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江山易打不易守”

都說“富不過三代”。相較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豐田等國外百年家族企業的基業長青,中國家族似乎掙脫不了“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宿命。

富不過三代的輪迴,依然無情上演。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海翔藥業的前掌門人羅煜竑。他的父親用了40年時間將海翔變成一家上市公司,它本擁有光明的未來,但最後卻敗落在接班人手中。其子羅煜竑深陷賭博傳聞只花了不到4年時間,就將海翔藥業“拱手讓人”。接盤者正是借給羅煜竑賭債之人,這樣的離奇之說甚囂塵上。

海翔藥業的前身是成立於1966年的黃岩縣海門鎮日用化工廠。在經歷幾次重組後更名了台州市椒江化工二廠,此時的羅邦鵬出任廠長,之後工廠改制又變更成浙江台州海翔醫藥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再次更名為浙江海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期間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海翔藥業正式變羅邦鵬自己的家族企業。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從化工廠創新發展成為一個知名醫藥化工生產企業,並於2006年成功上市,年營收達到10億元。這其中,離不開其創始人羅邦鵬的辛苦努力。

公司上市後,父親羅邦鵬很快就淡出了管理,並將權力迅速讓渡給已歷練了十餘年的兒子。羅煜竑1996年大學畢業,隨後一直在公司工作。2009年4月羅煜竑擔任董事長,2010年9月受讓其父持有的3480萬股(佔比21.68%)公司股份,兩年時間內全面接班,集公司管理權、控制權於一身。

這一切看起來都沒有問題,幾乎是踩著中國家族企業接班的標準步驟,只是後面的節奏有點快。但天欲降大任與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2010年,醫藥行業迎來大洗牌,復星收了紅旗製藥,華潤收了濟南中信,所有藥企轉型。醫藥行業迎來寒潮,大宗原料藥出口不斷刷新下跌記錄,2013年第三季度更是出現史上最大幅度下滑。為了解救這場危機,羅煜竑執意要花1.2億收下蘇州的一家藥企,尋求轉型。但這家蘇州藥企發展也不好,不但沒幫到公司,反而嚴重拖累海翔藥業。

更糟糕的是,羅煜竑注重轉型,忽視了藥物出口,並丟掉了歐洲市場,損失進一步擴大。從此公司一蹶不振,再也恢復不了元氣,這時羅煜竑不但不想著拯救公司,反而想把公司賣了。

2014年5月5日海翔藥業宣佈羅煜竑將手中5940萬股份以3.8億的低價轉讓給王雲富,此後海翔藥業正式易主,創始人羅邦鵬40多年對海翔藥業的心血也付之東流。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一位基金經理的微博引發了市場的波瀾:“傳言:某藥業老總退休把位置讓給兒子,結果兒子幾個月在中國澳門輸了5億元,追債的人追得太緊,沒辦法把股份全賤賣了才獲得3.8億元。3.8億元收購股份的人轉身增發19億元收購自己以前的企業,白套15億元。更厲害的是,收他股份的人開始一直借錢給他賭。傳說是在澳門做的局,一下吃掉一家上市公司。”

傳言稱這一消息指向的便是出售股份的海翔藥業董事長羅煜竑。

風控人士稱,“羅煜竑的戰略眼光、執行力、管理能力,都很欠缺。藥企轉型非朝夕之功,台州海正藥業轉型已十年,也就是最近兩年海正才又走上正軌。羅提出轉型至今,海翔藥業在製劑生產線、批文、銷售團隊和渠道方面,仍一片空白,令人費解。“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營收下降,沒有核心產品,籌建的廠房也漸漸成了無底洞,海翔製藥不僅持續虧損,更在銀行遭受了信用下調。即使羅煜竑沒有出售股權的前兩年,海翔藥業的經營也已經變得非常糟糕,隨時存在破產的風險。

富二代應該如何接班?

很多富二代不想接班其實也是有原因的,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為什麼守業更難呢?因為第一代企業家,他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但是,民營企業內在的這個短板,內在的這個動力不足,積澱下來的內在的矛盾,同這個外在的宏觀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環境,兩個內外相互作用,使二代守業更加艱難。

顯然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對許多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已經顯得十分急迫的問題。企業接班人的傳承不僅僅是位子的傳遞問題,也是企業文化及管理模式的傳遞。


敗家子養成記!富二代深陷賭博,4年敗光父親40年基業將其拱手相讓

很多企業從創業之初都是家族小作坊式,隨著不斷髮展成為規模更大的企業集團,富豪榜上也經常以家族財富來進行排名。從風險角度而言,對家族企業財富衝擊最大的二個內因:一個是婚姻,另一個是繼承。現如今很多七八十年代開始創業的那一代企業家們如今都面臨家族二代傳承。如何讓兒女更好的融入企業,接手企業事業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作者9年總結整理出了一套《企業管理工具包》,內包含:

1、八大管理常識

2、企業分紅協議

3、股權的頂層設計機制

4、股權合作協議

5、企業PK機制

6、績效考核彙總

7、價值觀評價系統

8、晉升機構設計

9、員工薪酬體系

10、員工管理手冊

11、招人留人十招

12、基層激勵工具

13、中高層激勵機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