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是勝利者寫的,那漢唐盛世到底存不存在?

光輝十萬


史書是勝利者所寫,沒錯,但不代表你可以胡寫亂寫,你寫的不對,下一個推翻你的王朝會替你重新寫。

所以事實勝於雄辯,若沒有真正強大的漢唐盛世存在,單憑漢唐王朝史官的記錄,是不足以讓後世朝代信服的,也不可能繼續在後世史書中記載漢唐盛世。


判斷一個朝代是否真正盛世,最直接的三個要素就是:開國治世、攘外通商、文化繁盛,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開國治世

一個國家或朝代好比一輛疾馳遠奔的大車,而文臣武將就如同這車的兩個輪,少一輪則車毀國覆。功成封將相,漢有麒麟閣十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唐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眾多的股肱之臣、國之棟樑,是一個朝代得以延續的護航者。張良、韓信、李廣、衛青、霍去病、周亞夫,魏徵、房玄齡、杜如晦…… 太多耳熟能詳的能臣名將,這些人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添加了更多營養。

其次,攘外通商

唐朝初期,北有東突厥、西突厥,西有焉耆、龜茲等西域諸國,南有吐蕃,東北有契丹,四周群敵環伺,不斷騷擾邊境。所以不得不連年打仗,唐朝近300年幾乎沒停止過。唐朝對外交戰勝少敗多,但是為何是強盛的大唐呢?

打仗,最消耗財力物力兵力,打到最後拼的都是國庫家底看誰厚。唐朝之所以在如此情況下保持強盛,主要是通過建立絲綢之路,將絲綢、瓷器、茶葉等運送到西域各國,進行經貿往來,互通有無,大大充實了國庫,到唐玄宗時期,經濟上已經遠遠超過當時的東羅馬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國,所以雖連年征戰,供給卻能跟上。

另外,唐朝實行的府兵制度,以戰養戰,均田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朝廷的負擔。


最後,文化繁盛

唐朝前承魏晉南北朝儒學,下啟經學。朝廷重視興辦學校,開科取士,最終科舉制度逐漸取代九品中正制,使平民亦能通過科舉及第,走向仕途,為天下讀書人打開了廣闊的進取空間。

唐代文學,尤以詩歌最為興盛,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近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開創了眾多詩派: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至今唐詩仍是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耕讀傳世久,詩書濟世長,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信奉的古訓和家訓,這其中唐詩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同時,唐朝也是文化輸出的朝代,經過絲綢之路也將先進的大唐文化、文明傳到西方諸國,最後聲名遠播,成為當時與阿拉伯帝國齊名的世界大國。


結論

自古以來弱國無外交、無話語權。國家羸弱,不光國家地位低,民眾也跟著受辱。一個國家或朝代的強盛,往往和各領域的開放程度有關,而眾多的邦交、通商國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國家各方面都強盛,才會有別國效仿。唐朝對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政治體制、文化的影響,延綿至今,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北麓閒散人


雖然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是與當時真正的史實並無多大差距,他們只不過把勝利者的姿態放高了美化了自己而已。至於歷史上的漢唐盛世還是存在的。

我們先開說漢朝,漢朝有文景之治和另一個光武中興兩個盛世。

文景之治

採用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手段來回復連年戰火造成的損失和傷害,讓人民減輕了生活負擔在相對和平的狀態之下,漢朝不斷積蓄國力養精蓄銳,積極備戰各方面穩步發展。

景帝死後他的兒子漢武帝劉徹上位,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得漢朝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變得尤為強大,政治上採用董仲舒的建議重用儒家思想,而這一思想此後兩千多年各個朝代都在沿用,而在軍事上積極應對外敵匈奴的侵擾,其中還湧現了衛青、霍去病等諸多有名的將領,使得漢朝如虎添翼大敗匈奴,隨後又吞併了南越國,收服了朝鮮等國,使得當時的中國變得空前的強大,在對外方面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我國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漢朝的盛世咱們先說到這裡,下面來說大唐盛世,大唐盛世到底有多牛聽我跟你們說。

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開始於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這一期間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廣納賢才,只要有才華都會被得到重用。

