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什麼是素質教育,很多人認為它是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人認為它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的教育。這樣的概念的雖然容易被人們接受,似乎容易明白,但深究起來,又是那麼的不清晰,缺乏明確的界定和可操作性。

在我看來,要想弄清楚什麼是素質教育,就一定要先搞明白什麼是素質。

下面是字典上關於“素”“質”的解釋:

► 素 :

[1]本色,白色:~服。~絲。

[2]顏色單純,不豔麗:~淨。~淡。~妝。~雅。~描。

[3]潔白的絹:尺~(用綢子寫的信)。

[4]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質。~養。~性。~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5]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維生~。

[6]向來:~來。~常。~志。平~。

[7]白,不付代價:~餐。

[8]非肉類的食品,與“葷”相對:~食。~席。~油。

► 質 :

[1]本體,本性:物~。流~(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言(實言)。沙~。本~。~點。品~。性~。素~。資~。

[2]樸素,單純:~樸。~直。[3]問明,辨別,責問:~疑。~問。~詢。對~。

[4]抵押或抵押品:人~。

[5]古同“贄”,禮物。

在上面的解釋過程中,顯然能看到“素質”這個詞。顯然素質一詞應取先天本來的本體、本性之意。那麼素質教育的含義也就清晰了,那就是按照人先天本來本體具有的本性進行培育,幫助其成長。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人先天本來具有的本性是什麼?這是一個範圍非常寬泛的問題,在此無法全部展開,所以在這裡只做一個大概的敘述。

人的先天本性來自於哪裡?是什麼?因為什麼而發生?

這一切的答案是腦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指導形成人體的基因和環境的關係

請看下面這幅圖: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爬行動物和鳥類幾乎沒有大腦皮層,而像老鼠和貓這樣的哺乳動物則有大腦皮層,但是它們的額葉所佔的比例比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小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人類形成了複雜的語言、計算機技術和計算能力的原因。

注意:額葉人類和其他任何動物在生物學角度上最顯著的區別,是一切高級意識活動得以展開的物理基礎。深刻的理解這一點對掌握後面的記憶、學習、情緒管理、計劃、自律等等人們關心的良好品質或行為的相關知識至關重要。

從宏觀、進化角度來看,基因指引了大腦的進化,但是它們同時也指引了個體的發展,指引了一個物種的發展

。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基因和環境如何為行為打下其生物基礎。

人的行為主要是由基因(先天)決定還是由環境(後天)決定?

當前的研究逐漸得出的結論是:先天和後天對於指導行為都起作用。如今研究焦點已轉變為探討兩個因素是怎樣相互作用,而不再是探尋任一因素的絕對貢獻。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持有這樣一個觀點:人們總是覺得心智是隨時間的推移一定會自動成長的。但是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並非如此。狼孩的例子在網絡上都查的到,他們和狼一樣的習性,根本無法再人類社會中生存,這個例子說明人的精神世界的建立取決於環境。雖然他的外形有人類的特徵,但是他的精神上已經是一匹狼,學習能力幾乎完全喪失。你身邊有沒有年級很大但是思想卻異常幼稚的人?

心智成長是需要環境的。人的學習潛力的巨大,但是潛力能多大程度的激發成能力,以及成為什麼能力,取決於環境。

基因在一定環境中表達:環境可以決定基因是否表達以及基因表達的程度。隨著環境的不同基因可能表達或者不表達。

舉例:一個人最初同時具備能使大腦冷靜理性處理信息和敏感快速處理信息的兩種基因,如果這個人最初的生存環境安全而和諧自由,那麼掌管理性、冷靜處理信息的大腦結構的基因就會保持在打開的狀態,掌管敏感而快速處理信息的腦結構的基因就會關閉。這是一個人能夠理性冷靜的物理基礎。如果一個人從小生存的環境是充滿了危險、否定、冷漠和控制的,比如他被叫做某事的時候如果時間稍長就會被指責、嘲諷或懲罰,也就是環境要求他必須敏感的捕捉到別人的要求,並且做出快速反應。那麼掌管敏感而快速處理信息的腦結構的基因就會打開,而掌管理性、冷靜處理信息的大腦結構的基因就會關閉。

啟示:一個敏感而情緒化的人,他的“冷靜理性基因”是關閉的,所以的他不具備冷靜的物理基礎,不是說冷靜就能冷靜的。也不是教個什麼方法就管用的,需要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持續的尊重和安全才能使他“冷靜理性基因”再次開啟。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深刻理解基因在一定環境中表達,這對你理解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為什麼特別難改,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出改變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事實證明環境影響基因表達,從而決定大腦結構進而決定情緒和行為,這種決定性的關係比任何人想象得都要大。

