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詩歌和戲劇文學哪裡吸引您?

王平


詩歌是文化高度凝鍊語言,集中反應社會生活並具有韻律的一種體裁。

通過字裡行間來欣賞詩人的品格、思想以及當時的政治、歷史、文化。通過詩人的視角看到的人和事物的道理,體會到詩人內心。有時候看見一首詩細細琢磨仔細品味,你會發現自己多了個精神知己。

戲劇文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卻不脫離生活。

我認為戲劇文學更像是一桌菜,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營養均衡,既要五味俱全又要符合觀眾的味蕾。

詩歌和戲劇文學二者都有作者給讀者(觀眾)在不經意的細節上給人留下精彩,讓人投入其中。


i張某人i


文革結束後,

最先異軍突起的文學就是戲劇了。

戲劇的特點是幾千字,

就能演繹出一個深刻的故事,

這種藝術立刻吸引了我。

一般人讀不去的劇本,

我讀的津津有味。

莎士比亞的,

莫里哀的,

我愛不釋手,

戲劇是最高級的藝術,

其他的什麼小說電影電視劇

都比不上。

後來因為戲劇太深刻了,

所以戲劇就只好衰落了,

變得溫吞水,

使熱愛戲劇的人們離開了戲劇,

戲劇由一條大河變成了小溪。

我深深懷念戲劇繁榮深刻的年代。

可惜回不去了。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可能是意像吧

讀詩經楚辭甚至漢賦,不免能夠腦補出來上古未曾開化時代,一個人站在樹下,遠處不是後世的高樓鋼鐵,甚至沒有阡陌交通,有的只是盤古開天后亙古以來的寧靜。

那個時代,每個人說出來的每一句話,留至今日,都是經典。央視10版中國通史,開篇再敘述先秦時,旁白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何況先秦文明中的詩詞彷彿已經立下了flag,滄海桑田,世事無常,時至今日,我輩歌頌傳唱之事,莫過風雅。 漢以及後來的魏晉風度,雖然其中不乏頹廢和奢靡之意,但卻不折不扣的寫出了自先秦時代士人徹底打破皇權壟斷的世界。

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雲中前線,年逾古稀的馮唐如期而來。川中蜀地,口耳相傳的相如之賦流傳。

春秋結草而漢時銜環,杜康釀酒只為劉憐一醉。至少在文學上,那不是個頹廢和奢靡的時代,終軍有路請纓,宗愨願駕長風。滄海橫流之時魏武揮鞭,桃李榆柳遍地先生悠然。為報主恩,願鞠躬盡瘁,逆抗乾坤,出師一表,英雄流淚。

為拒主意,願長醉不醒,累月經年,不止廣陵一曲,日月可鑑。當然,塞北有山巔飛雪,江南有水秀雨煙,冰雪落滿巖崖覆蓋,春風吹向寺院樓臺。

放馬北國,少不了幾個複姓。行舟南疆,多的是名士風流。王猛,祖逖尚需王謝歌頌。改元,換代只憑史家唱絕。

唐詩之下,誰敢言詩?誠然江山代有才人,倘無李杜王白,人間何止是寂寞五百年。文學少了半個盛唐,史家缺了一個時代,課本沒了此時精彩,可能題主也難以問出來這樣的問題。非要問喜歡哪位詩人寫的哪句詩,不如問為啥喜歡讀詩寫詩,引用別人的一句名言,你品,你細品。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詩人驚豔了那個時代,同樣時代也早就了那些詩人。歐陽詢和李世民同一個時代,高適曾任節度使就是後來說的那個番鎮,張九齡官至宰相。

甚至薛濤箋的主角之一正是攻滅吐蕃的劍南節度使韋皋。我喜歡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也喜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也喜歡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也喜歡春江花朝秋月夜。喜歡的太多,難以敘述。

宋詞的時代絕不是小樓昨夜又東風,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十年生死兩茫茫,兩情若是長久時。

葉嘉瑩先生有言,品詩詞,須讀詩,否則如何知道蘇軾的風采無奈,辛棄疾在江南的所作所為(知道了之後真的會非常佩服稼軒)。寂寞沙洲冷,花還解語無,畢竟東流去,浮生半日閒。

如果說唐詩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需要把酒倒滿,哪怕只是舉杯邀明月。那麼宋詞,光和明月喝不夠啊,光生個小火爐就算是黃金也不夠啊,需要有酒有菜有景有人有情,管他喝多了在哪,

管他一生漂泊不定盡頭難尋,管他明朝深巷裡會不會是當年那個少年。青春做伴,當錦襜旌幟或提筆文章,人生與宇宙,蚍蜉撼樹,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既然如此,何必在糾結中荒誕了時光。

元明清三代,中國人似乎已經有時間對先前加以思考,所以文學不拘於形式,管它格律為何,但見落紅有情,得知文章每代,任由發揮而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朱愷悅