唐太宗繼位之初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方面進一步的完善了三省六部的分紅制度,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責和權力,更是增加了科舉考試的科目,減輕了刑罰,經濟上採用前面漢朝盛世常用的政策就是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負擔,使得百姓穩步發展,很大程度上的鼓勵了農業的生產。在軍事上,唐太宗先後發兵打敗了,突厥部落,穩固了對西域的統治。文化上更是派鑑真東渡,派玄奘去往天竺取經。舉國上下各方面都在穩步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國界碑,唐朝當時叫做路牌,當時長安城路牌上寫著西極道九千九百里意思是從首都到西疆有九千九百里遠路牌表示了大唐的疆域有多遼闊。

其次來說說西遊記裡唐僧去往西天取經時候拿的通關文牒,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只要唐僧到達一個國度就會說一句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說完這句話很多國王都會對唐僧恭恭敬敬的說道原來是大唐來的聖僧有失遠迎,而唐僧就會被奉為座上賓,而這裡的通關文牒和咱們現在的護照差不多,可想而知大唐那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總的來說勝利者才有權利書寫史書,但是史書上的內容都是真的,漢唐盛世也是真實存在的。比如為何我們現在都叫漢人?在國外的華僑都被成為唐人在國外也有很多唐人街。為什麼不叫“宋人”或是“明人”又或是“清人呢”?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漢唐盛世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箇中緣由咱們也無法穿越時空去探究,縱然史書經過勝利者的美化,真實的歷史與此相差不大。不用去懷疑漢唐盛世存不存在。這是肯定的。


孫優秀是我鴨


這個應該是不會是假的。在衡量一個古代王朝是否興盛,史學界最喜歡用人口增長這一指標,因為只有國家足夠穩定,糧食足夠豐收才能支撐大幅度的人口增長。

漢朝立國之時由於長期戰爭,人口只有1300多萬,至宣帝時已有6300萬人口,到了五六倍。漢朝文化繁榮,尤其是漢賦辭藻華麗,反應了漢朝的真實情況。武帝大規模用兵,也是其國力的體現雖說導致國力衰退但是後期經過昭帝和宣帝的修養生息又再度恢復。所以漢代盛世肯定存在,我們才叫漢人。

唐朝立國之時人口僅有220萬戶,到玄宗時人口已達8000萬。唐朝的詩詞不用多說中國的頂峰,其它文化也很昌盛,這些昌盛的文化很多都流傳下來了。另外唐朝疆域很大都是一點一點打下來的,能支撐這樣大的戰爭肯定國力很強。所以從那時候起外國人叫我們唐人。

綜上所述,漢唐盛世肯定存在。


摸黑的人


史書是勝利者寫的不假,但是各朝代的“盛世”現象都是“客觀存在”。

對於“漢唐盛世”的探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經濟繁榮”的盛世

在漢唐盛世的那段時期,中原王朝的對內對外經濟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發展,並且處於農耕社會的“鼎盛發展”時期,以戶籍人口數量的增加就可以證明“經濟繁榮”盛世的存在。


二、“軍事力量”的盛世

不僅僅是“漢唐盛世”,歷朝歷代都會經歷一個“盛世”時期,這個“盛世”通常是指“軍事力量”的發展,對於維繫“區域穩定”和對周邊地區的“威懾力”,從而確保了疆域內的平衡和諧發展。這也是衡量“漢唐盛世”的標準之一。


三、“文化昌盛”的盛世

通過前面的分析,只要營造了“經濟的繁榮”“軍事的強大”,自然會帶來“文化的昌盛”,而“漢唐盛世”期間,科技進步,思想活躍,文人墨客湧現,這都確鑿了“盛世”存在的歷史依據。


草竹道人


史書是統治者所寫,最為著名的千古一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好大喜功能的聖人,他們都有監控寫史人的記錄,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和他之前的事情永遠都是對自己好的結果,造就了千古一帝的傳奇。為什麼漢唐能夠影響力那麼大,完全是漢唐的民族統一,把國人都統一為一個民族,這樣的話每一個人都能代表一個國家。相比宋明就沒有重視這個活廣告,就像一盤散沙,就沒有影響力走出國門。


小冉談文史


所謂古代的盛世,必定是國泰民安,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繁榮,軍事強盛的時代,而漢唐則尤為突出,這是對比出來的,可以拿數據和事實說話。

漢唐盛世不僅經濟發達,軍事強盛,人口眾多,其對外開放的程度也遠高於其他時期,一個盛世,就應當有漢唐這樣開放擴張的大氣象。


漢代和唐代的人口與經濟:

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中, 人口的多寡增減可以視為一個王朝興盛衰敗的標誌, 也是創造社會財富最活躍的動力。

