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每次不滿足她需求的時候就又哭又鬧的情況如何避免?

鹹魚C哥


我說說看我們家的小朋友,脾氣大,容易急,只要有不合心意的就發火、哭鬧、亂扔東西。我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剛開始隨她哭鬧,不哄,等她哭到10分鐘左右,跟她講不許哭了,不哭了我就抱抱,繼續哭就不抱,這招對孩子有用!她果真不哭了,然後我也兌現承諾,抱抱她同時講道理,告訴她小孩子不能隨便發脾氣,要有耐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等等。等類似情況多發生幾次之後,我會換個選擇給她,要麼她需求不合理都不滿足;要麼她要完成個某個條件後我下次滿足;要麼把她需求合理簡化一些或換個條件滿足;發現她會按照我的引導去選擇其中一項,不會一直無理取鬧下去。

所以,最終一句話,給她選擇,把主動權引導到自己手上。


小corn媽咪


你好,好喜歡和壞習慣都是家長努力培養出來的。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你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你會感受嗎?同樣不感受。只是大人善於偽裝罷了。妻子用嘮叨,生氣發洩。男人用不回家,酗酒發洩。那麼孩子呢?他活得很真實,不滿足就和大人鬧。和大人鬧說明孩子有膽。如果唯唯諾諾,不敢發聲,不所有的不滿足都壓抑下來,他長大肯定是個比較自卑的人。這就要看做父母的如何教育了。怎麼教?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的就給孩子理解。不做負面請假。不要拿走孩子的資格感。譬如:冬天孩子和你要雪糕吃,如果他很想吃,你也能滿足,就給他買。太冷時他吃雪糕肯定不爽,如果你確實不想讓他吃,你要這樣說:天這麼冷,你卻想吃雪糕,肯定想吃得非常很。你也不怕涼,說明你很勇敢。肯定也不怕生病,打針吃藥。佩服!可媽媽怕我的寶貝受罪,但是你要是非吃不可,那咱就買!他也許還是讓買,你就滿足他,吃一個不會有大的問題。即使用問題了,他也多了一次經歷。這樣孩子慢慢會變成一個很理智的孩子。


心理滋養


在超市或商場裡也時常會見到有為了要某個玩具而哭鬧的孩子,主要原因是家長的行為沒有滿足孩子的心理預期,孩子對父母所做的事沒有心裡準備。

提前和孩子溝通,明確此次購買的商品清單,讓孩子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我們家裡的規矩是不管你看上了幾個玩具,但每次只能買一個玩具,有時他會想要買好幾個玩具,當聽到我說只能買一個的時候,他就會在幾個玩具之間做比較最後選擇一個他最喜歡的,不會因為只買一個玩具而哭鬧,因為我們提前已經說好的只買一個。

當孩子聽不進大人的勸說大聲哭鬧時,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裝作沒有看到,像什麼也沒有發生的一樣,孩子很會察顏觀色,等他發現沒有觀眾的時候自然就沒那麼激動了,很快就會停止哭泣,然後帶他正常的購物就可以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園靜梅


小孩子的天性使然,要不然老人咋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呢!

我家就有這樣一個小惡魔👿面對小惡魔的撒潑耍賴、哭天喊地,我大發雷霆過,甚至“大打出手”過,有時我會“心一橫”不理他,有時我也會“心一軟”敗下陣來……然並卵啊,下回該怎樣還怎樣。所以,事實證明,這些招兒都治標不治本。不過在為孃的不懈努力的改進下,小惡魔有向小天使👼演變的趨勢。

①在小惡魔撒潑耍賴的時候,千萬不要問他為什麼、怎麼了、想怎樣,此時保持沉默乃上上策。

②讓孩子說出他的委屈😣發洩情緒,或者你迅速說出他的感受,允許他哭一會兒,等他平靜下來,抱抱他。

③轉移注意力,切記要夠有吸引力,屢試不爽。

④原則性問題絕不妥協,溫和又堅定,你就贏了。

⑤家裡人一定要統一戰線,不可相互拆臺。

都說沒有教不好的熊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為人父母這條路上要學習的太多,讓我們一起加油、共同進步吧!