詩歌和戲劇他們有個相同點那就是都是來源於文學的,也都是靠傳統與經典才,也是通過細小的一件事情,也就是細節才可以襯托出它的美感。

晉人陶淵明有詩云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這是在普通不過的田園風光生活,可通過詩詞的點綴就會覺得有一種脫俗的美感,還有宋 東坡公他的一曲水調歌頭,讓人彷彿從人間飛向月宮用從月宮回到人間,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正是有這樣的詩詞的才可以造就非常有詩意的戲劇

又如漢樂府詩有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一首有些字數的詩詞可以創造出經典戲劇孔雀東南飛可以說是非常了得的。

戲劇與詩詞都是文化的產物,詩詞是讓普通的生活情趣變得高雅,戲劇則是吧詩詞稍微改的更通俗易懂,就像老郭講的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是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至於為什麼可以吸引我讓我喜歡這些東西呢就是因為,這些詩詞與戲劇可以達到我的一種所能欣賞的美學範圍中。

喜歡並不是光是嘴上說說的,真正的喜歡上發自內心的,只有這樣它才會吸引你,才會去真正的去深入的瞭解






剡越堂


請問詩歌和戲劇文學哪裡吸引您?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詩歌吸引人的往往是音樂美和意境美。詩歌的音樂美一在於押韻,詩的鼻祖《詩經》就是押韻的;二在於節奏,詩歌中的五言和七言以及長短句本身就是音樂美的體現。詩歌的意境美,強調的是內涵之美,表達的是事物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戲劇是我們經常接觸到一種藝術形式,如京劇、崑曲、歌劇、話劇、舞臺劇等等,它集音樂、繪畫、語言、表演等一體,通過對事情的演繹來表現生活,能帶給人最真實的生活感受。


木木派


詩歌和戲劇皆為其創造的意境吸引人。

詩歌的意境美猶為吸引欣賞者: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意境堪稱絕美。比寫多少雪怎麼白,怎麼美,怎麼冰清玉潔都美。

再如: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勝過千言萬語的孤獨,寂寞,等等。

戲劇菅造的意境也很美。十分吸引人。

如《朝陽溝》中有意境的唱詞,讓人百聽不厭:

水庫裡養的魚呀,一條五斤。

蘋果樹核桃樹鋪天蓋地,

他說咱山溝裡是個聚寶盆哪。

把農村描述得成了樂園。

《風雪配》中的出嫁前的一段唱詞意境更美:

獨坐在燈光下來繡鴛鴦,

他的名字叫嚴俊,

他的名字咋起得那樣相當。

意境是詩歌和戲劇的吸引人的焦點。





GoodLuck6868


我喜歡文學 詩歌和和戲劇都屬於文學,年輕時喜歡看《雷雨》,這部劇作 還有《日出》《家》《春》《秋》等電影,還愛看許多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與黑》《第二次握手》等等,是在書中長大的,自從上了中學,每天奔波於學校,路過南湖賓館,我就天天看黑板報,那時刊登了一短詩,寫的風景那個美,被那短暫的詞句所吸引,從此也學著定一些小詩,被髮表在班上板報上,引起了同學們共鳴 許多會寫詩的都發表了他們的詩歌,開始寫了許多的小詩。在日記上有個景色,就一一段詩,藍藍河水飽櫻花,人民電站我為家,飽飲松花湖水美,座座青山映晚霞!然後弟弟也模仿我來一首詩,開始了作詩之路。文學給人以快樂 抒發感情!就在這個吸引下,來到頭條 一看人家比我強的多,我只是一個小卒。





金秀雲


其實對於詩歌和戲劇文學,特別是戲劇,真得了解不多。膚淺的看法,請多指正!

詩歌是詩與歌的總稱,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集中、精煉、節奏鮮明是詩歌的主要特點。我們接觸的詩歌有很多,有古代的,有近現代的,有讚美大好景色的,有抒發心中志向的,有表達憂國憂民的。我們可以跟隨詩歌回到詩人的年代,體會當時的情境,妙哉!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戲劇文學基本就是指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一方面具有文學性,另外還具有集中性、舞臺性和動作性。


日月刀口80


當然是詩歌更加吸引我!詩歌有現代和古體兩種。現代的更加白話,抒情,但是古體詩歌要求高度凝鍊,每個字的含義和音韻都要求精準和通順。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一首十幾個字的詩歌可以表達百餘字的含義,足以見得古體詩歌的功力和境界。而且詩歌的書寫也能體現出時代的大背景,特定的環境就有特定風格的詩歌,不論是魏晉風流,還是唐宋繁盛,都是歷史的見證和寫照!

概括,寫意,寫實中展望歷史才是詩歌的精髓!


系統思維贏人生


詩歌是比較接地氣的文學。詩歌是經過了朝代更迭,由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一朝一代文人墨客學習總結出來的精美詞彙。尤以唐詩宋詞發展的更具活力,把詩詞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我喜歡詩歌裡面韻律,還有作者的詩詞把我帶入應景,總有無限美好的畫面讓自己久久回味。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作者通過景物描寫,給我繪畫出一幅蒼涼的畫,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思念,有些孤獨寂寞,有憂鬱愁緒,思念縈繞在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