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口的飛速增長足以表明其強盛,因為要養活眾多的人口和提供快速的增長沒有強盛的經濟實力是做不到,為了在人口眾多的社會中維持穩定的社會治安沒有合適的制度也是無法保證的。

自秦末天下大亂以後,兩漢的人口增長在我國曆史上具有明顯的代表性。

根據《通志食貨》記載,漢初因戰亂導致社會人口銳減,戰爭給人口增長帶來的毀滅性衝擊,然而到了西漢平帝元始二年,社會人口數量就達到了極盛時期,有13233000戶人家,59194979口人。

漢代城市化程度相較於先秦時期得到了大幅提高,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商業和貿易在強盛的國力的保證下都無比繁榮,尤其是商品經濟進入了一個巔峰時期。

在該時期,貨幣體系趨於穩定,基礎貨幣的鑄造水平和流通速度的提高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絲綢之路的開拓既需要文化和政治上的開放,也需要國家軍事力量的保護,亞歐各國與漢帝國的貿易和貢品往來是我國專制時期對外開放的典範。

在較為合理的土地與經濟制度的基礎下,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這一切都是盛世的標誌。


唐朝自高祖武德至玄宗天寶, 一百三十餘年間, 其戶口數目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發展,有學者認為,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人口達到了8050萬人,而唐高祖時期由於隋末戰亂導致人口人口銳減僅有1500萬。

由於隋末唐初的改朝換代,就意味著土地的再次分配,王朝更替往往也就意味著土地再分配的必然發生。

通過實行租庸調製的土地制度以及兩稅法的財政制度,唐代的社會發展以及人口增長區域穩定增長的態勢,而這種穩定為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保障。

除了基本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以外,海外貿易開始興盛,八世紀後半期,從廣州經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錫蘭、再西入波斯灣、亞丁及紅海地區的航路變得發達。

此時的貿易往來已經不再侷限於陸上絲綢之路,中東商人如猶太人、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紛紛通過海路東來。沿岸的廣州、泉州、揚州等城市,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經濟的繁榮從來都是一個盛世不可或缺的條件,沒有高速發展的經濟的保障,人口的膨脹便是社會治安的隱患,一旦陷入馬爾薩斯陷阱,王朝的存亡危機也就顯現出來。

無論在那個時代,經濟建設都是尤為重要的中心工作,經濟基礎是教育和軍事投入的來源,而教育和軍事的發展又可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和保障。


漢唐的盛世不是假的,當然中國歷史上還有其他的盛世,都是以經濟的繁榮為標誌,比如隋朝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但都沒有漢唐盛世這樣的名氣。

其原因在於隋朝的短暫和清朝的封閉自大,還有兩宋的經濟文化也是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但儘管經濟繁榮卻少了一些東西,而漢唐盛世則擁有盛世該有的所有要求。

漢唐軍事強盛,對外開放,有一種大國氣象,在文化上也有漢賦和唐詩,所以無論從經濟和文化以及對外貿易和國際聲譽上來講,漢唐都足以成為盛世。


Moriarty0224


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肯定不是一條水平線啦,其中少不了各種起起伏伏,相對的盛世肯定好幾輪好幾波呢,這才有我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還有俺們大眼瞪小眼過後覺得都有點眼熟的彼此。否則土裡扒拉出來物件上的漢字,俺們還認得出麼?幾億日越韓諸鄰居怎麼也會用我們的漢字記述著他們的先人故事呢?


給穿山甲先生添點堵


聖君賢相良臣猛將們事業的載記是一回事,老百姓日子過得是否太平祥和,是另一碼事。憑老朽直覺,中國的古史,不論編年還是紀傳,話越少,篇幅越短,史官越沒話說,那一定是老百姓過安定生活的年月,社會學家稱作"無事件境“。


用戶3253102189658


漢唐盛世是存在的,史書雖是勝利者寫的,但是勝利者總也不能脫離史書的定律來對歷史進行胡編亂造,史書中所寫的“貞觀之治”是那麼的強盛,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有可能史書是勝利者加強了一點色彩。


小蝦米影視城


這個史書雖然難免有出入和與現實不符的情況,但是總體不會有太大的偏差。這個可以從他後面緊跟的朝代去辨別一二,再者現在都是一些歷史文物遺蹟和出土的物品相互佐證,以及世界各地的文獻記載相互參照對比也能得出一些結論。所以你說有啥重大冤假錯案到是有可能,但這種盛世之說很容易拆穿的。當然,盛世不盛世也相較於當時周邊國家而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