以大鼠和小鼠為研究對象的實驗已經表明,基因表達會影響學習和記憶。

環 境 因 素 的 作 用

基因為種群中表現出某種特徵的可能性設定了一個範圍,在這個可能性的範圍內任何一個個體具體表現出的特徵則是由環境因素和經歷決定的。

一個科學研究團隊仔細檢查了24個在35歲左右自殺的成年人的海馬發現,海馬參與應對壓力的過程,並且是大腦中接受腎上腺激素最多的腦區。實驗參與者中有12人遭受過童年虐待,另外12人則沒有。研究者將他們的海馬樣本與控制組(12名在相同年齡段突然死亡,但是沒有童年虐待經歷也沒有自殺行為的成年人)的海馬進行比較。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與控制組比較,那12名自殺並遭受過童年虐待的成年人的海馬腎上腺激素受體基因的DNA被關閉水平更高,但是另12名自殺但沒有遭受童年虐待的成年人和控制組沒有這種差異。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聰明的人通常(但並不總是)會有聰明的孩子:基因一定會發揮作用。但是聰明的和沒那麼聰明的孩子,誰進了好學校,誰進了沒那麼好的學校;誰充滿興趣地一直練習鋼琴課上的學習內容,誰毫無成就感地練習;誰專注地學習,誰沒專注地學習;誰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和行為榜樣,誰沒遇到好的老師和行為榜樣,諸如此類種種都還難以預料。

基因只是影響智力的一個因素,並且一項統計表明,絕大多數人類的智商差距是很小的

環境影響也對智力的預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遺傳依賴環境。就像行為總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一樣,基因的影響也脫離不了特定的環境。例如,智力並不是個體一成不變的品質:人們的智力與特定的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等有關

額 葉 的 情 緒 功 能

正如你已瞭解的,人類的額葉是非凡的進化產物。對情緒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個名為菲尼亞斯·蓋奇(對這件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查一下這個人),25歲,是一名強壯的鐵路工人。在一次事故中被一根鐵棒高速穿過他的頭部。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如上圖所示,鐵棒從他的左下顎穿入從頭頂中部穿出。難以置信的是,蓋奇奇蹟般的活下來了,但他的性格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事故之前,蓋奇性格溫和、安靜、勤勤懇懇並刻苦耐勞。然而,事故發生之後,他變得脾氣暴躁、不負責任、優柔寡斷並且粗俗無禮。但是,蓋奇個性和情緒生活的不幸變故卻給心理學帶來了意外的收穫。他的這個案例第一次讓研究者開始探究額葉在情緒調節、計劃和決策中的作用。

啟示:額葉 是主管 理性、邏輯、計劃和決策的腦結構,所以對額葉功能的運用和鍛鍊,應該成為教育的核心工作。


鏡 像 神 經 元

指動物在執行某種行為(比如試圖伸手去夠某個物體或者操縱某個物體)以及觀察其他動物執行同一行為時都會興奮的神經元。額葉(運動皮層附近)和頂葉中已發現存在鏡像神經元。人類都被發現存有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這一名字反映出它們具有的功能。對人類的神經成像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會在人類觀察別人進行一個行為時產生興奮,例如伸手抓握動作。當這些行為有一定目標或語境時,例如抓住一隻杯子來喝水,鏡像神經元的興奮更強。而且鏡像神經元的興奮看起來似乎是與認識到行為動作的目的和結果相聯繫,而不是與做出行為所需的特定動作相聯繫。在以後的文章中,關於學習,我將介紹更多關於鏡像神經元在學習中的作用。

人的大腦能夠被學習和經驗塑造,從而工作起來更有效率。環境對神經元的這種塑造使我們的大腦更具靈活性或可塑性。

鏡像神經元和大腦的可塑性,告訴我們,人的腦是天生為學習而準備的,通過學習而適應環境,從而能更好的生存。大腦被環境塑造,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結論。

綜上所述,人為生存而天生具備巨大的學習潛能,但這種潛能 能夠發展出什麼樣的能力,以及能多大程度上變成能力,取決於環境。

學習、情緒、素質教育,你真的知道嗎?


所以教育能做的就是為這巨大的潛能提供一個開放的、充分的、持續支持其成長的環境。

正確的教育必然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然是環境教育,而非說教。成長需要經歷才能有經驗,需要和環境互動才能有經歷,只有安全、自由(很多人對自由的理解有問題,這個咱們下次再著重討論。自由可能不是你所想象的樣子。)的環境才能和環境充分的互動。

說教是控制不是教育,教育是提供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