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人年齡越大越喜歡種地?

靈子


我就是題主所說的年齡越大越喜歡種地這一類的人,種了幾十年的地,很有體會,結合問題談點看法,與您共勉。

在農村,年齡越大越喜歡種地,這是因為種了幾十年的地,對土地有了感情,土地成了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把糧食看得特別重要,俗話說:金豆豆,銀豆豆,餓了都不如麥豆豆。

其次,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外出打工掙錢也不適應,用工單位壓根兒就不招中年以上的農民工。加上沒文化又沒技術,到哪兒都是出苦力,更何況苦力型的活兒很少也不好乾。這樣,倒不如在家種地踏實安然。並且家門口也有掙錢的門路,農忙種地,農閒打工補貼家用,只要人勤苦幹,一年下來收入還算可以,比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差不了多少。這就是近年來返鄉農民工增多的主要原因,他們立足黃土地,一手抓糧,一手抓錢,錢糧雙豐收。





鄉村農人A


我今年快60了!到明年我已經聯繫好了幾個老哥們兒,打算去雲南廣南縣承包一些荒山和土地,種點菜和果樹,養殖點土雞和魚🐟,再養點林蛙,去過自食其力的田園生活。我現在正在辦理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對土地有著永遠不變的眷戀和情懷。所以我們選擇了老年後重歸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有和我一樣想法的朋友,希望能支持我,謝謝了!


用戶薛傳祥41


我今年67歲了,早在82年就離開了那隻生活不能發財的—畝3分地,入城做苦工,由苦工幹起,慢慢變成個體戶,全額買了養老保險,現在什麼都不幹了,有養老金雖不多,但靠有門面出租,廠裡有股份,月收入1萬多,雖然比不上別人,但自己能平淡度日,雖不富有,但得安然。若當時不捨得離開農村,可能不會有今日,作為農村人,必須當機立斷,靠自己改變自己,樹移死,人移活,這句古言不錯,整天講大道理,或伸手,不如自己付之於行動,當然,現在的老人,已經錯過了當年的機遇,我們村也有些與我同年齡的同村兄弟,他們當年不願出門,在家裡有木頭賣,當時日子過的也不錯,但是他們—但有點錢,就混到賭桌上,當年他們還笑我不會享受,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才明白我的選擇。


—針見血


作為曾經是農村人,父母還是農村人的我當然知道。

曾經有人說了一個比較深沉的話:村子裡去世了一位老人,需要找八位抬棺木的,找了三個村子才找到,而且還是五十多歲的人!

現在回到老家看看,到處是荒草,髒水橫流,碰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偶爾有幾個稍微年輕一點的也是因為家裡需要老人或者小孩照顧而無法離開的中年人和很少的年輕女子。整個村子一片荒涼,真的是讓人唏噓。眼前顯現的是當年在家事的一片情景:那時候那裡都是人,尤其吃飯的時候,一群人端著各自的飯碗,聚在一起有說有笑,那種情景似乎還在眼前……

隨著現在各種行業的發展,當初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已經適應不了現在人們的需求,當初要求吃飽穿暖的日子已經過去,人們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出去打工而不留在農村的原因。

好在現在國家又提倡了農村土地的承包,是空閒的土地得以利用。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除了承包田地的人,農村確實很多是年紀大的,照顧老人,娃娃的人在種田。其他的人基本出來打工了。我家是農村的,人員五個,父母我跟老公娃娃。一家五個人,只要水田2.3畝,能種烤煙跟稻穀。父母年紀大,基本做不了。然後算上人工,化肥其他,一年的收成不夠半年用。還是在老人沒病,娃娃費用少的情況下。就說烤煙,栽好賣不上好價錢,烤火費都不夠付,別說剩餘,人累得要死。我們村種田地的,栽菜的,除了大面積承包的,基本家家都差不多。以前家裡種稻谷,基本米都不夠吃。現在不種田,能出來打工的,現在家家都生活改善了。我家也是,以前窮得親戚不敢來我家。現在雖然打工也累,但是至少不餓不冷。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只要身體健康,打工多少能攢點錢😄


心舞飛揚JL


知天命,隨遇而安。

象我老父親,臨死前,還念念不忘、抱憾不能種地。我不能理解,土地是他的命根子?

你說的“年紀越大越喜歡種地”,我知道在我老家,也只有六、七十歲的鄉鄰在事耕作,是不是“喜歡”,我沒問過,但他們沒有厭煩,還說“現在種田,快活死了”。他們是經歷過“大合攏時代”的,披星戴月過,還缺衣少食。


相馬的詩文攝


當然知道了。

一是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剩下的不都是留守在家鄉的老年人。生於農村的人,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那可都是小車不倒直管推的人。不到身體生毛病,是不會閒了下來。

二是農民對土地的感情。過去曾有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這一說法,可能今天對於年輕人而言這一說法已經過時。但對於老農而言,看到被撂荒的耕地,心理很不是滋味,只有這部分留守家鄉的老年人能種多少就種多少,盡力而為。

還有就是這部分人由於年令大,文化底。幹別的工作既無文化又無技術,也沒有哪個老闆敢冒風險來僱他們。他們只好在家既能照管小孩,又能伺候土地。所以正如題主所問,農村種地的都是老年人,這一點也不奇怪。(2019/06/21)


吉祥如意


年輕人不願意幹,就靠自家的地也不怎麼掙錢,最後就留下年齡大的人,捨不得把地慌了。才在家種地。就拿我家來說,自家的地,都是父母在中,我就在外面打工,有時看著父母種地累,會和父母商量把地租出去,做兒女的給養老,但是爸媽就是不同意。我覺的可能是父母幹了一輩子了,捨不得放下,再一個父母是閒不下來的人,不幹活了就會覺的沒事幹,心裡發慌。在農村這種情況太普遍了,基本上都是年齡大的老人在種地,年輕人不會在家種地的!


英格凡


我們五千年在土地上生息的,土地養育我們成長,我們也以土地為命根子。

年紀大的人受過饑荒捱過餓,我什麼都可以浪費唯獨糧菜不糟蹋,走到那看到土地都要耕種。

我們九零年帶著兒子五歲進了四醫大基地上馬藥廠,二百多畝大基地空閒的土地全讓我家開荒了,用學員廢水,藥廠廢水澆灌上藥渣,種油菜大豆菜瓜果,後來大家參與進來了。

在美國時用花盆種東西,到新加坡露臺種能種的東西。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除了承包田地的人,農村確實很多是年紀大的,照顧老人,娃娃的人在種田。其他的人基本出來打工了。我家是農村的,人員五個,父母我跟老公娃娃。一家五個人,只要水田2.3畝,能種烤煙跟稻穀。父母年紀大,基本做不了。然後算上人工,化肥其他,一年的收成不夠半年用。還是在老人沒病,娃娃費用少的情況下。就說烤煙,栽好賣不上好價錢,烤火費都不夠付,別說剩餘,人累得要死。我們村種田地的,栽菜的,除了大面積承包的,基本家家都差不多。以前家裡種稻谷,基本米都不夠吃。現在不種田,能出來打工的,現在家家都生活改善了。我家也是,以前窮得親戚不敢來我家。現在雖然打工也累,但是至少不餓不冷。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只要身體健康,打工多少能攢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