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回家路

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後,手機響了起來。

“喂,兒子,今年過年回家嗎?”

“媽,今年我會回去的,看看您和爸。”

“哎,好嘞兒子,早點回來過年。孩他爸,你聽見了嗎?兒子今年要回來了。”

臨近春節,我想每個在外漂泊的人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吧,也都想著回去和家人團圓吧。

但是這美好的一切,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打破了,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下令封城,大量的務工人員滯留在武漢,面臨著吃喝住的難題。

“我現在手上沒錢了,還欠了幾天的房租。幸虧今天志願者給了一份盒飯,不然我又要餓肚子了。”

這是武漢滯留人員的現狀,針對這樣的現狀,武漢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救助這些人員,並且還有無數的志願者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武漢也有所依靠,使之度過了一個無奈而又溫馨的春節。

還有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自願請戰,奮戰在一線。有了他們,病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救治,才可以重新和家人團聚,但是他們呢,他們的家人也渴望和他們團聚,只因為他們深知,在病毒面前,他們首先是醫護人員,接下來才是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等身份。這群無私的人用行動為我們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

在國外爆發疫情的時候,我們的國家聯繫航空公司將我們的同胞接了回來,對於感染的人員,我們國家也積極救治,想盡辦法讓我們的同胞回家和家人團聚。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志願者、醫護人員、國家等的無私付出奉獻,才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病人、同胞等獲得了幫助,使他們有了歸屬感。即使他們身在遠方,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體驗到了另一種的回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可能親赴一線進行救助。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密切關注疫情的進展,在疫區人民有需要的時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與支持,哪怕這份愛心只是一個祝福,只是一份發自心底的問候。因為,每一份微薄的愛心都在告訴那些遭受不幸的人們,此時此刻,他們並不孤單,我們和他們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