機和平板)。每天晚上,孩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說是要做作業。其實,她去看了幾次,平板上閃爍的頁面是習題,但是,手機卻不見蹤跡。

第二,為了不出去看桃花,兒子和母親賭氣。

在家宅了月餘,終於守得百花盛開,終於不用要出門條也可以出門了。週日,好不容易不上課了,她高高興興地安排了近郊出遊半天的計劃,兒子劈頭蓋臉給她一陣數落。說疫情沒過,就這樣盲目樂觀,那麼多從外地回來的病態隱形患者在亂竄,真不是一個負責的好媽媽。

她揹著準備好的手套、口罩、酒精、消毒噴霧等,笑容僵住了!

可是,她知道那不是他不想出門的真正原因,可是,她不想戳破!

第三,孩子的作業質量差了。

也許是之前他報喜不報憂,也許是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嚴格監督,總之,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他有作業被老師打回。

可是現在,她只要看到老師的微信頭像閃爍,就會緊張,害怕又是老師把他的作業打回來了。

她去找孩子談,兒子先他開口:“媽媽,你看過那個新聞嗎?有一個小朋友,因為他媽媽逼他學習,不准他玩遊戲,從樓上跳下去自殺了!”

她如鯁在喉,不能言語!

她問:“哪裡看到的新聞,我怎麼沒看到?”

兒子說:“不知道。同學說的。”

……

第四,兒子申請了自己的微信,因為她看了他的微信,賭氣不吃飯。

她不知道兒子什麼時候,有了自己微信,還把自己設置成“不讓她看朋友圈”!

她無意間,看了一眼他的微信,他竟然賭氣不吃飯,沉默了一天!

在疫情之前,她覺得兒子還是一個優秀的、大家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啊!

[捂臉][捂臉][捂臉]


懶懶的咖啡豆


頂嘴,說話不算數,每天只希望玩,固執己見,不接納批評,叛逆,唉。全是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