大1朵小2娃


第一,家長要有原則。

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就答應孩子的要求,那麼孩子就嚐到了甜頭,以後還會以這樣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

所以家長必須要講原則,如果孩子的要求是過分的,家長不想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就一定要堅持原則,無論孩子哭鬧或者採取怎樣的方式都是不可以的,那麼孩子就知道哭鬧一點用都沒有。

第二,講道理。

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要跟孩子講明道理,說明原因,告訴他們為什麼。

第三,以條件做交換。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提出的要求適當的選擇某些事作為交換條件,例如,孩子想要零花錢,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零花錢可以通過做家務來獲得,刷碗可以獲得兩塊錢零花錢,掃地可以獲得三元錢零花錢,既然想要零花錢就必須參與到做家務當中,這樣就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能避免他們提出無理要求。但是家長千萬不要粗暴的告訴孩子:你做好某些事,我就可以答應你什麼樣的要求,例如:在孩子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家長說,你把飯都吃掉,就可以看電視。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小栗子聊吧


現在物質的飛快發展,給孩子帶來了豐富的童年,也給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家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唯恐孩子掉一滴眼淚💧

老一輩對隔一輩的愛是那麼的沒有理由

也正是這樣的愛,把一個白紙的孩子寫的亂七八糟……把孩子往熊孩子道上帶,孩子也變得暴躁易怒任性,總是在沒有滿足他條件後嚎啕大哭,我從來不會因為孩子耍賴式的要挾而屈服,因為我只會告訴他: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在他第一次這樣哭鬧時就應該不滿意,跟他溝通講道理,我們總感覺孩子小,很多時候是我們把孩子看的太小了,其實你跟他講道理他都聽的懂

最好願每個小寶寶都是小天使



懶懶的一條鹹魚


寶寶多大呢?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不一樣,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再加以引導!

總結幾點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靈光一閃]

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為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切記,這個時候,彆著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同時最好能把這些可供發洩的材料遞到孩子手裡,甚至不妨做一些示範,總之,發洩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因為家裡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回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 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回應與幫助。


彥媽媽育兒分享


看是在哪個地點了,如果是在外面人多熱鬧的地方,直接打包帶走,帶到僻靜的地方,如果是在家裡就把她帶到房間,就你和她兩人,都不要有老人在,免得有靠山。告訴她哭完哭夠了告訴一聲,然後不理她,不要心疼,等她哭停聲了拿紙巾給她擦擦眼淚和汗,補充下水分,再問她還哭不哭。說還哭的話讓她再哭會,她說不哭了,那好,可以跟她說這個東西靠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你要是跟我好好商量說不定還能滿足你一點,讓小孩學會商量。小孩商量可以把控一下量,比如三次商量可以有一次滿足,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滿足她小一點的願望。過後你心疼的話可以給她多喝些潤喉的。這樣慢慢應該可以糾正過來吧!


清揚婉兮盼春歸


寶寶在2歲前,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所以當他們的需求沒有滿足時,通常會通過哭鬧來表達。

當寶寶3歲以後,仍然通過哭鬧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家長應該堅定自己的立場,甚至不予理睬。如果寶寶一哭,家長就滿足他們的要求,等於肯定了他們的行為,以後寶寶就會知道,只要他們哭鬧,無論什麼要求都能滿足。

要想改變這寶寶的這種行為,家長就會教會寶寶掌握正確表達需求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任他(她)哭鬧,只要保證寶寶的人身安全就好。如果是在公共場所,就啥也不說,迅速帶回家。若想改變寶寶的這種行為,家長一定要做到“狠心”,堅定自己的立場。

第二,告訴寶寶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等寶寶哭好了鬧夠了,抱抱他(她),問問寶寶累不累?或者蹲下來告訴寶寶,哭鬧是不可能滿足你不合理要求的,有事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

第三,幫助寶寶做正確的決定。比如,想要某個玩具,可以和家長說明要買的理由,什麼時候玩?可以玩多久?如果做不到怎麼辦?最後再和家長決定這個需求對不對。

第四,告訴寶寶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以後可以和大人一樣用商量的方式,讓寶寶多實踐,寶寶會建立極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當然漸漸就不會哭鬧了。

總之,家長必須教會寶寶正確表達需求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要求未被滿足就傷心,也不要因為小小的誘惑而失控。如果家長對寶寶有求必應,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同時告訴寶寶,哭鬧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不哭不鬧,家長才能結合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需求。

我是左左、右右的媽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左左右右來啦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孩子還小,沒有是非對錯,如果這次滿足她了,那在她小小的心就有一個概念,哭可以得到想要的。

對於孩子的小小要求,有時候可以用獎勵的方式滿足,比如說照顧了比她小的小朋友,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幫媽媽做家務,吃飯前自己洗手,自己收拾玩具等等。還有一些節日,生日,兒童節,聖誕節,過年等等,需要等待得到的禮物才會分外的珍貴和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